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蕓 雷斌

基金項目:2022年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立體化、全過程《液壓傳動》課程思政教學創新與實踐”(2022213)
第一作者簡介:蔡蕓(1970-),女,漢族,江蘇南通人,博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智能算法、仿真優化技術。
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43
摘? 要:為解決傳統液壓傳動課程存在的教師思政觀念薄弱、思政教學資源建設不足,以及課程思政改革多重視課程內容與思政元素的融合,未重視將課程思政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等問題,以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機電專業的國家精品課程液壓傳動為例,確定該課程專業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該文從教師團隊的建設、思政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及健全評價體系等多個維度構建“立體化”課程思政教學,并將思政教育貫穿于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到課后拓展,實現“全過程”課程思政教學,提升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和促進教師個人成長,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為相關專業課程的思政教學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課程思政;液壓傳動;專業課程教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19-0181-05
Abstract: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teachers' weak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 and the insufficient construc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resources in traditional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the problem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reform, but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 is not. This study takes the national quality course Hydraulic Transmission of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wa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 The study determines the professional objectives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objectives of the course, and constructs multidimensional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er team, the diversification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eaching content and teaching methods, to the sound evaluation system. We realize the "whole proces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through the pre-class preparation, the class implementation to the after-class expansion. The reform improves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y, promotes teachers' personal growth.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relative professional cours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Hydraulic Transmission;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teaching;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mechanism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1]指出,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課程思政建設是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任務。課程思政是一種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旨在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戰略舉措,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為國家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隨著課程思政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開始關注如何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2-5]。除了傳統的專業知識傳授外,注重價值引領、文化傳承、社會責任等方面的教育,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液壓傳動是工程領域的重要分支,其理論與實踐對于培養學生的工程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傳統專業課程育人功能存在教師思政觀念薄弱、教學資源建設不足、授課形式與教學方法單一及考核方式和評價機制不完善等現象[6]。在這樣的背景下,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應運而生[6-8]。目前許多高校對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的探討更多停留在課程內容設計階段,關注于怎樣結合課程內容融入課程思政元素,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對課程思政的教師隊伍建設,課程思政教材和輔助資源缺乏重視。此外,課程思政應該貫穿于課堂授課、教學設計、教學研討、實驗實訓和作業等各個環節,不應該僅僅限于與某一些課程內容的結合點上,應該貫穿到教育教學全過程[9]。所以,對現有的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從教學內容設計到過程實施,進行更加全面的探討改進,將具有一定的實踐意義。
本文以武漢科技大學機械自動化學院機電專業的國家精品課程液壓傳動為應用研究對象,從多個維度構建“立體化”課程思政教學,并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教學“全過程”,開展了“立體化、全過程”的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的創新實踐,以實現液壓傳動課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機融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潛移默化地培養他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和參與社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確定液壓傳動的專業課程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
《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要根據不同學科專業的特色和優勢,深入研究不同專業的育人目標,深度挖掘提煉專業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合理拓展專業課程的廣度、深度和溫度,從課程所涉專業、行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人文性,提升引領性、時代性和開放性”[1];“要注重強化學生工程倫理教育,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大國工匠精神,激發學生科技報國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1]。依據《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指導精神,針對機電專業學生、教研團隊確定了液壓傳動的專業課程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
液壓傳動的專業課程目標:使學生理解流體力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程,掌握常用液壓元件的圖形符號、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和性能指標;掌握液壓系統基本回路的組成與工作原理,能夠識讀常見工業設備液壓系統原理圖,具備初步工程液壓系統回路設計及液壓元件選型的能力;具有團隊合作意識,能夠采用口述、文稿演示等方法準確表達設計方案、分析計算過程及結論,并與團隊成員或公眾進行有效溝通;了解液壓傳動技術發展動態和趨勢,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液壓傳動的思政教學目標:通過流體力學和液壓傳動的發展及趨勢,介紹專業知識點的領域科學家和專家,我國在液壓傳動領域的創新和突破,引導學生勇于探索,培養他們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為國家富強而努力的愛國主義情懷,樹立心系社會并有時代擔當的精神追求;通過案例分析、專題研討等教學環節,引導學生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及職業道德和工匠精神,明確人類共同發展進步的歷史擔當。
二? 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的“立體化”設計
“立體化”課程思政內容的構建旨在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從多個維度出發,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更加深入的思政教育。通過“立體化”課程思政內容的構建,不僅可以提高教師的思政教育水平和思政教育的效果,更能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為他們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立體化”的設計主要體現在教師團隊建設、思政課程內容的多元化、思政教學方法的多元化,以及健全評價體系等四個方面。
(一)? 教師團隊建設
2018年頒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就指出,要“造就黨和人民滿意的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10]。全面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教師是關鍵。為此,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很有必要建設思想和業務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
在教師團隊建設過程中,除了強化教師思政教學培訓,還需要建立思政教學經驗總結與分享機制,使其更好地適應“立體化”課程思政內容的教學需求。一方面定期組織教師思政教學座談會和教師思政教學培訓活動,另一方面,還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設立教師交流群組,如微信群、QQ群等,分享相關教學心得、討論教學問題。
此外,鼓勵教師拓寬思政教學渠道,豐富思政教學資源,以提高思政教學效果。例如,鼓勵教師將思政教學實踐與教育研究相結合,以研究促實踐,以實踐帶研究;鼓勵教師跨學科合作,交流具有創新性的思政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體驗;鼓勵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活動,拓寬視野,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思政教學方法。
(二)? 思政課程內容的多元化
課程組教師以武漢科技大學主編的《液壓與氣壓傳動》和《工程流體力學》教材,結合職業道德、社會責任、工程倫理等思政元素,引入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案例、熱難點問題等,使課程內容更加生動、具體,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雖然備課設置的課程知識點與思政元素融合的案例通常如表1所示,但是在課程講解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當堂課學生的學習興趣、個體化需求進行多元化發揮。例如,在講解液壓輔助元件時,強調防治油液污染對環境保護、能源節約方面的貢獻,引導學生樹立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增強人與自然環境和諧共生意識;也可以介紹一些杰出的液壓傳動領域的專家和工程師在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中所作出的卓越貢獻,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求知欲望和“為中華之崛起”的愛國情懷;同時,還可以列舉美國“挑戰者”號航天飛機失事事故,強調安全意識、團隊協作、工匠精神的重要性。
(三)? 思政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教師在運用思政案例教學時,可以采用專題研討、觀看視頻、直接導入和啟發教學等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開發線上課程和線下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完成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活動設計與實施,構建分層分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思政教學體系,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在教學活動設計之初,教師由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引導者、組織者、輔導員,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長、學習需求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以此為依據制定富有針對性的思政教學內容。運用啟發式、探究式、合作式等多種教學方法,營造輕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氛圍,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自我調控能力,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培養具備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優秀人才。
(四)? 健全課程評價體系
健全教學活動評價體系,令該評價體系具有多元化和過程性特點。采用平時作業考核、在線學習系統自動考核、專題研討考核等多種評價方式,專題研討考核包含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等方式。這種評價體系既包含主觀評價,又包含客觀評價。不但關注學生知識掌握程度,還可通過線上學習平臺,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動態監測學生的學習進度。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能力、情感態度,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質的發展。
三? 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的“全過程”實施
“全過程”課程思政的實施旨在將思政教育貫穿于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實現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從課前準備、課中實施到課后拓展,每一個環節都融入思政元素,讓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接受思想熏陶和價值觀引領,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為其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責任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 課前準備環節
1? 教師思政意識和能力的提升
為了使教師更好地適應思政教育發展,需要做好以下幾點: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教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加強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提高教師的職業素養和道德水平;加強教師的專業培訓和思政學習,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
2? 學生思政需求的調查和分析
為了結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特點,為學生群體提供更加精準和有效的思政教育。首先,通過在線或紙質問卷,收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興趣、學習動機、學習方式和學習效果等方面信息。其次,分析學生對思政課程的需求和偏好,以及他們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困難。最后,還需與部分學生當面溝通和交流,及時了解他們的反饋和意見。通過采取以上措施,不斷優化設置課堂和實踐思政內容并改進思政教學方法。
3? 校內外資源整合保障
為了給以學生為中心的多元化教學提供物質保障。充分挖掘校內的思政教學資源(圖書館、實驗室、專用教室等),并積極拓展校外教育資源(實踐基地、企事業單位、社區等),盡量采用項目驅動、產學研一體等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4? 教材思政內容更新
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并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液壓傳動的最新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競爭力,教師還需要關注液壓傳動領域的最新進展和技術創新,加強與相關行業的合作和交流,了解行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和更新教材、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引進國際先進液壓傳動技術,拓展學生的知識體系的同時,結合課程的思政教學目標,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5? 思政教學輔助資源的開發
為了更好地支持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提高思政教學效果和學習質量。需要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和合作,考慮在多媒體課件、實驗指導書、習題集等教學輔助資源中加入合適的思政內容,開發高質量、多元化、個性化的思政教學輔助資源,以滿足不同學生多樣化的需求。例如,針對液壓傳動課傳統實驗在本科液壓傳動課實驗教學中的不足,教學團隊對虛擬仿真技術在液壓傳動實驗課中的應用進行了探索,建立了液壓元件與系統虛擬仿真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教學相結合的個性化、智能化、泛在化的實驗教學新模式,將基于網絡的遠程教學和基于翻轉課堂的引導式、開放式教學相結合,激發了學生的實驗興趣和積極性,培養了他們的安全意識和創新精神[11]。
(二)? 課中實施環節
1? 融入思政元素的專業知識講授
為了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教師需要深入挖掘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元素,并將其與課程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參與和互動,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和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例如,可以采用案例分析、小組專題討論等形式,結合實際案例和社會熱點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深入思考專業知識與思政元素的聯系和意義,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思政教育的內化。
2? 多種思政教學方法的運用
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可以采用多種思政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常用的引導學生分析案例中思政問題教學方法。其次,互動式教學法也是提高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有效方法之一。通過在課堂上設置互動環節,例如小組討論,可以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此外,任務驅動教學法也是一種實用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最后,項目教學法也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將實際項目引入課堂,讓學生在項目中學習和實踐,這樣可以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實踐教學環節,帶領學生參觀學校液壓實驗室和液壓相關企業,讓學生親身體驗社會現象,可以在實踐中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綜上所述,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通過多種教學方法的運用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工匠精神、團隊合作精神等綜合素質。
(三)? 課后拓展環節
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和有效的反饋機制,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思政素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科學合理的評價機制包括評價標準和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可以從學生的思想觀念、道德品質、政治素養等方面制定,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多種形式,如線上線下測試成績、學生課堂、考試、演講和主體討論參與度等表現。
有效的反饋機制可以更好地反饋學生思政素質的情況,評價學生的產出效果和確保課程教學能夠達到課程目標,以便及時有效地貫徹執行和反饋修正思政教學策略。為此,學院建立了校院兩級督導聽課、院系領導聽課、同行聽課和學生評教等制度,對任課教師的教學經驗、教學方式、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方案與措施建議進行評價和總結。定期組織本科教學活動學生座談會,及時了解學生對教學的意見,確保課程教學達到立德樹人課程思政要求。
以立德樹人培養目標為導向,教研團隊每四年對液壓傳動課程設置的專業課程目標和思政教學目標合理性進行評價,每學期對課程思政質量進行評價,通過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評價等方式,每學年評價學生的產出效果。課程目標達成情況計算由任課教師完成,專業負責人組織課程團隊對課程教學質量進行分析,并提出課程持續改進的方案。
此外,教師還需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活動相結合,全面評價學生的思政素質,為學生提供及時的、個性化的教學反饋和建議。根據學習評價結果,引導學生自我反思和總結,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例如,幫助學生發現其在實踐表現、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促使其提升自我,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同時,教師需要通過觀察學生的課堂反應和參與度,評估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并發現自身教學中的不足,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政教學水平。
四? 結束語
“立體化、全過程”的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育注重整體規劃和系統設計。從課程設計、教學實施到評價反饋,各個環節都應充分體現思政教育理念,確保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有機融合。從學生的角度來看,通過“立體化、全過程”的思政教育,學生不僅掌握了液壓傳動的基本知識和技能,而且這種教育模式還激發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和社會責任感,培養了他們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對于教師而言,“立體化、全過程”的思政教育模式為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教學視角。教師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也提升了自身的思政素養和教學水平,促進了教師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此外,“立體化、全過程”液壓傳動課課程思政教學探索與實踐,注重整體規劃、系統設計、教師主導和學生參與,共同推動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的深度融合。這一模式不僅提高了液壓傳動課程的教學質量,而且對于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優秀人才具有深遠的影響,也為其他學科開展思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0-05-28)[2022-02-0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l.
[2] 戚靜.高校課程思政協同創新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0.
[3] 蒲清平,何麗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教學提質增效的實踐路徑[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09-114.
[4] 史娜,孔慧華,桑彥彬,等.思政元素融入復變函數與積分變換課程的教學案例研究[J].高教學刊,2024,10(5):90-93.
[5] 陸道坤.課程思政評價的設計與實施[J].思想理論教育,2021(3):25-31.
[6] 沈偉,沈超,錢煒.課程思政背景下的流體力學及液壓氣動技術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J].液壓與氣動,2021,45(6):135-141.
[7] 楊秀萍,胡文華,徐曉秋,等.《液壓傳動》課程思政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時代汽車,2022(20):35-37.
[8] 李慧娟,王艷麗,張偉燕.《液壓傳動與控制》課程思政教學探索及實踐[J].時代汽車,2024(1):67-69.
[9] 孫利娟,趙杰峰.基于全過程立體化的高職院校課程思政建設探討[J].美與時代(下),2023(11):50-53.
[10] 新華社.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8-02-01(1).
[11] 鄧江洪,陳新元,曾良才.虛擬仿真技術在“液壓傳動”課程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1(3):157-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