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燎
摘要:隨著現代社會科技的發展,公共圖書館對于古籍文獻的保護利用工作也應當做到相應的轉變與革新。該文結合實際情況,分析了現代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且根據實際的工作經驗,分析公共圖書館存在問題的原因,總結并提出了一些優化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的策略。公共圖書館應該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傳統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觀念;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設施;同時健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還要積極推進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以期提高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利用工作效率,更好地傳播傳統文化。
關鍵詞:公共圖書館;古籍保護;傳統文化;問題;優化策略;古籍利用
中圖分類號:G250?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6-4110(2024)05(b)-0089-05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Docum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Modern Public Libraries
YU Jialiao
(Nanhai Library, Foshan Guangdong, 528200,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technology,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also make corresponding changes and innovation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literature. This article analyzes some problems in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in modern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practical situations. Based on practical work experience, the reasons for the problems in public libraries are analyzed, and some strategies for optimiz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ar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Public libraries should increase publicity efforts and transform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protecting and utilizing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increase funding investment, improve the collection facilities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at the same time, improve the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for the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 quality of practitioner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ancient books and literature, reflect reg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ancient book work and better disseminate traditional culture.
Key words: Public library; Protection of ancient books; Traditional culture; Problem; Optimization strategy; Utilization of ancient books
古籍文獻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主要承載體,保存著我國不同歷史發展階段的社會發展風貌,凝縮著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國歷史悠久,各個歷史時期都留下了眾多珍貴的古籍文獻,這些文化遺產承載著千年來我國民族文化的思想財富與智慧成果,具有重要的當代研究價值。近年來,公共圖書館在保存與推廣古籍文獻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利用的主力[1]。因此,對于現代公共圖書館來說,需要對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予以高度的重視與研究,從而讓古籍文獻在當代社會也能夠充分發揮其應有的文化價值,讓全社會的民眾能夠更好地利用古籍文獻資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1 古籍保護與利用的背景
1.1 中華古籍保護計劃
2007年,國家啟動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該計劃旨在建立中華古籍聯合目錄和數字資源庫,編制《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利用數字化技術等手段,推進古籍標準化建設,培養古籍保護人才,受到國家的高度重視。2007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古籍保護工作的意見》強調了加強古籍保護的宣傳與利用工作,并在“十一五”期間積極實施“中華古籍保護計劃”。隨后,廣播、電視、互聯網、報刊等媒體都通過各自的渠道積極宣傳,為古籍保護營造了良好的氛圍。該計劃的實施不僅對易受損的不可再生古籍文獻起到了重要的宣傳作用,還引起了社會公眾對古籍保護的高度關注[2]。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讓收藏在博物館里的文物、陳列在廣闊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來”,進一步明確了古籍保護工作的發展方向。2017年,《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提出了“創新表達方式,彰顯傳統文化魅力”的要求,使文獻保護利用與古籍保護處于同等地位,各界文化工作者積極參與古籍開發與利用。進入“十四五”時期,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工作應順應國家大勢與時俱進,加強保護基礎,深挖古籍中的文化底蘊,策劃豐富多樣的古籍文化活動,使其服務于社會大眾。國家級的“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是一項重大舉措,取得了顯著成效,并為后續的古籍保護與利用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1.2 公共圖書館與古籍保護、利用
2018年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正式實施,該法律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在古籍保護方面的工作機制、方法、安全措施等,為公共圖書館開展古籍保護與利用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和指導?!吨腥A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明確規定了公共圖書館有責任通過古籍保護與利用來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3]。該法律從四個層面對古籍保護與利用提出了相關規定:一是組織實施方面,要求“國家圖書館負責古籍保護的業務指導、人才培養和相關組織工作”;二是保護措施方面,要求“公共圖書館應采取防火、防盜等措施,并根據國家相關規定和標準對古籍和其他珍貴、易損文獻信息采取專門的保護措施,以確保安全”;三是開發利用方面,要求“公共圖書館應加強館內古籍的保護,根據自身條件采用數字化、影印或縮微技術等推進古籍的整理、出版和研究利用,同時通過巡回展覽、公益性講座、善本再造、創意產品開發等方式加強古籍的宣傳,以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是科學研究方面,要求“公共圖書館可以與檔案館、博物館、紀念館等單位進行重復件、復制件或目錄的相互交換,聯合舉辦展覽,共同編輯出版相關史料或進行史料研究”等[4]。
2 現代公共圖書館背景下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1 傳統的古籍保護與利用對立觀念仍然存在
通常情況下,公共圖書館由于成立歷史比較久遠,很多圖書管理員形成了一種定式思維,往往認為古籍文獻是不能夠輕易使用的,認為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是矛盾對立的。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科學技術各方面還不夠發達,數字信息技術還未引進,那么經常對古籍文獻進行翻閱查看,的確不利于古籍文獻的保存,容易在不同程度上造成古籍文獻不可逆的損壞。因此,在過去,這種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矛盾對立的觀念是有一定合理性的,古籍文獻應當“束之高閣”才能夠得到有效的保護。然而,社會在發展,時代在進步,在當前的科學技術條件下,這種傳統的觀念已然不適用了。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信息化技術已經可以高效應用于公共圖書館,一些影印、縮微技術可以將古籍文獻進行清晰的復制,并且能夠更加自由地對其進行加工處理,還能夠修復一些損壞的古籍文獻,這種將古籍文獻電子化的手段充分降低了古籍文獻原件的翻閱頻率,減少了古籍文獻原件的損壞率,能夠切實地解決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之間的矛盾。因此,現代公共圖書館應當充分結合工作實際,緊隨時代步伐,破除以往的傳統觀念,推進古籍文獻的利用與推廣[5]。
2.2 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缺乏保障
相對于普通的書籍文獻資料,古籍文獻具有很大的特殊性,儲存保護的條件要求非常高。2014年12月開始實施的《圖書館古籍特藏書庫基本要求》中明確指出,公共圖書館應該為古籍文獻特藏書庫提供溫度、濕度、空氣質量、光照、消防等適宜的保障條件,在明確的指標下對古籍文獻進行精心的保護。然而,在具體的實際工作中,公共圖書館往往達不到這種規范化的要求,導致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缺乏應有的保障。究其原因,首先,公共圖書館的硬件設施不夠完善。很多公共圖書館的館藏面積遠遠不足,不能夠很好地給古籍文獻設置充足的儲存空間。其次,一些保護古籍文獻的設備也非常陳舊,不適用于古籍文獻的長期儲存與保護。這些都導致了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沒有得到良好的整理與儲存,常年積壓導致古籍文獻落滿灰塵,嚴重影響了其正常使用與推廣[6]。最后,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也缺乏相應的資金保障。公共圖書館的經費主要來自政府的財政撥款,但是這種有限的經費往往使用于公共圖書館的一線開放部門,保證受眾最廣的職能部門能夠正常運作,這也導致了受眾相對較少的古籍文獻管理工作的資金分配較少,導致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缺乏應有的經費保障。
2.3 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的專業技術人才不足
雖然在國家文化部的努力下,在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方面培育了大量的人才,有效地促進了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提升質量。但是,隨著時間推移,國內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持續深入、長足發展,我國目前對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專業技術人才的需求也隨之提升,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中的人才缺口依然很大。同時,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工作要求的專業技術水平相對較高,需要從業人員不僅擁有豐富的檢索、著錄等圖書管理能力,還要有文獻學、目錄學、古漢語等諸多層面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管理實踐經驗,這種高水平的業務能力要求也使得很多古籍文獻保護從業人員專業能力不能達標,難以讓古籍文獻保護工作順利進行下去。除此以外,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中,公共圖書館行業內部人才結構也不合理,古籍文獻的進一步開發、梳理、匯編及二次編寫等方面的從業人員較少,局部范圍內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這種從業人員的結構分布情況很難滿足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管理工作的需要。因此,在現階段的公共圖書館的實際工作中,不論古籍文獻保護專業技術人才的數量,還是業務能力,抑或是從業人員結構,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導致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難以得到有效開展。
2.4 古籍文獻的借閱制度不合理
長期以來,公共圖書館對于古籍文獻的保護工作重點在于減少翻閱頻率,因此對于古籍文獻的借閱制度的設置也非??量蘙7]。公共圖書館對于古籍文獻的借閱制度主要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的相關條例,對古籍文獻的借閱與使用要求條件相對較高,同時,國家也并未制定針對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借閱工作的相關法律法規,缺乏統一的規范化標準。因此,為了更好地保護古籍文獻,公共圖書館對于古籍特藏書庫的使用設置了比較嚴格的限制條件,讀者進入古籍文獻特藏書庫通常需要出示身份證,而且在使用古籍文獻資源的過程中不能拍照、掃描等,這種限制條件雖然能夠很好地保護古籍文獻,但也導致了很多人在獲知這些限制條件后就對古籍文獻藏書庫望而止步,這給古籍文獻資源的利用與推廣造成了很大的障礙。在現代科學技術背景下,對于古籍文獻的借閱制度限制已經可以放寬標準了,數字信息技術的引入能夠幫助古籍文獻重新面見大眾,發揮出其應有的閱讀普及功能。公共圖書館如果還局限在以往的古籍文獻借閱制度,反而會將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割裂開來,這種過度保護的工作模式使得古籍文獻喪失了大量的讀者,也失去了在當代社會被廣泛閱讀與研究的機會,不利于古籍文獻的開發與利用,嚴重影響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傳承。
3 現代公共圖書館背景下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的優化策略
3.1 實踐思路
3.1.1 做好整體性規劃
建設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需要進行全面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措施。制定長遠的發展規劃,明確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的重點方向和各項工作的時間節點,確保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
3.1.2 健全長久性機制
建立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的長久性機制,包括組織架構完善、人才隊伍建設、經費保障等方面。明確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的責任主體,建設專門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團隊,并制定相關的人才培養計劃。同時,確保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經費的持續投入,為其保護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質保障。
3.1.3 梳理階段性工作
將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分為不同的階段,制定相應的工作計劃和措施。第一階段可以梳理古籍文獻的目錄和庫存情況,制定古籍文獻保護的優先級并制定保護措施;第二階段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對古籍文獻進行數字化整理和保存;第三階段可以組織古籍文獻的展覽、研討會等活動,提高古籍文獻的傳播與利用頻率。
3.2 實踐路徑
3.2.1 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傳統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觀念
傳統的將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相互割裂的觀念已不適用于新時代的古籍推廣工作,這要求公共圖書館的從業人員積極轉變傳統的工作觀念,樹立新型的古籍文獻工作服務意識,加強對古籍文獻的利用推廣工作。在當代社會發展的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一律向讀者免費開放,古籍文獻作為公共圖書館具有明顯地域文化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各地公共圖書館根據自身特色滿足服務區域內讀者需求的有力支撐,因此公共圖書館向讀者提供古籍文獻便捷的閱讀途徑是應有之義?;诖?,公共圖書館可以大力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宣傳教育工作,讓從業人員轉變工作觀念,明白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在當代社會是一體的,二者應當共同推進,既要保護好古籍文獻,又要將古籍文獻推向大眾,發揮出古籍文獻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功能,而不能像以往一樣束之高閣,積滿塵灰。同時,公共圖書館也應該加大讀者宣傳力度,提高讀者對古籍文獻的了解與認識,培育讀者良好的古籍文獻閱讀習慣。古籍文獻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財富,每一位讀者都應該精心保護,防止其遭受損壞。但是很多讀者往往不明白如何正確使用古籍文獻,尤其對于一些初步接觸古籍文獻的讀者來說,對于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不甚了解。因此,公共圖書館可以通過各種傳播渠道,積極向讀者宣傳古籍文獻保護的重要性,以及在翻越使用過程中的具體方法與注意事項[8]。
3.2.2 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設施
古籍文獻的保存條件比較苛刻,需要公共圖書館在各個方面進行調節與完善,因此,政府應當加大對于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的資金投入,讓公共圖書館擁有良好的資金保障,從而完善古籍文獻的館藏設施條件。針對溫度、濕度、光照、空氣凈化等古籍文獻儲存的具體條件,政府應當盡力改善公共圖書館的古籍館藏設施,對于一些硬件設施進行積極的配置與引進,從而保證古籍文獻擁有一個良好的儲存環境。同時,公共圖書館也應當充分利用政府的支持資金,積極投入現有古籍文獻的管理與修復工作。當前的科技日新月異,可借助現代化技術對于一些受損的古籍文獻予以充分修復,從而大大提升古籍文獻資源的質量。此外,國內很多公共圖書館大都沒有古籍文獻的復制服務,然而一些少數的大型公共圖書館卻具備這個功能,由此可見,古籍文獻的復制工作并非不能進行,只不過是缺少了相應的技術條件。因此,公共圖書館應該積極爭取政府的資金支持,加大對古籍文獻數字信息化技術的投入,積極引進新型技術進行古籍文獻的復制工作,這樣不僅能夠保護古籍文獻的原件,還能夠大量推出古籍文獻的復制品與替代品,從而更好地將古籍文獻資源推向大眾,讓更多的人得以閱讀使用到古籍文獻資源,從而提升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效率。
3.2.3 健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
古籍文獻保護工作要求眾多,對于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要求也相對較高,因此對于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也要從長計議。首先,公共圖書館應當制定科學合理的古籍文獻保護人才長期發展計劃。目前,我國的古籍文獻保護人才培養主要有兩個渠道:一是學校培養;二是實踐培養。對于公共圖書館來說,加強對于從業人員的實踐培養是一條重要的途徑。公共圖書館應該定期派古籍文獻保護工作人員參與國家古籍保護中心舉辦的各種培訓活動,在這種高層次高質量的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從而有效加強古籍文獻保護的工作質量。其次,公共圖書館還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成立古籍文獻咨詢專家團隊,對于古籍文獻保護的從業人員進行定期的指導與管理,從而讓古籍文獻保護工作人員在不斷的實踐中形成良好的古籍文獻保護專業素養,使得公共圖書館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工作形成良性的發展與進步[9]。
3.2.4 積極推進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
引入數字信息化技術以提高工作效率及保護與利用古籍文獻的重要方式。在現代科學技術的支持下,通過古籍數字化建設對古籍文獻進行一定的加工處理,將古籍文獻的文本內容轉化為電子數據形式,再上傳至網絡平臺完成儲存與傳播。這種方式不僅有效地保護了古籍文獻原件,還能夠讓古籍文獻的使用打破時空限制,讓讀者可以隨時隨地進行古籍文獻的閱讀,加強了古籍文獻的開放力度。同時,公共圖書館也可以充分結合本地區域的傳統文化,形成有特色的古籍推廣體系[10]。每一個地區都有著獨具特色的歷史文化,公共圖書館可以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并用古籍文獻數字化的手段呈現出來,給讀者提供文字、圖片、視頻等各個維度的古籍相關內容,提高古籍文獻對于當地人民的吸引力,在此過程中還能夠潛移默化地科普古籍知識,傳播傳統文化,讓古籍文獻發揮出當代價值。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的社會發展條件下,公共圖書館應當積極主動開展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工作。目前,公共圖書館在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方面普遍存在因技術和觀念更迭產生的對立,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工作存在缺乏制度、人員和經濟等方面保障,專業技術人才的數量不足,隊伍結構不夠科學,古籍文獻的借閱制度不合理等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公共圖書館應當加大宣傳力度,轉變傳統的古籍文獻保護與利用觀念;政府應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公共圖書館的館藏設施,同時健全古籍文獻保護工作的人才培養機制,提高從業人員專業素質,積極推進古籍文獻的數字化建設,體現地域文化特色,保證古籍保護與利用工作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 朱亞萍.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閱讀推廣初探:以河南省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22,42(1):17-19.
[2] 萬偉偉.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閱讀推廣研究:以河南省圖書館為例[J].河南圖書館學刊,2019,39(12):24-25.
[3] 李劍強.肇慶地區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數字化工作實踐與思考[C]//廣東圖書館學會.2018年廣東圖書館學會學術年會獲獎論文集.肇慶市圖書館,2018:4.
[4] 左海燕,張旸,劉越.古籍的收藏、保護和資源共享:以邢臺市圖書館為例[J].文教資料,2021(13):56-58.
[5] 伍力.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保護利用探析:以重慶為例[J].內蒙古科技與經濟,2020(3):142-143.
[6] 馮璐.論圖書館社會職能拓展中古籍保護與利用的價值[J].教育現代化,2017,4(34):313-314.
[7] 李欣欣.淺析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開發與利用[J].參花(下),2016(10):156.
[8] 黃玲玲.基于新時代數字化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古籍文獻的保護與利用研究[J].漢字文化,2023(S1):288-291.
[9] 陳建華.關于將古籍保護擴展為文獻保護的建議[J].圖書館論壇,2021,41(8):55-59.
[10]顏艷萍.數字人文背景下圖書館古籍數字化新實踐:以云南省圖書館古籍數據庫建設為例[J].圖書館學刊,2020,42(7):3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