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評”一體化理念能夠有效的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對落實新時代美育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主題單元化教學是立足于核心素養,在一定的時間段內開展連續的、具有學科特點的、完整且具有目標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評”一體化的視域下開展美術主題單元化教學,教師能夠根據評價反饋的結果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學生可以根據反饋結果及時調整學習計劃,教師和學生的教學、學習和評價相互促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本文將對“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美術主題單元化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展開應用策略探討。
【關鍵詞】“教、學、評”一體化;初中美術;主題單元化
【中圖分類號】G633.9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5—225—03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各課程標準針對“內容要求”提出“學業要求”“教學提示”,細化了評價與考試命題建議,注重實現“教—學—評”一致性,增加了教學、評價案例。“教、學、評”一體化作為一種教學理念,以教學目標為導向、評價方式的合理運用以及評價結果的正確使用達到促教、促學的目的。在核心素養導向下的評價要超越原來一個個孤立的知識點的評價,從獨立的課程設計走向主題單元式教學,教學、學習與評價要形成完美的閉環,在完整而有目的教學活動中實現“教、學、評”一體化。本文將基于“教、學、評”一體化教學理念,分析初中美術傳統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對“教、學、評”一體化理念下主題單元化教學實施的應用策略進行探討,以期改進主題單元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更好地發揮美術的育人功能。
一、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初中美術主題單元化教學實施的意義
21世紀“核心素養”時代的來臨使得“單元”一詞愈加得到學界關注,以核心素養的育人目標為指引,課程變革由偏重內容變革走向關注學習方式變革,強調基于育人立場進行學生學習經驗的結構化組織,以培養學生解決真實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注重教、學、評的有機統一,有助于教師在教學中落實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要求,將教學內容設計成具有連貫性的課程,對于改進教師教學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
(一)易于培養新課標提倡的藝術核心素養
藝術核心素養是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凝練出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四個方面的藝術核心素養。審美感知是學生藝術學習的基礎。藝術表現是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必備能力。創意實踐是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集中體現。文化理解以正確的文化價值觀,引領其他三個核心[1]。根據藝術核心素養,教師要對教學過程的各個部分進行整體的思考和設計,例如教學、學習和評價,使這三個部分形成一個相互聯系、互相促進的“教學生態圈”。教師在這個完整的“教學生態圈”中,不僅要幫助學生學習知識技能,更要鍛煉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和自我反思的能力和習慣。同時,教師可以通過評價結果對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指導和調整,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實現有效教學,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養。
(二)運用“教、學、評”一體化易于實現情境教學
美術主題單元化教學是要在一段時間內,以一個固定的主題為引領,以課程目標為導向,貫穿學科知識,貼近學生生活實際,將知識與學生的生活串聯起來的教育活動。以核心素養為出發點的主題單元化教學強調學科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提倡在生活情境中開展教學活動,把學科知識轉化為生活化的學習任務,變“學知識”為“用知識”[2]。在主題單元化教學中創設真實情境進行教學可以幫助學生盡快的融入課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評”一體化的特征是將評價融入教的過程、學的過程,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明確自身的學習情況,從而促進其更好的發展。教師在主題單元化教學中運用“教、學、評”一體化理念,易于創設真實情境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和學生能夠更好地感知教、學、評的過程,實現高效課堂和有效教學。
(三)易于促進教學設計鏈條完整化系統化
傳統觀念下的教學設計更關注課程的進度、達到的效果,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設計強調通過學習任務使學生具備一定的品質和能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需要通過評價產生足夠的證據證明學生進行有效學習。主題單元化教學則是完整的教學設計鏈條的最佳載體。在這個教學設計鏈條中,教師根據課程目標布置學習任務,學生在課程中通過學習完成任務,師生則對學生完成任務的程度進行客觀分析、總結、反思,最后利用評價的結果反向促進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學習任務層層遞進、環環相扣,評價穿插在教學、學習的環節之中,三者相互促進、融為一體。完整的教學設計鏈條會將學生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任務明確,學生可以像“打怪升級”一樣完成學習任務,學生能夠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傳統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學評價實施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設計欠缺,評價和教學過程脫離
教學設計是整個教學過程的先行部分,大部分教師在進行主題單元化教學的設計時存在種種問題。首先,主題單元化教學是以大觀念為統整的。大觀念在含義和特性上與核心素養本位的教學相契合。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設計時整理歸納大觀念,教學過程中采用單元化教學引導學生思考和理解所學內容,并用其解決實際問題。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評價和教學、學習一樣是非常重要的行為。有些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只注重學習活動的設置、課程完成的進度,忽略評價活動的設計,將評價行為“拋之腦后”,不注重評價行為對于教學、學習的反向作用。最后,很多教師存在教學、評價“兩張皮”的現象。課堂中的評價盲目隨意,有時間就進行簡單的課堂理答,不注重評價和本節課程內容之間的關聯性,缺乏針對性,評價內容和課堂內容毫不相關,只是完成評價這個行為,不注重評價質量,評價和教學過程脫離。
(二)忽視核心素養、情感態度價值觀體現
藝術核心素養是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在義務教育階段藝術課程中的具體化和細化。核心素養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而非只注重學習結果。在歷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程中,關于課程目標的表述經歷過從“雙基”(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到“三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再到“核心素養”的轉變,體現了隨著教育理念的發展,目標表述的側重點和著力點從學科到學生發展,再到核心素養的培養。部分教師在進行主題單元化教學設計時,忽略核心素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教學活動、學生活動以及評價活動中的體現。在設計和進行教學活動時,對于核心素養的理解比較片面,強調技能的學習,缺少對學生情感的熏陶,不注重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力。無論藝術課程的組成內容如何變化、以何種方式進行綜合和實施,只有提升至文化的高度,才有可能發揮其學科價值。
(三)輕視評價過程,方法單一缺乏創新性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出:“評價是檢驗、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要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和改善功能,促進學生發展”。在美術教學中,有很多評價方法可以采用,常用的評價方法主要有:學生自我評價,包括個人總結、范例(榜樣)評價、學習日志、學習檔案袋、學生小組評價等;教師對學生評價包括學業成績評價、觀察與調查、評語評價、表現性評價、檔案袋評價等方法[3]。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預設了評價活動,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忽略評價活動,對評價方法不重視。部分教師只注重授課進度和學生對于技能的掌握程度。同時,教師疏于更新教學理念,忽略提高教學技能和評價素養的重要性,對美術的教學評價望而卻步。
(四)忽略評價結果,教學的質量難以提升
教學評價結果使用的最終目的是促進教師教學質量、學生學習質量的提升,切實發揮評價的引領作用,就是評價的根本目的之所在。評價促進教學、學習的關鍵是,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中的過程性評價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預設的教學目標,或者是距離目標達成需要的程度,基于評價結果的反饋去做出下一步的教學規劃。首先,不僅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評價結果反饋,學生自己和同伴也更應該是評價結果的反饋者。其次,評價結果反饋的實踐要及時,并且要給予學生吸收運用的時間。最后,評價結果要具有可用性,學生收到的評價結果必須是學生能理解、能用來改進的[4]。往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收集評價結果,評價結果的缺失造成教師難以根據評價結果進行教學的反思與改進,進而無法以學生美術學習表現為客觀事實依據進行考核和評價,學生無法判斷學習計劃是否有效或者存在哪些問題。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理念初中美術主題單元化教學的實施策略探討
針對以上的問題,教師應設計指向藝術核心素養的單元化教學,以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價值旨歸。素養立意的單元化教學強調的不只是知識的積累和技能的訓練,還注重提升學生面對復雜情境時的問題解決能力,并在教學過程中逐步具備現代公民應有的素質與品格。
(一)評價設計先于教學設計
進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教學設計時,要站在主題單元化的立場,設計指向該單元素養目標的評價,即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運用知識與技能解決相應的問題,教師得到評價學生學習是否與學習目標相匹配的證據。教師在確定單元學習目標時,就要為自身或學生決定什么結果能作為表明單元學習目標達成的證據,即根據目標確定最終的任務、具體的評分規則。接著,才是安排各種教學活動。評價設計先行,一方面讓教與學的過程設計有更明確的指向,旨在幫助學生在評價中有更好的表現;另一方面評價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可以提供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依據,并及時為學生提供反饋,促進目標達成[4]。教師在進行評價設計時,要根據教學目標,結合實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度,設置有效且多樣的評價活動,確保評價活動生成有效的評價結果,能夠為學生的表現評價提供依據。
(二)核心素養貫穿教學過程
張華全面考察了世界各地的研究成果后指出,核心素養時人適應信息時代和知識社會的需要,解決復雜問題和適應不可預測情境的高級能力與人性能力[5]。由此可見,對21世紀的學生提出的要求不僅是掌握技能,有思考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要體現出正確的態度和價值觀。教師可以實施指向素養導向的教學評價,教師以單元為單位,根據素養導向的教學目標,從學習過程、學習結果兩個維度收集學生在單元學習過程中和單元學習結束后核心素養的綜合表現。在主題單元化教學中,每節課所要培育的核心素養目標不同,學生最終能夠通過美術作品呈現出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到的相互關聯又缺一不可的整體素養。
(三)教師需要提高評價素養
“活到老,學到老”是我國的一句古訓,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播者,擔負著為未來培養的的歷史重任。教師是終身發展的職業,必須要終身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提高自己的評價素養。隨著時代的發展,線上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在進行評價時,可以選擇邀請家長或者其他專業人員進行線上評價,增加評價的方式。不能只使用新的教育模式但不更新教育觀念,這就像“舊手機套新殼”,達不到理想的教學效果。要想成為培養核心素養需要的美術教師,需要理解藝術核心素養、美術核心素養等概念,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教學設計并在各種教研活動、交流活動和實際教學中深化和完善,不斷提高課程意識、教學設計能力和教學領導力。
(四)評價結果及時反饋學習
主題單元化教學中的每一節課都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因此,每一節課的評價不只是對本節課起反饋作用,更是對下節課的教學、學習與評價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在教學中,要堅持以下原則進行評價:堅持素養導向,堅持以評促學,重視表現性評價,堅持多主體評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置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盡可能在課堂上真實的表現自己,盡可能的產出證明學生有效學習的“證據”,教師將評價結果反饋給學生,并指導學生將評價結果利用到最大化,以此進行教學、學習和評價的改進和調整,提高教師教學效率、學生的學習效率,力求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
基于“教、學、評”一體化進行主題單元化教學能夠使把握整體教學過程的布局,將評價活動、教學活動以及學習活動的設計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更好地落實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收集學生學習成果的證據,以此進行教學反思和改進,達到以評促教、促學的目的,幫助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促進知識、情感、價值觀的協同發展,最終使得學生的學習實現從被動習得走向主動建構,實現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尹少淳.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中美術課程的樣貌[J].全球教育展望,2022(7).
[2]張譯木.核心素養視域下的中學美術單元設計研究——以“心中的園林”單元課程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23(21).
[3]汪宏.中小學美育評價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以評價量表的設計與使用為例[J].新教師,2022(7).
[4]周麗.新課標背景下,“教學評一體化”怎么評?[J].教育家,2022(44).
[5]王大根.藝術新課標的觀念解析及美術課程實施建議[J].新課程評論,2022(9).
作者簡介:孫瑩(2000—),女,漢族,山東菏澤人,伊犁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學科美術教學(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