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使他們擁有足夠的時間來參與體育和娛樂活動,發展綜合素質。作業是“雙減”的一個減負重點,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展需求,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對作業進行生活化設計,充分發揮作業的實際功能。
[關鍵詞] “雙減”;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
“雙減”政策旨在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負擔,改善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習狀況,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雙減”背景下,作業作為課堂教學至關重要的延伸環節,優化設計必不可少。通過減少無效作業來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必然要求提高作業質量,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鍛煉學生的知識綜合應用能力。
一、“雙減”政策的主要內容
“雙減”政策的出臺是契合教育發展要求的,其初心在于讓教育回歸本質,不斷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避免教育功利化而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一方面,“雙減”政策從學校教育入手,要求教師注重作業優化設計,不斷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減少無效作業對學生時間精力的占用,使學生能夠通過少而精的有效作業來鞏固所學知識。顯然,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不是簡單的減少作業數量,而是要對作業類型、結構等進行優化,同時注重作業內容的豐富性和作業形式的新穎性,以便調動學生做作業的熱情,使他們能夠以積極的狀態完成作業,最終實現知識的遷移應用。
另一方面,“雙減”政策從校外培訓入手,要求采取有效措施來減輕學生課余時間參加課外輔導班的壓力,回歸校內課堂,不使校外培訓成為學生學習的主戰場,以確保學生具有足夠的時間參與體育和娛樂活動,發展綜合素質。
二、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的特點
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設計,可以賦予作業更多的特性,如靈活性、趣味性等,有利于學生更高效地內化所學知識。
(一)靈活性
數學生活化作業的靈活性,強調在作業內容、作業形式、作業結構等方面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性和發展性。這意味著,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時,要著眼于學生的未來發展,對作業內容進行拓展,以幫助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建構知識框架,從而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發展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打破了傳統作業內容局限于教材知識點的桎梏,既考慮到了學生當前的數學能力,又考慮到了學生的發展需求,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實現知識遷移。顯然,這樣可以讓學生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養他們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的能力,為他們的長遠發展奠基。
(二)趣味性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意味著教師要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激發學生做作業的興趣,讓他們全身心投入,實現高效學習。小學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必然要求作業本身具備趣味性。富有趣味性的作業,可以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同時體驗到數學的魅力,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生活化作業的趣味性不僅僅在于其內容和形式的優化創新,還在于完成作業的過程是一個充滿趣味和啟發的學習過程。
首先,趣味性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小學生是熱愛探索的,當他們在完成趣味性的生活化作業時,會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從而促使自己主動去探索、學習數學知識。相比傳統的乏味練習,生活化作業因其趣味性而對學生更有吸引力,使他們愿意主動學習、探索。其次,趣味性作業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趣味性的生活化作業可以引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思考數學問題背后的規律,從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趣味性作業不是簡單的計算和填空,而是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力。最后,趣味性作業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很容易讓他們感到枯燥和無聊。趣味性的生活化作業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讓他們在解題過程中產生成就感,從而更有信心、更有動力去學習數學。
設計富有趣味性的數學作業,首先需要考慮學生的興趣點和心理特點。針對小學生的特點,教師在設計生活化作業時應注重作業的趣味性和啟發性,要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
三、“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的價值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需要更具創造性和趣味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化作業作為一種創新的作業形式,能夠有效地將枯燥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聯系起來,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
首先,生活化作業能夠使數學知識變得具體、生動。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以計算為主,學生在重復性的練習中容易感到枯燥和疲憊。生活化作業則通過將數學問題嵌入日常生活場景中,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而讓他們感到有趣。例如,讓學生計算家庭購物的總費用、設計家庭菜譜時的食材用量等任務不僅貼近生活,還能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體會到數學的應用價值,從而增強學習興趣。
其次,生活化作業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真實問題,這些問題往往沒有標準答案。生活化作業的這種開放性特點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使他們在不斷嘗試和探索中積累經驗,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
最后,生活化作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在傳統的作業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成果往往通過考試成績來體現,這容易導致一些學生因成績不理想而喪失信心。生活化作業則注重體驗,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可以不斷獲得階段性的成就,從而增強自信心。例如,學生在家庭財務管理作業中成功制訂了合理的預算,這種成功體驗就能夠極大地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具有顯著的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價值。通過與生活實際相結合,數學作業不僅能夠使學習過程變得有趣,而且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思維,提升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這些積極的影響將為學生日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學生實踐能力
在“雙減”政策的推動下,小學數學教育需要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生活化作業作為一種創新的作業形式,能夠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幫助學生在實踐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從而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
首先,生活化作業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傳統的數學作業往往以紙筆練習為主,缺乏實踐性,學生在完成作業時主要鍛煉的是記憶和計算。生活化作業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中進行實際運用,例如測量家中的物品尺寸、計算家庭用水量等。這些任務不僅需要學生進行數學計算,還需要他們動手操作,顯然,這有助于增強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知識遷移能力。
其次,生活化作業能夠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綜合運用多種知識和技能。例如,在設計家庭菜譜的作業中,學生不僅需要計算食材的用量和成本,還需要考慮營養搭配和口味喜好。這種綜合性的任務能夠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
再次,生活化作業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許多生活化作業往往需要學生與他人合作完成。例如,在家庭財務管理作業中,學生就要與家人共同討論和制訂預算,從而增強他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在小組作業中,學生需要與同學分工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和協作能力。
最后,生活化作業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在完成生活化作業的過程中,學生需要面對各種真實問題,這些問題往往需要他們通過獨立思考進行解決。例如,在家庭購物作業中,學生需要根據家庭的實際需要和預算進行合理選擇,這有助于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決策能力。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具有顯著的加強學生實踐能力的價值。生活化作業不僅能夠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還能培養他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這些能力的提升將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培養學生生活意識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育不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還要關注學生生活意識的培養。生活化作業能夠將數學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幫助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生活意識和生活習慣。
首先,生活化作業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傳統的數學教學往往側重于抽象的理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覺得數學與實際生活是脫節的。生活化作業通過將數學問題植入日常生活場景中,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認識到數學在生活中的實用性。例如,通過計算家庭購物的費用,學生可以認識到數學在日常消費中的應用價值。
其次,生活化作業能夠培養學生的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念。在家庭財務管理作業中,學生需要制訂開支預算、記錄家庭收支、分析消費結構等,這些任務能夠幫助他們從小樹立理財意識,學會合理消費。例如,通過記錄家庭的每月開支,學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支出是必要的,哪些是可以減少的,從而學會合理消費,培養節約意識。這種理財意識和消費觀念的培養對于學生的未來生活具有重要意義。
再次,生活化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許多生活化作業涉及學生的日常生活計劃和安排,例如制訂家庭作息時間表和健康飲食計劃等。這些任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學會合理安排自己的生活,還能培養他們的自律意識和健康生活觀念。
最后,生活化作業還能夠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社區服務、環保活動等公益類的生活化作業能夠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社會責任,培養他們的公共意識。例如,通過參與社區的垃圾分類活動,學生可以認識到環保的重要性,學會垃圾分類,從而增強他們的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在“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生活化作業具有顯著的培養學生生活意識的價值,它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還能培養他們的理財意識、消費觀念、生活習慣和社會責任感。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雙減”背景下,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作業生活化設計的價值,在明確當前作業設計問題的基礎上,不斷優化數學作業設計,提高數學作業設計質量,使學生在完成高質量作業的過程中發展數學綜合能力,學會用數學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
參考文獻
[1]馬銀秋.減負提質" 促全面發展——“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探究[J].小學生(下旬刊),2023(9):115-117.
[2]張偉.“雙減”作業巧變化,減壓賦能增新趣——“雙減”與小學數學作業優化的結合[J].新教育,2023(S2):11-12.
[3]李文江.控量減負,創新增效——“雙減”政策背景下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J]. 第二課堂(D),2023(8):14.
[4]鄭亞華.聚集“雙減”" 提質增效——“減負”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策略探討[J].吉林教育,2023(24):65-67.
[5]吳愛仙.“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校本作業設計探究——以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圓”單元為例[J].教師博覽,2023(21):73-75.
[基金項目]2023年度江西省基礎教育研究課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中生活化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FCSX2023-0933)。
[作者簡介]陳艷蘋(1990— ),女,江西豐城人,豐城市杜市中心小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