張利平 李群
摘要:伴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移動終端技術、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在學校教學中得到進一步應用,推動了教育教學領域的課程改革,也推動著我國教育信息化邁向新的征程。中職機電教師面對互聯網背景下的網絡教學技術,需要更好地將這些技術應用到中職機電類的教學中,促進學生德育教育的發展。鑒于此,本文著重分析了互聯網背景下,機電類專業課程滲透德育教育,闡述了德育教育的概念,分析了德育教育滲透至機電類專業課教學的價值,并結合實際提出了有效的策略。
關鍵詞:機電類專業;德育教育;課程教學;有效策略
一、引言
在“立德樹人”的大背景下開展教育教學活動,要注重加強專業課程與德育教育的聯系,將各類專業課程融入德育教育的有效元素,形成協同效應,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德育教育的熏陶,從根本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形成優秀的職業素養,在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健全人格,以此來滿足現代化社會對人才的實際要求,確保學生在步入社會后能在所深耕的領域取得輝煌成就。
作為機電類專業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與時俱進,結合互聯網的優勢,搜集相關的德育資源,根據該專業的特點以及機電課程的實際內容進行綜合分析,全面滲透德育教育,讓專業課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養水平。
二、德育教育概述
互聯網背景下的機電類教學為融入德育教育提供了更靈活的教學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人們對職業教育有了極高的標準和要求。在實踐中,廣大教育工作者應貫徹實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積極開展德育教育,將傳統的知識技能教學轉變為培養能力和素養的教學,確保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優秀品質,提高自身內在素養。德育教育在職業教育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是立德樹人背景下的必不可少的環節。
機電類專業學生所學習的專業內容較多,如機械加工機床、機械設計基礎、數控編程等課程,未來所從事的領域較為廣泛。在專業課程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而且要提高學生對專業課程知識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還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職業素養、道德品質、實踐能力、創新意識的發展,關注學生在思維品質、道德觀念和個人素養方面的發展。在現代化教育領域中,將德育教育融入機電類專業課教學中是促進機電專業改革的重要舉措,也是推動現代化教育發展的重要途徑之一。
職業學校聚焦于學生的職業精神的培養,在人才培養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堅持不懈、努力奮斗、實事求是的精神。而德育教育的開展正是幫助職業學校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念的重要力量。在當前的職業教育中,所體現出的德育價值和職業精神價值已成為每個學生的發展方向,也成為推動職業學校機電類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想價值引導相契合的重要手段。
三、新時代對德育教育的要求
新時代是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期,對職業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方面有著一定要求,作為機電專業教師,在開展專業課教學時,要積極運用好信息技術,為確保德育教育的全面滲透,發揮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價值。教師應當全面分析新時代下對于德育教育的具體要求。
一方面,要重視學生借助互聯網自我學習、自我提升能力的發展。機電類專業課教學活動的開展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學到豐富的知識,不僅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還需要學生自學能力。另外,在當前信息化時代,機電類專業學生所面臨的誘惑是極多的,其自身能否抵制誘惑,實現自我提升十分重要,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在自我提升能力方面的培養。
另一方面,新時代德育教育并非簡單的德育課程理論教學,而是將專業課程與德育教育有機結合。機電類專業課程的開展注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使學生學習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技能,從而在今后的社會中獲取更好的就業機會。但現代化的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并非只掌握專業技能那么簡單,而是更加注重人才的道德水準以及綜合素質。在這一前提下,機電專業教師應結合人才培養需求以及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實現專業課教學與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讓學生學有所成,成為品學兼優的人才。
四、互聯網背景下機電類專業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價值
(一)有利于提升德育課程的教育質量
互聯網的優勢在于為職業教育提供了更多可以借鑒的案例。在職業教學中,德育課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目的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和精神上的引導,使學生形成優秀的品質,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的發展。但傳統的德育教育大多是教師在教學中將德育課的理論知識作為基礎,讓學生結合教材內容以及相應的實踐活動自主理解和感受。由于部分教師過于注重理論講解,導致學生難以在實踐中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同時也無法將所學的德育理論知識運用到未來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德育教育的效果和價值。而在新時代,將德育教育與機電類專業課程有效融合,對于德育課程的教育質量的提升有著一定作用。機電類專業課程教學具有極強的實踐性和專業性,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科學探究意識和求知精神將德育教育滲透至專業課教學中,能夠提高學生對德育教育的關注,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理解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從而在實踐中更好地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如此一來,便能充分發揮德育教育的價值,提高機電類專業課程教學質量。
(二)有利于促進職業教育改革
在當前社會環境下,產業結構不斷深化。對于人才的培養更是有著極高的要求。職業學校作為人才培養主陣地,基于現實環境和素質教育理念,應全面培養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專業型人才。這部分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以及實踐操作能力,還要有著優秀的道德規范、思想意識以及職業素養。將德育教育融入機電類專業課教學中,符合時代發展要求,同時也能促進職業教育的全面改革。具體來講,在傳統的職業教育中,教師在開展專業課教學活動時,通常會將重心放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上,而忽略了學生精神上的訴求以及發展。將德育教育滲透至機電類專業課程教學,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指導,讓學生在良好的思想政治環境中受到熏陶,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職業素養,在擇業、就業方面也能有獨立的思考。如此一來,能全面提高學生專業能力,增強學生創新發展意識,最終可提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質量。
(三)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素質
機電類專業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夯實學生專業基礎,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科學精神。在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下,教師應當面向全體學生,將學生作為學習主體,遵循學生身心發展特點以及認知規律滲透德育教育,實現專業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在整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學習與機電相關的專業知識,還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受到德育教育,提高自身綜合素養。
五、互聯網背景下機電專業課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一)轉變教育觀念,重視德育教育
互聯網推進了中職機電教學模式的創新,這主要表現為促進了文化課和專業課的融合,加強了學生適應社會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下,專業課為主,文化課為輔,兩類課程相輔相成,有利于學生良好思想的形成和專業能力的提升。在新時代,對職業教育專業課程的教學提出了一定要求。為實現德育教育與機電類專業課教學的融合,進一步提升機電類專業課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在實踐中,學校應當以身作則,協調好廣大教育工作者以及學生在德育方面的理解和重視度,確保全員參與其中,為機電類專業課與德育教育的融合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學校應當積極轉變教育理念。就目前而言,大多數職業學校都是以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為主,在教學活動中,出現了專業課教學與德育教學的分離狀態,很少重視德育教育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在這種情況下,就無法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為解決這一問題,學校要積極轉變教育觀念,立足新時代職業教育要求,將德育教育滲透至機電類專業課教學中,并要求教師重視德育與專業課教學的融合。校領導可積極召開德育教育會議,要求機電類專業教師主動參與,了解德育教育重要性,確保后期教學活動的全面開展。
其次,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實施者,教師的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專業課教學質量和德育教育的實踐效果。在實踐中,教師應當審視專業課與德育教育融合的價值,充分發揮機電類專業課育人優勢,挖掘教學中的德育元素,實現傳統教學的革新,將學生未來的發展以及職業素養的培養作為主要目標,從而實施德育教育,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
與此同時,教師還需注重自身教學能力以及專業素養的提高,積極學習先進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致力于構建高質量機電專業課教學活動,將德育教育悄無聲息地滲透到教學之中,讓學生接受先進德育教育熏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二)結合就業方向,實施德育教育
網絡對學生價值觀、道德觀、法治觀等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故而在這種背景下更要重視德育,以確保學生不會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升,助力學生綜合發展。職業學校的育人目標是培養符合社會各領域發展的高素質高能力型人才。機電類專業是當前熱門專業,具有極高的發展前景且在社會中有著極其廣泛的就業方向,這與學生未來發展有著密切相關的聯系。為了實現德育教育與專業課的有機結合,在實踐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未來就業方向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并在此過程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受到良好的教學的熏陶,轉變自身單純、不成熟的想法,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比如在專業課程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普及該專業在當前時代的發展前景,借助多媒體視頻整合社會資源,為學生播放社會中機電類專業的人才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結合該專業的就業方向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斷思考,讓學生根據個人情況以及行業要求確定學習方案,教師再為學生制定良好的職業道路規劃,讓學生在專業課程的學習中不僅能形成自主學習、自我提升的能力,還能使學生形成腳踏實地、實事求是的觀念。
對于機電專業學生,教師還需為學生普及與該專業有關的職業發展規律,逐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念,提高學生學好技術的耐心、信心和決心。如此一來,學生便能全身心投入到專業課的學習中。與此同時,在當前時代,學生所面臨的誘惑十分多,尤其互聯網的發展讓每一位學生很容易了解到別人的生活,導致部分學生產生嫉妒、浮躁的心理,常常異想天開,不熱愛自己所學的專業。針對這一問題,教師便可在專業課教學中以舉例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一些機電專業的前輩,在該專業取得的成就以及在工作崗位上作出的巨大貢獻。以此激發學生對機電專業的熱愛,讓學生知道只有學好專業知識,提高自身職業素養,才能在今后的工作崗位中發光發熱。
(三)結合教學內容,滲透德育教育
機電車間的工作范圍非常廣泛,包括機械、電子、自動化、電氣等多個領域。機電車間的工作人員通常包括機電工程師、技術工人和維修人員等。通過在互聯網上搜索這樣的場景給學生展示,讓企業的機電車間的情景轉化為重要的德育資源,有助于中職生的職業道德與精神培養。相較于說教和一些高深的德育內容,學生對企業機電相關內容更充滿好奇,這些具有天然吸引力的教學內容能有效提升中職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機電專業的應用在企業包含了團結友愛、相互合作、工匠精神、踏實肯干、勇于創新、集體榮譽等,引入這些豐富的德育內容和資源,會因為貼近實際而促使學生更好接受,進而凈化思想與促進行動上的知行合一。
在機電類專業課教學中,實踐操作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學生必須掌握的重要課程。學生通常會根據教師的安排,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完成任務。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為了充分滲透德育教育,提高學生職業素養以及科學、嚴謹的態度,教師應當結合教學內容不斷融入紀律教育,讓學生了解機電專業的特殊性,從而約束個人學習行為,提高自身專業能力。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可借助多媒體模擬企業機電車間日常工作。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根據教師所提供的工作要求完成工作任務。在整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習積極性、學習態度、實踐操作所體現的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性評價,以此了解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問題,并讓學生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對機電專業的認可,使逐步形成紀律意識。如此一來,便能實現德育教育的有效滲透,讓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夠快速適應現代企業的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工作要求,這對于學生而言是極其有利的。
六、結束語
綜上所述,為全面提高機電專業學生綜合素養,使其具備先進的思想觀念、創新意識、良好的職業態度、工匠精神以及實事求是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應注重運用互聯網,做好專業課程與德育教育的融合,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在學習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出優秀的品質。
作者單位:張利平 李群 山東省濟寧市工業技師學院(兗州區職業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