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客家文化作為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文化格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特的歷史背景、文化內涵和社會功能,在中華大地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記。客家傳統服飾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體現了客家人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承載了深厚的族群記憶和文化情感。“藍衫”作為客家傳統服飾的代表,以其獨特的符號性及其傳承意義,成為研究客家文化的重要切入點。通過對客家服飾“藍衫”的符號性及其傳播意義進行深入探討,揭示“藍衫”在客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關鍵詞:客家服飾;“藍衫”;符號性;身份認同
注:本文系廣東省青年創新人才項目(社科)“客家服飾制作技藝與服飾創新設計研究”(2022WQNCX300)研究成果。
“藍衫”作為客家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并以其簡潔大方的款式、深沉穩重的色彩和精湛細膩的工藝,成為客家文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藍衫的符號性不僅體現在其外在形式上,更在于其內在的文化內涵,它既是客家人身份認同的標志,又是傳承客家文化的重要媒介。通過“藍衫”,人們可以了解客家人的生活習俗、審美觀念和價值追求,感受客家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對客家服飾“藍衫”的符號性及其傳承意義的研究顯得尤為重要。
一、客家服飾“藍衫”概述
客家服飾“藍衫”作為一種承載著深厚歷史文化內涵的獨特服飾形態,是客家人民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民族特色文化符號,它不僅體現了客家人崇尚自然、勤儉節約的生活理念,更是他們祖先記憶和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載體。
“藍衫”的名稱源于其主要色調——藍色。這種顏色的選用,一方面是因為古代客家地區普遍種植藍草用于染布;另一方面是因為藍色在傳統文化中寓意著沉穩、素雅與質樸,恰好契合了客家人低調內斂的性格特征和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在款式設計上,“藍衫”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實用性,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寬袖長袍,便于農耕勞作,而且能夠適應南方濕熱氣候。男式“藍衫”簡潔大方,女式“藍衫”則多配以精致繡花,圖案富含吉祥寓意,展現了客家婦女心靈手巧的一面。同時,衣領、袖口等處的設計也常常融入了客家獨特的刺繡技藝,細膩而富有韻味[1]。
二、客家服飾“藍衫”的紋飾符號解讀
(一)動物紋飾
在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裝飾藝術中,動物紋飾占據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它們不僅是審美表達的一種方式,更蘊含著豐富的象征意義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動物紋飾種類繁多,如龍、鳳、麒麟、蝙蝠、鯉魚等,每一種動物都寓含特定的吉祥寓意。例如,龍在中國傳統文化中象征著皇權、尊嚴與祥瑞,出現在客家“藍衫”上的龍紋飾,往往寄寓了人們對生活繁榮昌盛、子孫興旺的美好祈愿;鳳鳥則是陰陽和諧、夫妻恩愛的象征,其在女性“藍衫”中的應用,則表達了對婚姻美滿、家庭和睦的期待;麒麟作為瑞獸,寓意平安吉祥、福祿滿堂,被廣泛應用于兒童服飾,寓意著長輩對晚輩健康成長、前程似錦的深深祝福[2]。同時,動物紋飾在設計手法上多采用生動活潑的表現形式,如飛翔的鳳凰、翻騰的鯉魚、展翅的蝙蝠等,這些形象栩栩如生,既體現了客家人對大自然的敬畏與親近,又流露出他們熱愛生活、對美好情感世界的向往。比如,蝙蝠因其諧音“福”,在設計中常以五只蝙蝠環繞的樣式出現,寓意“五福臨門”,這種設計既美觀又飽含深意。此外,動物紋飾在“藍衫”中的布局位置也有講究,如胸前、袖口、下擺等顯眼位置,旨在通過日常穿著,將吉祥如意的祝福隨身攜帶,使穿戴者時刻感受到來自家族和社會的美好祝愿。
(二)植物紋飾
在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藝術構造中,植物紋飾同樣占有不可忽視的地位,它們不僅是視覺美感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承載了深厚的農耕文化記憶與民族精神寄托。植物紋飾在“藍衫”上的運用多樣且富有象征意味,其中常見的包括梅、蘭、竹、菊四君子,而牡丹代表富貴,蓮花象征純潔,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松樹則寓言長壽不老。例如:梅花因其傲霜斗雪的品格,成為堅韌不屈精神的象征,因此在“藍衫”上繡制梅花,體現了客家人堅韌不拔的生活態度和高尚人格追求;蘭花的高雅清麗,傳遞出淡泊名利、潔身自好的人生理念;枝葉繁茂的藤蔓紋、連綿不斷的卷草紋以及四季交替的花果圖案,均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反映了客家人對土地的深深眷戀和對豐收、富饒的期盼;纏繞交織的葡萄藤和瓜瓞綿綿紋樣寓意子孫繁衍不息,家族世代昌盛。此外,在工藝手法上,植物紋飾通常采用細膩的刺繡技法,將花卉樹木的形態、色彩及紋理精細展現,其精致程度與動物紋飾相比毫不遜色,甚至更加注重線條流暢、色彩明快和層次豐富,展現出濃郁的田園詩意和恬靜之美。
(三)圖形文字紋飾
在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裝飾體系中,圖形文字紋飾是客家人借助服飾這一載體,傳播文化、表達思想的獨特方式。圖形文字紋飾主要包括各種吉祥語句、詩詞歌賦、姓氏族徽等內容。其中,吉祥語句如“福祿壽喜”“百福駢臻”“萬事如意”等,用漢字或變體字的形式繡于“藍衫”之上,直接傳達出客家人對幸福安康、吉祥如意生活的熱烈向往和執著追求。這類文字紋飾不僅具有濃厚的民間生活氣息,更凸顯了中華民族崇尚倫理道德、重視家庭和諧的社會價值觀。同時,詩詞歌賦的引用則反映出客家人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修養。例如,從古典詩詞中選取寓意深遠的詩句,經過精心設計后融入“藍衫”紋飾,使服飾除了具有實用性和觀賞性之外,更增添了濃厚的人文內涵,使之成為行走的詩篇,流淌的文化血脈。此外,姓氏族徽的運用則體現著客家人的宗族意識和家族榮譽感。許多“藍衫”會繡上家族特有的標志或家訓,以此來強化家族成員的身份認同,傳承家族精神,凝聚家族力量[3]。
三、客家服飾“藍衫”色彩設計
(一)色彩對比和諧統一
“藍衫”作為客家傳統服飾的典型代表,其色彩設計巧妙而獨到,尤其體現在對藍色與其他輔助色彩的對比與和諧統一處理上。主體色彩選用的是深淺各異的藍色調,體現了他們樸素自然、寧靜致遠的生活態度和審美情趣。藍色在“藍衫”中的運用包含了多種層次變化,如深藍、寶藍、湖藍等,這些不同的藍色調相互襯托,形成豐富的色彩對比效果,使整件服裝顯得既莊重大氣又不失靈動之感。同時,為了打破大面積藍色可能帶來的單調乏味,設計師往往會巧妙地搭配一些對比色,如白色、紅色、金色等,以繡花、滾邊等形式點綴于領口、袖口、下擺等部位,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使整體色彩搭配更為飽滿和諧。這種色彩對比的設計手法,既突出了“藍衫”的主色調,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例如:白色在深藍背景下的應用,象征著潔凈無瑕、純粹質樸;紅色則寓意熱情奔放、吉祥喜慶,與藍色的寧靜深沉形成強烈反差,共同構建出豐富多元的色彩語言;金色的應用,或是為了突出裝飾圖案的華麗高貴,或是象征陽光般的溫暖與希望,進一步豐富了“藍衫”的視覺表現力和情感表達。
“藍衫”的色彩設計注重對比與和諧統一,通過對藍色的深度挖掘和靈活運用,以及與對比色的巧妙結合,既符合客家地域特色,又具有高度藝術感染力,充分展現了客家人卓越的審美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二)色彩寓意豐富深刻
“藍衫”這一富含文化底蘊的客家傳統服飾,在色彩設計方面不僅展現出極高的審美價值,而且蘊含著豐富的寓意和深遠的文化內涵,尤其是其核心色彩——藍色,更是寄托了客家人深厚的民族情感和精神追求[4]。首先,藍色在“藍衫”中的主導地位,源于古老的植物靛藍染料制作工藝,它象征著人與自然的緊密聯系及人們對生態智慧的堅守。而且藍色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常被視為天空和海洋的顏色,寓意著廣闊無垠、包容萬象,也象征著客家人胸懷寬廣、志存高遠的人生境界。其次,深邃的藍色還代表著平靜與穩重,契合客家人勤儉持家、內斂務實的性格特質。它猶如靜謐的夜空或深沉的大海,體現了客家人堅韌不屈的精神風貌和處世哲學。此外,藍色在“藍衫”上的細致變化和與其他顏色的搭配,體現了豐富多彩的情感寄托。比如:深藍與白色的組合,暗喻著客家人清白正直的人格品質和純凈的生活理想;若搭配鮮艷的紅色,則可解讀為生命力的旺盛和對美好生活的熱烈向往;金色或銀色刺繡元素的融入,則象征著富貴吉祥、平安如意的美好祝愿。
四、客家服飾“藍衫”的傳承意義
(一)弘揚客家文化
客家傳統服飾“藍衫”在當今社會中的傳播,對于弘揚客家文化,增強家族內部乃至全社會對客家文化的了解和理解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藍衫”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其獨特的色彩、樣式和紋飾凝聚了客家人在歷史長河中形成的生產生活方式、風俗習慣和價值觀念,是客家文化身份的鮮明標識。通過傳承“藍衫”,可以使更多人直觀了解到客家人的歷史淵源和生活智慧,加深對這個民族文化藝術的認知。其次,“藍衫”的傳承與展示,能夠喚醒客家人群體內部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它鼓勵客家人在面對現代生活方式沖擊時,不忘本源,珍視和傳承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財富,加強民族凝聚力和歸屬感。再次,“藍衫”通過節日慶典、民俗活動等多種途徑走進大眾視野,能夠激發客家人對自身文化傳統的驕傲和熱愛,進而主動承擔起傳承和發展客家文化的重任。最后,“藍衫”在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不容忽視。當“藍衫”走出客家地區,走向全國乃至全世界,便成為一張亮麗的客家文化名片,能夠吸引眾多國內外人士關注和研究。這種傳承不僅能有效擴大客家文化的影響力,還能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增進各民族間的理解和友誼,從而在全球范圍內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實現文化的共存共享。
(二)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文化多樣性
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傳播,對于促進文化交流、推動文化多樣性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藍衫”的流傳與展示無疑是對中華文化寶庫的一次深度挖掘與生動呈現。它的傳播并不局限于客家地區,而是向世界宣告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豐富多樣性和深厚內涵,有助于世界各國人民深入了解和欣賞中國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其次,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藍衫”的傳播有利于促進不同國家和地區之間的文化交流互鑒。當“藍衫”走入各類國際展覽、文化節慶、學術研討會等活動,能使世界各地的人們在感受其獨特美學的同時,思考和理解不同的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從而達到增進彼此文化認同、減少文化隔閡的目的。
(三)傳承歷史記憶,推動文化創新
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傳承,對傳承歷史記憶、推動文化創新具有深遠的影響。首先,“藍衫”是客家人歷史記憶的實物見證,其獨特的色彩選擇、紋飾設計以及制作工藝,都深深地鐫刻著客家人遷徙歷程中的歷史痕跡和生活印記。對“藍衫”進行傳承,能夠激活這份厚重的歷史記憶,讓人們了解和感受客家人在歷史長河中的生存智慧與生活美學,從而加強對民族歷史文化的尊重和保護。其次,作為傳統文化的精華,“藍衫”在當代社會的傳承并不局限于靜態的保存和展示,更在于如何將傳統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實現文化的創新性轉化。通過將“藍衫”的經典元素融入現代服裝設計,可以賦予傳統服飾新的時代內涵和審美趣味,使其在傳承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這種創新性的傳承方式,不僅能夠拓展傳統服飾的使用場景和受眾群體,還能讓更多的年輕人有機會接觸和欣賞傳統服飾文化,從而推動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五、結語
客家傳統服飾“藍衫”作為文化的獨特符號,其深厚的符號性不僅體現了客家人的審美觀念和生活方式,更承載了豐富的族群記憶與文化情感。“藍衫”的傳播不僅弘揚了客家文化,增強了族群認同,還促進了文化的交流與互鑒,推動了文化多樣性的發展。在現代化進程中,應積極探索“藍衫”的創新傳播方式,讓這一傳統服飾煥發新的生機,為客家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麥日梅.論客家傳統服飾“藍衫”的符號性及其傳播意義[J].傳播力研究,2019(8):19.
[2]黃慧.贛南客家傳統服飾文化中的鄉土地理課程資源開發與應用:以贛州市南康二中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2.
[3]賴文蕾,廖江波.贛南客家傳統服飾形制與文化內涵[J].服飾導刊,2019(3):20-25.
[4]李克兢,鄭瑞婷,水圣杰.客家藍衫的魅力:客家“藍”[J].智庫時代,2019(3):137-138.
作者簡介:
朱紅林,碩士,廣東創新科技職業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美育、文創產品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