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雋
摘要: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是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對推動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文章分析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探討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重要作用,指出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實踐項目結合社會實踐活動、結合時事熱點和行業動態、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是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主要策略。
關鍵詞:思政元素;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道德品質;協同育人;立德樹人
中圖分類號:G641;64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18-0057-04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思政元素與時政熱點融合視野下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研究”(課題代碼:JXJG-22-30-8)
品牌形象設計不僅關乎企業的形象和品牌價值,更關系到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和信任度。因此,對于品牌形象設計的教學改革,已經成為當今教育界的一個重要課題。在品牌形象設計教學中,思政元素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思政元素不僅包括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內容,還包括文化、藝術、歷史等方面的知識。這些元素對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他們的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都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對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作用進行探討。
1.形成協同育人合力的必然要求
長期以來,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只注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思想政治教育“缺位”問題十分突出,致使思政課程教師“孤軍奮戰”。部分思政課程教師認為,課程思政是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師的責任,與自己毫不相干[1]。高校若不能有效化解這一“顯性”與“隱性”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就會使品牌形象設計專業學生產生困惑,甚至出現價值取向上的偏差[2]。而要解決高校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單兵作戰”的困局,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師與思政課程教師就必須各司其職,發揮各自的優勢,形成協同育人合力,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共同體,推動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這是目前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發展的必由之路。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必然要求
首先,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學時數的短缺,使高校思政工作的有效性受到很大的制約。高校思政課開設有“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學”“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兩大基礎課,周學時只有2課時~3課時,與學生交流的時間最多不會超過2小時~4小時,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主要以專業課為主[3]。除此之外,網絡也占去了學生的大部分空閑時間,所以教師很難有足夠的時間對品牌形象設計專業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4]。并且部分高校在大二、大三普遍取消了思政課教學,使得“全程育人”很難真正體現出來。由于缺乏足夠的時間,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育效果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其次,高校思政課存在著理論性強、教學方式落后、教學手段僵化等問題,使得學生的獲得感、認同感不高,導致德育工作的實效性也不高[5]。如果高校德育的顯性職能和隱性職能“缺位”,勢必影響到學校德育的實效性,不利于品牌形象設計人才道德素質的培養。因此,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時效性的必然要求。
3.實現立德樹人教育目標的必然要求
立德樹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品牌形象設計人才培養的目標。立德樹人是高校立足的根本,也是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的基礎。當前,部分高校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出現了重智育而輕德育的現象,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處于邊緣地位。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以就業為中心的人才培養方式,重技能訓練,輕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了許多所謂的“專業”人才,他們的品牌形象設計專業水平雖然很高,但是沒有足夠的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德者,才之帥也”,無德的職業人才是一種“危險品”。所以,在品牌形象設計人才培養觀念上,高校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從品牌形象設計專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向綜合素質高的人才培養轉變[6]。思政元素是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德育工作的核心,是品牌形象設計人才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是必然的。
1.有助于實現教學目標的多元化
教學目標,取決于教學的內容、方法、實施和評價,其是進行教學活動的指揮棒與風向標。因此,教師要深刻認識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核心內容和價值意義,把核心素養的要求具體到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的思政教學目的之中,改變傳統的單一教學目標,以實現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目標的多元化,在原有目標基礎上將科學素養、創新素養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目標中[7]。(1)科學素養的教學目標。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通過對中國優秀品牌的發展過程的研究,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以此來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讓學生對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充滿信心。(2)創新素養的教學目標。教師要通過為學生講解品牌商標法、廣告法等,培養學生的創新素養,使他們能夠適應挑戰、創新進取、敬業奉獻。
2.有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文化融合
中國的品牌和設計已躋身于全球的名牌行列,這就要求教師在課程實踐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要對中國優秀的品牌文化和設計資源進行系統的梳理與總結,對中國的優秀品牌進行詳細的說明,并對民族品牌在發展過程中所經歷的政治、經濟和文化變革進行剖析,引導學生關注中國品牌的發展,充分肯定中國品牌,進而投入到民族品牌的設計之中。在對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進行改革的過程中,教師要融入思政元素,并將其與專業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實際熱點問題和難點相結合,這有助于實現教學內容的多文化融合,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3.有助于教學方法向科學理論引領的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與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理論內涵相吻合,又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專業課程既要教給學生必備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又要教給學生一種科學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模式,從而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實現德育與智育的雙輪驅動。課堂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教師要增強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的信心。在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突破傳統設計學科中對設計基本知識和設計原理的闡述,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開展多學科的交叉探索和實踐。在介紹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和品牌定位的過程中,教師要將重點放在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講解上,使學生能夠自覺地遵循愛國、敬業等價值觀。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科學的方法論,結合知識與實踐來解決實際問題。在進行品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廣告法和包裝法的介紹,讓學生懂得相關法律,自覺遵守國家的法律,公平競爭,誠實守信。總之,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要促進教學方法向科學理論引領的轉變,積極挖掘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將其與品牌形象設計實踐項目相結合,促進品牌形象設計方法的多樣化,使學生養成獨立的思維和分析能力,從而構建出一套立體的、多維度的知識能力認知體系。
教師將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具有深遠的意義,有助于培養學生符合行業需求的實際操作技能,提高其團隊合作能力、溝通能力和創新能力等綜合素質,從而使其具備更全面的職業素養。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和興趣點進行研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果。因此,高校要研究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的策略,這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實際案例、項目實踐機會,幫助他們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使他們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做好準備。
1.通過案例教學引導學生深入理解
當引導學生分析研究成功品牌背后的思想政治內涵時,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一些知名品牌的設計理念和傳播策略來幫助學生更全面地理解。例如,教師可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案例,深入解析其品牌故事、標志設計、廣告語等方面,分析其中的文化內涵、價值觀表達以及對當下社會需求的回應。通過案例分析,學生能夠認識到品牌形象的設計與傳播不僅僅是圖形和文字的堆砌,更需要通過對社會、文化、價值觀的深刻理解和解讀,才能進行有效的表達。教師也可引導學生關注品牌形象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效果和影響力,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品牌形象傳播策略,這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社會多元文化的理解。除了通過案例分析進行深入探討外,教師可通過開展討論、小組分享等形式,促進學生對品牌背后思想政治內涵的積極思考和深度交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邀請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進行經驗分享,引導學生從專業實踐者的角度去理解品牌設計與傳播所具有的思想政治內涵。
2.實踐項目結合社會實踐活動
高校組織學生參與真實的品牌形象設計與傳播項目,是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有效途徑。通過與真實品牌合作或模擬品牌設計項目,學生將有機會從頭到尾親身經歷品牌形象的塑造和傳播過程,深刻認識到自己的設計行為對社會的影響力和責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需要考慮的不僅是視覺效果,還要思考品牌形象背后的文化意蘊、社會價值和推廣方式,這對于自身社會責任感和品牌使命感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參與真實項目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到來自客戶、用戶和社會的反饋與壓力,促使他們審慎思考設計決策的成本與利弊,從而培養自身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學生在與品牌商討、用戶溝通、團隊合作等實踐過程中,能培養自身良好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協作能力。除此之外,學生參與真實項目,會在實踐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行業準則、法律規范和倫理道德在品牌設計與傳播中的重要性,從而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念和社會責任觀念。這種全方位的實踐體驗,有助于學生在品牌形象設計與傳播領域內成長為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專業人才。
3.結合時事熱點和行業動態
高校引導學生關注國家政策、行業發展動態等,可以幫助他們更好地把握時代脈搏,對品牌設計作出更具前瞻性的思考和規劃。這樣,學生不僅能夠從中了解到國家對于文化創意產業的支持政策、行業標準、社會價值取向等方面的重要信息,還能夠通過參與議題討論、專題報告等形式,向其他同學介紹相關信息的來源、獲取渠道以及應用方式,幫助同學養成主動獲取信息的習慣。教師要將正確的思想價值觀融入品牌形象設計中,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例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案例分析、文化沙龍等形式,引導學生學習和思考國家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品牌傳播的意義。在實踐教學環節,教師要貫穿思政元素,引導學生圍繞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民族精神等方面進行創作,使品牌形象設計不僅限于商業層面,更是在社會理念和文化傳承方面的一種表達與傳播。這樣的教育與實踐過程,能培養學生對國家政策、社會發展的敏銳觀察力,在品牌形象設計中作出積極的貢獻。
4.引導學生關注社會問題
高校要鼓勵學生關注當下的社會問題,并將其與品牌形象設計相聯系,通過多種策略來實現。首先,組織專題講座和討論,邀請專業人士分享與品牌形象設計相關的社會問題及解決方案。其次,通過實地考察和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問題,并將其融入品牌形象設計中。例如,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研和案例分析,鼓勵學生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品牌形象設計方案。再次,組織學生參與競賽和展覽,為他們提供展示和交流的機會,激發學生的熱情,提高學生的設計水平和專業素養。通過以上策略的綜合運用,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強他們對社會問題的認知和理解,使品牌形象設計能夠傳遞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價值觀,為行業的發展貢獻力量。
5.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高校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鼓勵學生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品牌形象設計方案,將社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以體現品牌的社會影響力和商業成功。在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可引導學生進行頭腦風暴和創意工作坊活動,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以找到與品牌形象設計相關的社會問題,并提出創新解決方案。學生可以從社會熱點話題、消費者需求和品牌特色等方面出發,結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獨特且創新的品牌形象設計方案。例如,在環保領域,學生可以設計一個以可回收材料為基礎的品牌形象,強調品牌對于環境保護的影響;或者設計一個以公益活動為核心的品牌形象,通過品牌營銷活動來支持社會公益事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先進的科技手段、創意媒體,來傳達品牌的社會責任和可持續發展價值觀。例如,學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技術等,設計出令人沉浸和震撼的品牌,從而引發觀眾對社會問題的思考和共鳴。學生要通過創新性品牌形象設計方案,提升品牌的社會影響力。這樣,不僅能滿足消費者對可持續發展和社會責任的訴求,還能為企業贏得社會聲譽,使品牌在市場競爭中更具優勢。因此,在課程實踐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具有創新性的品牌形象設計方案,將社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融入其中,這對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社會責任感和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總之,高校對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必要性與重要作用進行研究,并通過實際案例應用與討論驗證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的作用,既能推動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又能為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提供參考依據。今后,高校還應在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路徑、思政元素融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實踐教學改革策略等方面展開研究,進而為品牌形象設計教學工作有效開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參考文獻:
[1]羅爽爽,唐樂天,劉思思,等.基于核心素養下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思政教學建設與改革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2(39):34-36.
[2]李丹.“1+N”跨界式教學模式在藝術設計綜合類課程教學中的應用———以《品牌形象設計》課程為例[J].工業設計,2022(07):41-43.
[3]龍紹蓉,劉若丹,張璽,等.思政元素融入人體寄生蟲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究[J].中國病原生物學雜志,2022,17(04):494-496.
[4]張富鈞,田丹丹,張璇.立德樹人、育教融合———淺談道路建筑材料課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學改革[J].現代職業教育,2021(52):30-31.
[5]李迎迎.課程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新媒體營銷》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J].山東紡織經濟,2021(11):43-46.
[6]侯志青,劉東州.“三位一體”模式下力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與實踐[J].物理通報,2022(05):84-87.
[7]楊勇波,李怡.創新創業驅動下的“品牌形象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以“繡色十八洞”項目為例[J].設計藝術研究,2020, 10(06):67-70.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t Rol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s
Chen Jun
(School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chang University, Gongqingcheng 332020, China)
Abstract: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s i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promoting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necessit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s, explores the important role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main strategy of integra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to the practical teaching of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s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through case teaching, combine practical projects with social practice activities, combine current affairs and industry trends, guide students to pay attention to social issues, and stimulate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brand image design cours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moral qualities; collaborativeeducation;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virt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