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靜
【摘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課短視頻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輔助手段,正逐漸在中學美術課堂教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引導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可提高中學美術課堂教學的效果,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達到多元育人的重要目標。
【關鍵詞】美術微課短視頻;美術課堂;短視頻制作;多元育人
隨著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微課短視頻以其短小精悍、內容豐富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資源,被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有效利用課后服務時段開展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活動,讓學生參與到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過程中來,不僅能夠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效果,還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研究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意義及策略,對推動中學美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具有重要意義。
一、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意義
1.拓展學生的認知寬度,鍛煉學生多項實踐能力
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策劃、采集、錄制、播放等過程是一個鍛煉學生多項實踐能力的過程,這項工作不再是停留在紙面功夫上的設想,而是一個小型的媒體實踐工作。參與該項課程的學生都有各自的分組分工,每個小組完成該小組工作的前提要求是必須團結合作,而為了這個微課短視頻的精彩展現,參與的學生要群策群力選好每一期的主題、內容、素材等,在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過程中了解一個微課短視頻的制作流程是如何開展的。
2.助力推動學校素質教育,提升學生多項學科素養
培養學生多項學科核心素養的養成,助力推動學校素質教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信息素養方面。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活動,首要掌握的知識技能便是多媒體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所涉及的視頻剪輯軟件應用是對國家基礎教育信息技術課程中的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聲音和視頻的處理”模塊中所學知識的擴展實踐,故參與剪輯制作工作小組的學生群體工作運作的過程,其實就是對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知識起到一個學以致用的課程拓展與實踐的過程。
(2)文學素養方面。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中,主題創意策劃、相應的文案設計、主播稿的串場和過渡等步驟都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文學素養,通過該活動實踐提升學生在相關方面的文學素養。
簡練用語是微課短視頻在既定的時長控制內,展現短視頻精彩度的至關重要的決定因素之一,學生參與該項活動的過程是潛移默化提升文學綜合素養的過程,對于學生觀眾而言,亦是一個文學熏陶的過程。
(3)藝術素養方面。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在主題內容策劃的過程中,學生需查閱并了解掌握相關的美術知識來作為主題分享內容,又或是分享自己的美術作品的制作方法、設計意圖、創意特點,進而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認知。除此之外剪輯制作時的畫面布局、字體大小、轉場設計、音頻配樂、畫面質感以及播音主持的整體狀態等都是整個微課短視頻可觀賞性的關鍵點,這就要求學生在運作過程中不斷地提高審美意識及藝術素養。
(4)道德素養方面。在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錄制選取素材內容、主題設計思考等工作內容中,都要求學生務必以正面積極的內容作為導向,所參加錄制的學生更能在微課短視頻錄制過程中培養正面的思維邏輯意識、思想辯證能力。制作過程中學生團結協作的團隊配合意識也能夠得到提升,進而實現其道德素養提升,以群體榜樣的力量帶動全校學生積極向上、拼搏進取,在潛移默化中正面地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人生觀。
3.豐富在校學習生活,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最基本的積極育人作用還體現在豐富了學生的在校學習生活。除了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學生群體可以直接學習了解到豐富的課外知識與實踐活動外,未參加該課程的學生群體則可以通過該美術微課短視頻的播出,從觀眾的角度觀看該微課短視頻,進而豐富在校學習生活并獲得美術相關的課外知識。
同時,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一定是以黨的教育為核心,是對真善美的弘揚,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為導向的。學生可以通過自己喜愛的短視頻形式,看到身邊的學生群體里在美術領域有突出表現的學習榜樣。還可以從短視頻里了解我國傳統文化,如二十四節氣的藝術呈現、地方傳統民俗藝術文化等平日涉獵不深的知識面,從而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與人生觀。
4.促進家校共育,為學校教育帶來正面的社會評價
美術微課短視頻的制作播出可采用校內外“新聞聯播”形式。學校可利用教室的多媒體給學生播放微課短視頻的同時,上傳視頻號平臺同步推送至學校家長群,邀請家長在線同步觀看本期的美術微課短視頻的內容。這樣的播出形式可以讓家長直觀地看到學生豐富多樣的在校學習生活,同時也進一步加深家長對學生興趣特長的了解,促進家長對學生及學校工作的理解與肯定,進而高效地促進家校聯動,以此達到積極有效的家校共育工作。
此外,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以展現在校學生的風采、展現學校的美育成果、展現學生的積極風貌,體現了學校教育與時俱進的前沿理念,形成學校個性化的辦學特色、教育特色,從而獲得社會各界對學校教育的積極正面的評價。
5.符合“雙減”政策的新要求
“雙減”政策旨在建立一種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促進全民教育公平,促進中國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而鼓勵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本質上就是基于“雙減”政策背景下多元育人的工作思考的成果。在制作微課短視頻活動的開展過程中,采用以教師為輔,以學生為主的課程模式,有效提高學生自主意識的培養,同時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的策略
1.確定微課主題和內容,學生分組進行
在制作美術微課短視頻前,首先需要確定微課的主題和內容。主題應緊扣中學美術教學大綱,內容應具有代表性和實用性。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小組討論等方式,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從而確定合適的微課主題和內容。制作過程中會涉及到欄目策劃、文案設計、視頻錄制、視頻剪輯、播音主持等常規中學學段教材未涉及的知識面。學生進入到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課程會將具備相應特長的學生分為策劃組、錄制組、剪輯組、播音組,根據學生自身特長或學生興趣進行分組協作。例如文案組的學生如平時寫作能力較好,編寫文案過程會顯得其文采飛揚,富有邏輯性;平日涉獵過剪輯軟件的學生在剪輯組能夠進一步拓展其對剪輯軟件應用的能力;錄制組的學生則可以在錄制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畫面構圖等審美意識;為了提高全校師生的參與度,播音組可采取主播輪班制,即在全校每個班級選拔學生來擔任主播工作,又或是以師生自主報名的方式參與主播工作,主播組會安排播音經驗較為豐富的學生對每期的輪班主播進行面部表情管理、口腔發音等播音主持技能培訓。實行輪班主播制有助于學生增長自信心、勇于展現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并讓觀眾學生產生無盡猜想,大家都對下一期主播將會是誰充滿期待,從而也對下一期節目的內容充滿了期待。
2.指導學生參與設計美術微課短視頻的結構和形式
(1)美術微課短視頻的結構設計。美術微課短視頻要有一個清晰的開頭、主體和結尾。在指導學生參與設計時應著重指導這三個結構組成部分的設計方式,例如開頭部分,可以是一段引人入勝的引言,用簡潔明了的語言介紹課程主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主體部分則是對課程內容的詳細講解,可以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如講解示范、案例分析等,幫助學生深入理解美術知識點。結尾部分可以對課程內容進行總結,同時提出一些拓展思考或練習,鼓勵學生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踐中。
(2)美術微課短視頻的采用形式。在美術微課短視頻的形式方面,要注重畫面美觀和視聽體驗。學生可以使用高質量的圖像和視頻素材,展示美術作品和創作過程,讓學生感受到美術的魅力。同時,背景音樂和配音也要與課程內容相協調,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制作主題內容為欣賞中國傳統山水畫短視頻時,配音選用古風曲子更能烘托中國傳統山水畫的古樸、淡雅意境。而在制作主題內容為賞析西方現代美術短視頻時,則可以選用與古風樂風格截然不同的嬉皮士曲風,以襯托作品畫面欣賞。此外,還可以加入一些動畫效果和交互元素,提高視頻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3.組織學生在課后延時服務時段參與微課短視頻制作
以課后延時服務作為課程時間保障基礎,在物資條件上,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所需的設備簡單、便捷,其所需設備為一部智能手機或相機、一支錄音筆、一個手機支架、一臺電腦、一個U盤、一面白墻以及一個可免費申請的視頻號。這其中大部分的設備都是每個學校均有配備的,另需申請的物品僅為錄音筆、支架這些不算昂貴的物品。從設備條件方面考慮,即使經費預算較低的學校也是可以實現的。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微課短視頻的制作。在制作過程中,教師應給予學生充分的指導和幫助,確保學生能夠順利完成制作任務。同時,教師還應鼓勵學生發揮創新精神,嘗試不同的創作手法和表現形式。
視頻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微課短視頻作品的展示和評價。展示過程中,學生可以相互學習、交流經驗;評價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作品進行點評和指導,幫助學生發現不足并改進。此外,還可以邀請校內外專家對作品進行評審,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創作熱情。
中學生參與美術微課短視頻制作具有重要意義,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美術創作能力和審美水平,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溝通能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需要制定合理的策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微課短視頻制作,推動中學美術教學的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美術教育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王安民.論中學生素質教育的開展[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4(6).
[3]程進.中學生素質教育的幾點思考[J].中文信息,2014(7).
[4]付慶華.加強中學生素質教育的措施[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2).
[5]李慧慧.當代中學生素質教育探究[J].學周刊,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