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具有深遠的影響力和教育價值。中醫藥院校作為培養未來醫務工作者的搖籃,應當充分重視中華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本文旨在探討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問題,通過文獻綜述和實證研究,提出針對性的建議和措施,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思想政治素質,促進中華傳統文化與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
【關鍵詞】中華傳統文化|中醫藥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華傳統文化的內涵與價值
中華傳統文化,通常指中國的古代和現代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具有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的文化。它包括了中國古代的哲學、文學、藝術、禮儀、習俗、制度、宗教等各個方面,同時也包括了現代社會中的一些文化現象和價值觀。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許多古老的習俗、故事和思想都被傳承下來,成為中國人民共同的精神財富。在當代社會,中華傳統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價值,它不僅是我們民族精神的瑰寶,也是促進社會和諧、提高人民素質的重要教育資源,傳承和發展中華文化有助于維護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同時也可以為現代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二、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
在中醫藥院校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視。中醫藥院校的學生不僅需具備卓越的專業技能,同時在醫德醫風的培養上更重要。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旨在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培養醫者操守,使其具備高度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道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良好直接關系到其對患者的綜合關懷與醫療水平。在當前環境下,大部分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都存在單一片面的問題,學生知道思政教育是提高自身修養、培養正確價值觀和職業道德的重要途徑,但在學習的過程中并不能很好的體現。
目前中醫藥院校學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內容相對來說是比較單一的。通過調研,目前的中醫藥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主要集中在基礎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而缺乏具體結合中醫藥實際的深度內容,這導致學生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和認同程度不足。同時,教學模式主要以傳統課堂講授為主,互動和實踐環節相對不足。這使得學生對于思政教育的主動參與程度較低,難以形成深刻的認知和體驗。以及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缺乏實際案例分析,對于醫學倫理和醫德醫風的培養,缺乏具體的案例分析,難以使學生在實際問題中運用所學知識,從而形成對道德規范的深刻理解。現行教育路徑未充分將中華傳統文化元素融入思政教育,缺乏對中醫藥專業學生的傳統文化素養的培養,無法引導學生在傳統文化中汲取養分,塑造更加綜合的醫學人格。
三、中華傳統文化在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中華傳統文化在培養中醫藥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傳統文化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職業操守,具體表現在:
第一,中華傳統文化強調儒、道、佛三家哲學,注重仁愛、道德修養、慈悲心態等核心價值觀。這對中醫藥學生形成正確的倫理觀念和醫者操守具有深遠的影響,能夠引導他們在醫學實踐中不斷保持高尚的品德和道德水準。
第二,傳統文化中的陰陽平衡、整體觀念與中醫藥理念相契合。學生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后獲得的啟示,能夠使其更好地理解中醫藥的整體觀念,培養其審時度勢的醫學觀念,不僅注重治療癥狀,更注重調整整體的平衡。
第三,傳統文化注重人倫關系,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患者關系起到積極作用。學生通過傳統文化的熏陶,能夠更好地理解患者的需求,增強溝通能力,培養溫暖、貼心的醫患關系。
第四,佛家思想中的慈悲觀念對中醫藥學生的醫者操守產生深遠影響。學生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更容易培養慈悲之心,關心患者的身心健康,將醫學實踐融入對人生的悲憫之情。
第五,通過傳統文化的學習,學生的文化素養得到提升。這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中醫藥的文化底蘊,也為他們在面對多元文化的醫學環境時更具包容力。
中華傳統文化在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僅有助于形成全面發展的醫學人才,更為其個體和職業發展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礎。
四、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融合策略
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需要通過創新教育路徑,更好地結合中醫藥特點和傳統文化元素,以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為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中醫藥人才奠定基礎。
(一)課程設置與內容調整
在中醫藥專業課程中,可以適當地嵌入相關的文化元素,以培養學生的文化自覺和中醫藥傳統文化的自信心。例如,在中藥學、藥劑學等課程中,可以介紹一些中醫藥文化、歷史和理論,幫助學生了解中醫藥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此外,還可以在中醫診斷學、中醫內科學等課程中引入一些經典的中醫藥文獻和歷史故事,引導學生探究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和價值。
為了加強中醫藥院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設計一些專門的傳統文化與醫學倫理課程。這些課程可以包括中國傳統文化概論、醫學倫理學、醫患溝通技巧等。在這些課程中,可以重點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精神和內涵,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同時,通過學習醫學倫理學和醫患溝通技巧,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醫學人文精神,提高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
同時在課程設置與內容調整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學生的專業需求和職業發展,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為目標,將文化元素嵌入和專業課程設計要有機融合,避免生硬拼湊,以保證教育的連貫性和有效性。也可以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形式,幫助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
希望在通過課程設置與內容調整的策略中,可以實現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融合,培養出具有高尚品德、創新精神和扎實專業能力的優秀中醫藥人才。
(二)活動與實踐引導
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實踐引導,使學生更主動地參與思政教育,形成深刻的體驗與認知,中醫藥院校可以組織一些傳統文化體驗活動,如傳統中醫文化節、中醫文化論壇、中醫義診等。這些活動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識和理解。同時,這些活動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服務社會的意識。在傳統文化體驗活動的組織過程中,需要注意活動內容要豐富多彩,形式多樣,以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活動要有機融合中醫藥傳統文化和現代元素,以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和創新能力;活動要注重實踐性和應用性,讓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操作能力;活動要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當下的一些中醫藥院校開展了的手工制作香囊活動達到了很好的效果。
在實踐項目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指導,鼓勵學生在實踐項目中融入傳統文化元素,通過開展社區服務、義診等活動,將傳統文化與醫學實踐相結合,增強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和社會責任感。例如,在中醫臨床實習中,可以引導學生學習古代醫家的醫德醫風,傳承中醫人文精神;在中藥資源調查中,可以介紹一些中藥的文化背景和生態環境,幫助學生了解中藥的傳統文化內涵。同時,在實踐項目中融入傳統文化的指導時,需要注意指導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以保證教育的質量和效果,同時要根據實踐項目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教育計劃和教育內容,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三)教育資源整合與創新
整合多樣化的教育資源,包括數字化手段和創新性的傳統文化教育資源,以提高思政教育的影響力;多媒體手段在傳統文化教育中的應用,利用數字技術、多媒體手段,設計生動有趣的傳統文化教育課程,提升學生學習的趣味性和互動性;與文化機構、社區等合作推動創新,建立學校與文化機構、社區的合作渠道,共同推動傳統文化教育的創新,引入更多新穎元素,使傳統文化在學校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這些融合策略的實施將有助于打破傳統思政教育的單一模式,使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具有實際效果和可持續性,促使學生更深層次地融入傳統文化的精髓。
五、案例分析
(一)具有成功融合特色的中醫藥院校案例分享
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推進“思政課程群”建設,通過構建“中醫藥文化傳承與思政教育”課程群,將思政教育內容與中醫藥文化相結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課程群包括《中醫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醫藥名著鑒賞》《中國傳統文化經典導讀》等課程,通過引導學生學習中醫藥文化傳承的核心價值體系、思想道德規范和行為準則,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職業道德素養。同時,南京中醫藥大學還積極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貫穿于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例如,在《中藥學》課程中,教師通過講解中藥的性味、功效、應用等方面,引導學生理解中醫藥文化的內涵和精髓,培養學生的中醫藥文化自信和職業道德素養。南京中醫藥大學通過構建“思政課程群”和推進“課程思政”建設,將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自信和職業道德素養,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為了了解學生對文化融合的體驗和反饋,該校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學生反饋通過思政課程群的學習,不僅了解了中醫藥文化的傳統知識和技能,還學會了如何將這些知識和技能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同時也提高了自己的職業道德素養,課程思政的教學方式使其更加注重科學素養和人文精神的融合,更加全面地了解了中醫藥領域的發展和進步。學生對于融合思政教育的中醫藥院校案例的教學方式給予了積極的評價和反饋,認為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文化自信和職業道德素養,同時也促進了他們的全面發展。
以上案例展示了該院校在教育路徑調整和文化融合方面的成功經驗。這種經驗可以為其他中醫藥院校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借鑒,以推動中醫藥院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進一步發展。
(二)學生在教育路徑調整中的發展與變化
在教育路徑調整后,學生對于文化教育的態度和行為發生了積極的變化。學生對思政教育的態度發生積極變化。以前對思政課程較為冷漠的學生,開始更加主動參與,對傳統文化表現出濃厚興趣。他們通過課程和活動更好地理解了中醫藥的文化底蘊,進而認識到醫者除了技術,更需要的是良好的人文修養。他們積極學習傳統文化知識,參加各種文化活動和講座,以及與同學進行文化交流。這種參與文化教育的態度和行為變化表明學生對于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并且開始意識到傳統文化對自己成長和發展的重要性。
隨著學生參與文化教育的深入,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也得到了提升與發展。通過學習傳統文化,學生了解了古代先賢的思想和道德標準,學習了他們的為人處世之道。這些經驗和知識有助于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他們的思想境界和道德水平。同時,通過實踐活動和文化交流活動,學生也鍛煉了自己的團隊協作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他們學會了尊重他人、關心他人,更加關注集體利益和社會發展。這種成長和發展表明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得到了全面提升,為他們未來的職業發展和人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六、結語
在中醫藥專業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過程中,中華傳統文化的引入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更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責任。通過調整教育路徑,豐富課程內容,促使學生參與多樣化的傳統文化體驗與實踐,我們能夠看到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顯著提升。這不僅有助于塑造醫學人才更為全面的醫德醫風,也使傳統文化在中醫藥領域得到更廣泛的傳承。在未來,我們應繼續深化這一融合路徑,創新教育手段,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傳統文化的傳承不僅能夠提升中醫藥專業學生的學科素養,更為其個體發展和社會責任感的培養提供了獨特的價值。通過共同努力,我們能夠為培養更具醫德醫風的中醫藥專業人才,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王媛,范建迪.中醫藥文化融入思政課的價值維度和實踐探索——以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為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2,20(07):180-183.
[2]錢鳳娥,李瀟,張琳,楊齡,劉芹,馬壹.云南某中醫院校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認同狀況及促進策略研究[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21,19(17):170-172.
[3]楊奕望,胡蓉,嚴娜,徐超瓊,陸向榮,顧云湘.在中國醫學史留學生教學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探索與實踐[J].中醫教育.2021,40(03):59-62.
[4]黎華麗,段文越,羅梅,袁希,徐湘婷,魏鈺卜,周建于.中醫藥文化融入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索研究——以昆明醫科大學藥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1,4(09):88-90.
[5]林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實現路徑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9.
[6]張佳,黃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醫藥院校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對策研究——以南方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為例[J].現代商貿工業.2022.
(作者簡介:韓鑫,貴州中醫藥大學,助教,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