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海霞 王玉軍
摘要:在新課標指導下,初中音樂教學的重要性得到顯著提升,同時面臨著新的教學要求,即注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教師要依據教學評一致性,精心設計每一個教學單元,確保教學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文章闡述教學評一致性與大單元教學的內涵,提出初中音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策略,旨在促進學生音樂核心素養的發展,優化初中音樂教學質量。
關鍵詞: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策略;音樂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633.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6-0121-04
面對初中音樂教學模式選擇不當所帶來的諸多問題,教師應當以新課標為指導,緊密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精心設計和優化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音樂大單元教學活動。通過整合單元內容,確保教與學的高度一致性,以及教、學與評價之間的緊密銜接,從而系統地進行音樂知識的傳授和學生能力的培養。在實施大單元教學時,教師應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和實踐性,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音樂學習中得到充分的鍛煉和培養。本文對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音樂大單元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為初中音樂教學的改革和創新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1.教學評一致性的內涵
教學評一致性是教學評價領域的一個重要理念,它強調在教學評價過程中,不同評價主體(如教師、學生、家長、教育管理者等)對同一教學活動或教學效果的評價應當達到較高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并非指所有評價者給出完全相同的評價,而是指評價者對教學質量的整體判斷、對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估等方面能夠達成共識[1]。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有助于提升教學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減少主觀因素對評價結果的影響。同時,它有助于教師及時準確地了解自身教學的優點和不足,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此外,教學評一致性能增強學生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認知,幫助他們更好地規劃自己的學習路徑。
2.大單元教學的內涵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以學生為中心,以主題或核心概念為引領,通過整合相關內容、方法、資源等,形成具有內在聯系、邏輯清晰、層層遞進的教學單元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旨在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問題解決能力。在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學科特點,將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劃分和整合,形成若干個具有內在聯系的教學單元,每個教學單元都圍繞一個核心主題或概念展開,通過設計一系列相關的教學活動、實驗、探究等,讓學生在親身參與中深入理解知識、掌握技能,并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2]。大單元教學的特點在于其整體性、系統性和遞進性。整體性體現在每個教學單元都是一個完整的知識體系,各個部分之間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系統性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知識的內在聯系和邏輯性,幫助學生建立清晰的知識網絡。遞進性是指教學單元之間應該呈現出層層遞進的關系,前一個單元為后一個單元奠定基礎,后一個單元在前一個單元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深化。
1.學生音樂作品接觸面狹窄
音樂,是一種聽覺藝術,其核心是讓學生通過聆聽多樣的音樂作品,體會其中的美感和藝術感。新課標明確指出,初中音樂教學應著重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策劃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3]。然而,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音樂作品的選取缺乏多樣性和廣泛性,導致學生在課堂上往往只能接觸到有限的音樂作品,這種情況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也阻礙他們深入探索音樂作品背后的情感和內涵。
2.學生學習層次淺顯
新課標下的初中音樂教學應著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這要求教學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然而,當前的音樂教學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缺乏對學生深度學習的引導。盡管教師會提出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但學生的學習仍主要停留在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上,缺乏對音樂作品深層次的剖析和理解[4]。這種情況,不僅會限制學生認知的發展,也影響他們全面理解音樂作品所蘊含的情感、文化和藝術價值。
3.音樂知識教授過于碎片化
初中學生的認識水平、思維能力和整合能力相對有限,這就要求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將相關聯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體系。然而,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過于依賴教材的單元設置,將音樂知識割裂成碎片化的教學內容,這種做法導致學生只能進行碎片化的學習,難以將知識點進行整合和串聯,從而無法形成完善的音樂知識體系。
4.教學評存在脫節現象
首先,教學與學習脫節。部分教師在音樂教學中過于注重音樂知識的傳授,而未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和興趣,這導致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學習內容的不感興趣,進而影響學習效果[5]。其次,教學、學習和課堂評價脫節。在實際教學中,課堂評價往往被忽視或片面化。部分教師未能實施有效的課堂評價來客觀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自身的教學效果。同時,部分教師過于依賴單一的評價方式,如作業完成度,無法全面反映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教學評的脫節,導致音樂教學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難以持續優化和提升教學質量。
1.立足課程標準,明確單元主題
新課標不僅為音樂教學指明了方向,更承載了立德樹人和素質教育的重要理念。為了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教師要以新課標為依據,精心設置每個單元的主題。首先,深入解讀課程標準。課程標準是教學的基礎和指導性文件,它規定了音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標準。因此,教師在制定音樂大單元教學策略時,必須首先立足課程標準。這意味著教師需要深入研讀和理解課程標準中的各項要求,明確音樂教學的核心目標和價值取向。這樣,教師可以確保教學內容與課程標準的要求相一致,不偏離教學的正確方向。其次,精準分析學情與確定教學起點。學情分析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也是合理設置單元主題的關鍵。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音樂基礎、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年齡特點等,以便更好地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通過精準學情分析,教師可以確定教學的起點,即學生現有的音樂素養和能力水平,這有助于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重新規劃單元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既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后,重新規劃、整合單元內容與設置單元主題。在深入解讀課程標準、精準分析學情的基礎上,教師要重新規劃和整合單元內容。這一過程中,教師應注重音樂作品之間的內在聯系,找到它們的關聯點,以便將單元內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同時,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補充和拓展,以確保教學內容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在完成單元內容的規劃和整合后,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的核心思想和目標要求來設置最為恰當的單元主題[6]。
例如,在教學“泥土的歌”單元時,教師首先要深入解讀音樂課程標準,明確音樂教學的具體要求,即要求學生了解不同地域和民族的音樂文化,能夠理解這些音樂的特點和內涵。然后,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課堂觀察等方式,了解學生對“泥土的歌”這一主題的興趣點。在設置單元主題時,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標準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將主題設定為“尋找泥土的歌”“聆聽泥土的歌”“創編泥土的歌”“感悟泥土的歌”,這些主題既能概括整個單元的教學內容,又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
2.創設特定情境,設置單元任務
在音樂教學中,創設特定情境并據此設置單元任務是一種高效的教學策略,它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首先,創設特定情境。在音樂教學中,創設特定情境是極其重要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故事敘述或實地考察等方式來創設生動、真實的音樂情境。通過創設與音樂作品相關的特定情境,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作品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情感表達。這種情境創設,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更加積極地投入到音樂學習中。其次,設置單元任務。在教學評一致性的指導下,單元任務的設計應當緊密圍繞核心素養展開。這意味著,教師在設計單元任務時,需要明確任務目標與核心素養之間的對應關系。同時,教師應注重任務的層次性和多樣性,確保任務能夠涵蓋不同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點。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在完成單元任務的過程中,不僅能夠掌握具體的音樂知識和技能,還能在深層次上理解和感受音樂作品,從而提升他們的音樂鑒賞能力、創新能力和文化素養[7]。
例如,在教學“泥土的歌”單元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鄉村勞作情境,為學生營造一個沉浸式的鄉村勞作氛圍。通過這樣的情境,學生能更直觀地了解“泥土的歌”這一主題的文化背景和情感基調。然后,教師根據這個特定情境設置單元任務,如教師可以設計“尋找泥土的歌”的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途徑去搜集和整理關于鄉村勞作的歌曲;教師可以設計“聆聽泥土的歌”的任務,讓學生選擇一首或幾首搜集到的“泥土的歌”進行深入的賞析,探討歌曲中表達的情感、描繪的場景以及運用的音樂元素等;教師可以設計“創編泥土的歌”的任務,鼓勵學生結合自己對鄉村勞作和泥土的理解,創作一首屬于自己的“泥土的歌”。
3.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鍛煉綜合能力
在教學評一致性的指導下,為了更有效地開展音樂大單元教學活動并實現教學目標,教師應積極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音樂教學中一種重要的教學策略,它鼓勵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共同完成任務。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能力和性格特點等因素,將學生合理地分組。然后,為每個小組分配明確的學習任務,如共同分析一首音樂作品,探討其創作背景和藝術特色,或者合作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和表演等。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解決遇到的問題,并確保每個成員都能積極參與其中。其次,鍛煉綜合能力。小組合作學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小組內積極發言,分享自己的觀點和見解。通過交流與討論,學生能夠相互啟發、互相學習,共同解決問題。同時,這種學習方式,能幫助學生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培養他們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
例如,在教學“泥土的歌”單元時,為了更有效地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教師可以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首先,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情進行全面且深入的分析,這包括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認知水平、學習能力以及他們的學習需求和興趣點。這是為了確保教學能夠貼近學生的實際,提高教學效果。然后,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將學生合理分組。這意味著每個小組內部成員在能力、性格等方面應有所差異,以便互相學習,而各小組之間的整體實力應相對均衡,以保證競爭的公平性。分組完成后,教師可以為每個小組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如可以設置“尋找泥土的歌”“聆聽泥土的歌”“創編泥土的歌”和“感悟泥土的歌”四個板塊任務,旨在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深入理解和感受“泥土的歌”這一主題。在整個過程中,教師應密切關注每個小組的學習進展,及時給予指導和幫助。同時,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讓他們在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鍛煉團隊協作能力、溝通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依據教學目標,做好課堂評價
教學評一致性是教學活動中的核心原則,它要求教學、學習與課堂評價必須保持高度一致。這種一致性確保了教學活動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使得學生能夠明確學習目標,教師能夠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并通過課堂評價準確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首先,明確教學目標。在教學前,教師應明確并具體化音樂大單元的教學目標,包括知識理解、技能掌握和情感態度等。課堂評價內容應與教學目標緊密對應,以便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其次,在進行課堂評價時,教師要以單元目標為指向,基于課堂教學過程,設置量化的教學評價標準,這些標準應該明確、具體,能夠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同時便于教師進行統計和分析。最后,教師要選擇適合的評價方式,這些評價方式應該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能夠全面、準確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量化評價標準和多元評價方式的選擇,教師可以更加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地進行課堂評價,這不僅可以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還可以為教師提供有益的教學反饋,幫助教師認清教學中的不足,分析教學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探究可行的優化措施[8]。
例如,在教學“泥土的歌”單元時,教師首先要明確教學目標,包括讓學生了解不同地區“泥土的歌”的風格特點、掌握基本的歌唱技巧以及培養學生對民間音樂的鑒賞能力和興趣。根據這些目標,教師可以設計相應的教學活動,并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目標進行。然后,在課堂評價環節,教師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制定具體的評價標準。如在知識理解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和測試來評估學生對不同地區“泥土的歌”風格特點的掌握情況;在技能掌握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歌唱表現來評價他們的歌唱技巧;在情感態度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對民間音樂的熱情來判斷他們的鑒賞能力和興趣。為了更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如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學生自評可以幫助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找出自己的優點和不足。學生互評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通過這些評價方式和標準的運用,教師能夠全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發現并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標的深入實施,初中音樂教學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音樂大單元教學,成為了應對挑戰并抓住機遇的關鍵策略。為了優化設計,有效實施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音樂大單元教學活動,教師應立足課程標準、明確單元主題,創設特定情境、設置單元任務,組織小組合作學習、鍛煉綜合能力,依據教學目標、做好課堂評價,以此促進學生全方位的成長與發展,為他們日后成為優秀人才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方偉.傳播媒介理論與音樂美學研究的新課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3(04):99-107.
[2]明言.批評人才培養與實踐操作問題試探———當代中國音樂批評學科建設與發展若干問題(之二)[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1(04): 20-28+94.
[3]牛蕊.凝聚“藝”心共育未來———“文化傳承創新與高質量藝術人才培養”全國音樂藝術院校校長論壇綜述[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 2023(04):120-126.
[4]劉潔,杜美琪.“人機協作”音樂生成的價值辨析[J].天津音樂學院學報,2022(04):56-62+115.
[5]徐惠琴.與名師對話———音樂教學問答(三十五)音樂創造教學的作用與教學策略[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11):25-27.
[6]曾誠.基于小學課標中古詩詞的流行音樂創編策略與路徑選擇探析[J].音樂探索,2023(04):125-135.
[7]陶濤.數字化視域下小學音樂智慧課堂的構建———江蘇省陶濤網絡名師工作室專題研修側記[J].中小學音樂教育,2023(11):20-24.
[8]趙藝璇.交互音樂中基于實時機器聽覺的互動策略研究[J].音樂探索,2023(04):77-8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Strategies for 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Major Units Based on Consistency in Teaching Evaluation
Zong Haixia, Wang Yujun
(Shandong Province Anqiu City Linghe Street Linghe Primary School, Anqiu 262100,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the importance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has been significantly enhanced, while facing new teaching requirements, which focus on cultivating students core music competence to promote thei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In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design each teaching unit based on the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ensuring that the teaching content not only meets the cognitive level of students, but also stimulates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The article elaborates on the connotation of consistency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large unit teaching,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in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and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middle school music large unit based on consistency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iming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ore music competence and optimize the quality of 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teaching.
Key words: junior middle school music; large unit teaching; consistenc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teaching strategies; core musiccompe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