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學生的體質健康對于其全面發展和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是國家、社會、學校和家庭都十分重視的問題。經過文獻資料法、訪談法、實地考察法等研究方法對焦作市解放區、中站區、山陽區、馬村區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10所小學進行調查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目前焦作市市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普遍較低,主要存在視力下降與肥胖等多種問題。根據調查結果,提出一系列提高學生家長對小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加強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增強學校師資力量、健全學校體制健康評估和檢測等策略,以期改善焦作市市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提高其身體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為其他地區學校改善小學生體質健康提供參考。
關鍵詞:焦作市;小學生;現狀;體質健康;策略研究
體質是人體在先天遺傳和后天獲得性基礎上所表現出來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方面綜合的、相對穩定的特征[1]。通過對焦作市市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現狀調查研究,分析影響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較低的原因有以下幾種:第一,應試教育背景下家長對學生的學業成績較為關注,容易忽視學生的體質健康;第二,生活條件的提升,小學生在飲食上相對存在營養過剩現象,且學生缺乏主動鍛煉的意識;第三,學校相關領導對體育活動的不重視;第四,學生體育課程趣味性較低,無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學效率低下等因素。因此,焦作市市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是焦作市教育工作者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也需要社會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通過調查研究提出相應策略,來提高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增強學生身體素質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以焦作市解放區學生路小學、解放區幸福街小學、山陽區焦東路小學、山陽區東環路小學、中站區實驗小學、中站區躍進路小學、馬村區實驗小學、馬村區工人村小學共計10所小學為研究對象。從學校、學生及學生家長三個角度出發進行探討。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中國數字化期刊、學校圖書館進行檢索,以體質健康、小學生體質健康為關鍵詞進行檢索,分析小學生體質健康較低的成因和對策;同時通過查閱各學校歷年學生體質健康評測表,為本論文提供理論支撐。
1.2.2訪談法
通過訪談法對教體局相關領導,以及10所小學的主管領導、體育老師、學生及家長進行訪談。通過訪談得知,焦作市市區小學生三年級是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分水嶺,在低年級階段小學生參與體育活動較多,但高年級階段由于學業壓力較大,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次數逐漸變少。
1.2.3實地考察法
通過實地考察法對10所小學進行考察能夠直觀地了解到各學校的體育設施和體育器械、學校課程內容設置與各校師資力量。發現其影響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現狀的因素,為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的提高提出建議,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 結果與分析
2.1" 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現狀
根據調查發現,焦作市市區小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況整體呈下降趨勢,除了學生自身的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問題,還是家長對學生的體質健康狀態不關注等等因素導致的。
2.1.1" 家長對孩子身體素質發展的不重視
家長對孩子身體素質的發展不關注可能是由于多種原因造成的。首先,社會普遍性存在對孩子的學業成績的過度關注的問題,導致家長忽視身體健康對孩子茁壯成長的重要性。在日益競爭的教育環境下,家長普遍認為學業成績的好壞決定孩子未來的發展,而忽視身體健康對于孩子綜合發展的重要性。其次,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誘導孩子們沉迷于手機、電腦等互聯網設備,導致孩子缺乏運動的時間和興趣。家長可能會因為工作的繁忙而放任孩子沉迷于電子設備,忽視引導孩子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最后,一些家長可能缺乏對孩子身體素質發展的正確認識,甚至存在過度保護孩子的觀念。家人們認為孩子過度參與體育鍛煉容易影響學習或受傷,從而不重視孩子的身體素質發展。
總的來說,家長對學生身體素質的不重視可能是由社會環境、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家長的教育觀念等對多種因素造成的。因此,需要通過教育宣傳和相關政策的引導,提高家長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發展的重要性的認識,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
2.1.2" 學校體育課程的不合理性
學校體育課程設施不合理性可能存在多個方面。首先,有些學校會將體育課程安排在次要位置,如因為天氣等因素隨意地調整或取消體育課程,影響學生的正常鍛煉,從而影響身體素質的全面發展。其次,一些學校體育課程安排過度重視競技性或考試成績,忽視體育鍛煉對學生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如因某項比賽隨意打亂體育課程教學,導致學生喪失對體育課程的興趣,產生抵觸心理,不愿意參與其中,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發展。最后,一些學校在體育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授課內容單一、枯燥、缺乏吸引力和挑戰性,無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也會導致學生不愿參與體育鍛煉,影響學生的全面發展。
因此,要重視體育教育的重要性,合理安排體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運動習慣,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2]。
2.1.3" 學校師資力量不足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體育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體育教育質量和發展。首先,部分學校可能無法配備足夠數量和質量的體育教師,導致教育資源無法充分利用,影響體育教育的覆蓋面和深度。其次,體育教師的專業水平參差不齊也是一個問題,一些學校不重視體育教師的培訓和提升,導致教師專業水平參差不齊,無法有效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部分學校存在教學質量不高的情況。另外,體育教師的工作環境和待遇也有可能會導致師資力量不足,部分學校存在體育教師工作條件不佳,待遇不公等情況,進而導致體育教師流失,影響其體育教學質量。
2.1.4" 評價體系不完善
研究發現,焦作市市區小學在對學生體質健康的測評體系中只注重成績或考試表現,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等方面;其次現有的評價體系無法提供及時、有效的反饋信息,學生和教師無法及時糾正和改進,會影響教學質量和學生的成長,導致評價失去了正當性和可信度。
2.2" 焦作市市區小學生體質健康問題的對策研究
2.2.1提高學生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
正所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啟蒙老師,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也至關重要。在學生培養過程中,學校要積極與學生家長溝通,引導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關注。首先,學校可以組織健康教育活動,向家長傳達關于兒童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和方法。可以通過健康講座、親子運動等方式,幫助家長了解如何正確照顧孩子的身體健康。其次,增加家長參與度,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議或家長參觀日,讓家長親身了解孩子在學校的體育鍛煉和身體狀況。通過直接觀察孩子的運動表現和體質狀況,家長會更加關注孩子的體質健康。再者,學校可以邀請專業的體育教練或醫生與家長分享關于孩子體質健康的知識和經驗。他們可以提供針對不同年齡段孩子的適宜運動方式和膳食建議,幫助家長更好地照顧孩子的身體健康。最后,學校還可以通過家長通訊、學校網站等渠道,向家長傳達關于合理的生活方式的重要性。這包括充足的睡眠、均衡的膳食、電子產品使用時間等,幫助家長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總之,學校可以通過綜合的健康教育、邀請家長參與與聘請專業教練員或醫生來指導,提高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視度,促進孩子健康成長。
2.2.2加強學校體育課程改革
“新課標”中提到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的參與、運動技能的學習、運動能力的培養等手段來實現學生健康素養的提高[3]。學校體育課程是學生進行學習運動技能、進行體育鍛煉,從而提高身體素質的一個主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意識的重要途徑。因此,加強學校體育課程改革是非常重要的。
(1)完善體育課程內容
有趣的課程內容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上課的積極性,還可以培養學生主動鍛煉的意識[4]。通過調查得知,學校體育課程主要以籃球、跳繩、足球、田徑為主,體育教師在授課時針對不同階段的學生,課程內容設置有所不同,具有階段性和層次性,但通過觀察體育教師給不同階段的學生上課,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第一,體育教師為保障較好的課堂紀律而忽視教學進度的推進,導致學生的學習進度較慢,第二,教學內容設計缺乏一定的趣味性,致使學生對課程內容產生抗拒心理,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建議體育教師在課程內容設計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學生為導向,以游戲為媒介,設計出更具有吸引力的課程內容。
(2)開展多元化體育活動
通過調查得知,首先,各學校每學年開設兩次運動會,但比賽項目多為田徑類型項目和球類項目,綜合類項目和娛樂性項目較少,雖然可以培養學生拼搏的體育精神,但低年齡階段的學生參與較少,不利于從小培養學生養成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其次,各校對于體育社團的建設不夠完善,部分學校只開展籃球社團和足球社團,社團項目較少,不利于學生多方面發展。因此,建議各校積極開設多樣化體育社團,既保障學生的多方面的發展,也能通過多種體育項目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并熱愛的運動項目,有利于學生學會1-2種運動方式,培養學生終身鍛煉的意識;各校要積極在運動會上開展針對低年齡階段學生的運動會,設計適合該年齡段的比賽項目,如奔跑接力賽、擲沙包、投壺等休閑運動項目,調動低年齡階段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各校在課余時間應積極舉辦單項運動項目,讓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如通過班級聯賽、校長杯等方式開展,同時,還應提供專業教練或老師的教學指導,確保學生掌握正確的運動方式和規避運動風險。
總之,積極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鍛煉的機會和意愿。
(3)建設完善體育設施和器械
學校應建設完善的體育設施和器械,完善的體育設施和器械能夠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能夠營造學校濃厚的運動氛圍。通過調查得知,各學校基礎設置較為完善,大部分學校建設有籃球場、足球場和田徑跑道。但部分學校體育器械相對簡陋,且存在潛在安全隱患。因此,建議各學校組織學校體育教師定期對學校運動設施和體育器械進行檢查和維修,保障學生的運動安全。部分學校應根據學校課程設計,針對學生需求補充相應的體育器械,如排球、沙包、跳繩等器械,給予學生較為完善的運動環境,鼓勵學生參與運動,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這不僅有助于學生的身體發展,還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社交能力的提高。
2.2.3增強學校師資力量
通過調查得知,各學校體育教師任職時間較長(見表1),普遍存在教學懈怠的心理,且在教學過程中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利于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興趣的培養。因此,建議通過以下方式來增加學校師資力量,提高體育課的教學質量和水平。第一,拓展學校體育教師招聘渠道,引進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較高的人才,如聘請職業運動員或教練員等方式;第二,積極開展教學研究,探討并設計出不同階段的課程內容,提高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和豐富性,如將課程內容合理地與游戲結合等方式;第三;政府與學校積極開展體育教師再培訓,通過體育教師學習的過程,向體育教師灌輸“新課標”理念,學習新的教學方法,讓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如游戲化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等方法[5]。
再好的課程內容設計,如果體育教師不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設計,也會造成學生上課積極性不高,進而無法達到相應的教學目標。積極加強體育教師的專業培訓,提高其教學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運動熱情。
2.2.4健全學校體制健康評估和檢測
健全小學體制健康評估和檢測,可以全面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狀況,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6]。通過調查發現,各校體質健康評估和檢測機制不完善。筆者建議,首先,政府應建立一套科學、綜合的體質評估標準,能夠客觀、全面地評估學生的身體素質水平的綜合體質健康標準。評估標準應覆蓋不同方面,包括有氧能力、力量、靈敏度、柔韌性等,同時考慮不同年齡段和性別的差異。其次,各學校應定期開展體質評估:制定定期的體質評估計劃,例如每學期或每年進行一次全面的體質測試,了解學生的體質發展狀況。評估內容可以包括身高體重指數、肺活量測定、柔韌性測試、體能測試等項目。第三,學校應購買專業的評估工具和設備,確保評估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例如,測量身高體重可以使用身高尺、體重秤,進行體能測試可以使用計時器、心率計等設備。第四,培訓和提升評估人員的能力:為體育教師和其他相關人員提供評估的培訓和提升機會,提高他們在體質評估方面的專業能力。培訓內容可以包括對評估標準的解讀、評估技巧的掌握以及結果的分析和解讀等。第五,建立學生健康檔案管理:體質評估結果應與學生的健康檔案管理相結合,形成綜合的健康信息管理體系。這樣可以追蹤學生的體質發展,并及時提供個性化的健康指導和干預措施。最后,定期報告和反饋:將體質評估的結果及時反饋給學生、家長和相關教育管理部門,提供個人和全局的健康情況分析和建議。定期向家長和學生發布體質健康報告,引導他們關注健康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改善措施。
3" 結論
在小學階段,體質健康的發展對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至關重要。然而,焦作市當前的小學體質健康發展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存在肺活量下降、耐力素質下降、視力下降與肥胖多種問題。為了改善這種狀況,應采取相應的對策:
首先,要提高學生家長對學生體質健康關注度。讓家長充分意識到學生體質健康的重要性,加強家庭和學校的合作。家長和學校應該共同努力,共同關注學生的體育健康發展。學校可以定期組織家長會議或座談會,向家長傳達體育課程的重要性,并鼓勵家長參與學生的體育活動,提供支持和鼓勵。其次,加強學校體育課程改革。學校應該充分認識到體育課程對學生的身心健康的意義,并確保體育課程的教學質量。學校通過多樣化的體育課程設計,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體育參與度。開展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學校應該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體育活動,包括團體運動、個人鍛煉、戶外活動等。這樣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和擅長的運動項目,提高體育參與的積極性。最后,注重身體素質的評估和監測。學校應該定期進行全面的身體素質評估和監測,了解學生的體能水平和發展趨勢。這樣可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改進和調整。
總而言之,小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重要性不可忽視。通過家校合作、體育課程改革以及評估和監測,共同努力改善焦作市小學學生體質健康發展的現狀。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獲得全面的體育教育和充足的鍛煉,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為其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于葆.體質的概念、范圍和內容[J].遼寧體育科技,1985(7):13-17.
[2]肖雪,田廣,郭朝廷,等.新時代背景下體育師范生課程價值取向的質性研究[J].體育科技,2020,41(3):109-110+112.
[3]郭艾.新課標視角下小學體育優化教學策略探究[N].科學導報,2023-05-12(B03).
[4]李鳳飛,唐海軍.《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11年與2022年版課程內容對比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3,31(5):138-140+149.
[5]張金奎,張清華.“雙減”政策下小學階段學校體育高質量發展路徑[J].南京曉莊學院學報,2022,38(4):42-48.
[6]董新軍.增強學生體質健康的長效干預機制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10(11):1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