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標強調“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大單元教學模式,可以為學生構筑宏觀、綜合的空間,促使學生突破思維定勢,高效率、高質量地展開探究性學習,在潛移默化中提高核心素養。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語文;大單元
隨著初中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立足新課標要求,大單元教學模式應運而生。在大單元教學的實施過程中,教師帶領學生將具有銜接性的知識點進行整合,有針對性地展開探究學習。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著眼于學生的發展需要,立足特定的情景或任務群,促使學生展開思考辨別、建構歸納、創造表達,引導學生感知文本語言特色,體驗作者的真摯情感,形成一種融合、系統的學習效果,以獲取知識,發展技能,提高學習效率,提升核心素養。筆者結合教學實踐,探討在核心素養導向下實施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核心素養”與“大單元教學模式”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變化的“關鍵性能力”與“品格”。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夠讓學生終身受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發展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引導學生在更多類型的語文實踐活動中進行思考、辨別、建構、積累等活動,強化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的語言建構以及表達能力,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念,強化學生的審美創造意識尤為重要。實踐中,教師需明確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學過程中展開創造性的變革,打造更具宏觀性與主題意義的大單元教學機制成為重點。
“大單元教學”指的是一種極具宏觀性、綜合性、整體性的教學模式。大單元教學模式有效打破了以往學生碎片式學習的狀態。在大單元教學理念的指導之下,教師可立足學生的發展需要,展開統籌規劃,構建特定的情境或任務群,為學生構筑更有價值的發展探究空間,啟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展開有意義地賞析與思考、辨別與討論、歸納與整合、創造與表達,促使學生整體的學習效率以及質量獲得提升,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全面貫徹新課標的要求。
二、品鑒語言,強化學生讀寫思維
圍繞語言來推進的閱讀賞析活動、寫作積累的大單元教學活動,往往是助推學生提升核心素養的重要渠道。從某種意義來說,語文作為一門“人文性”“工具性”特點極為突出的學科,其本身往往是圍繞著語言來進行教學的。在語言的探析、感知、品鑒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會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會掌握更多有價值的閱讀方法及經驗,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因此,在全面推行教育教學變革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需圍繞語言來設計一系列的大單元品鑒賞析活動,引導學生真正邁入文本情境當中,展開細化地思考探索,與作者產生深度的共鳴,把握文本的語言特色,提煉其中的寫作方法、表達手法等,以推動學生建立更加完善的認知,并且獲得素質能力的全面提升。
人教版語文教材蘊含了大量相對簡短、意蘊深厚的文本。教材中的選文都來源于作者的獨特創造以及表達,或是記敘了作者的所見所聞,或是寄托了作者的情感、思想等。因此,教材選文整體的語言特色是極為明確的。擬以七年級上冊《貓》《動物笑談》《狼》等文章的大單元教學為例展開論述。教學中,教師可設置相應的人文主題,即“人與動物”,引導學生參與活動,展開品鑒,運用圖文對照等方式,摘錄、整合文中重要語句,把握文章語言特色,感受文章中心思想,讓學生展開歸納整合,使學生明確課文所描繪的人與動物相處的種種情形,在賞析中初步思考和認識人與動物的關系,感知生命之趣、文章之趣。
三、認真閱讀,強化創意表達
“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是新課標提出的一種學習任務群理念。其核心特點在于“讀寫融合”“以讀促寫”。啟發學生在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展開創造性地表達,抒發自己的感悟,或是展開一系列的想象、創造等,助推學生素質能力的發展。為此,在全面推行大單元教學的視域之下,初中語文教師需進行創造性地嘗試以及探索,生成具有驅動性、導向性的任務群活動,為學生構筑更加開放自由的空間,啟發學生將閱讀與寫作表達融合起來,形成一種融合性學習的效果,在潛移默化中提升核心素養。
解讀新時期的教育教學方向,已經不再局限于“知識本位論”。在新課標的倡議之下,語文學科教學的推進更傾向于發展學生的素質能力,幫助學生建立適用于社會變化以及未來發展的品格與能力。因此,核心素養這一理念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關注,語文教學實踐也在逐步變革。文學閱讀與創意表達任務群的構建是貫徹新課標的重要體現。換言之,在這類任務群參與的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會變得更加突出和明顯,學生會形成一種高度自主的狀態,邁入一系列賞析積累、拓展延伸、創造性表達的過程之中,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讀寫經驗,提升學生的讀寫素養。同時,立足于創意表達活動,會衍生出多種的形式,比如續寫、擴寫等,能夠為學生創設有價值的發展條件,當學生深入于其中時,可以為自身的思維插上翅膀,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進行表現等。以七年級下冊《阿長與〈山海經〉》《老王》《臺階》《賣油翁》等文章的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圍繞人文主題設置“凡人小事”推進教學,讓學生展開創意表達。比如,這些小人物身上有著樸素的愛和單純的善,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側重引導學生聚焦文章重點段落和語言進行賞析,創設情境讓學生運用閱讀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打通語用訓練與精神引領,讓學生在統整歸納中領悟小人物精神的動人之處,聯系生活進一步表達。
四、生成問題,提升情感態度
圍繞問題的“發現——解讀——探索”推進語文大單元教學,可以助推學生的思維實現有意義的發散與遞進。問題是打開學生思維的金鑰匙。一系列的語文任務、探究活動等,都需要圍繞問題進行推進才能夠讓學生逐步邁入深層次的探究空間之中,獲取知識,發展技能,升華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為此,在新時代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有效運用問題導向法,展開有效的統籌規劃以及設計,針對學生的動態性發展情況以及客觀學情,聯系課程的實施推進來生成一系列的問題,使整體的大單元教學變得更具啟發性、指引性,讓學生進入不同的問題情境之中,實現有意義地成長。
以七年級下冊《登幽州臺歌》《望岳》《登飛來峰》等文章的大單元教學為例。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圍繞人文主題“登高望遠,遇見自我”推進教學。基于問題引導,讓學生誦讀登臨詩,抓住關鍵語句,升華學生的情感態度。比如,詩人登高,見景必定抒懷,通讀三首詩,詩人所登何地?詩人登高看到了什么景象?詩人發出了怎樣的感嘆?又如《登幽州臺歌》所登之地是“幽州臺”,“幽州臺”是什么地方?再如,感登臨所抒之懷,“一切景語皆情語”,詩歌中的“美麗、遼闊、蒼涼、雄壯”的景色,引起了詩人怎樣的情思?
綜上所述,語文大單元教學應建立在主題意義之上。有價值的大單元教學實施更加傾向于知識的整合、學習方法的組合等,能夠推動語文教學改革的全面深化,助力學生的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新時代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轉變教學思路,在新課標的指導下,生成特定的情景或者是任務群,為學生構筑出更有價值的發展探究空間,啟發學生提煉不同文本中所運用到的寫作方法,讓學生感受作者的思想,自然地展開創造性地表達,抒發自己的感悟,形成融合性學習的效果,升華情感態度以及價值觀念,積累方法技巧,助力學生成長。
參考文獻:
[1]梁維.核心素養導向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研究 [J]. 教育界, 2023 (31).
[2]沈曉燕.試論核心素養理念下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的策略 [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 2023(10).
[3]馮麗麗.核心素養導向下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研究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3(27).
[4]何艷.基于求準求實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以統編語文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為例 [J]. 學語文, 2022 (2).
[5]李英杰.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大單元教學策略 [J]. 天津教育, 2022(6).
[6]陸群.大單元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的策略研究 [J]. 中學語文, 2021(26).
[7]陳姝卓.基于真實情境的大單元教學設計策略探究——以部編版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為例 [J]. 新校園, 2022(4).
作者簡介:于藝文(1975— ),男,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武威第十中學高級教師,主研方向為中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