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做好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關系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給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帶來嚴峻挑戰。分析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必要性,以及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存在的風險,提出針對性策略,為推動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有效開展提供智力支持。
關鍵詞:新媒體;高職院校;意識形態;風險研判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24)03-0054-0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是為國家立心、為民族立魂的工作。”做好意識形態工作,事關黨的前途命運,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高職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為祖國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使命。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帶來信息傳播方式巨大變革,各種思想不斷沖擊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也給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帶來新的挑戰。為此必須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安全風險的研判工作,實施積極有效應對策略來推動新媒體時代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
一、新媒體時代做好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工作的重要性
(一)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堅定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我國的基本國情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決定我們必須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等教育。高職院校的社會主義屬性既是我國高職院校的鮮明底色和最大特色,也是建設社會主義高等院校的根基和優勢。要確保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就要堅持黨對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一方面,開展好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鞏固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地位,有利于增強學生對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度。另一方面,只有不斷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才能確保為黨和國家育才的方向不偏,才能確保社會主義的辦學方向不移。
(二)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立德,就是要培養學生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守公德、嚴私德;樹人,就是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無論是立德還是樹人都必須有正確的政治方向引導。當今世界,各種社會思潮依托新媒體等渠道紛至沓來,而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重要時期,他們思想活躍,獨立意識比較強,但缺少社會閱歷和判斷能力,容易受錯誤理論和思潮影響。因此,加強對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引領,幫助他們樹立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價值理念與理想信念,是我國高職院校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強有力的思想保障,也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然要求。
(三)做好意識形態工作有利于國家安全與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意識形態關乎旗幟、關乎道路、關乎國家政治安全”。尤其是在新形勢下,意識形態領域斗爭更加復雜尖銳。當前,國內一些錯誤思潮和觀點不時出現,國際西方敵對勢力也通過各種方式加緊對我國意識形態的滲透。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做好意識形態工作關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更關乎國家長治久安。所以高職院校更應加強意識形態建設工作,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政治敏銳性,堅決抵御不良思潮以及西方敵對勢力的滲透,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確保高職院校意識形態領域絕對安全。
二、新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安全存在的風險
(一)多元思想沖擊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
高職院校學生年齡較小,思想活躍開放,樂于接觸新鮮事物,但辨析能力差、極易受不良思想和文化的影響。近年來,國外和國內的各種多元思想都影響著高職院校學生的價值觀念形成。從國際上看,當今國際形勢復雜多變,各國之間的交往交流越來越緊密,思想文化的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同時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等西方價值觀念也不斷沖擊著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方面的滲透,鼓吹資本主義優越性和歷史虛無主義等多樣化思想,都嚴重影響高職院校的意識形態環境。從國內來看,伴隨體制轉軌和經濟轉型,市場經濟發展,導致價值觀念與價值取向面臨多元化發展趨勢。個人主義、精致利己主義不良思想滲透高職校園。特別是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大數據普遍應用,使這些社會思潮傳播更為簡單快速、便利隱蔽,給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開展帶來很大影響。
(二)高職院校意識形態管理工作難度增加
在傳統媒體時代,主要以報紙、雜志、電視為主要傳播載體。學校通過對傳統媒介的管控來強化主流意識形態話語權與領導權,凈化高職院校意識形態環境。但在新媒體時代,互聯網相較于傳統媒體,信息量更大、傳播范圍更廣、傳播速度更快,日益成為高職院校意識形態主要載體和重要平臺。在互聯網上,師生都是網絡傳播者,擁有參與、干預甚至批評的機會,這就給現階段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工作帶來一定困難。同時鑒于網絡傳播環境具有開放性、時效性和復雜性等特點,對高職院校突發輿情事件和敏感輿情的處置應對也提出更高要求。近年來統計,校園網絡輿情危機大多是由于校園突發事件所引起,很容易引發網上謠言、謾罵四起,造成學生人心浮動、情緒偏激,破壞正常校園秩序,一旦處置不力或不及時,極易演變為公共危機事件。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意識形態管理者不論是在輿情發現階段,還是控制、處置階段,都要保持正確的辨析力和預判力,牢牢把握輿論主動權。
(三)意識形態陣地建設有待加強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課堂、校園網絡平臺、學生社團等是高職院校開展意識形態工作的主要陣地,是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建構的重要載體。但也存在一些問題,育人功能有待進一步提升。一是思想政治課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發揮不夠。思政課堂存在重理論輕生活化的問題。理論講解說教空洞,缺乏直接有力的闡釋、引導,導致學生對理論理解不深不透,甚至產生抵觸情緒。二是校園官方新媒體陣地影響力不足,學生在官網、官方微信公眾號等平臺上的活躍度較差,主流思想宣傳的影響力不高。三是對高職院校內的沙龍、社團等校園文化宣傳陣地監管不夠。一些高職院校缺乏對校內注冊社團的監督和管理,只看數量不看質量,導致高職院校社團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四)意識形態工作隊伍能力建設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在引導青年學生認同社會主義主流意識形態,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負有重要責任。意識形態斗爭是沒有硝煙的斗爭,無處不在。尤其在新媒體背景下,信息的傳播方式導致意識形態工作管理方式變革,也對意識形態工作隊伍建設提出更高要求。然而一些意識形態工作人員存在能力不足和本領恐慌的問題。一方面,一些意識形態工作者不能完全掌握網絡信息傳播規律,對新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學生的思想動向與群體特點把握不足,導致在宣傳主流意識形態工作上,缺乏針對性、親和力。手段創新不夠,理論聯系實際不夠,造成宣傳方式的簡單、單調、乏味。另一方面,工作隊伍缺乏系統、有效的專業培訓,重正面宣傳、輕校園負面輿情處理,缺乏應對學校突發輿情事件的能力,處理不及時,回應不到位,容易造成不良后果。
三、新媒體時代應對高職院校學生意識形態風險的策略
(一)堅定“主心骨”,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絕對領導
一是要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加強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全面領導,堅持將意識形態工作與高職院校中心工作緊密結合,切實增強各級主體對意識形態工作的價值認同。強化對相關主體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的考核,把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建設工作納入黨建工作責任制,納入二級單位考核,與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構建“意識形態一盤棋”的工作格局,明確責任清單,建立責任體系,細化責任追究辦法,不斷完善制度體系、責任體系,從頂層設計到具體實施夯實意識形態管理運行工作機制。
二是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動搖。馬克思主義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和靈魂,必須鞏固好馬克思主義在高校意識形態教育中的主導地位。要堅定不移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師生頭腦,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四個意識”導航,用“四個自信”強基,靠“兩個維護”鑄魂。
三是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堅定文化自信是鞏固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保證。文化與意識形態相互促進、相互影響和相互交融。一方面,意識形態決定了文化的發展方向;另一方面,文化也提供了意識形態的思想來源和精神根基。所以要增強高職院校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文化自信,做好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以及習近平文化思想的研究、闡釋和宣傳工作。發揮文化教育教化的作用,以優秀的文化充實學生的思想,沁潤和滋養學生的心靈,使廣大學生增進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了解,堅定文化自信,在思想和行動上筑牢意識形態安全防線。
(二)堅守“主戰場”,建立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監管機制
加強高職院校網絡意識形態監管能力,將體制機制建立落實到意識形態管理工作全過程,不斷加強提高動態監測和實時預警防范能力,及時對各種風險源調查評估研判,提高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置能力。提升高校意識形態治理效能,扎實地做好風險防控工作。
一是建立預警防范機制。一方面,高職院校網絡信息管理中心和宣傳部門要對校內發布的內容進行預審和不良信息過濾,將網絡意識形態領域的威脅消除在萌芽階段。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要利用新媒體大數據技術設置監控點,做好敏感涉穩節點、網絡熱點問題等特殊時期和重點領域的實時輿情動態監測,把握好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動態,對于校園內發布的不當言論要及時攔截,把握各主體對此類事件的關注度與參與度,發現問題及時疏導,避免負面情緒的發酵。
二是建立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網絡輿情事件一旦發酵極易快速形成連鎖反應,所以面對新媒體時代特點的網絡輿情突發事件時,要建立完備的意識形態風險的應急處置機制。首先,高職院校應成立應急領導小組,明確相關部門的任務,做好應急預案。其次,建立及時有效回應反饋機制,對于突發事件,全面準確掌握輿情基本情況后,第一時間澄清,擺明立場、回應關切、消解質疑。最后,建立輿情引導機制,建立官方信息發布制度,進行正面發聲和評論引導。
三是建立善后疏導溝通機制。突發事件結束之后,應全面復盤危機處理過程中的經驗和教訓,持續改進和完善意識形態工作的風險管理體系,并建立長效常態化機制。網絡空間雖然具有虛擬性和隱匿性,但是網絡空間活動者仍是現實的人,要重視做好人的思想工作。所以突發事件結束后,要對問題波及的學生進行持續追蹤,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可以通過輔導員信箱,線上面對面等形式,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關注的問題,讓其思想問題和困惑得到疏解。
(三)筑牢“主陣地”,加強校園意識形態陣地建設
一是加強思政課堂陣地建設。課堂教學是意識形態工作的主渠道,有舉旗幟、指方向、辨真偽的重要作用。思政課教學要不斷增強引領性、親和力和針對性,以啟發式教學代替灌輸教學,將價值觀教育融入思政課程中。思政課教師要用全面客觀的態度和透徹的學理來分析應對學生思想困惑,經常性組織學生開展理論解讀、熱點辨析、問題辯論等,對各種錯誤思潮展開批判教育,還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豐富思想政治課堂,積極運用“翻轉課堂”等現代化教學模式,實現網上網下教學有機融合。
二是做好網絡陣地建設。加強校園網絡監管,對于注冊用戶的信息、上傳的各類信息以及校園官方網絡平臺發布的內容,要嚴格審核把關,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同時還應發揮校園官方網絡平臺影響力,開設微信公眾號、官方抖音等校園媒體平臺,全方位多種形式宣傳主流思想,增強主流意識形態宣傳的政治引領性、文本活潑性和文化濃厚性。特別是對于社會熱點問題和學生關注問題開設專欄進行正能量宣傳,加強思想引領、增加學生的觀念認同。
三是加強校內文化宣傳陣地建設,加強對學校各類出版物、宣講報告、研討會等內容的審核和管理,嚴格監管高職院校社團組織及其活動,聚焦教師指導、社團登記年審、活動審批等環節,增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政治性、思想性考察,鼓勵社團積極舉辦弘揚主旋律的校園文化活動。
(四)建強“主力軍”,加強意識形態隊伍建設
一是做好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辦好思想政治理論課關鍵在教師”,要不斷提升思政教師自身的素質和教書育人的本領。讓思政課程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同時也要加強對青年教師意識形態的管理,保證高校教師政治正確,真正做好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有思想的人灌輸思想、有人格的人教育人格。
二是抓實輔導員隊伍建設。選聘一批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德才兼備、樂于奉獻、關愛學生的教師充實輔導員隊伍,傳播馬克思主義、堅定捍衛主流意識形態,引導學生成長成才。加強輔導員培訓教育,加強輔導員在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學生日常管理服務方面素質的培養,切實解決學生思想和生活的實際問題。
三是建立校內網絡評論員隊伍,加強充滿網絡空間正能量“意見領袖”的培養和塑造,選拔具有政治性強、網絡媒介素養高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網絡文明志愿者加入校內網絡評論員隊伍,通過新聞跟帖、論壇發帖、評論等方式進行正面宣傳引導。
參考文獻:
[1]劉立偉,謝曉娟.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工作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3(3).
[2]徐國民,胡秋玲.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風險防控能力的內涵與提升路徑[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0,36(1).
[3]馬冬云.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意識形態工作的困境與出路[J].現代職業教育,2023(9).
[4]張涵婷.防范與化解:新時代高校意識形態領域風險問題[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21).
作者簡介:劉金鳳,副教授,從事體育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