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業財融合的大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文章重點探究了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在業財融合條件下所面臨的現狀與挑戰、實施策略等內容,以期為企業財務管理者、信息化建設者以及相關政策制定者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業財融合;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
【中圖分類號】F275;F270.7
伴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深入,企業發展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為企業抓住發展機遇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業財融合正日益成為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環節。打通業務系統和財務系統的壁壘,實現信息流、物料流、資金流的高效協同,建立基于數據驅動的精細化管理模式,是推動企業管理升級和質量提升的關鍵一步。鑒于此,本文探討了業財融合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意義、面臨的現狀與挑戰、實施策略等內容,對于指導企業有效開展相關工作,增強發展活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價值分析
(一)提高企業財務管理水平與效率
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具有提高財務管理水平與效率的重要價值。首先,信息化建設可以實現財務數據的電子化管理,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通過集成企業各環節業務數據,形成數據中心,為財務管理提供及時、完整的數據支持,減少人工錄入錯誤,提高財務數據質量。其次,信息化建設可以規范和優化財務業務流程,提高工作效率。通過信息系統的流程控制和自動化,減少人工重復性勞動,加快業務辦理速度,降低運營成本。再者,信息化建設為財務決策分析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持。基于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可以挖掘隱藏在海量數據中的價值信息,為企業提供精準的決策分析依據。
(二)支持企業戰略決策與風險管理
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于支持企業戰略決策與風險管理具有重要價值。財務管理是企業決策的基礎,企業的發展戰略及風險管控都需要堅實的財務數據作支撐。企業戰略決策是高層管理者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的頂層設計,需要全面、準確地了解企業當前的財務狀況和發展潛力。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建立全面的財務數據中心,整合財務會計、預算管理、成本核算等各個模塊的數據,為管理者提供及時、完整的財務信息,全景展現企業經營狀況,支持戰略制定。此外,企業面臨的風險主要來自財務風險、市場風險、合規風險等,財務數據是衡量和防范風險的重要基礎。信息化建設可以通過實施預警機制,自動識別并預警各類風險隱患,同時結合大數據建模分析,評估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為企業制定風險管控措施提供支持。
(三)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與可持續發展能力
財務管理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核心,優化財務管理有利于降本增效,提高企業競爭力。首先,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有助于提高企業資金使用效率,優化資產負債結構。通過信息系統的全面管控,企業可以實現資金的集中管理和統一調撥,避免資金閑置浪費,提高資金使用效率。其次,基于信息化平臺,可以全面收集各環節業務數據,對各項成本費用實施精細化管理和預算控制,優化資源配置,降低生產、經營等各環節成本,提高企業盈利水平。再者,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為企業經營決策提供了有力支撐,有利于企業長遠發展。信息系統可以整合內外部多源異構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等技術,為企業提供全面的經營情況分析,支持制定前瞻性經營策略,把握市場機遇。同時可以對企業經營過程實施全程跟蹤監控,發現和糾正問題,確保經營計劃順利實施。
(四)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在業財融合的新形勢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對于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首先,財務管理信息化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抓手。財務管理貫穿企業各業務環節,是業務運轉的紐帶,對標準化、流程化、數據化的要求更高。通過信息化建設,將財務管理做到數字化、自動化、智能化,為企業其他業務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樹立典范,發揮示范和引領作用。其次,信息化有助于提升財務管理質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智能化的財務管理生態系統,可以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分析,更精準的決策支持,確保企業戰略規劃和重大決策的科學性;可以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增強風險管控能力,有效規避經營風險。再者,財務管理信息化與新技術的深度融合,將為企業注入新的動能。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應用,必將顛覆傳統的財務管理模式,推動財務管理模式、業務模式、商業模式的創新,為企業發展注入新動力。
二、業財融合條件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和挑戰
(一)信息化建設整體水平不高,難以滿足業財融合需求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整體水平較低,功能單一、智能化程度有限,難以適應業財融合的發展要求,這是當前一個主要挑戰。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截至2022年底,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應用覆蓋率僅45%左右。大量中小企業依然延襲著傳統的人工作業方式,信息化程度極低。即便在部分大型企業,財務系統也常存在無法與其他業務系統高效對接的情況,數據無法高效流轉和共享利用,難以支持業財一體化管理決策。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功能單一、智能化水平較低也制約了業財融合的實現。多數企業的財務系統僅具備基本的財務核算、賬務處理等功能,缺乏與營銷、生產、物流等其他業務環節深度融合的能力,無法實現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決策。
(二)數據質量問題嚴重制約信息化應用效果
數據質量問題一直是制約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質量效果的關鍵因素。企業內部因業務環節分散、系統割裂、人工操作等因素,導致數據存在重復、遺漏、錯誤、更新滯后等諸多質量缺陷。外部數據來源渠道分散、標準不統一,整合難度大。據不完全統計,我國企業平均約45%的時間用于數據準備工作,數據質量問題耗費企業大量人力物力。低質量的數據將直接影響財務分析決策的準確性,影響業財融合的質量效果。中國人民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數據質量每下降1%,將導致企業銷售收入下降10%。企業難以憑借質量堪憂的數據支撐精準決策,管理和經營效率必將大打折扣。錯誤、遺漏、重復的財務數據必將導致系統故障、數據混亂,制約各個業務環節的高效協同。可見,解決數據質量問題,提升數據資產價值,是實現業財融合的重要基礎。
(三)人才匱乏難以支撐復雜系統運維
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不僅需要財務人員具備扎實的會計專業知識,更需要具備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等跨界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缺乏復合型人才將制約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的高效運維和持續優化。即便系統建設投入重金,運營效率也將大打折扣,系統潛能難以釋放。同時,缺乏數據分析人才也將影響對海量財務數據的價值挖掘,制約業財融合的深度實現。這一嚴峻形勢如不及時扭轉,將成為制約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和業財融合發展的瓶頸。
三、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實施策略
(一)構建統一的企業業務協同平臺,實現業財融合
為順應業財融合的發展趨勢,企業應構建統一的業務協同平臺,打通信息屏障,實現業務系統集成和數據共享。傳統的財務管理信息系統常存在與其他業務系統割裂的困境,難以實現高效協同,制約了企業經營管理的整體效率。統一協同平臺的核心是基于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搭建企業級服務總線,將生產制造、供應鏈、銷售、財務等各業務系統集成到統一平臺上,實現應用和數據的互聯互通。在統一平臺上,財務管理模塊可以與其他業務模塊深度融合,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將實現完全貫通,為企業決策提供全方位支持。比如,企業可以基于銷售訂單、生產計劃等信息,自動生成采購計劃、資金預算等財務數據;可以基于庫存、現金流等財務數據,進行供應鏈優化、生產調度等決策。通過業務協同,企業將打破信息孤島,最大限度釋放數據價值,提高經營管理質量和效率。目前,越來越多企業已經開始部署企業業務協同平臺。據IDC預測,到2025年,70%的企業將建立統一的業務數據中心,實現數據資產整合和共享。
(二)建設集成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企業大數據平臺
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亟需建設集成財務和非財務信息的大數據平臺,為企業經營管理提供全方位數據支撐。傳統的財務數據分析方式已難以滿足當前的決策需求,企業需要打破數據壁壘,實現各類數據整合和綜合分析。大數據平臺應當實現對財務數據和非財務數據的全面集成,包括會計核算數據、資金收付數據、成本費用數據等財務數據,以及營銷訂單、生產計劃、物流信息、客戶資料等非財務數據。通過數據存儲、處理、分析等功能模塊的集成,可以實現各類結構化、非結構化、內部和外部數據的融合。基于統一的大數據平臺,企業可以運用大數據分析技術,發掘隱藏于海量數據中的商業價值,支持精準決策。例如,美的集團從2013年開始進行財務數字化轉型,通過借助ERP系統錄入信息、規范會計流程科目標準和建立統一的管控體系等,為企業財務管理轉型奠定基礎。通過實施OCR和RPA等技術,建立了包括BI、FMS、HRMS在內的多個管理平臺,實現了對集團財務管理運營的軟件保障,并對財務運營、管理分析及數據規范進行了整體優化與完善。目前,大數據技術在企業決策分析領域的應用日趨成熟。企業應抓住機遇,加大大數據分析技術在財務管理領域的應用力度,為業財融合提供決策支撐。如圖1所示。
(三)設計智能化、自動化的企業財務管理工作流程
在業財融合的趨勢下,企業應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流程自動化等新興技術,重塑企業內部的財務管理流程,提升財務管理質量和效率,實現與業務環節的高度融合。傳統的財務管理流程存在諸多低效、被動的問題,如報銷流程效率低下、供應商對賬工作量大、發票審核靠人工等。在新形勢下,企業需要全面優化和再造流程,建立高度智能化、自動化的財務管理新模式。具體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利用機器學習等技術,構建發票真偽智能識別系統,自動甄別真偽,提高審核效率;二是應用機器人流程自動化(RPA)技術,對報銷申請、對賬核對等規范性工作進行自動化處理,減輕人工負擔;三是基于數據挖掘分析,建立智能預警系統,自動識別異常交易、資金風險等,提高風險管控水平;四是運用自然語言處理等技術,構建智能問答系統,提高工作效率。同時,智能化流程還有利于實現財務管理與業務環節的無縫對接,促進企業整體的業財融合。因此,設計智能化財務工作流程,是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的重中之重。
(四)構建嵌入信息系統的企業內部控制體系
企業內部控制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一環,在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應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將內部控制要求嵌入財務管理信息系統中,形成信息系統化的內控體系,從源頭防范風險,保障業財融合的高效運轉。內部控制的信息系統化,核心在于財務管理流程各環節設置控制點,將內控要求轉化為系統配置,由信息系統自動實施監控和管控。比如在采購付款環節,可以設置貨到驗收、三權分離等控制措施;在銷售收款環節,可以設置信用額度控制、發票簽章等;在資金管理環節,可以設置付款授權審批、資金調撥額度等。通過信息化手段,可以確保內控制度的有效執行。與傳統人工控制相比,信息化內控具有準確性更高、覆蓋面更廣、執行力更強的優勢。系統可以全程留痕,自動記錄控制過程,防止人為遺漏;可以覆蓋從總部到分支機構各層級,無死角監控;可以設置強制控制,有效防范舞弊違規行為。同時,基于大數據分析和機器學習技術,企業還可以構建智能風控系統。系統可以自動識別異常交易、疑似舞弊等高風險事項,并預警報告,提高風控質量和及時性。這將為業財融合保駕護航,防范管理和經營風險。

(五)加強財務管理人員數字化技能培養
在業財融合的大趨勢下,企業財務管理人員不僅需要扎實的財務專業知識,更需掌握數字化技能,成為復合型人才。因此,加強財務人員數字化技能培養,提升綜合素質,是推動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重要一環。首先,企業應重視財務人員信息技術能力的培養。財務信息化建設需要財務人員熟練運用辦公軟件、財務管理系統等信息化工具,了解數據處理、系統維護等基本知識。企業可以開設相關的在崗培訓,引入專業的IT培訓師資,系統提升財務人員的信息化應用水平。其次,要注重培養財務人員的數據分析能力。財務大數據分析是業財融合的重要支撐,企業應組織財務人員學習數據建模、數據可視化、業務智能等數據分析方法,提高從海量數據中發現價值信息的能力。同時也要加強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培訓,讓財務人員了解前沿技術動態,把握發展方向。例如,根據《2023年中國企業財務智能化現狀調查報告》,企業智能技術應用逐漸普及,財務智能化水平穩步提升。技術應用數量平均為10.60個,比2022年增加了近10%;技術采用率平均為34%,比2022年穩步增長。這表明我國企業正在積極探索智能財務應用,并逐步取得了有效成果。可見,加強財務人員數字化復合型技能培養,是企業實現業財融合的關鍵一環。企業應予以高度重視,制定系統的培養計劃,為信息化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總之,在業財融合的大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應當遵循“統一業務協同、整合數據資產、優化智能流程、嵌入內控管理、加強人才培養”的總體策略,全面推進,切實提升財務管理能力和質量,為企業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業財融合的大趨勢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正面臨諸多挑戰,但也孕育著重大發展機遇。企業應當提高認識,增加投入,完善基礎,全面部署符合業財融合要求的信息化建設策略,充分發揮財務管理在業務協同中的“紐帶”作用,努力構建智能化、一體化的管理新模式。與此同時,政府和行業組織也應當為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和發展生態,加強人才培養、標準制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未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應用,業財融合將得到進一步深化,企業財務管理模式必將發生深刻變革。企業應當牢牢把握數字化轉型的機遇,與時俱進,在業財融合的路上闊步前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新的動能。
主要參考文獻:
[1]黃永霞.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24(03):157-159.
[2]袁芹.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探討[J].財會學習,2024(08):32-34.
[3]孫曉娟.業財融合背景下國有企業財務信息化建設研究[J].財經界,2024(03):102-104.
[4]袁林森.業財融合背景下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策略[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3(09):92-94.
[5]任霞.探析業財融合背景下建筑施工企業財務管理信息化建設路徑[J].財會學習,2023(25):47-49.
責編: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