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江云 王一波 蔡洪煒
摘要:課程思政的落實是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重要體現。本文針對工科類專業課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痛點,以自動化專業核心課程電氣控制與PLC為例,以OBE為設計理念,從“綱、師、課”三視角出發,提出包括課程目標、教學團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的五位一體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專業技能和個人素質同步提升,實現真正的“技”“道”同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人才培養;PLC;課程建設
中圖分類號:TB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1.089
1工科類專業課思政教學現狀分析
近年來,課程思政的推進力度不斷增強,從國家、地方到學校,都出臺了相應的支持政策。“門門有思政”的號召得到了廣大教師的響應,都在自己的教學領域內積極開展課程思政,但課程思政的質量、效果卻參差不齊,有的教師已經在該方面具有豐富的開發經驗,有的教師卻一頭霧水,事倍功半,特別是對于工科類的教師,開展課程思政的質量、效果更是亟待提升,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方面問題:
(1)課程教學大綱思政目標不明顯,指導性不強。教學大綱作為課程的教學綱要,是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目前的課程教學大綱對于知識目標、能力目標較為明確,但對于思政目標沒有明確要求,導致教師開展課程思政時沒有依據及指導性意見。
(2)教師課程思政主體意識不強,思想政治素養不高。專業教師對課程思政的價值和重要性認識不足,認為自己的任務只是教好專業知識和技能。專業教師大多工科類出生,人文素質、思想政治底蘊都有所欠缺,開展課程思政的基礎較弱。
(3)教學模式不夠多樣化,開展課程思政的途徑不夠豐富。在學時大量縮減的形勢下,大多數教師認為課堂上應專注于知識的講授,避免影響課程進度,沒時間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其實可以考慮將部分課程內容做成線上資源,以觀看視頻、展開討論等方式進行課程思政。
(4)課程內容照搬教材,沒有進行二次開發,思政元素融入效果不佳。原有的教材內容肯定不含有思政元素,必須對課程內容進行二次開發,針對某些知識點挖掘其蘊含的思政元素,并進行有機融合,然后在課堂上講出來,才能夠達到育人效果,而不是課上現場東拼西湊,生搬硬套。
(5)課程評價方式單一,對于思政點的評價較為欠缺。評價方式過于注重結果,缺少思政目標點的過程性評價。
2電氣控制與PLC課程思政建設總體思路
圖1課程建設思路
專業課實施課程思政并不是隨意的、簡單的生搬硬套,要想將職業素養、工匠精神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等眾多的思政元素悄無聲息地滲透到專業課教學中,需要有章可依、有綱可循;需要教師自身具有較高的道德情操、崇高的理想信念、扎實的學科知識,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以自身的人格魅力感染學生;需要對教學過程進行頂層設計,創新教學方式方法,注重學生反饋、多元化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學習興趣及參與度;需要針對課程教學內容特點挖掘思政元素,創設典型教學案例;需要合理的評價方法,評價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本文以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為例,以OBE為設計理念,從“綱、師、課”三視角出發,從課程目標、教學團隊、教學模式、教學內容、教學評價五方面著手創新,探索將思政教育無形貫穿于專業課教學的方法。整體思路及主要內容如圖1所示。
3課程思政建設具體方案的研究與實踐
3.1建設教師團隊
以“四有好教師”為標準,提升教師團隊課程思政的主體意識和政治素養,為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教師作為課程思政的直接實施者,教師自身的思政意識和思政水平直接決定了課程思政的實施效果。項目通過定期開展思政課程方面的學習培訓會、課程思政元素融入交流會,課程思政公開示范課等手段,提升教師團隊課程思政的主動意識與藝術融入的能力,掌握思政教育的核心原則和要求,挖掘與專業課程相關的思政教育元素,實現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有機對接,從而更好進行課程思政的建設。
3.2修訂教學大綱
圖2課程目標
以工程教育認證為背景,以學生為中心,重新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強化思政(非技術能力)教育,明確課程目標與思政目標,凸顯課程特色,為課程思政的設計提供有效依據。工程教育認證通用標準包括12條畢業要求,其中5條與專業能力直接相關,其余7條畢業要求強調對學生的社會責任、項目管理、職業道德、環境與可持續發展、終身學習、團隊合作等非技術能力的培養,而這些非技術能力正好是課程思政元素的一大部分。目前的課程教學大綱對非技術能力培養沒有明確要求,因此需要進一步修訂完善課程教學大綱,在明確課程定位、課程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入課程思政目標,才能將知識傳授、技能培養與價值引領進行有機統一,才有可能使專業課堂成為思政教育的主戰場。電氣控制與PLC課程經過團隊不斷修正凝練,得出如2所示的課程目標。
3.3豐富課程教學模式
以移動平臺為依托,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基于雨課堂、慕課、微課等互聯網資源的線上線下反饋式閉環教學模式,為課程思政的有效實施提供豐富的路徑。目前的大學生生長在由網絡和社交媒體充斥的大環境中,新鮮事物屢見不鮮,單一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需求,學生上課普遍表現出積極性不高、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導致課程思政無法有效開展。對此,本文構建了以基于雨課堂、慕課、微課等新興技術及互聯網資源的線上線下反饋式閉環教學模式,形成互聯網+教育的大格局,具體思路如圖3所示。
3.4優化課程教學內容
圖3上線下反饋式閉環教學模式
以課程內容為基礎,深挖思政元素,尋找課程教學與思政元素的結合點,創設典型教學案例,課程思政的具體實施指明方向。思政元素的融入不是生搬硬套,不是與教學實施分裂,而是在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教學環節進行挖掘、設計。電氣控制與PLC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實用性的課程,課程總體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PLC控制系統的設計、編程、安裝、調試能力。首先,項目針對學校培養的人才與社會企業的實際需求不符的情況,以課程目標為基礎,引入“工作過程系統化”教育教學理念,以崗位工作任務的若干典型工作過程為基礎,從中提煉出符合崗位要求的技能點和隱形知識點,進而對課程教學內容的知識點、技能點進行解構與重構,最終形成課程知識結構圖譜,確定教學內容,再按照知識間的相互關系將課程內容整合為七大模塊,每個模塊內又包含對應的知識點、技能點及小任務;其次針對每個知識點及任務的不同,挖掘對應的思政元素,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精神、工匠精神、四個自信、家國情懷、抗擊新冠疫情中國表現、專業倫理、人文情懷、專業素養等課程思政元素,并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項目圍繞課程教學目標與思政要求,每次任務設置明暗兩條教學主線,讓思政教育無痕跡地貫穿在課堂教學中;明線是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點和技能點以及解決的工程問題,暗線是課本上未提及的思政元素,通過一明一暗兩條主線設計,使課堂教學活動變得更有感染力,實現價值觀的引領。表1為課程部分知識點思政元素的挖掘與切入展示。
3.5完善課程評價機制
針對課程目標中的知識能力目標及思政目標,建立基于過程性的多元化、多維度教學評價機制,讓學生在學習時不斷提高職業素養和綜合素養。將學生的日常行為表現、團隊合作意識、安全文明操作、吃苦耐勞精神、服務大眾意識等課程思政元素都納入評價考核體系。在知識能力方面主要包括在雨課堂上進行考勤、線上測試、討論等過程性教學環節,線下進行試卷考核、作品提交、實驗等方面,全方位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實踐技能、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等進行考核評價。
學生成績評定按照平時成績占比10%,主要包括線上考勤、預習、作業三部分;階段測試占比20%,主要考核教學過程中重點知識的掌握程度;實驗成績占比10%,主要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及其他非技術能力兩部分;作品設計占比10%,要求以小組形式進行綜合項目的設計,調試成功后在預定的時間參加答辯,主要考查學生設計與調試工程項目的實際技能與創新思維,將教師的考核、學生的自評與互評集合,完成對職業技能、知識融會貫通與情感態度綜合考量,考核既關注團隊合作,又突出個性特點凹;期末考試占比50%,對所有重點內容進行全面考核,加強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具體如表2所示。
4總結
該課程思政方案已在我校自動化專業2019、2020級共400人左右進行初步實施,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課堂參與度、學習積極性都有所提高,過程化的考核使得綜合成績不及格率大幅下降,但也存在很多問題,如思政元素融入數量不夠,沒有形成典型案例;思政元素挖掘不夠全面,僅僅局限于職業素養、工匠精神等方面,沒有達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項目組將繼續優化“五位一體”課程思政建設方案,從教師團隊、教學大綱、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及教學評價五方面探索優化,繼續凝練思政目標、挖掘思政元素、踐行思政教學、創新思政案例,把課程思政的“鹽”融入專業課的“水”,使得冰冷的設備及繁瑣的編程課變得有溫度、有高度。
參考文獻
[1]夏永林,陳盼盼.大思政課視域下高校課程思政育人路徑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22,(12):4853.
[2]黃鎖明,李麗娟.新工科課程思政教學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36):3942.
[3]孫琳,于佳慧,屈勇,等.“三位一體”:論高等學校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整體建構[J].中國農業教育,2022,(6):6976.
[4]路焱,李杰,陳偉東,等.課程思政在民族地區工科高校中的踐行探索[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22,(12):110112.
[5]羅曉佳.課程思政視域下可編程控制器課程教學改革探究[J].常熟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22,(12):120124.
[6]尹悅悅,王保恒.“PLC編程與應用技術”融入思政教育探討[J].南方農機,2021,(9):157159.
[7]廖璇.電氣自動化專業PLC課程教學融入課程思政探索[J].電子元器件與信息技術,2021,5(6):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