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摘要:數學教學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將知識內化為學生的綜合素養,使學生通過學習提升關鍵能力和數學素養.教師要重視作業設計在鞏固知識、提升素養方面的重要價值,關注基礎性作業、分層作業、探究作業、開放型作業和融合作業設計,提升作業的有效性.
關鍵詞:作業設計;核心素養;學習能力
落實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教學價值的體現.核心素養不僅關注學生知識技能的增長,還注重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作業是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有效的作業設計是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解題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落實核心素養的途徑[1].在教學中不僅要注重教學活動的設計,還要關注作業的設計,使學生能夠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體驗數學的魅力,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發展核心素養.
1 關注基礎性作業設計,提高主動性
基礎知識是提升學生學習能力的根基,也是實現高層次學習的基礎,只有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才能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因此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設置一定比例的基礎練習,以夯實基礎知識,為靈活運用知識、構建知識體系奠基,同時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自主學習意識.
案例1 有理數
“有理數”教學中需要學生重點掌握有理數是整數和分數的集合這一概念,而整數中又包括了正整數、負整數和0.
將下列各數分類,填在相應集合中:4,-13,-12,0,0.15,-1,212,-6.02,150%,-20.
整數集 ,負分數集 ,自然數集 ,正整數集 ,負整數集 ,非負整數集 .
基礎性作業重點檢測學生對于重點內容和易錯內容的掌握情況,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升辨析能力,強化對知識的理解.本案例設置的試題是將有理數分類,通過辨析易混淆的概念,強化學生對有理數的認識.通過設置這樣的分類試題,將復雜的概念進行分解,幫助學生進一步強化對有理數概念的理解,同時化繁為簡,化難為易,使學生能夠輕松解答問題,顯著提高學生的積極性.
2 注重分層作業設計,調動積極性
學生的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各不相同,對于知識的理解也存在差異,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分層教學活動,同時還要對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切忌“一刀切”,影響作業實際效果的發揮.
案例2 一元一次方程的作業設計
在學習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內容之后,教師對這一部分進行了分層作業設計.
基礎性作業:一輛汽車的行駛速度為2 km/h,請問2 h行駛多少km?若一共要行駛8 km,請問需要行駛多長時間?
拓展性作業:甲乙兩地相距540 km,假設兩輛車的行駛速度分別為90 km/h和140 km/h,行駛速度較慢的一輛車從甲地出發,先行駛1 h,另一輛車從乙地發出,兩車相向而行,請問行駛速度較快的那輛車開出多長時間后,兩車能夠相遇?
分層作業設計立足于學情,關注到每位學生,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倘若作業設計沒有立足學情進行分層,就會導致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覺得作業過于簡單,缺少挑戰性,而知識基礎較薄弱的學生又會覺得作業太難,學習積極性受到打擊.本案例通過基礎性作業和拓展性作業的分層設計,使學情不同的學生都能找到適合自己水平的試題,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能使學生立足“最近發展區”獲得發展,提升綜合素養[2].
3 強化探究性作業設計,激發挑戰性
數學教學要提升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設置一定比例的探究性作業,引導學生能夠運用已學知識進行思考探究,激發學生挑戰的興趣.同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完成探究性作業,經過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形成研究成果,并由成員代表進行匯報,使學生在收獲知識的同時,提高合作學習的能力,不斷完善學習方法,形成系統的知識體系.
案例3 勾股定理
(1)下列各組線段中,能夠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6,7,8
B.4,5,6
C.3,4,5
D.5,6,7
(2)一個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邊和斜邊長分別為15 cm和17 cm,則三角形的面積是(? ).
A.60 cm2
B.30 cm2
C.90 cm2
D.120 cm2
(3)兩只小地鼠在地下同一地點開始打洞,一只地鼠朝著前方挖洞,另一只則朝左方挖洞,挖洞的速度分別為8 cm/min和6 cm/min,則10 min后兩只地鼠相距(? ).
A.50 cmB.100 cm
C.140 cmD.80 cm
(4)一直角三角形的兩條直角邊分別為5 cm和12 cm,則這個直角三角形的斜邊長為(? ).
A.6 cm
B.8 cm
C.10 cm
D.13 cm
探究性試題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本案例教師通過設置探究性的系列問題,組織學生以小組競賽的形式展開學習,從而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知識,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落實數學教學的育人目標.
4 發展開放型作業設計,培養思維力
開放型作業能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引導學生能夠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
案例4 探究三角形內角和與外角和的關系
通過探究三角形內角和與外角和的關系,完成以下任務:
①選擇一個任意的三角形,記錄下其三個內角的度數,并計算它們的和.
②在同一個三角形中,作出每個內角對應的外角,然后記錄下這些外角的度數,并計算它們的和.
③比較并分析三角形內角和與外角和之間的關系,提出你的觀察和結論.可以手工繪制或使用圖形繪制軟件來輔助完成作業,但需要清晰標注角度和相關計算.
④將探究過程和結論寫成一份報告,包括作圖、計算過程和分析結果,要求清晰明了、邏輯嚴謹.
提示:可以通過探究
不同形狀的三角形,如等邊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一般三角形,觀察它們的內角和外角之間的關系.同時,你也可以討論特殊情況,如退化三角形(三條邊共線)、直角三角形等.
開放型作業由于思維方式不拘一格,答案類型多種多樣,因此可以充分發揮學生思維的能動性.本例設計了學生自行命題的作業,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運用知識,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同時開放型作業的形式更加新穎,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5 創新融合作業設計,提升運用能力
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如音樂家舒曼說,音樂家能夠從拉斐爾的圣母像中獲得靈感,而美術家也能在莫扎特的音樂中受益.由此,他指出了美術與音樂學科之間存在著密切聯系[3].數學學科同樣與其他學科相關,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跨學科的教學活動,開展跨學科的作業設計,從而拓展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學習數學,提升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案例5 不等式
為了了解目前市場上快餐的營養情況,我校組織實踐小組調查了市場上的200份快餐.調查結果發現這些快餐所含蛋白質的含量是礦物質的4倍,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所占的比例之和都不高于15%,請問這些午餐中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的最大值是多少?
跨學科學習是目前新課程改革中提倡的學科活動,能夠更加有效地結合實際問題,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激發學習興趣.本題結合生活實際,以學生平時的午餐為背景,融入不等式的知識,同時還跨學科地涉及到生物學知識,實現了學科之間的融合.學生通過建立不等式解決問題,充分體現了數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作用,提高了知識的應用性,同時打破了學科邊界,拓展了學生的視野.
綜上所述,作業能夠鞏固知識、強化學生對知識理解.通過豐富多樣的作業設計,能夠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落實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真正發揮作業在教學中的作用.教師要立足學情,圍繞學習內容,開展貼合實際的教學設計,提高作業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陳桂.例談基于核心素養視角下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7(26):75-76.
[2]高攀,李莉.核心素養下初中數學教學情境設計的策略[J].好家長,2019(22):138.
[3]李靜.核心素養理念下學生數學作業分層設計策略探析[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17(10):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