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主要探討了城市化的發展、挑戰、融資問題以及融資的模式和創新。城市化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包括經濟增長、政策改革、技術創新、文化融合。然而,城市化發展也面臨著人口老齡化、資源環境、社會治理和區域協調等挑戰。新型城市化的融資面臨著融資渠道單一、融資成本高和融資效率低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文章提出了多元化的城市融資主體、多層次的城市融資平臺和多樣化的城市融資工具,并強調了利用數字技術、綠色理念和社會力量提升城市融資的智能化、可持續性和共享性。
關鍵詞:城市化發展 驅動因素 新型城市化 融資模式
中圖分類號:F2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6-284-02
城市化發展是指人口從農村向城鎮轉移,城鎮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城鎮化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的過程。城市化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
一、城市化發展的驅動因素和挑戰
城市化發展的驅動因素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經濟增長的驅動。經濟增長是城市化發展的基礎和前提,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動力和目標。經濟增長促進了人口從低效率的農業部門向高效率的非農業部門轉移,從而推動了人口向城鎮集中。經濟增長也促進了城鎮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從而推動了城鎮規模和功能的擴張。經濟增長還促進了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的提高,從而推動了城鎮生活質量和文明程度的提升。二是,政策改革的驅動。政策改革是城市化發展的條件和保障,也是城市化發展的引導和規范。政策改革包括戶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財稅制度改革、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等,旨在消除制約城市化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激發城市化發展的內生動力,實現人口、土地、資本等要素在城鄉之間的自由流動和合理配置,促進城鄉一體化和區域協調發展。三是,技術創新的驅動。技術創新是城市化發展的手段和工具,也是城市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技術創新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技術、新材料技術等,旨在提高城市化發展的效率和效益,解決城市化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約束、環境污染、交通擁堵等問題,實現城市化發展的智能化、綠色化、低碳化。四是,文化融合的驅動。文化融合是城市化發展的內涵和特征,也是城市化發展的目標和價值。文化融合包括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本土文化與外來文化、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等之間的交流互鑒、融合創新,旨在豐富和提升城市文化內涵,增強和凝聚城市文化認同,實現城市文化多元性與共生性。
二、城市化發展的策略和建議
城市化發展雖然帶來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一是,人口老齡化的挑戰。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壽命延長等因素,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深,特別是在一些大中型城市。人口老齡化給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諸多問題,如勞動力供給不足、社會保障壓力增大、消費結構變化等。二是,資源環境的挑戰。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對資源的需求和對環境的影響不斷加劇,特別是在一些快速發展的城市。資源環境問題給城市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如能源短缺、水污染、空氣質量下降、生態破壞等。三是,社會治理的挑戰。隨著城市社會的多元化和復雜化,城市社會治理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特別是在一些人口流動性大的城市。社會治理問題給城市穩定發展帶來了巨大風險,如社會分化、民生不足、公共安全、社會秩序等。四是,區域協調的挑戰。隨著城市化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協調,城市之間和城鄉之間的差距和矛盾日益突出,特別是在一些經濟發達和欠發達地區。區域協調問題給城市整體發展帶來了制約和阻礙,如區域發展失衡、區域競爭激烈、區域合作缺乏等。
三、新型城市化融資的挑戰
新型城市化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新型城市化不僅要提高城鎮化水平,更要提高城鎮化質量,實現以人為核心、四化同步、優化布局、生態文明、文化傳承的發展目標。為此,新型城市化融資面臨著巨大挑戰。一是,城市融資渠道單一。目前,我國城市融資主要依賴于政府財政和銀行信貸,缺乏多元化的市場化融資渠道。政府財政收入增速放緩,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加大,財政投入能力有限。銀行信貸受到宏觀審慎監管的約束,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等長期、低回報的項目支持力度不足。而債券、股權、信托、眾籌等市場化融資工具在城市融資中的應用還不廣泛,存在制度、法律、監管等方面的障礙。二是,城市融資成本較高。由于城市融資主要依賴于政府和銀行,導致城市融資成本較高,不利于城市項目的可持續發展。一方面,政府融資成本包括政府債務負擔、隱性債務風險、土地財政依賴等,影響政府預算管理和公共資源配置效率;另一方面,銀行融資成本包括利息支出、抵押擔保要求、還本付息壓力等,影響城市項目的現金流和盈利能力。三是,城市融資效率較低。由于城市融資缺乏有效的制度安排和市場機制,導致城市融資效率較低,不利于城市資源的優化利用和價值創造。一方面,城市融資缺乏統籌協調和規劃引領,存在重復建設、盲目跟風、低水平競爭等現象,造成城市投資浪費和效益下降;另一方面,城市融資缺乏績效評價和風險防控,存在投后管理不善、收益分配不公、責任追究不清等問題,造成城市項目運營困難和社會沖突加劇。
四、新型城市化融資的模式和創新
為了應對新型城市化融資的需求和挑戰,必須創新新型城市化融資的模式和方法,構建多元化、多層次、多樣化的新型城市化融資體系,提高新型城市化融資的效率和效益。
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多元化的城市融資主體。打破政府和銀行的壟斷地位,引入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國際資本等多元化的城市融資主體,形成政府引導、多方參與、各盡所能的城市融資格局。通過公私合營(PPP)、特許經營(BOT)、產權出讓(TOT)等方式,激發社會資本對城市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項目的投資興趣和參與積極性,實現資源整合和利益共享。通過境外借款、外商直接投資(FDI)、國際金融組織(IFI)等方式,拓寬國際合作渠道和外部融資來源,借鑒國際經驗和先進技術。二是多層次的城市融資平臺。建立完善的城市融資市場體系,包括債券市場、股權市場、信托市場、眾籌市場等,為城市融資提供多層次的融資平臺和服務。通過發行地方政府債券、城投債、專項債券等,拓寬城市融資的直接融資渠道,降低城市融資的中間成本。通過設立城市基金、城市開發公司、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等,拓寬城市融資的間接融資渠道,提高城市融資的杠桿效應。通過發展信托、眾籌等創新型融資工具,拓寬城市融資的非標準化融資渠道,滿足城市融資的多樣化需求。三是多樣化的城市融資工具。創新和完善各類城市融資工具,包括債券、股權、信托、眾籌等,為城市融資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和選擇。通過發行綠色債券、社會責任債券、可轉換債券等,增加城市融資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吸引更多的社會資本和民間資本參與城市項目。通過發行股權類產品、收益權類產品、收益分配類產品等,增加城市項目的股權激勵和收益分享,提高城市項目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通過發展信托計劃、眾籌平臺等,增加城市項目的風險分散和資源整合,降低城市項目的風險敞口和管理成本。
創新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城市融資智能化水平。運用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提升城市融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精準化水平。通過建立統一的城市數據平臺,實現對城市項目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監督,提高城市項目的透明度和可追溯性。通過運用人工智能技術,實現對城市項目的智能匹配和推薦,提高城市項目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通過運用云計算技術,實現對城市項目的在線交易和結算,提高城市項目的流動性和便捷性。二是利用綠色理念提升城市融資可持續性水平。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城市融資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對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通過制定綠色金融標準和規范,引導和鼓勵綠色項目和綠色企業參與城市融資,優化城市資源配置結構。通過開展綠色金融評價和激勵,獎勵和支持綠色項目和綠色企業在城市融資中取得優先地位和優惠條件,增強綠色項目和綠色企業的競爭力。三是利用社會力量提升城市融資共享性水平。充分發揮社會力量在城市融資中的作用,提升城市融資的公平性和包容性,實現城市項目的共建共享和共治共享。通過加強社會資本的引入和培育,增加社會資本在城市項目中的投入和回報,實現社會資本與政府資本的互補和協同。通過加強民間資本的參與和激勵,增加民間資本在城市項目中的聲譽和權益,實現民間資本與公共資本的平衡和協調。通過加強國際資本的合作和交流,增加國際資本在城市項目中的經驗和技術,實現國際資本與國內資本的融合和創新。
五、結論
城市化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但也面臨著多重挑戰。其中,新型城市化融資是一項重要任務,需要突破傳統融資方式的限制,創新融資模式和方法。為此,需要打破政府和銀行的壟斷地位,引入更多的社會資本、民間資本和國際資本;建立完善的城市融資市場體系,為城市融資提供多層次的融資平臺和服務;創新和完善各類城市融資工具,為城市融資提供多樣化的融資手段和選擇。同時,還需要利用數字技術提升城市融資智能化水平,遵循綠色發展理念提升城市融資可持續性水平,充分發揮社會力量提升城市融資共享性水平,實現新型城市化的發展目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劉再再.地方政府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J].河北金融學院,2020.
[2] 孫春雷,孟則.資產管理公司參與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的建議[J].中國財政,2020(15):3.
[3] 姜天琦.PPP融資模式在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化解中的作用及風險探究[J],2020.
[作者簡介:何娟(1985—),女,漢族,甘肅省酒泉市人,碩士研究生,高級經濟師,研究方向:財務與投融資管理。](責編:趙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