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發展,核心素養的培養逐漸成為教育領域的熱門話題。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應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而勞動教育作為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在小學低年級階段的教育中尤為重要。詳細分析了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
作者簡介:朱宗升(1986—),男,甘肅省蘭州市安寧區十里店小學。
小學階段是為學生未來深入學習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石的關鍵階段,在這一階段開展勞動教育十分必要。然而,在當今的教育環境中,教師在實施勞動教育的過程中面臨一系列挑戰和困難,這些挑戰主要體現在教師并未能完全有效地將相關的知識與技能傳授給學生,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學生在勞動教育領域的成長與發展。面對這樣的現狀,教師有責任也有必要對勞動教育方法進行深入探索和創新,尋找學生更易于接受的教學方式,讓勞動教育擺脫枯燥乏味的理論灌輸,變得生動有趣,富有實踐性。這樣,學生不僅能從勞動中收獲豐富的知識,更能通過實際操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從而真正受益于勞動教育。
一、核心素養與勞動教育的關系
在當今社會,人們越來越注重培養個體的核心素養,以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而勞動教育作為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對于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親自動手操作,解決實際問題。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有助于學生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提升自己的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技能。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是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關鍵一環,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更好地適應和應對各種挑戰[1]。
(二)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在勞動過程中,學生需要不斷探索新的方法和技術,以提高勞動效率和質量。這種對創新的追求和嘗試,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創新精神是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勞動教育,學生可以更好地培養自己的創新精神,為未來的職業發展和社會進步貢獻力量。
(三)勞動教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責任感
在集體勞動中,學生需要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任務。這種合作的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和溝通能力,提升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同時,勞動教育還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責任和義務,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這些品質同樣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
二、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特點
開展勞動教育既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重要方式,也是培養學生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和正確價值觀的基石。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特點體現在多個方面。
(一)實踐性
在這個年齡段,學生對周圍的世界充滿好奇,他們渴望通過親身實踐來探索和感知知識。而勞動教育通過讓學生參與實際的勞動活動,如打掃教室、種植花草等,能讓他們在動手操作中體驗到勞動的樂趣,從而能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
(二)啟蒙性
這個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認知發展的關鍵時期,勞動教育通過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價值和意義,能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同時,勞動教育還能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讓他們在勞動中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創新精神。
(三)趣味性
為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到勞動中來,勞動教育往往采用游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方式。比如,通過組織有趣的勞動競賽、角色扮演等活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勞動技能,感受到勞動的快樂。
(四)綜合性
勞動教育不僅關注學生勞動技能的培養,還注重他們在勞動過程中的情感體驗、道德養成和團隊協作等方面的發展。因此,勞動教育往往與其他學科教育相結合,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
三、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實踐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首先,小學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注意力易分散,這就要求勞動教育既要有趣味性,又要具有足夠的吸引力。其次,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勞動教育的內容和方法需要更加直觀、簡單易懂。最后,他們的模仿能力強,教師的示范和引導作用尤為重要。針對上述特點,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成為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有效實踐策略。創設情境,就是根據教育內容,設計具體的、生動的勞動場景,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和意義。激發興趣,則是通過豐富多樣的活動形式,激發學生的勞動熱情。
例如,某小學在低年級勞動教育中,創設了“我是小小廚師”的情境。教師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各種食材和烹飪工具,然后示范了簡單的烹飪步驟。接著,學生分組進行烹飪實踐,有的負責洗菜,有的負責切菜,有的負責炒菜。在烹飪過程中,教師不斷給予學生指導和鼓勵,學生忙得不亦樂乎,享受著勞動帶來的快樂。烹飪結束后,學生一起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臉上洋溢著滿足和自豪的笑容。通過這個案例,我們可以看到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在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勞動技能,還能培養他們的勞動習慣和勞動觀念,為他們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寓教于樂,寓學于勞
如何有效地實施勞動教育,使其既富有教育性又充滿趣味性,成為教育工作者必須思考的問題。寓教于樂、寓學于勞的理念,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寶貴的啟示。寓教于樂,即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勞動技能。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故事、游戲等形式,引導學生認識勞動的重要性,并激發他們參與勞動的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設計富有創意的勞動項目,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勞動的樂趣。寓學于勞,即將學習與勞動相結合,讓學生在勞動中學習和成長。在勞動實踐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總結,培養觀察力和思維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勞動實踐的機會,向學生傳授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4]。
例如,某小學低年級班級開展了一次“小小園丁”勞動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教師首先通過講述有關園藝的小故事和展示美麗的花卉圖片,激發了學生對園藝的興趣。接著,教師帶領學生來到校園內的綠化區,指導他們如何種植花卉、澆水施肥等。在勞動過程中,教師不僅教授了園藝知識,還引導學生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記錄勞動心得。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園藝技能,還培養了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團隊合作精神。
(三)家校合作,共同育人
家校合作是勞動教育實踐的重要策略之一。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兩個重要場所,它們之間的緊密合作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勞動教育方面,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參與家務勞動,培養其獨立生活的能力;學校則可以通過組織各類勞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勞動技能,感受勞動的樂趣。通過家校合作,將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共同推動勞動教育的深入開展。共同育人是家校合作的核心理念。在家庭和學校之間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共同制訂勞動教育計劃,能夠確保勞動教育的連貫性和系統性。家長可以積極參與學校的勞動教育活動,與老師共同指導學生完成勞動任務;學校也可以邀請家長分享家庭勞動教育的經驗,為學校的勞動教育提供有益的
參考。
例如,某小學低年級開展了一次以“綠色校園”為主題的勞動實踐活動。學校事先與家長進行了溝通,得到了家長的大力支持。在活動中,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與家長一起種植花草、清理校園垃圾,共同營造美麗的校園環境。通過這次活動,學生不僅學到了勞動技能,還培養了團隊協作精神和環保意識。家長也紛紛表示,這次活動讓他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學校的勞動教育,也讓他們更加關注孩子在家庭中的勞動表現。
(四)榜樣示范,引領風尚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勞動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自理能力的關鍵途徑,更是塑造學生良好品德、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載體。在這一階段,榜樣示范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育策略,通過樹立優秀典型,讓學生在模仿中學習,從而能引領勞動教育的風尚。榜樣能夠為學生提供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通過觀察榜樣的行為,能夠清晰地了解到什么是正確的勞動態度和方法,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榜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動力。看到榜樣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成果,學生會受到激勵,產生積極向上的心態,更加愿意主動參與勞動實踐[5]。榜樣示范法的核心在于選取合適的榜樣,這些榜樣可以是班級中表現突出的同學,也可以是學校的優秀代表,甚至是社會上的勞動模范。他們通過自己的實際行動,展示了勞動的魅力和價值,激發了學生參與勞動的熱情。
例如,某小學低年級班級通過實施榜樣示范法,取得了顯著的勞動教育成果。班主任在班級中挑選了幾位表現優秀的同學作為勞動小能手,讓他們在課間休息時負責整理教室、擦黑板等。這些勞動小能手不僅自己做得很好,還積極幫助其他同學,形成了良好的勞動氛圍。在榜樣的帶動下,班級中的其他同學也逐漸養成了良好的勞動習慣,班級整體衛生狀況得到了顯著提升。
(五)拓展渠道,豐富形式
小學低年級的勞動教育實踐,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其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方式。為了更好地實施勞動教育,教師需要不斷拓展教育渠道,豐富教育形式,并通過具體的案例分析來深化學生對勞動知識和技能的理解與實踐。在拓展渠道方面,教師可以從多個角度入手。首先,結合家庭教育,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鼓勵學生參與家務勞動,如掃地、洗碗、整理房間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勞動技能,體驗勞動的樂趣。其次,利用社區資源,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幫助社區老人打掃衛生、植樹綠化等,讓學生在服務他人的過程中培養社會責任感。此外,還可以與農業、工業等領域的企業合作,開展勞動實踐體驗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價值。在豐富形式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多樣化的勞動教育活動。例如,舉辦勞動技能比賽,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進取心,讓他們在比賽中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開展勞動主題班會,讓學生通過討論、分享等形式,深入理解勞動的意義和價值;組織勞動成果展示活動,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勞動作品,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在某小學低年級的勞動教育實踐中,教師結合教材內容,設計了一系列有趣的勞動活動。其中一項活動是“小小園丁”,教師引導學生親手種植花草,照料植物和觀察植物的生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學會了基本的種植技能,還培養了學生的耐心和責任心。此外,教師還組織了一次“環保小衛士”活動,帶領學生走出校園,參與社區的環保工作。學生通過撿拾垃圾、宣傳環保知識等方式,為社區的環保事業貢獻了自己的力量[6]。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還讓他們在實踐中學會了勞動技能,培養了勞動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更重要的是,通過這些活動,學生逐漸認識到了勞動的價值和意義,懂得了珍惜勞動成果,尊重他人的勞動。
結語
核心素養下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實踐策略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注重激發學生的勞動興趣、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基本的勞動技能。通過創設情境、寓教于樂、家校合作、榜樣示范以及拓展渠道等策略,可以有效促進小學低年級勞動教育的發展,為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江岳來.在小學低年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J].新教師,2022(5):89-90.
[2]胡鳳蝶.小學低年級班級勞動教育實施的個案研究:以成都市龍泉驛區H校為例[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23.
[3]畢豪.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路徑的個案研究:基于大連某小學的分析[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
[4]林深.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融合勞動教育的實踐探索[J].優格,2023(2):154-156.
[5]石小榮.淺談勞動教育促進農村小學低年級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的策略[J].智慧少年,2024(9):165-167.
[6]王瑞.新時代小學勞動教育落地生根的實踐探索[J].俏麗·教師,2023(1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