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爽
【摘? 要】 近年來,我國本科職業教育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本科職業院校乘勢而上,遵循職業教育人才培養規律,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為社會培育了高技能職教人才。基于此,文章主要關注本科職業教育的學生管理機制,從學生管理機制的重點出發,分析了當前本科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機制存在的困難,并從創新學生管理機制、創設數字生態校園、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構建科學的學生管理評價體系方面進行探析。
【關鍵詞】 本科職業院校;本科職業教育;學生管理
本科職業教育是現代化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穩步發展不僅是滿足人民群眾對高質量就業和教育需求的重要手段,還是推動職業教育自身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要路徑。在本科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中,本科職業院校需要不斷進行教育改革,提高服務社會的能力,培養高技能人才,為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力資源支撐。在新時代的“雙高”背景下,本科職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更高的要求,同時也面臨著更多的挑戰。其中,學生管理工作成為學校和學生家庭關注的重點,也是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為建設一流的本科職業院校,需要分析當前學生管理工作的現狀,探討其存在的問題與困境,進而有效改善和優化本科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機制。
一、本科職業院校強化學生管理機制的重要性
本科職業教育對推動整體職業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它扭轉了過去“普教高、職教矮”的觀念,提升了職業教育的吸引力和社會認可度。作為連接專科和研究生職業教育的紐帶,本科職業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實現了職業教育“多樣性同等重要”的重大目標,引領我國職業教育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本科職業院校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承擔著重要使命,需培養更多高素質的人才,為社會進步作出貢獻。因此,本科職業院校需要優化學生管理機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質量,以提升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
(一)規范學生行為,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本科職業院校的學生需要迅速適應時代發展的步伐,這對他們的發展至關重要。同時,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以便能夠為社會發展做出貢獻。本科職業院校是學生學習技能知識、發展個人潛力的關鍵平臺,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學校對學生管理機制的完善密切相關。健全的學生管理機制能夠科學評估學生的學習行為和需求,并根據其日常表現進行動態調整,幫助學生有效獲取核心專業技能,提升實踐操作能力。此外,完善的學生管理機制還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其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管理質量,提升學校管理和服務水平
一所擁有良好學生管理機制的本科職業院校,能夠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提升學校的管理水平,有利于學校的長遠發展。在經濟全球化和網絡空間高度發展的背景下,學生會對學校的管理水平進行評價,并通過網絡進行傳播。擁有優良管理水平的院校往往擁有良好的口碑,展示出良好的形象,為本科職業教育的發展助力。因此,本科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人員和教師應當及時更新管理觀念,考慮學生的日常需求,創新管理模式,構建學生情感交流的渠道,幫助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緩解焦慮和不確定感,從而幫助他們樹立對未來職業發展和實現美好生活的信心。
(三)培養高素質人才,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在現代社會中,產業是助推經濟發展的基礎變量。為了調整和升級產業結構,更新和提升產業鏈,社會需要大量高水平的技術技能人才。在這一背景下,本科職業院校通過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對教學和實踐實訓等方面進行嚴格要求,旨在培養學生掌握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實際操作技能。這種“雙師型”人才培養模式更能滿足產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通過開展各類職業素質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在畢業后更好地適應社會并為經濟社會發展做出貢獻。
二、本科職業院校學生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困難
隨著本科職業教育的不斷推進,本科職業院校正在穩步加強各方面的管理制度,完善各類工作機制,有效提高本科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本科職業院校需要滿足學生對未來職業規劃的期待,盡可能適應學生心理發展特點,因材施教,管理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然而,當前本科職業院校在學生管理機制方面仍需要進一步創新,許多管理方法仍有待進一步完善。具體而言,以下兩個方面存在一些困難:
(一)本科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機制還需不斷完善
我國本科職業院校舉辦本科職業教育的歷史并不長,許多經驗尚待進一步凝練和總結。在學生培養過程中,一些本科職業院校仍然偏向于將知識傳授和技能培養置于優先位置,而忽視了職業規劃和職業素養在學生發展中的重要價值。他們未能充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塑造學生的職業精神,沒有將職業精神與技能教育同等看待。這種現象導致學生技能雖顯著,但綜合素養較低,同時也妨礙了學生主動學習和合作協作能力的培養。此外,教師是學生管理的關鍵環節。本科職業院校在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教育教學能力方面仍有很大提升空間。另外,家校合作也需進一步加強。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本科職業院校應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合作,共同參與學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二)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仍需進一步提升
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尚待提升。首先,一些傳統觀念認為職業教育是“次優選擇”,相較于普通高等教育,其認可度較低,這種觀念長期影響了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其次,部分學校對職業教育的宣傳和推廣不足,導致學生了解不夠,對其價值認識不清。再次,一些本科職業院校學生受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對培養模式不夠了解,忽視了職業素養在自身發展中的作用,導致學生無法達到社會企業對綜合素養的要求,增加就業難度,也影響了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最后,一些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自我控制能力較差,只能在教師的要求下學習,缺乏自覺提升職業素養的意識。同時,部分學生受享樂主義影響,缺乏吃苦耐勞精神,沉迷于消遣,奉獻精神不足。這些因素嚴重影響了本科職業院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三、本科職業院校學生管理機制的優化路徑
新時代對高素質專業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科職業院校需要應對社會提出的各種新挑戰,把握時代發展機遇,促進本科職業教育學生管理工作的深入發展。對此本科職業院校應當根據學生發展特點,不斷完善和優化學生管理機制,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一)創新以學生為中心的管理方式
首先,應以學生為中心,將他們的成長與發展置于優先位置。本科職業院校應以人為本,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機制。其次,需要加強師資團隊的力量建設,定期對管理團隊和心理咨詢教師進行專業培訓,使他們能夠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并對有需要的學生提供人文關懷和心理支持。最后,本科職業院校還應引導學生管理團隊深入學習有關學生管理機制的資料和政策,加深對本科職業教育政策內涵的理解,促進學生管理工作的開展。通過搭建順暢的溝通橋梁和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為學生管理機制的改進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創設以數字化為核心的校園生態
教育信息化已成為現代教育的核心內容和重要特征。《職業教育提質培優行動計劃(2020—2023年)》,由教育部等九個部門共同印發,強調了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規范》,以促進數字校園生態系統的健康發展。《規范》文件指出,本科職業院校的數字校園建設和應用主要在數字資源、教育教學、管理服務、支撐條件和網絡安全等方面體現出生態性。在這些方面,管理人員和教師應以身作則,發揮榜樣作用,引導學生培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遠大的職業理想。同時,職業院校還應根據新時代學生的心理特點、發展方式和需求,準確把握學生發展規律,發揮獨特優勢,通過多種形式塑造學生喜聞樂見的自我管理校園文化。
首先,本科職業院校可以結合人才職業素養、校園文化和企業文化,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職業道德素養。其次,本科職業院校可積極開展文化活動,將工匠精神融入學生的日常生活和行為中,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學校可以利用電子校刊、校園網、校園廣播等自媒體形式,通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傳播方式全方位展示工匠精神,加深學生對職業教育的理解,推動本科職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再次,教師可通過舉辦演講比賽、技能大賽、知識競賽等活動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讓他們在文化活動中感受職業的真諦。最后,教師還可借助微信公眾號、短視頻等多種途徑進行職業素養和職業文化宣傳,營造良好的職業教育氛圍,增強學生對職業教育的認同感。
(三)強化學生自我管理能力
除了管理人員和教師在“外部”加強學生管理工作外,還應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促使他們加強自我管理。本科職業院校可通過舉辦各類活動和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逐步學會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首先,要充分發揮管理人員和教師的引導作用。在本科職業教育中,管理人員和教師應以身作則,展示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并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和幫助,特別是要關注那些自我管理能力較弱的學生。其次,要培養學生的責任感。通過教學教育,讓學生認識到,他們有責任管理好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必須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不能把所有責任都推給輔導員和管理人員。再次,要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管理人員和教師應定期讓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了解自己做得好的地方以及需要改進的地方,從而不斷改進自己的行為,實現個人成長。最后,通過團隊活動,發揮團隊的凝聚力和影響力,使學生學會在團隊中扮演自己的角色,培養團隊合作能力,同時也能學會尊重和理解他人。
(四)構建科學的學生管理評價體系
在日常學習過程中,為了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對職業選擇的認識,本科職業院校需在重視學生專業學習的基礎上,創新和優化考核評價方式,以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和對職業的態度,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本科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學校還應建立和完善現代化的學生管理評價體系,確保其符合學生發展特點和心理需求。為提升管理團隊水平,可從職業品質、專業素養和服務素質等多個角度建立評價指標,確保對管理團隊的職業素養進行全面客觀評估,為學生管理工作提供可靠支持。構建現代化學生管理評價體系需突出學生獲得感,滿足其專業技能提升和心理需求,促進健康成長。
例如,在評價學生近期學習情況時,輔導員和教師可采用多種方式,以全面了解學生的狀況。首先,輔導員可組織全班同學進行互評,因為學生之間的接觸最為頻繁,了解也最為全面,通過互評可幫助學生清晰認識自身不足和他人優勢,從而調整學習方法和思考態度。其次,任課教師應參與學生評價工作,綜合考量各方面對學生在專業知識和職業素養方面的評價,避免偏頗觀點,確保評價更為全面客觀。
四、結語
本科職業教育應當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全面考查學生情況,創新學生管理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境,并持續加強管理人員團隊的職業發展。這樣做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使他們在未來的職業中不斷學習,提升職業能力,全面推動本科職業院校向更高層次發展,增強其影響力,為社會發展培養高技能人才。
參考文獻:
[1] 肖旭. 高職院校銜辦本科職業教育的阻礙、動力與策略[J]. 當代職業教育,2022(03):21-27.
[2] 王屹,李曉娟. 為何與何為:生態位原理下本科層次職業教育辦學的行動規制[J]. 職業技術教育,2021,42(10):6-11.
[3] 朱德全,涂朝娟. 職業本科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健康新生態[J]. 中國電化教育,2023(01):38-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