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禮義廉恥,國之四維”“思維不張,國乃滅亡”的治世之道,從古至今不缺應和者,該書起于救時之弊,是當時治國的綱紀準則,具有救世之用。而當代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四維論作為社會主義品性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對于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引領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將禮義廉恥這一種內化于人并外放于物的價值觀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成為現代社會的新要求。文章從如何將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中,弘揚四維的當代意義入手,探索大學生思政教育新路徑。
關鍵詞:四維論 禮義廉恥 思政教育
中圖分類號:F061.3;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8-206-03
一、研究綜述
(一)古代四維論的基本內涵
何為“四維”,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是指禮義廉恥。在春秋時期,管子提出:“國有四維,一維絕則傾,二維絕則危,三維絕則覆,四維絕則滅。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何謂四維?一曰禮,二曰義,三曰廉,四曰恥。”[1]那么四維對于一個國家而言到底有多么重要呢?缺了一維,國家就會傾斜;缺了兩維,國家就要受到危害;缺了三維,國家就會被顛覆;缺了四維,國家就直接滅亡了。傾斜可以被扶正,危害可以轉變為安逸,傾覆了可以再起來,但如果滅亡了,那就一發不可收拾。正是:“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滅不可復錯也!”
(二)現代四維論的基本內涵
在現代社會“四維論”多用于空間概念中,傳統文化中所提及的“禮義廉恥”反而被淡忘。國有四維,禮義廉恥,“四維不張,國乃滅亡。”這是中國的先輩們對他們所處當下社會的價值觀的認識。那么當代,毛澤東同志則將“四維論”作為一個國家國泰民安的重要依據,并且將禮義廉恥的四項精神內涵作為維持共產黨黨風黨性的標尺。2013年3月,習近平同志在中央黨校80年校慶時的講話中指出:“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學習和掌握其中的各種思想精華,對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很有益處。學史可以看成敗、鑒得失、知興替;學詩可以情飛揚、志高昂、人靈秀;學倫理可以知廉恥、懂榮辱、辨是非。”
禮義廉恥隨著歷史的沉淀和時代的變遷,它的含義也在慢慢發生了改變。用現代的話語來解釋:禮是指禮節、禮貌,是一種充滿尊敬的動作和態度,是符合人際交往的基本準則,也可以表示贈予好友的禮物。義,是指公平公正適合時宜的道理或舉動,符合正義的行為或者情誼。那么在道德領域又可分為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是民族大義。而狹義,則是仁義、仗義、有擔當。廉,是指思想端正,清正廉潔,潔身自好。同時也有勤儉節約的意思,兩袖清風視為廉,不會掩飾過錯。恥,是指因為自己不當的言行而引起的內心的羞愧之情,懂得羞愧、恥辱、有內疚心,不會趨從壞人。
二、四維論與思政教育的聯系
首先,禮義廉恥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基本價值觀念,其中的道德準則、行為規范和精神追求如今也是被廣泛應用于社會職業生活、人際交往等各方面。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在傳承和弘揚這一文化基礎之上,針對當代大學生進行的一種綜合性的教育形式。在當今社會,將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意義。一方面,它可以提高大學生的道德素質,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另一方面,它也可以培養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使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大學生作為社會的中堅力量,他們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念對社會的發展和進步有著巨大的影響。通過典籍講解、名言佳句、實踐活動等多樣方式,向學生們灌輸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取向,幫助他們成長為道德端正、知識全面、有擔當的新時代人才。通過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觀念和價值觀,不僅能夠促進大學生自身的全面發展,還能夠影響社會其他群體的道德建設。
其次,四維論具有深刻的道德內涵和適用領域的廣泛性,與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強調的良好人格塑造、品質培養等目標不謀而合。例如,思政教育內容中常涉及中華傳統文化、民族精神、習慣與禮儀、家庭倫理、個人品質等多個方面,而禮義廉恥價值觀則恰好涵蓋了這些領域。在思政教育教學過程中,進行理論學習和道德倫理價值的引領,輔助學生們扎牢道德根基、建立正確的人生取向等,以此防止不良行為模式的滋長以及不良思潮的入侵。禮義廉恥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優秀品質和核心理念,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符號和精神支柱。將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有助于提高大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增強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心,從而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再次,思想政治教育是實現良好社會動態發展所不可或缺的手段,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環境相融合,具有精神傳承和新時代背景下對青年群體綜合素質要求之間的協調性。四維論的內涵契合思政教育中從寓教于務、講究方法、易于接受、解決實際問題等要求。有助于培養大學生的道德情感和社會責任感,提升大學生的社會公德水平和職業道德水平,為建設和諧社會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最后,四維論與思政教育有著緊密聯動關系。通過禮義廉恥等傳統文化內涵的深入挖掘和理論闡釋,再融合現代社會中的現實情況和行為規范,引導并鼓勵青年人堅持正確的價值觀、塑造良好的人格和素質,這樣能夠培養出真正有用之才、良民俊杰,服務于社會和國家的進一步發展。禮義廉恥所強調的尊重、正義、廉潔和誠信等價值觀念,對于大學生的道德素質提高有著重要的影響。
三、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的具體做法
將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需要立足于大學生思想和道德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教育措施,使其能夠在實際學習和生活中深入貫徹。具體做法如下:
一是開設“四維論”專題課程。在大學教育體系中增設“四維論”專題課程,通過系統的教學內容和案例分析,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理解禮義廉恥的內涵,培養大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價值觀念。課程內容可以包括禮儀禮貌、道德與倫理、職業道德等方面,突出與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緊密相關的內容。在大學中開設專門的禮儀課程,讓學生了解中華傳統禮儀文化,并培養學生的禮儀素養。現在00后成為大學生的主要群體,過往的生活環境早就了學生過于自我的個性。在尊重這一成長規律的同時,我們可以通過系統的教學和訓練,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禮儀規范和行為準則。在思政理論課程中加入禮義廉恥的內容,讓學生在學習理論知識的同時接受道德品質的教育。可以通過講解、案例分析、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深入理解禮義廉恥的內涵和價值,以此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價值觀念。
二是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重視思政教師的培養和隊伍建設,不斷增強對傳統文化的研究性,提高思政教師的業務水平和教育能力。要求思政教師不僅要具備扎實的學科知識,還要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和師德師風,做到言傳身教,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影響和激勵大學生,才能增加大學生四維論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三是深化課外教育實踐活動。大力發展課外教育活動,豐富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拓寬大學生的視野和思維方式。實踐活動是實現思政教育的重要環節,通過組織大學生參加社區志愿服務活動、文化講座、紅色教育基地考察等活動,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發展,增強社會責任感,在實踐活動中可以設置相應的禮儀規范和行為準則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驗,通過親身經歷和接觸傳統文化,增強大學生對禮義廉恥的認知和體驗。
四是加強道德宣傳教育。通過多種形式和渠道,開展道德宣傳教育。可以利用校園廣播、電視、校報、校園文化節等平臺,開展道德講座、道德教育專題片播放,引導大學生了解道德常識和社會道德風尚,形成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行為準則。
四、四維論對大學黨員干部道德教育的現代啟示
《管子》“四維”論是管子關于國家治理學說的重要內容,是治國的根本綱紀準則,不僅貫穿歷史,具有普遍價值。也有利于培養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實現民族復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作為大學生黨員干部更應當起表率作用,帶頭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培養清正廉潔的高尚品格,形成良好的班風學風校風,因此對大學生黨員的德行的提升就非常重要。
對于學生黨員干部來講,禮是一種態度,滲透于日常生活中,貫穿于和同學和老師的相處禮儀中;義是一種精神,體現的是學生黨員干部在處理事務、協助老師評獎評優是否堅守公平正義;廉是一種品格,是黨員做人做事的原則和底線;恥是一種認知和良知,是明善知惡、不隨波逐流的道德感。知恥乃立人之大節,不知恥則會無所不為,喪失道德倫理的底線。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的力度不斷加大。
作為學生黨員干部,不管在班級還是學校擔任的級別高低,都要修身立德,從自身做起。這種修養品質的養成,不論大小,不管多少,都將有利于班級、學院乃至學校的發展,甚至是以后進入社會的建設。中華民族始終都將道德禮儀作為民族文化的根本,其文化內涵之一就是重視道德,將“修身、立德”放在首位,尤其是黨員的道德修養。
五、四維論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的問題和對策
(一)教育資源有限
由于資源有限,四維論離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還存在一定的距離。近年來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都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以往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經不能夠適應現階段的需求。如何結合時代特色,推出更富有吸引力、實用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是當前面臨的重點問題之一。對此,可以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育資源的使用效率和普及程度。關于四維論與思政教育融合的學術論文研究還比較少,應該加強教育工作者的培訓,積極鼓勵研究這方面的課題,撰寫相關論文。
(二)淡化傳統價值觀
隨著社會變革的加快,大學生的價值觀和思維方式也在發生著變化,傳統價值觀受到沖擊和沖淡。應該通過多種形式的教育手段,讓大學生從不同角度認識和理解傳統文化的內涵,增加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三)教育方式滯后
終身學習理念滲透不夠。傳統的思政教育方式和手段在面對網絡時代和信息爆炸的沖擊下已顯得相對滯后,不適應當代大學生信息獲取和思維方式的變化。應該加大對數字化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多媒體和網絡平臺對大學生思政教育進行深化和細化。反觀我國的高校思政教育,其實是缺乏四維論道德情感層面的健全認知。如今的填鴨式教育只是一味地去灌輸給學生道德的認知理念,而從未想過學生是否真正從內心接受了,所謂的素質教育可能一步步趨于形式,缺少了內在理念的傳授,缺少了用真誠關愛之心去疏導學生的困難和障礙。教師應該在營造與學生良好氛圍的情況下,用真誠打動學生,心悅誠服地讓學生主動接受禮義廉恥的道德層面,并且轉化為內在的自身理念,并能夠投入實踐,做到“知行合一”。
(四)外來文化沖擊
隨著全球化的進程,外來文化對中國青年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應該加強大學生對外來文化的辨析能力,注重對外來文化與傳統文化的結合和融合,使其成為豐富和完善傳統文化的資源。
通過對四維論的研究和思考,可以發現將其融入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是一項重要的任務。通過開設專題課程,加強思政教師隊伍建設,深化課外教育活動,加強道德宣傳教育等措施,可以促進大學生的道德感受和社會責任感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同時,要面對教育資源有限、淡化傳統價值觀、教育方式滯后和外來文化沖擊等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推動禮義廉恥與大學生思政教育路徑的真正融合,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做出積極貢獻。
[基金項目:江蘇省教育廳2022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專題項目,課題名稱:“四維”論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契合與踐行(課題編號:2022SJSZ02
59)]
參考文獻:
[1] 欒佳默(導師:朱琳)“國之四維”論的價值對現代社會的影響[J].吉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2016.6.01
[2] 趙志勛《管子》“四維”論與中國夢的實現2014第九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2014-05-06
[3] 鄯愛紅國之四維[J].求知,2019(10):05
[4] 天一“中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系列之四十三 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的一代名相月讀,2020(01):01
[5] 趙守正.管子注譯[M].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1982:1.
[6] 李明建.近代倫理轉型中禮義廉恥思想的發展[J].管子學刊,2017(1)
[7]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6:3.
[8] 習近平.青年要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新華網,北京,2014年5月4日,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 1110528066.htm
[9] 劉海飛.廉潔自律與廉潔從政——《中國共產黨黨員領導干部廉潔從政若干準則》出臺探源[J].中共四川省委省級機關黨校學報,2010,03:64-67.
[10] 云杉.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對繁榮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思考(中)[J]..紅旗文稿,2010,16:4-8.
[11] 何娟.管子四維.人生的扣子及其它,2015第十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三).2015:5:181-183
(作者單位:南京工業大學浦江學院 江蘇南京 211134)
[第一作者簡介:石璐(1985—),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責編:若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