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燕青


摘要:“雙減”政策以學生為主體和中心,其主要目的在于減輕學生的負擔,包括作業的負擔以及校外培訓的負擔,尤其是在義務教育階段.就目前狀況而言,大部分學校普遍存在作業數量過大且質量低下的問題.初中數學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學科,而作業設置對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提升意義重大.因此,在“雙減”背景下,應注重作業設計的整體性、多樣化、情境化、分層化,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基礎教育;作業設計;核心素養;初三數學
新時代新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提出,對當今的基礎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在教育中注重立德樹人,“五育”并舉,既要培養高素質人才,也要培養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德育型人才.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如何有效落實和執行“全面壓減學生的作業總時長、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以下簡稱為“雙減”)這一政策和文件精神成為研究的熱點問題.
1 注重大單元、大概念理念數學作業設計的整體性
在“雙減”的背景下,要求我們必須打破單課時教學的束縛,通過整體規劃,將關聯性的知識重組為基于一定主題的大單元,將零散的知識結構化,將數學觀念、學科能力和數學思維方法展現并提煉出來,以達到培養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目的.例如,在九年級下學期復習“數與代數”部分時,可以將函數與方程、不等式作為一個大單元進行整合設計.在復習了本單元內容后布置如下作業[1]: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一次函數y=k1x+b1與y=k2x+b2的圖象如圖1所示,則關于x,y的方程組y-k1x=b1,y-k2x=b2
的解是______.
(2)已知直線l1:y=kx-1與直線l2:y=12x+2交于點A(m,1),當kx-1<12x+2時,求x的取值范圍.
(3)已知二次函數y=-x2+x+6及一次函數y=-x+m,將該二次函數在x軸上方的圖象沿x軸翻折到x軸下方,圖象的其余部分不變,得到一個新圖象(如圖2所示),當直線y=-x+m與新圖象有4個交點時,m的取值范圍是(? ).
A.-254 B.-254 C.-2 D.-6 (4)已知二次函數y=ax2+bx+c的圖象經過(-3,0)與(1,0)兩點,關于x的方程ax2+bx+c+m=0(m>0)有兩個根,其中一個根是3,則關于x的方程ax2+bx+c+n=0(0 A.-2或0 B.-4或2 C.-5或3 D.-6或4 以上四題的設置,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真正探索發現函數與方程、函數與不等式之間的內在聯系,幫助學生學習用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素養. 2 注重作業設計的多樣化 教學中教師要以“雙減”政策為指導,從學生的角度出發,控制好作業的量,同時也要通過多樣化的作業設計,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從而增強學生完成作業的動力.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下,大量的練習題往往枯燥又單一,學生的作業大多數都是書面形式的,體驗式、實踐性的作業很少.因此,為了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動力,我們要通過多樣化的作業,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初中階段是學生發展的關鍵時期,教師要以一種喜聞樂見的方式布置作業.所以教師在設計作業的時候,應適當減少書面作業,增加社會實踐作業比例,促進學生在生活中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從而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質疑問難、自我反思和勇于探索的科學精神. 數學作為一門和日常生活密切關聯的學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加強數學教學和生活的關聯.將與學生密切相關的衣食住行以及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融入到數學作業設計的范疇,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例如,在“統計與概率”的教學中,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綜合性實踐作業:“隨著當今社會的不斷發展,地球的環境日益惡化,為了改善地球環境,我們應該進行垃圾分類,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請同學們調查現在人們對垃圾分類的了解情況,并根據調查的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發現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學生在參與這個實際調查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學會了收集數據,整理數據,分析數據,發現問題,從而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讓學生真正在社會實踐中體會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整個實踐作業的過程中學生不再是簡單地刷題,而是在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世界.這在符合“雙減”政策要求的同時,學生的數據觀念、運算能力、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等核心素養也得到了充分的培養. 3 注重作業設計的情境化 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根據初中所學的知識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可以深層次地理解所學的知識,在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比如,在北師大版初中七年級下冊的“全等三角形的運用”這一課的教學中,筆者讓學生觀察學校花園里的校訓墻,思考:如何在不踩踏花草進入花園的情況下測量校訓墻的寬度.學生在實際情境的驅動下帶著問題走進課堂.北師大版教材引入了一個士兵測量敵方碉堡和水池寬度的例題,它們的本質是如何測量不能直接測量的物體寬度的問題.在課堂中,筆者啟發學生將其轉化成全等三角形的模型,通過構造全等三角形,從而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質解決問題,將不能直接測量的線段轉化成可以直接測量的線段,然后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筆者安排學生測量學校校訓墻的寬度.這個作業讓學生體會到如何在生活中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抽象能力、空間觀念、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等核心之素養. 4 注重作業設計的分層化 教師要從“雙減”政策出發,充分考慮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控制好作業的難易程度,有利于減少學生的作業負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如圖3①,已知四邊形ABCD是矩形,對角線AC,BD交于點O,AB=4,BD=8. (1)【問題解決】在圖3①中,直接寫出∠ABD的度數. (2)【問題探究】如圖3②,在矩形ABCD中,P是對角線BD上的一個動點,連接AP,過點P作PE⊥AP交BC于點E,連接AE,在點P運動的過程中試探究∠AEP的大小,并寫出證明過程. (3)【拓展延伸】如圖3③,在矩形ABCD中,P是對角線BD上的一個動點,連接AP,在AP的左下方作Rt△PAQ,使∠AQP=90°,∠APQ=60°,在點P從點B向點D的運動過程中,猜想點Q的運動路徑并求出它的長度. 這道題目是九年級圖形與幾何部分的綜合復習題,它分了三個層次,學困生完成第(1)問,中等生完成前兩問,學優生要求全部完成.這樣不同的學生都得到了發展,同時也全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雙減”背景下,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教師應該更多地思考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如何更好地布置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不同的作業形式感受數學的魅力,培養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提高數學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武澤濤.萬唯中考試題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