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妮
關鍵詞:混合教學模式;學習通;C語言程序設計;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效果
0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教育促使教學模式發生了新的變革。自2020年初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國內各大高校延遲開學,教師和學生不得不借助網絡平臺進行線上教學,線上教學由此得到了快速發展和普及[1]。在此背景下,高校引入了各種輔助教學的信息化平臺,比如MOOC、雨課堂、學習通和騰訊課堂等軟件。其中,學習通是運城學院師生普遍使用的一款教學平臺。近年來,基于信息化教學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重視[2],成為高校教學改革最重要的發展趨勢。研究以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基于學習通平臺開展了混合式教學,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實現了教學資源整合,改善了教學效果。
1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現狀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以下簡稱“C語言”)作為運城學院面向理工類本科學生開設的一門必修的通識教育課程[3],目標是培養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設計、編寫和測試程序的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解決本專業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習其他與計算機相關專業技術課程的基礎課程。
近年來,C語言教學團隊從教學資源、教學方法、教學平臺利用等方面對C語言教學進行了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階段性成果,但C語言教學中仍存在以下問題:學時有限,知識內容枯燥;教學形式單一,學生學習積極性低;師生互動少,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后測試不充分,學習評價不全面;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忽視操作能力的提升等。因此,在C語言教學學時大量壓縮的背景下,如何將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優勢深度融合[4],調動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從而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是C語言教學團隊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2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模式
學習通是由超星公司研發的一款信息化教學工具,有效實現了資源共享、移動學習、互動教學、成績評定等。學習通具有強大的功能和便捷的操作方法,能夠實現“學習場景”在智能手機、電腦等設備間的自由切換[5]。教師可以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課程建設、創建班級、資源管理、發布通知、一鍵簽到、選人/搶答、主題討論、考試測試、統計與管理等(如圖1所示)。因此,學習通的使用可以讓資源共享更快捷、學生參與教學更主動、教師了解學情更方便、師生互動更輕松、學習評價更全面,有效實現了信息化與教學的融合。
混合式教學是將傳統面對面教學和信息化教學的優勢結合起來[6],通過整合多種學習資源和學習媒體,采用不同的教學理論、教學策略實施教學,從而取得最優化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模式[7]。結合混合教學的理念,將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過程(如圖2所示)設計為課前準備、課中教學和課后提高三個階段[8];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習通平臺貫穿始終,有效輔助課堂教學,增強師生互動,并對學生的學習狀態進行實時監控和督促,以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效果[9]。
3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模式在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中的應用
3.1混合教學的實施過程
研究以運城學院2022—2023第一學期《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為例,面向四個班級展開教學實踐,隨機選取兩個班級實施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分別為實驗班A與實驗班B),在另外兩個班級實施傳統教學(分別為對照班A與對照班B)。四個班級均為同一個授課教師,且授課內容、教學進度,期末考試的形式和內容均一致[10]。
1)課前準備階段。課前準備階段是學生借助學習通平臺進行知識建構的過程。課前,教師在平臺上設置任務點、上傳微課視頻、教學課件、實驗資料以及一些拓展性的課外學習資料等,并發布任務清單和預習自測題等。學生通過手機或電腦登錄學習通完成預習任務后,在規定時間內提交課前測試,并在學習通的班級群聊里討論、交流,然后將預習過程中的疑問反饋給老師等。
學習通平臺的統計模塊可以實時記錄學生的學習情況。教師通過在平臺終端查看統計數據,比如視頻的觀看情況、預習自測題的完成情況等(如圖3所示),及時掌握學生的預習狀況,從而進行動態評估和學情分析,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答疑解惑、匯總整理,并對線下課堂的教學重點和教學方式做出調整。
2)課中教學階段。課中教學階段是整個混合教學模式的中心環節[11],是學生通過深入課堂學習并實現知識內化的過程。教師通過平臺上的統計數據掌握學生的課前預習情況,針對學生容易理解的知識點,主要采取提問的方式展開講授,旨在強調學生的主體作用,促進師生交流;對于重點知識和難以理解的知識點,教師采用互動案例教學的方法進行詳細講解或以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教師使用平臺將分組情況及任務清單發布給學生,學生分組進行案例討論,并動手操作(如完成線上測試或實驗題目等),在規定的時間內將討論結果上傳至學習通,完成后小組代表分別匯報討論結果,通過自評、互評等形式促進小組之間的互動交流,最后教師對討論中的共性問題和理解誤區進行答疑,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內化。
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靈活使用學習通的問卷、搶答、隨堂練習等互動環節(如圖4所示),活躍課堂氣氛,鼓勵學生主動思考、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各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此外,教師可通過平臺上的統計數據,了解學生課堂練習題的答題情況,清楚每個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然后有針對性強調和補充。
3)課后提高階段。課后提高階段是課堂教學和互動的延伸環節[5],是通過課后測試、編程練習和討論等方式鞏固知識/技能的過程[12]。課堂教學結束后,教師將本節課的重/難點內容上傳到平臺,發布在線測試并設置截至提交時間。學生借助平臺上的學習資源自主復習后,按時完成課后測試題并提交,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學生根據平臺上反饋的答題情況發現自身不足,利用平臺資源拓展學習,并就疑難問題與同學、老師討論交流,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教師通過平臺上的數據掌握學生測試題的完成情況以及成績分布(如圖5所示),便于在下一節課進行復習講解,有效促進學生所學知識的消化、吸收[13]。當然,測試題里包括有針對性的編程題,學生需要在編程環境里編寫/運行程序并在平臺里提交答案,然后在班級群里和同學、老師討論交流。此外,教師應積極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課外拓展,如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中國大學生計算機設計大賽等,進一步實現知識向能力的轉化和提升。
3.2C語言混合教學的多元評價體系
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的實施過程是在網絡和課堂之間進行,學生的學習行為也分布在線上與線下,因此,需要對傳統評價方式進行改革[14],建立基于混合教學理念的多元評價體系(如表1所示),采用過程性評價(50%)和總結性評價(50%)相結合的考核辦法,對學生線上、線下的學習行為和學習效果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從而實現以評促教、以評促學。
相比于傳統教學評價,多元評價體系更客觀、全面,且大大節約了教師批閱作業和反饋答題情況的時間,極大地促進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性評價中,線上學習的評價依據來源于學習通平臺的統計數據,如上課出勤、預習情況、課程參與度、課后測試等,線下學習的評價主要包括上機作業、綜合實驗和期末考試,上機作業和綜合實驗需要在編程環境下完成,主要考核的是學生的編程能力,由教師通過批改作業并對學生進行評價;期末考試是上機考試,學生統一在機房完成測試并提交,考試系統后臺會記錄學生的成績。
4基于學習通的C語言混合式教學的實施效果
4.1提高了學習自主性,促進了師生互動
學習通平臺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實現學習的移動化和碎片化,便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11]。此外,借助學習通平臺的交互功能,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提問、討論、選人、問卷等環節,有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同時,C語言混合教學將課內課外、線上線下進行結合,營造了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拉近了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促進了師生的情感交流,增強了師生互動,使教師的教學更高效、學生的學習更主動。
4.2加強了過程考核,提高了學習積極性
混合教學模式借助學習通平臺的統計功能對學生的平時表現進行多元、動態、全面的評定,并將評定結果實時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認識到不足并及時改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監控能力,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激發學生的線上和線下的學習參與和積極性;同時也有利于教師及時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展,及時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改進空間,并根據需求加強對教學的過程性管理,從而調整教學策略[12]。因此,混合教學的評價體系加強了對學習過程的考核,能夠更公平、全面地反映學業水平,提高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4.3提升了教學質量,促進了教學相長
在C語言混合教學中,學生在課前就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因此在課堂上可以輕松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同時,學習通平臺的批閱、評定和反饋等功能減輕了老師的負擔,便于老師有更多精力關注教學活動的組織、鉆研教學改革,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授課效率,促進了教師的成長。與此同時,基于學習通平臺的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授課外,教師還要學習新的教學模式和理念,提高信息化教學能力和靈活組織課堂活動的能力等。因此,基于學習通的混合學習促進了教學相長,提高了教學質量。
4.4提高了學習成績,提升了學習效果
從學習通平臺上的統計數據(如視頻觀看情況、課堂互動、線上作業的成績、考勤等)可以看出,混合教學模式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學習自主性。而且從期末考試的測試成績來看,實驗班A和實驗班B的平均成績、優秀率和及格率明顯高于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對照班A和對照班B(如表2所示),因此混合教學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學習效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5結論
基于學習通的混合教學模式充分利用優質的網絡資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了師生互動,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混合教學中的多元評價體系改善了傳統考核方式,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多元、動態的評定[15],也有利于教師及時總結、調整教學,為教學的進一步完善提供了依據。今后C語言教學團隊將持續進行混合教學模式的教學改革,加強學習平臺的應用,大力推進信息技術與課堂的深度融合,提高信息教學能力,進一步優化多元評價體系的維度和指標的權重,深度挖掘混合教學可提升的空間,從而提高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