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中,教師要關注學生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握是否熟練,著力于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率,構建智慧校園,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了促進初中信息科技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需要對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中混合式學習的實施路徑展開探究,幫助學生深入學習、理解知識,使學生適應時代發展需求。
關鍵詞:信息科技;混合式學習;初中
作者簡介:張慧芳(1983—),女,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鳳山縣中學。
在新時代教學背景下,信息技術對生產生活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與時俱進,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運用信息技術的能力。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嘗試運用混合式學習法,通過情景創建、游戲教學、展示教學、拓展學習和實踐教學等形式,將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方式結合起來,創新初中信息科技傳統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促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多方協作,不斷提升信息科技綜合學習水平,提高學習效果。
一、情景創建,提高學習興趣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反思,研究并改進教學方法,利用現有的教學設備和教學資源打造優質課堂。在人工智能時代,為了培養著眼社會需要、解決現實問題的人才,教師要從日常學習抓起[1],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符合學生認知且能引起學生興趣的情景,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比如,在“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一課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了解計算機的發展現狀,以及日常生活中計算機的應用場景。由于本節課教學內容和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教師可以創建應用教學情景,引導學生展開混合式學習。首先,教師可為學生播放神州十七號成功點火升空的視頻,以直觀且震撼的場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接著,教師提出問題:“神舟十七號載人飛船為什么能夠升空?其工作原理是什么?”由于學生的知識儲備有限,難以通過獨立思考回答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互聯網搜索資料,尋找答案,以此讓學生切身感受到計算機在生活中的有效應用,推進學生對計算機的構造等知識的探索。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自己的學習發現,加深學生對科技發展的認識和理解。
二、游戲教學,激發學習熱情
在初中階段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要學習的科目較小學階段大幅增加,由此學生面臨著一定的學習壓力。同時,面對陌生的知識內容,學生容易產生畏懼的負面情緒,這不利于學生信息科技學習效率和效果的提升。對此,教師可以結合智慧課堂教學手段、課堂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日常生活中所喜愛的游戲內容進行課堂設計,將學科知識與游戲活動相結合,降低知識的學習難度[2],促使學生主動投入課堂學習,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自然地掌握學科知識。
比如,在“教會機器人躲避障礙物”一課中,教師要帶領學生一起探究傳感器的知識,引導學生理解傳感器的概念。教師可以從學生在電影場景中能夠看到的各種酷炫的機器人形象著手,引導學生感受人工智能時代的特點,認識信息科技發展的產物,讓學生意識到: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不斷了解新事物、學習新方法、培養新技能,才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生活。在混合式學習思路引導之下,教師可以提前收集機器人的各種形態,結合班級中學生的形象,制作一個隨機抽取程序,將一名學生與一個機器人形態配對,要求學生模仿對應機器人的舉動,并思考機器人如何獲取、分析并利用信息。如有的學生抽到的資料中顯示機器人可以精準躲避障礙物,那么他需要根據機器人的反應模擬其形態,并且說明機器人能做出這些動作的原因:在行動時,超聲波傳感器能夠探測、采集到一定范圍內出現障礙物的信息,并將信息傳遞給機器人主控,主控下達指令給執行系統,機器人就會執行動作。在這樣的游戲中,學生親身體驗機器人的第一視角,深刻感受機器人的特點,從而掌握傳感器的概念。這一過程生動有趣,可以激發學生對信息科技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
三、展示教學,提升學習動力
傳統的信息科技教學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缺乏展示的機會,在學習過程中的獲得感與體驗感不佳。為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的質效,教師需要借助互聯網信息傳播的廣泛性和信息獲取的多樣性 [3],創新初中信息科技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新的展示平臺,讓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可以將自己所學知識展示出來,深化混合式學習。
比如,在“逐幀動畫和補間動畫的制作”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使用工具箱中的繪圖工具進行簡單動畫的制作。在混合式學習理念引導下,教師可以學生的創意性作品為主題做一期活動,結合教學內容將主題設置為“我是技術流”。在這個主題下,學生可以策劃相關的作品,先確定作品的具體內容,根據核心內容進行資料收集,并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二次篩選、處理,再創作。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充分發揮個人的創造性思維,將自己別出心裁的設計加入其中,形成獨特的信息科技作品。在學生完成作品后,教師要給予學生線上展示的機會,并引導學生進行交流,促進學生不斷完善作品,在展示過程中樹立自信心,增強學習動力。教師還可以舉辦線下展示活動,鼓勵學生向學校師生展示自己的創作,介紹自己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想法。教師需要從作品的設計、設計素材的選取以及學生的講解等各個方面進行評價,使學生發現自身的優點,并結合教師的建議完善自我。展示教學有助于讓學生體會創意學習的快樂,促進學生在信息科技學習過程中持續發揮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習效果。
四、拓展教學,豐富知識儲備
在新時代背景下,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為中心,不僅要教授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還要幫助學生豐富知識儲備,發展整體學習思維。在混合式學習中,教師可以引入智慧課堂教學手段,發揮互聯網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利用互聯網信息的廣泛性,根據課本內容開展拓展式教學[4],幫助學生拓展知識面,增加知識儲備量,使其能從多個角度分析解決問題。
比如,在“機器人做復雜的運動”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運用圖形化編程工具,完成機器人軌跡規劃任務,讓機器人可以按照規定程序做出反應。本節課任務要求學生手腦并用,根據現實需求對機器人進行設計,并進行編程探索。教師可以在課前幫助學生拓展學習相關知識,收集各種機器人的形態,為學生提供參考,促進學生思考。教師還可以提出問題:“搭建機器人時,我們該如何固定主機傳感器?可以借助哪些方式進行機器人傳動設計?”“巡線的傳感器有哪些?巡線的原理是什么?程序設計思路有什么區別?”幫助學生理清設計思路,并結合機器人巡線原理的知識進行拓展,引導學生學習關于機器人巡線和相應動作設計的概念。在學生完成設計之后,引導學生結合視頻資料進行實驗,嘗試讓自己的機器人按預定程序做出反應,如果出現問題,需要找出問題所在并改進。在學生得到最終作品后,教師再在學生作品的基礎上進行拓展,收集各種類型的機器人資料,帶領學生一起探索機器人能夠完成各種任務的原因,為機器人設計更多動作。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混合式學習思想指導下,利用知識拓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開展課前拓展和課后拓展的活動。在課前拓展中,教師應以引導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為核心,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進行設計;在課后拓展中,教師可以結合機器人主題,讓學生了解了更多的原理知識,增加學生的信息科技知識儲備。
五、實踐教學,提升應用能力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擁有了一定的自主實踐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進一步結合課堂教學知識體系, 發揮互聯網教學的優勢,將實踐教學模式應用于初中信息科技教學,以實踐的方式促進學生對信息科技的掌握,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感受信息科技的實用性,同時利用實踐促進學生提高對信息科技學習的積極性[5]。在混合式教學中,教師用實踐教學的模式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在信息科技學習過程中的應用能力。
比如,在“添加新軟件”一課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在網絡上下載所需要的軟件并且進行安裝,在實踐活動中加以運用。本節課的知識對于學生適應互聯網環境有較高的實踐意義,因此教師可以在混合式學習思想的指導下,結合本節課教學內容以及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所感興趣的內容,將電影主題引入其中,根據學生日常學習的具體情況以及學生的性格特點,將班級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每個小組可以選擇感興趣的一部電影作為本節課的實踐項目。在選定主題之后,各小組要通過互聯網找出和其相關的影視片段并下載下來,再結合與其相關的其他資料,探索其創作理念以及核心思想,整合所有資料,對獲得的信息進行二次創作。各小組要根據自己的創作需求下載相關軟件,可以對電影進行配音演繹,結合電影內容進行精彩片段剪輯,還可以根據所收集信息對電影進行講解等。在學習小組內部進行資料收集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分工協作,再將獲取的資料進行整合,商討如何進行新項目的創作。在混合式學習理念指引下,教師可以用實踐性教學模式,結合學生興趣點,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實現對電影作品的創新呈現,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對所學內容進行練習,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結語
初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發展的重要時期,在當前的時代背景下,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因此,教師在初中信息科技教學過程中要根據社會發展的需求,改變傳統教學的模式,引入混合式學習模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對信息科技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劉英.混合式學習在中職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學周刊,2023(27):36-38.
田津瑗.聚與融創建“混合式學習空間”生態課堂[J].小學科學,2023(1):25-27.
王希,盛潔.混合式學習中的教學交互策略設計與應用研究[J].現代教育,2023(4):23-30.
謝小江.混合式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數理天地(初中版),2023(1):49-51.
郭新雨,劉晶波,楊雯嘉,等.視聽說課程多模態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J].英語廣場,2023(19):9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