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初中英語聽說課是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重要陣地。本文選取八年級聽說課實踐案例,以關鍵主題驅動初中英語聽說教學,通過轉化信息、激活背景、解讀信息、分析依據、推理情節、解釋緣由、自我監控、同伴評價等教學環節,發展學生解讀、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監控六項認知技能,借助“一驅四鏈”有效引導學生發展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思維品質。
【關鍵詞】初中英語 聽說課 批判性思維
《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歸納為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四個方面。思維品質是思維在邏輯性、批判性、創新性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能力和水平。其中,備受關注的是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批判性思維是一個做出有目的的、自我監督的判斷過程,包括解讀、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監控六項認知技能。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可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
一、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存在的問題
1. 教師教學觀念傳統,教材應用不充分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聽力話題與內容豐富,為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提供了優秀素材。但是,很多教師將聽說課作為對話操練課和單元過渡課,并不重視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教學中常出現因教學時間分配不合理而導致教學任務完不成、活動時間不充分等問題[1]。筆者觀察了12堂初中英語聽說課,發現教師均未用完整的一堂課來引導學生完成各類英語聽說教學任務。教師完成聽說課教學內容的平均時間為34.3分鐘,占課堂總時長的85.75%,剩余的5.7分鐘多被用于聽寫默寫、講評習題、導入下一課時等非聽說教學內容。盡管課堂上有充足的時間處理聽說教學材料,但很大一部分教師讓學生進行聽與說的操練,或講授文本語言知識點,極少利用聽力材料引導學生開展分析、評價、推理等批判性思維活動。
2. 課堂教學形式單一,教學方法少創新
人教版(Go for it!)初中英語教材聽說素材需要教師根據學情進行增減或修改,借助形式多樣的聽說活動,激發學生主動表達的意愿。然而,很大一部分教師在開展聽說教學時照本宣科,按照“播放音頻—完成任務—核對答案—跟讀聽力”的陳舊教學流程進行,形式單調,基本不挖掘聽力材料的豐富內涵,缺乏思維品質的培養,導致學生疲于應付,被動參與學習[2]。在筆者觀摩的12堂聽說課中,雖然有8位教師對聽說活動進行了適度改編和有意設計,但能夠啟迪學生思考、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活動和設計非常少見。
3. 學生表達能力不足,批判性思維欠缺
陳舊的教學觀念和單調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在輸出環節容易出現語言表達不豐富、內容少創新等問題。筆者在聽課中發現,學生能從聽力素材中找單句模仿,卻很難有清晰的整體篇章輸出。
二、“一驅四鏈”:提升初中生英語批判性思維品質的路徑建構
為了更好地運用教材中的聽說素材,進一步設計內容連貫、符合學情、形式新穎、難度遞增的聽說活動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筆者以人教版(Go for it!)八年級上冊 Unit 10 If you go to the party, you’" ll have a great time! 中的Section B 1a-1d聽說課為例,在夯實學生基本聽說能力的基礎上,從“一驅四鏈”探討提升批判性思維的教學策略。
“一驅”是指主題驅動。教師結合創設的語境,借助核心主題,激發學生求知欲,引導學生投入地、自覺地、有感情地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四鏈”是指依托主題開展旨在喚醒、聚焦、活用、提升批判性思維的四個教學活動組。本課圍繞話題“Should Michael join the Lions? ”展開討論,實則聚焦引導學生批判性地思考深層次關鍵問題: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 課堂提問是一種設疑、激趣、啟思的教學方法。提問既要關注知識層面,又要關注思維層面。學生通過聽說活動,學習批判性地思考和表達。課例中兩段對話觀點對立,俱樂部經紀人因Michael的天賦極力勸說其加入俱樂部,但是其父母因怕耽誤學習而堅決反對。“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這一主題貫穿整個學習過程。在教學中,教師不斷引導學生思考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充分運用“一驅四鏈”系統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1. 第一鏈:轉化信息,激活背景
教師在開展聽說教學時可對材料進行整體把握,梳理文本,幫助學生把聽力材料轉換成簡筆畫、思維導圖、表格、時間軸等形象的視覺表現形式,從而將聽力信息清晰地呈現給學生。同時,教師用關聯主題的核心問題,激活背景知識和語境,讓學生迅速進入課堂狀態。
課堂案例中,教師用自己的照片導入,引導學生思考本課主題“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教師熱愛旅行,闡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并說明原因,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之后,圍繞關鍵主題,借助背景知識,激活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引導學生談論人生的重要事情,并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呈現在黑板上(見圖1),對聽力進行鋪墊和預設。
T: Look at the picture of me. Can you guess what’ s the important thing in my life?
Ss: ...
T: I like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 because it is a good way to have a rest after the busy work. What’ s the important thing in your life?
Ss: ...
T:Why is it so important?
Ss: ...
在交流人生的重要事情時,學生表達不同的觀點,也對他人觀點進行評價。如一個學生說:“I think a lot of money is important. If I have a lot of money, I can go to college, travel around the world, be happy and be famous.”有同學對這個觀點進行批判性反駁,稱無論擁有多少錢都無法擁有健康。
【設計意圖】接收了轉化后的信息,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本課的主題,為充分理解聽力信息做好鋪墊,加深了主題印象。學生間相互的討論和點評激發了他們的解讀、分析和評價能力,喚醒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2. 第二鏈:解讀信息,分析依據
教師借助師生問答引領學生閱讀與主題相關的圖片、標題、表格等,解讀內容所承載的信息,為聽力做好預熱。學生聽前預測,推斷主旨、情節、結果等。第一次聽錄音,核對聽前預測,分析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第二次聽錄音,教師設計具有思維梯度的問題鏈(見表1),學生通過精聽,分析依據,完成回答。
課堂案例中,教師聚焦主題,借助問題鏈讓學生解讀教材中Michael與經紀人、父母交談的圖片(見圖2),嘗試闡述相關信息,如交談原因、人物職業、人物情感等。教師采用層層追問的方法不斷啟發學生,引導其猜測圖片中的關鍵內容:一是Lions代表的含義,二是經紀人找Michael交流的原因,三是父母驚訝的原因。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聽力環節。第一次聽錄音,學生核對三個關鍵內容的猜測是否正確;第二次聽錄音,關注經紀人和父母的觀點。教師通過問題鏈帶領學生分析經紀人和父母觀點的依據,同時思考“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的答案。表1中的前三個問題都是細節,主要考查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解讀能力。第四、第五個問題除了結合圖片進行解讀外,還需結合聽力材料針對依據進行分析。最后一個問題難度較大,要求學生思考什么對于Michael是重要的,是一個啟發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開放問題。
【設計意圖】問題鏈需學生借助批判性思維中的解讀能力和分析能力回答,同時也發展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培養高階思維的關鍵。若本課的問題啟發了學生的思考,讓他們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刻、更靈活,那這就是創造性問題,就是有效問題[3]。所以,教師圍繞主題的提問應聚焦整節課核心主線,由易到難,由表及里,層層遞進。這一組問題圍繞本課主題,是批判性思維的訓練階梯,通過鍛煉學生的解讀能力和分析能力聚焦批判性思維的培養。
3. 第三鏈:推理情節,解釋緣由
聽錄音過程中,學生深度理解對話,關注和研究話輪轉換推進。話輪轉換指發話人變更,或指當前發話人結束發話并由受話人開始發話。教師引導學生分析話輪的轉換,推理情節的變化發展,解釋推理的緣由。聽后活動也是活用批判性思維的好時機。學生選擇新的話題語境,借助話輪轉換,分組分工模擬對話,在分析概括、整合推理、解釋說明中根據話題提出觀點、解決問題。
課堂案例中,教師選擇了具有更強邏輯性和沖擊性的Michael與父母之間的對話,進行話輪轉換分析(見圖3)。通過分析可以清晰看出話輪的邏輯推演與雙方的觀點、理由,也能感受到雙方的態度和情感。從話輪轉換的角度,學生能從理性和感性兩方面理解對話。
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發展推理和解釋能力,將理論付諸實踐,教師設計了以下聽后小組活動。
小組活動要求:
小組成員職能分工如下:
Group leader (1 student): Organize the preparation of the conversation and help the partners finish the dialogues.
Secretary (1 student): Take notes of all important details of the preparation.
Think tank (1 student): Think of all lovely ideas and reasonable explanation from different roles and put these into the conversation.
學生用本課的語言和話題開展小組活動,推理和模擬發展情節。其中一組學生討論初中生智能手機使用的話題。學生認為初中生應該有屬于自己的智能手機,因為手機已成生活必需品,也是初中生緊張生活的放松途徑。但是父母認為初中生使用手機會造成視力下降,同時也影響學習。最終,經過商量決定,初中生每周五晚上到周日下午可使用智能手機,每天不超過一小時。
【設計意圖】分角色創編對話以學生與父母之間的真實問題為基礎,參考聽力材料中的話輪轉換。選擇一個真實的話題,其實也是選擇了他們對于“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的真實答案。教師的活動設計只給出了步驟提示,沒有過多限制,有助于學生充分發揮。從活動表現可以看出,學生不僅加深了對聽力材料的理解,達成了對語言的吸收和內化,也對聽力材料實現了一定程度的遷移與轉化。學生根據話題進行情節推理,為雙方觀點作出充分的解釋,活學活用了批判性思維。
4. 第四鏈:自我監控,同伴評價
評價是規范學習的一種途徑。教師在聽說教學中要科學利用評價工具,讓學生自我監控,在評價的指導下開展聽后輸出活動。教師可借助提問、量表、思維導圖等,驅動學生把握多維評價方向。在正確的評價方向下,通過小組討論,學生可自主確定評價的細節。在高效的課堂中,學生之間還可進行同伴評價,讓不同的學生關注不同的評價重點。
課堂案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監控和評價的導向作用,培養學生優秀的表達習慣,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教師對于如何在聽說教學中更好地開展同伴評價進行了嘗試和探索。具體教學步驟如下。
Step 1:用問題驅動學生給出評價對話的關鍵詞(見圖4)。
Step 2:補充細節。
引導學生圍繞關鍵詞討論如何完善具體評價細節和維度(見圖5)。
Step 3:分工評價。
教師根據學生討論形成的評價關鍵詞、評價細節和維度,引導學生進行分工評價。Secretary負責評價小組活動是否clear;Group leader負責評價小組活動是否helpful;Think tank 負責評價小組活動是否impressive。同時,全體小組成員評價他們對于學生和父母人生重要事情的看法。
教師設計的評價表包括三個維度:表達維度、內容維度和情感維度(見圖6)。be clear屬于表達維度,包含觀點意見、邏輯條理、語言表達是否清晰;be helpful屬于內容維度,主要考查內容是否有助于做決策;be impressive屬于情感維度,考查學生在表達過程中是否關注語音語調、情感語氣等。評價過程中,小組就學生和父母對于“What’ s important in the life?”的觀點進行點評,發表對于這一關鍵主題的看法。
【設計意圖】本環節與其說是評價,不如說是一種自我監控和正向引導。教師讓學生分工評價,不僅有利于學生把評價的標準和細節轉化為自己運用語言的提醒,有效提升學生聽說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的能力,引發批判性思考,強化自我監控和評價意識。
三、體會與思考
1. 創設真實情境,搭建思維支架
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形成建立在真實語境的創設基礎上,學生借助真實話題才能更好地激活批判性思維,兩者相輔相成。解決真實情境問題又需要思維工具,教師設計聽說教學活動,要由淺入深,由初級到高級,利用不同的思維工具為學生搭建思維支架。
2. 打破單一理解,促進個性表達
教師要重塑英語聽說課的形象,打破單一、傳統的授課模式。在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除了傳統的操練外,應安排更多時間和活動來激發學生運用批判性思維開展解讀、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監控活動,最終促進學生的個性化表達。
3. 優化認知過程,推動思維爬坡
教師在聽說教學過程中,借助實際主題,調動學生興趣,激發學習渴求,喚醒質疑思維,加強學生間的合作交流,借助新的認知過程和批判性思維,加強學生思維品質的邏輯性和創新性發展,幫助學生進行思維爬坡,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
聽說課是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重要陣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研究批判性思維的特征要點、培養策略,注重發展學生解讀、分析、評價、推理、解釋和自我監控六項認知技能十分必要。教師要通過聽說教學幫學生喚醒、聚焦、活用、提升批判性思維,結合理論知識加強教學實踐,探索更多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有效路徑。
參考文獻
[1] 程曉堂,謝詩語.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常見問題分析[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8):1-7.
[2] 丁思羽.“四維”建構: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初中英語聽說課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1(18):102-109.
[3] 曹銘仁.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高階思維品質的途徑探索[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19(6):53-57.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惠興中學)
責任編輯:趙繼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