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2022年度常州大學優質研究生課程建設項目“生物與醫藥專業學位核心課程群建設”(常大研[2022]9號)
作者簡介:沈美華(1977-),女,漢族,江蘇蘇州人,理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有機化學和藥物合成。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20
摘? 要: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目標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藥學專業學位教育強調實踐性和職業性,案例教學有利于培養研究生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鑒于目前藥學專業學位課程案例庫建設嚴重不足的問題,為更好地實施案例教學,常州大學藥學院開展研究生課程案例庫的建設與實踐。該文描述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案例庫建設的三個階段,依次為廣泛收集案例、深度加工案例、科學編排案例,最終案例庫以教材形式呈現。案例教材的應用實踐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以期為藥學專業學位其他課程建設提供借鑒經驗。
關鍵詞: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課程建設;藥學專業;案例教學;案例庫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3?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9-0079-05
Abstract: The aim of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s to cultivate high-level applied professional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in pharmacy emphasizes practicality and professionalism, and case teaching is conducive to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solving practical problems. In view of the serious shortage of case database for professional degree courses in pharmacy, in order to implement cas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ly, School of Pharmacy of Changzhou University has carried out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case library for graduate cour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three stages of the case library construction for Modern Analytical Technology and Practice, which are extensive collection of cases, deep processing of cases, scientific arrangement of cases, and finally the case library is presented in the form of textbooks. The application practice of case textbook has achieved good teaching effect,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 experience for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in pharmacy.
Keywords: professional degree; graduate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pharmacy; case teaching; case library construction
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內培養高層次人才。“十四五”期間,高層次人才成為關乎國家核心競爭力和民族命運的核心要素,研究生教育的發展要契合國家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1]。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的主渠道。自1991年開始實行專業學位教育制度以來,我國逐步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培養體系,為經濟社會發展作出重要貢獻[2]。2014年12月5日,《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提出[3],進一步明確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總體要求,指出要“高度重視課程學習在研究生培養中的重要作用。課程學習是我國學位和研究生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是保障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必備環節,在研究生成長成才中具有全面、綜合和基礎性作用”;要求“立足研究生能力培養和長遠發展加強課程建設”。
案例教學法首創于哈佛大學法學院,隨著不斷的研究與發展,其科學性和優點已得到教育界的認同[4]。教育部多次提出加強研究生案例教學。早在2009年,教育部就發布了《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其中指出“創新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培養模式”和“突出案例分析和實踐研究”[5]。2015年5月《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指出“培養單位要根據培養目標及教指委制定的指導性培養方案,明確案例教學的具體要求,規范案例教學程序,提高案例教學質量,強化案例教學效果”[6]。目前案例教學法已成為我國高校研究生教學中的一種重要方法。
常州大學高度重視專業學位研究生的課程學習,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2021年,為貫徹全國、全省研究生教育會議精神,落實《江蘇省研究生教育質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實施方案》,常州大學出臺了《常州大學優質研究生課程建設實施辦法(試行)》文件,大力推動研究生教學案例庫的建設,積極打造優質研究生課程。
一? 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案例庫建設的必要性
藥學專業學位旨在培養面向藥物技術轉化、生產、流通、使用和監管等職業領域,培養具備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養,較好掌握藥學及相關學科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藥學專門人才[7]。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繁榮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醫藥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穩步提高,對醫藥相關專業高素質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和要求。然而我國藥學碩士專業學位起步較晚,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方面仍處在探索階段,部分藥學專業學位碩士與學術學位碩士教育同質化較為嚴重[8]。如何在藥學專業學位教育中突出知識的實踐性和職業性,以更好地滿足醫藥職業領域的需求,開展藥學專業學位課程建設和改革,更好地發揮課程的基礎性作用尤為必要。
案例教學以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真實案例為基礎,由教師引導,以問題為起點,以學生為中心,理論聯系實際,通過師生互動討論等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9]。案例是理論聯系實際的橋梁,案例教學法能夠激發研究生參與實踐的興趣,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提升研究生靈活綜合應用專業知識的能力,促進研究生進行應用創新,從而改善課程教學效果。可見,相比傳統高校課堂以教師為主角的教學形式,案例教學是解決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問題的重要手段,與新時期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所要求的教育目標更加吻合[10]。案例教學離不開案例庫的建設,案例庫建設是規范案例開發和案例教學的理論工具[11]。然而,我國專業學位案例庫發展不均衡,經濟、教育、管理類的案例數量龐大,案例庫建設較多,而其他專業學位案例庫建設仍在探索中。截至目前,關于藥學專業學位課程案例庫建設的報道僅有少數幾篇文獻,如桂林醫學院藥理學的案例庫建設及應用[12],內蒙古科技大學包頭醫學院藥學有機化學和藥物化學案例庫的設計[13]。中國專業學位案例中心搜索“藥學”關鍵詞,僅有四篇案例,更多的課程案例庫設計與建設有待進一步開發與實踐。
二? 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案例庫建設與實踐
常州大學于2017年獲批藥學專業碩士點,并于2018年開始招生。2019級藥學專碩培養方案增加了專業課程現代分析技術與應用,后改為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筆者近年來一直承擔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的課程教學,為提高專業學位研究生理論學習與實踐應用的能力,本課程積極開展案例教學,并探索與實踐案例庫的建設。
(一)? 課程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
現代分析技術依賴現代化儀器,代表性的有質譜、紫外、紅外和核磁四大光譜儀器。光譜分析有機化合物結構具有微量、快速、靈敏和準確等特點,已經被廣泛應用于有機化學、石油化工、生物化學和藥物化學等相關領域。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共32學時,圍繞四大光譜展開教學,具體包括質譜、紫外-可見光譜、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氫譜、核磁共振碳譜和二維譜。每一種光譜的教學內容均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儀器基本知識;第二部分是實驗測定技術、譜圖分析、化合物結構推導。第一部分重理論,第二部分重實踐,兩部分內容緊密有機結合。多譜綜合解析是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內容。實際科學研究和生產中,單獨使用一種光譜分析方法都有一定局限性,綜合多種光譜圖才能成為結構鑒定的有力工具。本課程以王鵬等[14]主編的《有機波譜》為主要參考教材,同時參考薛松[15]編著的《有機結構分析(修訂版)》、寧永成[16]編著的《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與有機波譜學(第四版)》及Philip等[17]編著的《Organic Structrue Analysis》等。
通過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質譜、紫外、紅外和核磁四大光譜儀器基本原理和實驗方法,掌握四大光譜的用途;使學生能夠在后期科研實踐中,針對不同化合物類型選擇合適的儀器分析手段,并能夠通過解析化合物譜圖推導化合物結構;同時使學生對當今世界各類分析儀器及分析方法和發展趨勢有一些初步了解,能夠主動學習最新的現代分析技術。
(二)? 課程案例庫建設
1? 廣泛收集案例,建立原始素材庫
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2022年之前的案例素材主要來源于授課教師自身所在科研團隊的研究成果,從團隊研究生發表的學術論文和碩士學位論文中挑選結構上具有代表性的有機化合物,收集該化合物的質譜、紫外、紅外和核磁譜圖,建立了基本的第一手素材庫。2022—2023學年第一學期起,為進一步拓寬學生知識面,并使學生提前深入了解即將加入課題組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工作涉及的現代分析儀器和技術,在完成緒論教學之后即布置案例寫作的作業,案例作業提綱和對應要求見表1,要求學生在多譜綜合解析教學之前提交。學生提交的案例作業盡管撰寫比較粗糙,但作業的主要內容構成了案例庫的第二手素材。
2? 深度加工案例,形成關鍵資源庫
第一手素材和第二手素材內容豐富,但并不能全部用于教學。授課教師需要根據教學目的,整理并加工素材。如教師的第一手素材,選取的化合物高分辨質譜不純,主峰不是目標分子,則不適合作為教學資源;有的紅外譜圖基線嚴重不平則摒棄,還有的核磁共振氫譜裂分很不理想同樣摒棄。另外,為了增加案例的生動性、趣味性、啟發性,教師需要挖掘案例背后的小故事。比如涉及的研究生最開始做出了錯誤的結構判斷,后來通過核磁共振碳譜糾正了實驗結果;又比如某化合物的構型無法確定,化合物又是油狀物,學生如何開展結構衍生變成固體,最終培養出單晶,利用X射線單晶衍射獲得單晶結構從而確定了構型。來源于學生作業的第二手素材,更需要授課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和目標,挑選一部分結構表征充分、譜圖清晰明了的案例,并與學生不斷交流,確認效果好的案例,剔除效果不好的案例。通過以上整理和加工,并經過幾輪課堂教學檢驗與修正,形成可用于教學的案例資源庫。
3? 科學編排案例,建設課程案例庫
雖然案例資源庫的每個案例均是挑選出來加工并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但所有案例未分類,各個案例之間尚缺乏有機聯系。在有限的教學時間內,為了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兼顧各個課題組學生的需求,授課教師需要對資源庫的案例重新取舍和編排,形成一套或幾套系統案例教材,使案例教材成為案例教學的核心和依據,通過教材構建課程案例庫,從而促進課程建設。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案例庫已建設一套教材,該案例教材內容見表2,案例按照藥學研究方向分類編排,共編五章,每章選取幾個典型案例。選取案例均為2020年之后發生的真實事件,大部分來自藥學院科研團隊,少部分來自醫藥企業。
(三)? 案例庫的應用實踐與效果
通過對2022—2023學年的案例進行收集、加工、編排,初步建成了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案例庫,編寫的案例教材應用到了2023級藥學院研究生教學中。教學過程分成三步:第一步布置學生預習,授課教師按照課程章節內容,從案例教材中選擇案例,將案例推送給學生,讓每一位學生對案例涉及的現代分析方法或技術做到心中有數。第二步開展課堂案例研討,采用一個小組主導、教師點評提問和引導、全體學生參與討論的方式。主導小組成員來自案例對應研究方向的課題組。第三步布置課后案例寫作,要求每位學生深入了解所在課題組借助現代分離分析技術開展研究的情況,在此基礎上,從課題組最近一年以來真實科研活動中選擇一種具體的化合物、藥劑或醫用材料,按照“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案例作業提綱和對應要求”撰寫案例報告,參考課堂研討案例的寫法,并根據課堂案例研討的反饋完善案例報告,完善的案例報告在期末提交,作為課程的平時成績。同時授課教師從學生提交的案例作業中遴選優秀案例,不斷補充或更新課程案例庫。
上述案例庫的教學應用,激發了學生學習現代分析技術的興趣,培養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專業實踐能力,更好地達成了教學目標。基于身邊真實的結構分析和物質鑒定的問題開展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有針對性地拓展學科知識,主動訓練現代分離分析的技能,提升藥學專業素養。有學生在主導案例課堂研討后反饋說:“上臺主導案例分析促使我反復研習之前老師講過的知識點,真正學會了如何表征一種藥物成分,建立了進入課題組順利開展科研的信心。”還有學生在期末提交案例作業時說道:“案例寫作讓我和課題組成員開展了一次深入的學術交流,也督促我查閱了大量相關文獻,受益匪淺!”
三? 藥學專業學位其他課程案例庫建設的思考
常州大學藥學專業開設的專業學位課程還包括新藥研發與申報、藥學進展、臨床藥學概論,同時還開設不少專業選修課程,比如藥物合成反應原理、高等藥理學、藥物新劑型與新技術和藥物分析專論等,上述專業課程涉及藥物技術轉化、生產、流通、使用和監管等職業領域,應用性強,與生產實踐緊密相關,開展案例教學,建設案例庫無疑更能對接行業和社會需求,實現藥學專業培養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育人目標。
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案例庫的建設與實踐為藥學專業學位其他課程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案例庫建設的第一階段是案例開發的基礎,授課教師除了自己搜集素材,還可以通過布置案例作業調動學生積極性,使研究生成為提供案例素材的主力軍。這一階段工作不是一勞永逸,而是需要持續不斷開展。收集的案例素材貴在類型廣泛,且需要緊跟最新藥學研究動態。第二階段加工案例素材的目的是增加案例的可讀性和可講性,確保案例的科學性,提高案例使用時的教學效果,但一定要尊重事實真相,不能夸大或縮小。此階段案例可直接選擇性地用于教學。第三階段編排案例建設教材,編排的過程可以進一步使案例聚焦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優選創新性強、具有典型性和啟發性的案例,使資源庫的案例形成一個有機整體。通過教材構建課程案例庫,有利于系統化、規范化地開展案例教學,使得教師執教和學生學習都有章可循。運用案例庫教材實施案例教學過程中,要真正意識到以學生為中心。知識需要學生主動構建,教師教的目的是幫促學生學習,要讓學生在交流、協作中學習,遇到問題不斷激勵學生思考。無論是學生課前預習,還是課堂主導研討,亦或課后案例寫作,教師均要發揮好引導作用。
四? 結束語
隨著專業學位研究生招生規模的持續擴大,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建設、推進教育改革、優化培養模式勢在必行。藥學專業學位碩士教育與醫藥職業性緊密相關,案例教學法有利于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理論知識解決醫藥領域實際問題,案例庫的建設將推動本領域案例開發,提高案例教學質量。筆者在常州大學藥學院開展的現代分析技術與實踐課程的案例庫建設與實踐可以為藥學專業學位其他課程提供參考。案例庫的建設非一蹴而就,為獲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努力永遠在路上。
參考文獻:
[1] 王戰軍.“十四五”期間研究生教育發展戰略走向[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22(3):12-13.
[2]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 教育部關于印發《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的通知[EB/OL].(2020-09-30).http://ww 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2009/t20200930_492590.html.
[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改進和加強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意見[EB/OL].(2014-12-05).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5/content_2838177.htm.
[4] 劉金祥.案例教學法的產生與發展及優劣辨析[J].化工高等教育,2004(4):86-89.
[5]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09-03-19).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0903/t20090319_82629.html.
[6]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加強專業學位研究生案例教學和聯合培養基地建設的意見[EB/OL].(2015-05-11).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26/201505/t20150511_18948 0.html.
[7]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關于印發金融碩士等19種專業學位設置方案的通知[EB/OL].(2010-05-13).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moe_833/201005/t20100513_92739.html.
[8] 張永澤,董維春.我國藥學專業學位與科學學位碩士教育同質化成因探析——基于全國43家培養單位的調查[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8(6):46-50.
[9] 李征博,曹紅波,鄭月龍,等.哈佛大學商學院案例教學運行模式及對我國的啟示[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8(11):66-71.
[10] 鄭林,李勇軍,遲明艷,等.案例教學在藥學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學刊,2022(6):83-87.
[11] 張新平,馮曉敏.專業學位教學案例庫建設:內涵、價值與與要點[J].現代大學教育,2020(4):100-104.
[12] 周越菡,呂良,陳毅飛,等.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藥理學案例教學庫的建設及應用探討[J].衛生職業教育,2017(22):12-13.
[13] 鄭東華,鄔國棟,安明,等.藥學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中“有機化學+藥物化學”案例教學庫的設計[J].包頭醫院院學報,2019(11):109-110.
[14] 王鵬,馮金生.有機波譜[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12.
[15] 薛松.有機結構分析(修訂版)[M].合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2.
[16] 寧永成.有機化合物結構鑒定與有機波譜學[M].4版.合肥:科學出版社,2018.
[17] PHILIP C, JAIME R, MARCEL? J. Organic Structure Analysis[M]. New York/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