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

2024-07-13 13:59:57韓云波陳思思
重慶社會科學 2024年6期
關鍵詞:意識形態

韓云波 陳思思

摘 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是新征程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路徑,也是當前實現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瓶頸突圍的有效途徑。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華民族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實現了夯實意識形態根基、推進體系化建構、全面凸顯“中國特色”的三次歷史性飛躍。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深刻把握文化建設發展規律,形成了習近平文化思想,成為新時代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書和路線圖,其引領作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突出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主要從指導思想、研究內容、研究隊伍三個層面來把握;二是著重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要求樹立問題導向、強調理論創新、開展調查研究;三是明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旨歸,即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最終指向人類文明新形態。新征程上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為引領,堅持“兩個結合”,以問題議程四步驟為具體方法,圍繞中國式現代化偉大實踐全面展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在解決中國問題的過程中打破“有理說不出、說了傳不開、傳開叫不響”的現實困境,加快打造與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相匹配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權。

關鍵詞:習近平文化思想;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意識形態;中國式現代化;中華民族現代文明

基金項目:西南大學習近平文化思想研究與闡釋專項項目“習近平文化思想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SWU2403003);重慶市出版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課題研究類)“渝版社科學術期刊集群建設與高質量發展研究”(渝新出〔2023〕88號)。

[中圖分類號] D261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4)006-0006-022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4.006.001

一、問題提出與文獻綜述

中國共產黨歷來重視哲學社會科學,在百年奮斗歷程中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早在1940年,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自然科學研究會成立大會上的講話》中就指出,“人們為著要在社會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同時強調“自然科學是要在社會科學的指揮下去改造自然界”[1]269。1942年在《整頓黨的作風》中,毛澤東進一步指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分別是“生產斗爭知識”和“階級斗爭知識”的“結晶”[2]。1975年,鄧小平約胡喬木談話,明確指出“政研室一定要把哲學社會科學部管起來”[3]。1979年,鄧小平在黨的理論工作務虛會上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同自然科學一樣,決不能忽視基礎理論的研究,這些研究是理論工作的任何巨大前進所不可缺少的”[4]。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江澤民指出“社會科學是人類認識和改造社會、促進社會進步的科學”[5]434,強調“哲學社會科學,是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6]546-547。進入新世紀,胡錦濤強調,“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水平和繁榮程度是一個民族綜合素質和文化力量的重要體現和標志”[7]384。2004年,為了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黨中央提出和推動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簡稱“馬工程”),圍繞哲學社會科學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教材體系、隊伍體系等進行了具體部署,將哲學社會科學推向了體系化發展的新階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觀點新舉措,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推向建構“中國特色”的新的歷史階段。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史稱“5·17講話”,以下簡稱“《講話》”),提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重大命題,著重強調要“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8];2023年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其中第五點著重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9];2023年10月7日,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正式提出習近平文化思想,系統闡釋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工作布局的十六個方面的謀劃和部署(以下簡稱“十六個部署”),其中第五點再次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10],為新征程上加快構建哲學社會科學并突顯“中國特色”夯實基礎。

中國共產黨人對哲學社會科學重要性認識的深化發展以及對其體系化構建的不斷推進,始終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成為“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的有力武器。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確立了“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一加三”體系結構,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指明了方向?!凹涌鞓嫿ㄖ袊厣軐W社會科學”重大命題一經提出,迅速引發研究熱潮。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于對“三大體系”的研究,據中國知網檢索,截至2024年6月10日,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為篇名檢索得到293條學術期刊文獻,進一步以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為篇名檢索得到的學術期刊文獻分別有1 896條、253條、3 481條。遺憾的是,關于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研究成果僅89條,其中48條發表于《講話》之后,與“三大體系”研究成果在數量上差距懸殊。進一步梳理發現,當前關于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明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

“哲學社會科學堅持什么樣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直接決定其發展方向與社會作用。”[11]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指導思想,五四時期的馬克思主義“通過學術政治化和政治學術化的交織與互動,最終實現了作為指導理論的科學體系和作為‘救國的自覺革命實踐的統一”,“標志著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系的形成”[12]。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不斷加深,中國化馬克思主義不斷增強對哲學社會科學指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13],“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的理論指導新的實踐,將其貫穿于學術研究、學科發展和話語體系建設全過程,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遵循和根本方向”[14]。

第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指導地位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8]從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論述出發,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依據來自歷史、現實與理論[15],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先進性、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自身特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三者共同作用的結果[16]。首先,從馬克思主義本身的性質來看,“馬克思主義自身最突出的理論品質,是它的科學性、實踐性和人民性,這不僅決定了它能夠指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還決定了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17],這既是“有效應對西方話語霸權的迫切要求”,也是“闡釋中國獨特發展道路、發展經驗的本質要求”[18]。其次,從哲學社會科學自身屬性來看,“馬克思主義本身的性質并不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需要其指導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在于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還未能形成自然科學那種已得到普遍認可的“范式”,“還帶有很強的時代性、民族性和階級性,必然要受到某種意識形態的支配,受到民族利益、階級利益甚至個人利益的影響”[19]。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屬性具有鮮明的獨特性,“決定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作為上層建筑,必須以反映社會主義的思想理論和學術觀點為神圣職責,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20]。最后,從世情國情黨情來看,當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面臨著西方意識形態斗爭、社會思潮紛紜激蕩、國際話語權提升受制等嚴峻挑戰,因此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21];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遵循和根本方向”[22],體現了近代以來我國發展歷程賦予的規定性和必然性,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勇擔時代使命的必然要求[11]。

第三,馬克思主義何以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

“馬克思主義理論揭示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普遍指導意義?!保?3]從普遍意義說,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是運用至今仍閃耀著真理光輝的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作為判斷是非的標準,二是在研究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方法[24];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確保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正確方向,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和創新的強大動力[25]。從具體實效說,馬克思主義對繁榮發展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具有理論指導、方法論指導、服務人民的方向性指導作用[26];作為當代中國主流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能夠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是由其內在特征決定的,其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影響基于制度維護功能、經濟規制功能、社會引導功能、文化整合功能、心理調適功能五大功能[27]。

第四,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指導作用的發揮。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首先要解決真懂真信的問題”“核心要解決好為什么人的問題”“最終要落實到怎么用上來”[8]。首先,“堅持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理論和實踐創新是關鍵問題”[22],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和引領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展,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堅持問題導向、堅持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注意防止否定馬克思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地對待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傾向”[28]。其次,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當做重要抓手,“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工作者與廣大哲學社會工作者兩個群體的積極性”[29],突出強調當代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信仰、情懷和擔當[11]。最后,利用好學術期刊等傳播平臺。加強學術期刊等傳播平臺建設是解決“說了傳不開”的有效途徑,韓云波提出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30],從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三個方面探析社科學術期刊話語權的自主性與獨特性,在實證研究的基礎上探索中國社科學術期刊話語權的實踐進路[31],以此保障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權的加快提升。

當前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不足:第一,“三大體系”與“指導思想”的研究極不平衡。當前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而對于“指導思想”的研究尚未引起應有重視,大多成果將“指導思想”當成一種不言而喻、不辯自明的應然存在而忽略其實然性。第二,對“指導思想”的內部研究尚不深入。當前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研究主要著墨于強調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及其理論成果的研究相對欠缺,應然多而實然少,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歷史發展的把握尤為欠缺,未能充分凸顯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中國特色”。第三,“指導思想”的前沿成果未得到關注。習近平文化思想蘊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對文化建設的創新觀點和工作部署,是新征程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實現新的文化使命的任務書和路線圖,但目前尚未見到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的相關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關聯尤其是引領作用尚未引起廣泛關注。

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研究的不足,導致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出現不足,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整體構建看,許多成果只認識到“三大體系”而忽視了“一加三”體系,導致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系統觀念構建不足;二是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總結不足,導致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研究與構建時有起伏;三是對“指導思想”貫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實踐的重視不夠,“指導思想”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意識形態屬性的根本支撐,既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區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也是在哲學社會科學場域爭奪國際話語權的根本內核,對其研究的欠缺將模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邊界,導致“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建構仍未擺脫西方話語窠臼。

基于此,本文系統梳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指導思想的發展歷程,從歷史脈絡中把握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邏輯,深入研究習近平文化思想與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關聯,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增強新征程上馬克思主義指導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進一步夯實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加快構建。

二、以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自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是以馬克思主義進入我國為起點的,是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逐步發展起來的”[8]。百余年來,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中國共產黨人堅持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三次飛躍。

(一)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奠定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根基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與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馬克思主義不僅為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和建設道路指明了正確方向,也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構建提供了科學的理論工具,成為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反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的有力武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有效應對西方意識形態侵略的哲學社會科學,順理成章地成為中國共產黨的任務之一。這一時期形成的以毛澤東思想為代表的理論成果,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論產物,開啟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新篇章。毛澤東關于社會科學和文化性質的重要論述,突出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性,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奠定了意識形態根基。

第一,在抵制西方學術霸權中明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性。1940年,毛澤東明確指出,“人們為著要在社會上得到自由,就要用社會科學來了解社會,改造社會,進行社會革命”[1]269。率先進入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的西方國家在全球確立了思想學術霸權,使得廣大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思想學術具有依附性,“構成‘外圍化現代思想學術,形式上是現代的,實質上卻與現實嚴重脫節,無助于解決本民族、國家的根本問題”[32],成為中國學術實現根本獨立的最大障礙。西方學術話語的大量涌入,“把我們自己的文藝觀念和理論方法沖得潰不成軍,傳統文藝理論和‘五四以來的新文藝理論備受冷落”[33]。這種學術霸權的背后,反映的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意識形態和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話語權的爭奪。到冷戰結束之后,“西方國家更加注重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建構學術話語權,產生了一套精密的學術話語生產和運作機制”[34],在文化學術領域形成了“西方中心論”。然而,西方國家“刻意制造、定向輸出的偽概念、偽理論,被用來引導和塑造第三世界的發展戰略,使其朝有利于西方大國的方向發展”,因此要警惕西方學術話語的戰略誤導,“以防墜入西方學術話語暗含的意識形態陷阱”[35]。面對西方的學術霸權,中國共產黨在成立之初便高舉馬克思主義旗幟,一方面積極推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形成了毛澤東思想這一重大理論成果,另一方面自覺以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為根本指導思想推動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

第二,在厘清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邊界中強調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識形態功能。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針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指示。1951年,毛澤東針對文藝問題提出“百花齊放”[36]。1953年,毛澤東針對歷史研究提出“百家爭鳴”[37]。1956年,毛澤東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明確指出,“藝術問題上的百花齊放,學術問題上的百家爭鳴,我看應該成為我們的方針”[38],正式將“雙百”方針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原則?!鞍倩R放”體現了不同成果異彩紛呈,“百家爭鳴”體現了不同成果求同存異。“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使不同研究成果充分對話,成為通向哲學社會科學整體繁榮的坦途。要注意的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家爭鳴”與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存在根本不同,“我們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資產階級唯心主義是我們批評的對象”[39]。學術問題的百家爭鳴既帶來了學術對話與互動,形成了積極活躍的學術氛圍,同時也使得學術問題更加趨于多元,尤其是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各種社會思潮蜂擁而至,引發了學界關于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邊界的積極思考。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的邊界問題,實質上是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意識形態之爭在學術研究中的映射,是意識形態在政治話語和學術話語中的互動交融,這一互動必然率先反映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之中。明確兩者邊界是哲學社會科學健康發展的基礎性前提,混淆兩者邊界則會導致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歷史虛無主義是以一定的學術研究為基礎的政治思潮,其特定的價值訴求常常與學術討論糾纏在一起”[40];文化虛無主義“形而上學地逐層瓦解并否定中華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將其人為低俗化、消遣化、污名化,主要包括劣質文化論、文化斷裂論、全盤西化論三種論調”[41],其具體表現與作用發揮有時與學術研究糾纏在一起,因此破除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必須“加強正面引導,正確區分政治是非和學術問題”[42]。面對潮水般襲來的紛繁復雜的各類社會思潮,胡喬木指出:“宣傳人道主義世界觀、歷史觀和社會主義異化論的思潮,不是一般的學術理論問題,而是關系到是否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和能否正確認識社會主義實踐的有重大現實政治意義的學術理論問題。”[43]關涉社會性質和社會發展的根本問題,學術和政治不可分割,政治問題的意識形態性會映射到學術問題研究當中,同樣學術研究對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的回應與反擊也會上升為政治問題,因此“要嚴格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7]390。正如胡繩所說:“有些學術和政治是完全可以分開的,但有些學術問題牽連到政治,特別是社會科學領域內的一些意識形態問題,很難說和政治無關?!保?4]厘清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的邊界,站穩意識形態立場,是開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推動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走向體系化

改革開放不僅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也挾帶各種社會思潮奔涌而來,這一時期形成的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代表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二次飛躍,在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過程中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開啟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化發展的新篇章。鄧小平理論明確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真理標準,初步回答了“什么才是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這一基本問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明確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尺度,回答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為誰服務”這一根本問題;科學發展觀明確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路徑,回答了“如何構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時代課題。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指導下,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在真理標準、價值尺度、體系構建等方面迎來了重大推進,為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形成與實現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第一,關于“真理標準”的大討論,夯實了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實踐基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我國總結了混淆學術問題與政治問題界限的歷史教訓,認真貫徹執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繁榮社會主義科學文化事業的方針,鼓勵不同學術觀點之間的平等討論,我國學術環境總體上比較寬松、自由”[45]。在這樣的學術氛圍中,針對當時國內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不正之風,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結合改革開放的時代進程,通過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重新確立了實踐的重要地位,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這場大討論“沖破了個人崇拜和‘兩個凡是的束縛,恢復了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充當了社會主義改革的輿論先導,反映了人民群眾的愿望和我國社會歷史轉折的要求”[46],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推向了新的歷史階段。這一階段對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的邊界探討和對真理標準問題的探討,不斷夯實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不斷鞏固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這一時期形成的鄧小平理論,豐富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體系,中國共產黨充分認識到意識形態的高度重要性,進一步深化認識意識形態與哲學社會科學的互為屬性[47],把中國哲學社會科學推向了體系化的發展新階段。

第二,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進一步凸顯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性,為哲學社會科學培養了一批高素質人才。在鄧小平提出的“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基礎上,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速科學技術進步的決定》提出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隨后江澤民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上作了《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講話,明確指出“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強調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結合,“提倡社會科學工作者注意學習自然科學知識,自然科學工作者注意學習社會科學知識,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特別是鄧小平同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5]434。2001年8月,江澤民在北戴河同國防科技專家和社會科學專家座談時,強調要確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思想,提出了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四個同樣重要”,即:“在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同樣重要;培養高水平的哲學社會科學家,與培養高水平的自然科學家同樣重要;提高全民族的哲學社會科學素質,與提高全民族的自然科學素質同樣重要;任用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并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與任用好自然科學人才并發揮他們的作用同樣重要?!保?]5472002年4月,江澤民在視察中國人民大學時指出:“是否體現了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和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衡量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性質、方向和水平的根本尺度?!保?]5982002年7月,江澤民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二十五周年座談會上指出,在理論與實踐的探索中,“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6]607。圍繞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江澤民關于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突出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地位,明確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價值尺度,而對人才隊伍建設的重視則為下一步“人才強國”戰略的提出奠定了基礎,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推向新的歷史階段。2000年,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實施人才戰略”之后,黨的十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要把培養、吸引和用好人才作為一項重大的戰略任務切實抓好,大力開發人才資源,加快發展教育事業,建設一支宏大的高素質人才隊伍”[48]。200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明確提出“實施人才戰略,壯大人才隊伍”[49],首次將人才戰略確立為國家戰略,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使之成為其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2002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二○○二—二○○五年全國人才隊伍建設規劃綱要》,首次提出“實施‘人才強國戰略”[50],對新時期中國人才隊伍建設進行了總體謀劃。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實施,一方面突出強調了哲學社會科學在時代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為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培養了高素質、高水平的人才隊伍,為新世紀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夯實了理論和隊伍基礎。

第三,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加速了哲學社會科學的體系構建。面對改革開放以來意識形態領域的各類風險挑戰,2004年1月,《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決定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進一步繁榮發展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性質的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時期哲學社會科學構建的體系化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其一,明確將馬克思主義確立為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夯實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的指導地位,是構建哲學社會科學的首要前提?!兑庖姟访鞔_指出,“要用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統領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51]686?!敖y領”及“指導”的表述,明確了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的理論體系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其二,研究內容的體系化?!兑庖姟分赋?,“加強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研究是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51]689,“加強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研究對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至關重要”[51]690,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研究內容體系化,并將其作為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工作抓手。其三,整體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兑庖姟访鞔_提出推進馬工程實施要加強學科建設、教材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不斷豐富和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體系內涵。馬工程實施之后,2005年12月,馬克思主義理論獨立設置為一級學科,下設6個二級學科。馬克思主義理論從政治學下屬的二級學科中獨立出來,突出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重要地位。通過制定和推行《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重點編寫教材總體規劃》,逐步形成了“一個充分反映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充分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經驗、充分反映各學科領域最新進展的哲學社會科學教材體系”[52]。同時強調“馬工程”隊伍建設尤其是加強意識形態領域高端人才的培養,“是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和發展的需要”[53]。這一階段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實施,形成了一批研究和闡釋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成果,進一步夯實了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中的指導地位。隨著“馬工程”的實施和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相關部署,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正式步入體系化階段,形成了由指導思想、理論體系、學科體系、教材體系、隊伍體系構成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術體系雛形。

(三)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第三次飛躍:全面打造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

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8],首次提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這一標識性概念,圍繞其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進行了系統全面的論述。隨著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進入體系化階段,突顯“中國特色”是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的主要任務之一,有學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的“中國特色”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超脫“以西釋中”的主體意識,二是融合“中西馬”思想資源的文明意識,三是以當代實踐為導向和內容的問題意識[54]。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表了大量重要論述,并結合當前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現狀作了具體工作部署,推動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全面打造。

第一,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體現在體系的獨創性。從“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到“著力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體系化。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提出,使得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由宏觀趨于具體,具體內涵得以豐富。獨創性體系不僅包括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宏觀體系,也包括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各自具體構成。以學術體系為例,在國外學術話語中,Academic system并不是一個專門研究領域,成果較少,西方學者主要強調學術制度和學術倫理,如研究資金和規范[55]、學術體系比較研究[56]、學術體系中的全球不平等[57],西方的學術體系研究基本未涉及學術內部的理論體系,與中國學術體系研究形成明顯差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體系包含三個維度:一是宏觀層面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中的學術體系,二是中觀層面具有學科規范性質的學術體系,三是微觀層面的具體問題域的學術體系。當前學界圍繞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的構建進行了深入研究,基于已有研究成果,我們擬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體系歸納為理論體系、成果體系、交往體系三個部分,其中理論體系包括諸如命題與概念體系、工具與方法體系、思想與原理體系、范疇與命題體系等,成果體系包括諸如歷史與發展體系、觀點與學說體系、知識與流派體系、史料與數據體系等,交往體系包括諸如教育與傳承體系、平臺與傳播體系、制度與規范體系、隊伍與組織體系等。學術體系的“三個維度”和“三大體系”是基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道路的獨創性構建,充分體現了哲學社會科學在體系構建過程中的“中國特色”。

第二,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體現在概念的原創性?!瓣U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題中應有之義,學術原創能力不強是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罢軐W社會科學研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構建中國特色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保?8]369原創性是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的鮮明體現,原創性理論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支撐,概念則是原創性理論的根基。在建構原創性概念的過程中,“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這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著力點、著重點”[8],也是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抓手。新征程上中國式現代化為原創性概念的提出提供了扎實的實踐基礎。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要“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9],中國式現代化以中國人民“站起來”的國家獨立為首要前提,以中國人民“富起來”“強起來”為現實基礎,以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為歷史使命[60],是人類社會通往現代化的全新道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催生了人類命運共同體、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人類文明新形態等一系列具有代表性和標識性意義的概念和理論,只有立足中國實踐,不斷創造、豐富和解讀具有中國特色的標識性概念,才能真正在國際社會中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力量,才能充分突顯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提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

第三,哲學社會科學“中國特色”體現在理論的創新性。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直接指向“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華民族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堅持“兩個結合”,堅持“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指導實踐”[59],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全面展開的過程中推動中國理論的創新性闡釋和創造性發展,一方面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斷豐富黨的創新理論,另一方面以黨的創新理論指導和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在雙向互動中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理論創新,前提是堅持問題意識和問題導向。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8],將傳統的“提出—分析—解決”問題三步驟擴展為“發現—篩選—研究—解決”問題四步驟[61],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實現了質的提升,有效推動了理論創新。在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過程中,韓云波等提出學術研究應遵循問題導向,由此導出“論據—論證—論點”的論述邏輯[62],增強文章的學理性和說服力;同時著重強調社科學術期刊對問題議程四步驟的引領作用,在實現編者和作者協同關系的基礎上,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問題解決,使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相關研究能夠最大程度地聚焦問題從而實現整體效度[61]。在問題議程四步驟的指引下,圍繞我國當前哲學社會科學領域亟須解決的問題,學界展開了積極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覆蓋全面、貫穿全程的研究態勢,問題導向得到進一步凸顯。以解決現實問題為己任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實現理論與實踐雙重突圍的重要前提,從問題意識到問題導向,再到問題議程四步驟,將解決問題擺在開展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突出位置,集中體現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

三、堅持以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習近平文化思想以全新的視野審視了我國文化的創新發展,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文化篇,它加深了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的理解和把握?!保?3]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大量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論述,從“九個堅持”到“七個著力”,從“十四個強調”到“十六個部署”,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規律性的認識不斷加深,宣示著新征程上實現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推向歷史新階段。值此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之際,“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文化觀的時代回應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相互拱衛,展現了中國共產黨百年文化觀跨越與演變的恢宏歷史進程”[64],掀開了新時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新篇章。習近平文化思想“提出在戰略布局上要‘著力加快構建,在構建內容和方向上要堅持‘中國特色”,“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南和根本行動遵循”[47],是新征程上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書和路線圖。

(一)習近平文化思想突出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

習近平文化思想將意識形態工作擺在極端重要的位置,在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中突出強調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解決的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方向和性質問題。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以“九個堅持”概括宣傳思想工作的規律性認識,其中第一條就是“堅持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65];2023年6月,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了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其中第二條“強調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9];隨后,習近平總書記對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作出重要指示,提出了“七個著力”的工作要求,其中第二條提出“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66];隨著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的召開,習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新時代文化建設進行了十六個方面的謀劃和部署,其中第二條“提出全面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發揚敢于斗爭的精神,增強善于斗爭的能力”[10]。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加快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抓手,新時代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首先要亮明其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黨的十九大報告在第七部分“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中指出,“深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67],將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重要工作之一;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第八部分“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中指出,“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培育壯大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59],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黨的政治報告中頻繁亮相,明確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抓手,集中凸顯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

第一,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思想要堅持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在指導思想上充分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根本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哲學社會科學和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創造性發展,“馬克思主義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靈魂,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領域的旗幟與靈魂”[68]。當前,在意識形態領域長期存在著“明爭暗斗”,西方意識形態企圖占據絕對話語權,企圖在全球施行意識形態霸權和文化霸權,以所謂“普世價值”、新自由主義、西方憲政民主等錯誤思潮滲透和侵蝕中國的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以歷史虛無主義和文化虛無主義架空黨史國史,給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帶來了巨大的沖擊挑戰。西方意識形態的滲透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突出表現就是以西方理論解讀中國實際,這種“基于國外理論評價中國實踐,討論過程存在‘非理性,評判標準存在‘模糊化,結果評定存在‘非客觀性等問題”,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體系不健全,理論研究缺乏話語權,從而造成工具與價值的分裂”[69]。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重要抓手,具有鮮明的政治屬性和意識形態屬性。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旗幟鮮明地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理論成果為指導,在指導思想上充分凸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屬性,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加快構建,有效應對各種錯誤思潮,在西方意識形態的惡意挑釁中掌握主導權和主動權。

第二,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內容要體現社會主義意識形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重要研究內容,從而凸顯“中國特色”?!罢軐W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既存在差異又互為屬性”[47],“既有基于全人類的共同價值,也有基于不同意識形態和文明形態的可以并行不悖而不是非此即彼的民族和國家的個性特色”[62],因此實現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既要以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引領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又要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成果推動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建設。當前學界關于哲學社會科學與意識形態之間的關系存在著“等同論”和“割裂論”兩種觀點[47],甚至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有意識地避而不談意識形態,從而一度喪失哲學社會科學的話語權,給西方意識形態霸權陰謀以可乘之機?!拔覈軐W社會科學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繼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繼續發展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58]220-221哲學社會科學作為意識形態理論研究和宣傳闡釋的重要陣地,其“政治方向、學術導向、理論學術觀點,對意識形態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70],因此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不僅要在指導思想上緊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研究內容上也要緊扣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為掌握意識形態工作主導權、提高意識形態工作話語權夯實理論基礎。

第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隊伍要堅守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翱茖W無國界,科學家有祖國?!保?1]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是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踐行主體,也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落地生根的根本保障。作為解讀中國實際、闡釋中國道路、構建中國理論的一線力量,“一切有理想、有抱負的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都應該立時代之潮頭、通古今之變化、發思想之先聲,積極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建言獻策,擔負起歷史賦予的光榮使命”[8]。一方面,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根本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明確提出:“我國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自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和教學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8]另一方面,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是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根本立場。人民立場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立場,也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觀點,樹立為人民做學問的理想,尊重人民主體地位,聚焦人民實踐創造,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系在一起,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8]。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以人民為中心為根本立場,在新時代集中體現為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穿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各領域和全過程,努力成長為“先進思想的倡導者、學術研究的開拓者、社會風尚的引領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8],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貢獻應有力量。

(二)習近平文化思想著重強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

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明確了文化建設方面的“十四個強調”,其中之一就是“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9]。“以我國實際為研究起點”,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開展研究的過程中要堅持問題導向,堅持問題議程四步驟發現、篩選、研究和解決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的真問題、急問題、難問題,為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夯實理論和實踐根基。

第一,樹立問題導向,以問題導向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邏輯起點?!皥猿謫栴}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8]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指出,當前我國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在發展戰略、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方面還存在一些亟須解決的問題,“還處于有數量缺質量、有專家缺大師的狀況”[8],因此,開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必須落到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上來,落到提出解決問題的正確思路和有效辦法上來”[8]。“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回答并指導解決問題是理論的根本任務?!保?9]“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面向我國社會發展進程中的‘真問題、‘大問題和‘深問題中獲得自身的內在規定性,是在對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以及我國社會整體發展歷史進程的批判性反思中達成的理論自覺”[72],“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必須堅持問題導向,以黨和國家當前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科研主攻方向,把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落實在思考和解決重大問題上來”[70],“以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以廣大人民群眾最為關切的問題為研究導向,在重大問題上多下功夫,多搞‘集成和‘總裝,多搞‘自主創新和‘綜合創新”[73]。

第二,強調理論創新,以問題議程四步驟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邏輯進路。“實踐沒有止境,理論創新也沒有止境。不斷譜寫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篇章,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的莊嚴歷史責任?!保?9]如何實現理論創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問題議程四步驟,強調“理論創新的過程就是發現問題、篩選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8],為實現理論創新提供了方法指導。問題議程四步驟是對問題導向的進一步細化和延展,是對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最終走向真理的堅持。從“提出問題”到“發現問題”突顯了實踐的重要地位,體現了“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觀;將“篩選問題”作為關鍵環節,強調對問題本身的把握和對全局的把控,是堅持系統思維的重要體現;從“分析問題”到“研究問題”,進一步強調調查研究的重要性,有效推進問題研究的精細化和學理化,最終增強問題解決的有效性和說服力,切實為解決真問題、難問題、急問題夯實基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只有遵循理論創新的問題議程四步驟,才能在邏輯上形成完整閉環,在邏輯自洽自證的基礎上,以極高的學理性和說服力為解決實際問題夯實理論基礎、提供理論指導。

第三,開展調查研究,以解決實際問題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導向。早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就強調“沒有調查,沒有發言權”[74]109,指出“調查就是解決問題”[74]110。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加強調查研究,指出“調查研究是我們做好工作的基本功,要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75]。當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全面推進的短板之一就是缺乏調查研究。韓云波等通過系統梳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建歷程和主要聚焦,發現當前關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研究存在“可持續性議題欠缺,研究內容同質化明顯,理論與實踐、宏觀與微觀不協調,問題意識不夠突出等問題”,從而導致“研究成果基本上是宏觀論述,以學習闡釋和總體論述為主,缺乏具體而微觀的實證研究”[62]。破解當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重質性輕實證、重闡述輕調研的研究困境,應以積極響應“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為突破口,將實地調研、問卷調查、結構性訪談等實證方法引入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過程,有效增強文章的說服力,為解決實際問題夯實理論基礎,增強以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指導實踐的實效性。新征程上開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要求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做深入細致的調查研究,“真實地反映人民群眾訴求,及時回應社會輿情和群眾關切,要從現實生活中獲得可靠的事例、材料和數據,不斷提高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成果的現實性、針對性和建設性”[76]。

(三)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旨歸

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當代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爱斍靶蝿菹?,如何以新質生產力促進高質量發展,如何推進國家治理現代化,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如何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如何深入推進黨的自我革命,這些問題給哲學社會科學提出了全新要求?!保?7]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作為研究中國社會現象的科學體系,肩負著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的多重使命。

第一,闡釋中國道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理論的飛躍不是體現在詞句的標新立異上,也不是體現在邏輯的自洽自證上,歸根到底要體現在回答實踐問題、引領實踐發展上?!保?8]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指向,就是闡釋中國道路、解讀中國實踐、構建中國理論,最終落實到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歷史進程上來。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走出了一條通往現代化的全新道路,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具體借鑒,也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提供了豐富素材。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59],“強調既不走封閉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78]。西方資本主義的現代化道路伴隨著殖民主義和霸權主義,以犧牲別國利益來實現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建構,理應直面西方話語霸權背后的核心命題,跳出西方社會科學背后隱藏的話語‘窠臼,這既是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備的認知前提,也是建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有的文化自覺”[79]。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催生了一系列標識性概念并已得到學術界的廣泛研究,如新質生產力[80]、中華民族現代文明[81]、人類命運共同體[82]等,形成了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概念群和理論體系。“超脫長期以來以西方社會理論解釋中國問題的學術慣性,在中國問題上實現訴諸中國人的理論解釋并引領中國式現代化的實踐發展,進而形成更多主體性、本土化和有競爭力的中國自主理論,這是推動理論創新、促進學術自信和凝聚成文明內核最深層本質的根本表征?!保?3]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應圍繞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開展研究,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際,用中國話語講好中國故事。

第二,解讀中國實踐,加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努力實現新的文化使命。習近平總書記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我們在新時代新的文化使命”[84]?!敖ㄔO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保?5]習近平文化思想“從理論指導、價值意蘊、實踐路徑等維度對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發揮著根本引領作用”[86]。其引領實效的發揮離不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深入推進和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既要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概念闡釋服務,也要為其內容研究服務,更要為其具體建設服務。其一,解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這一標識性概念。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體現在概念的原創性,“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提出的標識性概念,“拓展了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縱深和文明厚度,給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確立了一個更宏闊更高遠的目標”[87]。其二,解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具體內容。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主要包括基本構成、內在遵循、現實目標三個方面,即以“五大文明”形成綜合系統、以“三大理念”凝聚價值共識、以答好“四問”作為歷史任務[88]。同時“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為上層建筑的重要組成部分,內在包括新質生產力催生的文明成果,并能夠為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提供強大的能動反作用”[89]。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要深入開展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內涵研究,為加快塑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夯實內容根基。其三,解讀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建構路徑。中華民族現代文明既區別于中華民族古代文明,又區別于西方現代文明,其建設是一個體量龐大的系統工程。加快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構建中國理論,加快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中國人民大學時強調,“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歸根結底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90]。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繁榮發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題中應有之義,“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對知識創新、理論創新、方法創新的迫切需要”[91]。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進路,即在自然科學層面是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在社會科學層面則是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是對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及其發展成就與經驗認識的學理化、體系化呈現?!保?2]當前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已初見成效,其繁榮發展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提供了豐富的理論資源,然而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卻仍處于探索階段,二者的脫節嚴重阻滯了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實現,也遲滯了中國式現代化的歷史進程。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強調,“如果只是泛泛知道其中一些概念和要求,而不注重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知識體系,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講話做事就會缺乏專業水準”[93]。當前中國式現代化催生了一系列新概念新理論,但總體而言仍呈現出零碎分散的研究樣貌。習近平文化思想明確提出建構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一是強調“自主”,“自主”體現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鮮明特色;二是強調“體系”,“體系”明確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進路,體系性是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重要屬性[94]。“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雙重價值,一是對西方近代知識體系的反思和重構,二是對發展人類文明新形態應有貢獻?!保?5]“中國式現代化在創造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同時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以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引領新全球文明,全面破除、替代在舊全球化時代由西方霸權宰制的‘文明—野蠻模式,從而全面刷新、重寫文明視域和文明體系?!保?6]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具有胸懷天下的寬廣視野,其繁榮發展始終致力于解決人類社會的根本問題,以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為己任,“深刻洞察人類發展進步潮流,積極回應各國人民普遍關切,為解決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作出貢獻,以海納百川的寬闊胸襟借鑒吸收人類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推動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59]。

四、結語

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是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根本指導、以“兩個結合”為根本方法的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創新性發展,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對社會發展規律和文化建設發展規律的高度認識和深刻把握。中國共產黨人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形成了毛澤東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性飛躍,也不斷形塑著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特色”,使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始終圍繞著中國道路繁榮發展。習近平文化思想的提出,不僅明晰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任務書和路線圖,也以前所未有的理論高度和歷史站位,極大地豐富和拓展了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中國道路和世界視野。在馬克思主義的根本指導下、在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下,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將大有可為,為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創造人類文明新形態作出應有貢獻。

參考文獻

[1]? 毛澤東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15.

[3]? 《胡喬木傳》編寫組.鄧小平的二十四次談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22.

[4]? 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79.

[5]? 江澤民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江澤民思想年編(1989—2008)[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0.

[7]? 胡錦濤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

[8]? 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9]? 賡續歷史文脈? 譜寫當代華章——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中國國家版本館和中國歷史研究院并出席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紀實[N].人民日報,2023-06-04(1).

[10]? 曲青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文化思想 為擔負起新的文化使命貢獻黨史和文獻力量[J].旗幟,2023(11):8-11.

[11]? 張本剛,張巖.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J].社會科學戰線,2022(10):9-14.

[12]? 石璞.政治與學術的契合:論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指導地位的必然與應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20(4):40-45+107.

[13]? 章忠民,王樹人.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整體性原則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J].思想理論教育,2016(12):27-31.

[14]? 顧海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6):26-29.

[15]? 張國安.習近平關于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論述[J].馬克思主義研究,2017(5):41-50.

[16]? 張曉東,渠彥超.堅持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指導地位[J].唯實,2016(9):31-34.

[17]? 吳燦新.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J].嶺南學刊,2016(4):7-10.

[18]? 郭廣銀.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必須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J].紅旗文稿,2021(9):4-7+1.

[19]? 高超.哲學社會科學為什么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1):46-49.

[20]? 董藝,鄧純東.堅持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中的指導地位[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19(2):10-16.

[21]? 陳袁菁.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地位[J].學習月刊,2016(22):16-17.

[22]? 包國祥,蘇敏.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必然遵循和根本方向[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53-59.

[23]? 陳金龍.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指導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發展[J].新經濟,2016(29):4.

[24]? 陳學明.用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J].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5(8):7-14.

[25]? 王曉天,潘小剛.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研究[J].求索,2005(10):108-110.

[26]? 肖行.加強馬克思主義對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J].觀察與思考,2016(10):25-30.

[27]? 劉飛.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理論和實踐認知[J].重慶社會科學,2016(7):17-19.

[28]? 李太淼.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的指導作用[J].中州學刊,2016(7):7-10.

[29]? 徐夢秋,馮紅菊.以史為鑒開生面——關于馬克思主義指導哲學社會科學的歷史經驗反思[J].學術研究,2023(6):1-6.

[30]? 韓云波.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國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J].科技與出版,2023(12):11-25.

[31]? 韓云波.新征程上的中國社會科學學術期刊話語權——基于中國自主知識體系構建分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96-113.

[32]? 姚中秋.西方思想學術霸權的形成、支配機制及其反抗者[J].江海學刊,2023(2):32-41.

[33]? 劉崇中.中國學術話語中的“西方主義”[J].外國文學研究,1997(4):17-21.

[34]? 趙春麗.西方社會科學學術話語權建構路徑分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20(1):146-156+164.

[35]? 田文林.警惕西方學術話語的戰略誤導[J].理論導報,2017(7):22-23.

[36]?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毛澤東文藝論集[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2:135.

[3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文獻和研究(一九八六年匯編本)[G].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91.

[38]?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54.

[39]? 《李達文集》編輯組.李達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520.

[40]? 楊軍.堅定歷史自信的依據、價值和路徑[J].北京聯合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2(2):26-32.

[41]? 張瑜.以習近平文化思想破除文化虛無主義:文化邏輯、理路遵循、踐行方式[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17-34.

[42]? 江澤民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88.

[43]? 胡喬木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61.

[44]? 胡繩全書:第3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87.

[45]? 李方祥.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特點分析[J].思想理論教育,2016(2):18-22.

[46]? 林源.實踐:馬克思主義生命力的內在源泉——真理標準問題大討論20年后的思考[J].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版),1998(2):5-14.

[47]? 韓云波,陳思思.習近平文化思想視域下堅守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之“魂脈”——關于哲學社會科學與中國特色意識形態問題探討[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3):144-160.

[48]? 中共十五屆五中全會在京舉行? 中央政治局主持會議? 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江澤民同志作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00-10-12(1).

[49]?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辦公廳.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文件匯編[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36.

[50]?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五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2362.

[51]?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G].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

[52]? 秦宣.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回顧與展望[J].中國高等教育,2012(18):4-7+43.

[53]? 龍凱.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的隊伍建設[J].黔西南民族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1):1-4.

[54]? 劉同舫.習近平推動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的“中國特色”[J].寧夏社會科學,2021(2):5-12.

[55]? BENNER M,SANDSTROM U. Institutionalizing the triple helix: research funding and norms in the academic system[J]. Research policy,2000(2):291-301.

[56]? CAVALLI A ,MOSCATI R .Academic systems and professional conditions in five European countries[J].European review,2010(S1):S35-S53.

[57]? GERHARDS J ,HANS S ,DREWSKI D .Global inequality in the academic system: effects of national and university symbolic capital on international academic mobility[J]. Higher education,2018(4):669-685.

[58]?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

[59]?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1).

[60]? 孫正聿.從大歷史觀看中國式現代化[J].哲學研究,2022(1):5-11+125.

[61]? 韓云波,陳思思.社科學術期刊引領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建構——基于習近平文化思想中理論創新之問題議程的研究[J].科技與出版,2024(4):5-13.

[62]? 韓云波,陳思思.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研究:歷程、聚焦與反思[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1):17-29.

[63]? 龐煒,孟獻麗.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邏輯、科學體系與時代意義[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24(3):37-48.

[64]? 哈戰榮,鄭佳.習近平文化思想的原創性貢獻[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4(2):30-42.

[65]? 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1).

[66]習近平對宣傳思想文化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定文化自信秉持開放包容堅持守正創新?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思想保證強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條件? 蔡奇出席全國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并講話[N].人民日報,2023-10-09(1).

[67]?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1).

[68]? 王瓊.指導思想的與時俱進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安全[J].中共云南省委黨校學報,2013(1):76-79.

[69]? 辛沖沖,趙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話語權提升路徑研究[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24(4):28-35.

[70]? 王偉光.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哲學社會科學重要講話精神,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中國社會科學,2016(12):4-23.

[71]? 習近平.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2.

[72]? 韓升.改革開放與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問題意識[J].科學社會主義,2018(5):16-21.

[73]? 劉曙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何謂與何為?[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4):5-16.

[74]? 毛澤東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75]?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習近平關于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重要論述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0:83.

[76]? 陳強勝.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的原則與使命[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6):141-144.

[77]? 宋月紅,周進,章舜粵,等.毛澤東與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發展[J].世界社會主義研究,2024(4):4-14+129.

[78]? 習近平.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J].求是,2023(20):4-9.

[79]? 黃海.在文明互鑒中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6):12-18.

[80]? 蒲清平,黃媛媛.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質生產力重要論述的生成邏輯、理論創新與時代價值[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1-11.

[81]? 魏崇輝.習近平文化思想指導下的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基本定位、方法遵循、根本依托[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6):23-34.

[82]? 李包庚.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真正的共同體”的百年探索實踐與原創性貢獻[J].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11.

[83]? 韓智偉,何莉.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構成要件及內在邏輯[J].學術交流,2023(10):28-39.

[84]? 習近平.在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講話[J].求是,2023(17):4-11.

[85]? 習近平在江蘇考察時強調? 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 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 蔡奇陪同考察[N].人民日報,2023-07-08(1).

[86]? 姜潭.習近平文化思想引領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建設的三維向度[J/OL].理論建設,1-10[2024-06-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4.1136.D.20240523.1401.008.html.

[87]? 高翔.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遵循[J].走向世界,2023(51):6-7.

[88]? 金偉,王少光.中華民族現代文明的基本內涵、主要特性及里程碑意義[J/OL].江西社會科學,1-10[2024-06-10].http://kns.cnki.net/kcms/detail/36.1001.C.20240408.1254.002.html.

[89]? 侯亞,張雯婕.新質生產力賦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關系、支撐與實踐[J].統一戰線學研究,2024(3):88-100.

[90]? 習近平在中國人民大學考察時強調? 堅持黨的領導傳承紅色基因扎根中國大地? 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新路? 王滬寧陪同考察[N].人民日報,2022-04-26(1).

[91]? 田鵬穎.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2024(5):4-11.

[92]? 沈江平.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的三重詮釋[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1):37-43.

[93]? 習近平.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專題研討班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36.

[94]? 郁建興,黃飚.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及其世界意義[J].政治學研究,2023(3):14-24+167-168.

[95]? 楊東,徐信予.建構中國自主知識體系論綱[J].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22(3):7-10.

[96]? 任平.研究范式創新: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的方法論自覺[J].南京社會科學,2023(9):1-9.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Leads the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Han Yunbo1,2,3? ? Chen Sisi3

(1.Institute of Ideological Security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Strategy,Southwest University;

2.Journal Editorial Department,Southwest University;

3.School of Marxism, Southwest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Leading by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is the fundamental path to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on the new journey, and it is also the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bottleneck breakthrough in the field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at present. During the century-long struggl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to lead the Chinese nation in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PC has insisted on guiding the prosperity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Marxism, and has realized three historic leaps in consolidating the ideological foundation, advancing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highlight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 at its core, has profoundly grasped the laws of cult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and formed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which has become the mission statement and roadmap for leading the accelerated construction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and whose leading role is mainly manifested in three aspects. Firstly, it highlights the socialist ideological attributes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mainly grasped at the levels of guiding ideology, research content, and research team; secondly, it emphasizes that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should take China's actual practice as the starting point for research, and requires the establishment of a problem-oriented approach, emphasis on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the carrying out of survey research; and thirdly, it clarifies the objectives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hich are to comprehensively push forward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Chinese style, to build the Chinese nation's modern civilization, to construct China's independent knowledge system, and to ultimately point to a new form of human civilization.On the new journey, we should adhere to the guidance of Marxism and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adhere to the “two combinations”, take the four steps of the problem agenda as the specific method, and comprehensively carry out the research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around the great practice of Chinese modernization, so that in the process of solving China's problems,we can break the realistic dilemma of “not being able to speak with reason, not being able to spread the word after speaking, and not being able to be heard after spreading the word”, so as to accelerate the establishment of philosophical and social science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with the discourse power that matches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power and international status.

Key Words: Xi Jinping Thought On Culture;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deology; Chinese-style Modernization; Chinese Modern Civilization

猜你喜歡
意識形態
芻論“意識形態終結論”的本質及危害
理論導刊(2016年11期)2016-11-19 15:58:04
網絡空間無政府主義思潮審視
從意識形態角度對《麥田里的守望者》兩譯本的研究
廣告語的批評性話語分析
新媒體時代高校意識形態教育創新路徑研究
科教導刊(2016年27期)2016-11-15 20:56:27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3:43:49
伊格爾頓意識形態理論存在合理性解析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2:55:21
意識形態、文藝、宣傳與百姓生活
聲屏世界(2016年9期)2016-11-10 22:43:37
文化軟實力發展與我國意識形態安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8:18
二胎題材電視劇的多維解讀
戲劇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49:13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躁| 乱系列中文字幕在线视频| 国产黄色视频综合| 久久五月视频| 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色婷婷国产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国产自产野外拍在线| 无码区日韩专区免费系列| 欧美激情视频一区| 美女毛片在线| 日本高清在线看免费观看| 国产美女自慰在线观看| 99ri精品视频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女人网| 97国产在线视频| 欧美一级高清片欧美国产欧美| 亚洲第一极品精品无码| 成年人国产网站| 亚洲AV人人澡人人双人| AV不卡在线永久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抽插日韩| 久久一色本道亚洲| 91极品美女高潮叫床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专区| 国产精品无码一二三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色站| 亚洲色婷婷一区二区| 色成人亚洲|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 a级毛片视频免费观看| 五月婷婷导航|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91在线|日本| 国产中文一区a级毛片视频| 精品久久777|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日韩欧美中文| 色综合成人| 8090午夜无码专区| 免费午夜无码18禁无码影院|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在线观看国产网址你懂的| 国产白浆视频| 香蕉蕉亚亚洲aav综合| 青青国产成人免费精品视频| 青青青视频蜜桃一区二区| 91丨九色丨首页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久久91精品牛牛| 999国产精品| 在线观看亚洲国产| 亚洲a级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二级在线观看| 毛片免费视频|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久久人体视频|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四虎永久免费网站| 免费jizz在线播放| 伊人91在线| 久久一级电影|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嚕嚕亚洲av| a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制服|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无码免费看片| 久久综合色视频| 欲色天天综合网|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美女一级毛片无遮挡内谢| 成人在线第一页| 欧美特黄一级大黄录像| 欧美日韩亚洲综合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大桥未久| 中字无码av在线电影| 亚洲日本一本dvd高清|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ー99| 亚洲精品天堂自在久久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