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了如何在縣域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闡述了研究背景與意義,論述了核心素養與項目式學習的內涵,分析了縣域高中生物課堂教學現狀,提出了核心素養導向下項目式學習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策略,并結合案例探討了項目式學習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路徑及應用效果,旨在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推動縣域高中生物教育的深度改革。
關鍵詞:核心素養;項目式學習;縣域高中;生物課堂
作者簡介:羅寶麗(1984—),女,廣西壯族自治區賓陽中學。
一、前言
在新時代教育背景下,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已成為主要教學目標之一。《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明確提出,學生應具備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這一轉變說明教育的重心正從注重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轉向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1]。
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方式,強調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主動學習,通過動手實踐、團隊協作和批判性思考,深化對學科知識的理解,提升創新思維、溝通能力、團隊合作和自我管理能力等核心素養。因此,項目式學習被不少教師視為實現核心素養教育目標的有效手段。
二、核心素養與項目式學習理論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21世紀教育領域的關鍵詞之一,是個體在學習過程中逐步形成的、能夠支持其終身發展和適應社會變化的能力集合。它包括了知識、技能、態度和價值觀四個層面的內容,是一個動態的、發展的概念。在核心素養培養背景下,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更要關注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以此培養出具有全球視野、創新思維和良好品格的未來公民。
在生物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項目式學習培養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動手實踐解決實際問題,有效運用生物知識,提升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同時,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可以通過團隊合作,鍛煉溝通協作和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科學精神與探究素養。這種能培養學生多種核心素養的教育方式,能突破縣域高中傳統生物課堂教學的局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
項目式學習的理論基礎主要包括情境認知理論、基于問題的學習教學理論以及建構主義理論。這些理論強調了學習的實踐性、情境性、合作性和反思性。在這些理論的支持下,項目式學習在提升學生核心素養方面的優勢更加明顯,能充分發揮本身的育人價值。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學習者的主體性,認為學習者在學習知識時不能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要通過自己與環境的互動建構知識體系。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主動參與到問題解決過程中,通過實踐操作來理解和掌握知識,這與建構主義理論的論點相符。項目式學習鼓勵學生在實踐中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使自己的學習過程更加個性化[2]。通過實施項目式學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協作和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推動生物教學的改革與發展。
三、縣域高中生物課堂現狀分析
(一)縣域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目前部分縣域高中生物教學課堂以教師為中心,過于強調知識的傳遞,忽視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在課堂上,教師喜歡滔滔不絕地講解知識,不重視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導致學生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這樣無法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教學內容上,部分教師喜歡照搬教材中的知識,較少聯系實際生活和科學前沿知識,導致學生對生物知識的理解不夠深入,難以產生探索生物知識的興趣[3]。
在教學方法上,部分教師喜歡運用講授式教學方法,較少開展實驗教學和探究式學習。盡管實驗是生物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在資源有限的縣域高中,實驗設備可能無法得到及時更新,從而導致實驗課程實施起來存在一定困難。此外,由于個人能力不足等,部分教師無法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導致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不到有效鍛煉[4]。
在評價體系上,部分生物教師仍以考試成績為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標準,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新思維、溝通協作和自我管理能力的關注度不夠。這種單一的評價會阻礙學生的全面發展,使他們對教師產生依賴性。
(二)在縣域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的挑戰與意義
在縣域高中生物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然而,在縣域高中生物教學中運用這一創新教學方法也存在諸多挑戰,具體如下。
資源限制是項目式學習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實施的一大挑戰。這不僅包括硬件設備的不足,如實驗設備陳舊、實驗器材不足等,還包括軟件資源的不足,如教師對項目式學習方法的理解不夠深入、學校對項目的資金投入不足等。對此,學校管理層在教學規劃階段就要充分考慮這些因素,尋找相應的解決方案,如爭取政府支持、籌集社會資金或與其他學校共享資源等。
教師的角色轉變也是一大挑戰。在項目式學習中,教師的角色會從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協作者。教師需要具備項目設計能力、指導能力、促進學生批判性思考和創新性解決問題的能力。為此,學校要對教師進行系統的培訓,為他們提供專業發展的機會,以提升他們的教學技能。
同時,項目式學習的實施對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需要自主規劃學習進度,管理時間,解決問題,這對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他們能夠適應項目式學習的節奏和要求,也是一個挑戰。
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實施項目式學習雖然存在諸多挑戰,但也帶來了諸多機遇,如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等,能為縣域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注入活力,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四、核心素養導向下項目式學習的應用策略
(一)目標設定與課程設計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在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時要明確教學目標,并在此基礎上精心設計課程。教師在設定目標時,應根據核心素養培養的內在要求,將知識學習、技能訓練與價值觀塑造相結合,以此確保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能夠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溝通協作和自我管理能力。
在設定目標時,教師應充分考慮生物課程標準和學生的發展需求,明確項目教學要達成的具體知識目標、技能目標和素養目標。知識目標關注的是學生對生物學科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技能目標側重于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發展;素養目標則強調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
課程設計是根據教學目標確定具體的教學活動的過程。教師應選擇與生物課程內容緊密相關的項目主題,確保項目既能涵蓋相關知識點,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使他們在解決實際問題時加深對知識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選擇“生物多樣性保護”或“生態系統健康”等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項目主題,讓學生在項目實施的過程中掌握生物知識,關注環保問題,提升社會責任感。
(二)實施過程與評價體系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項目式學習的實施過程是一個融合理論與實踐、學生主體性與教師引導性、批判性思維與創新性探索的過程。為了確保項目式學習的有效實施,教師需要遵循相應的流程,并構建多元的評價體系,確保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培養。
實施過程的第一個環節是項目啟動,此環節較為重要。在此環節,教師要向學生介紹項目背景、目標和預期成果,激發學生對項目的興趣。在此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要通過提出開放性問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設想,自主設定學習目標,從而增強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評價體系是項目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構建一個以核心素養為導向的評價框架,包括批判性思維、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自我管理等評價維度。在評價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成果,還要重視他們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
五、案例研究與效果評估
(一)項目式學習案例分析
在以“生態系統恢復”為主題的項目式學習中,某縣域高中教師首先根據課程標準和學生興趣點,設計了一個與現實生活密切相關的項目:探究當地河流污染問題,并提出恢復方案。學生被分成多個小組,每個小組負責探究河流污染問題的不同方面,如污染源、生態影響、恢復策略等。在探究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生態學知識,還鍛煉了實踐能力[5]。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引導者,為學生提供了必要的資源和指導,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探究方案并進行探究,同時跟學生強調了團隊合作和批判性思考的重要性。學生在討論和解決實際問題時,學會了如何進行有效的溝通,如何從多個角度理解和分析問題。通過探究該項目,學生不僅理解了相應的知識,還增強了自我管理能力,學會了如何規劃時間,平衡個人任務和團隊合作。
(二)效果評估與反思
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引入項目式學習,不僅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生物學科核心素養,還加深了他們對相應知識的理解,提升了他們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應用能力。在“生態系統恢復”項目中,學生通過實地考察和數據分析,不僅了解了河流污染的復雜性,還提出了具有針對性的恢復方案,這不僅表明他們已經深入理解此知識點,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還表明他們形成了良好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設計能力等。
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運用項目式教學方法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其中,資源不足是制約項目式學習實施的重要因素,如實驗設備不足和教學資源不足等。此外,如何全面、客觀地評估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也是教師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教師要進一步探索多元的評價工具和方法,如使用表現性評估、項目展示和自我反思等方式,以便更準確地評估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
在核心素養導向下,教師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教師應深入探究項目式學習方法,優化課程設計,提升專業技能,完善評價體系。教師通過持續的實踐與反思,能更好地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發揮項目式學習的作用,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六、結論與展望
項目式學習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應用,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能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相關生物知識的理解,有效提升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等。然而,教師要想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有效應用項目式學習方法,還面臨著諸多挑戰,如資源不足、教師角色轉變存在困難等。針對這些問題,學校應投入更多資源,對相關硬件設施進行更新和補充,并為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時,學校應鼓勵教師構建多元化評價體系,以確保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發展情況能得到全面、客觀的評估。展望未來,我們可以預見,項目式學習將在縣域高中生物課堂中占據更重要的位置,成為提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教學方式。
[參考文獻]
陳艷艷.高中生物核心素養下的項目式學習路徑[J].天津教育,2024(2):73-75.
劉蘭珍.基于核心素養的項目式教學在高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課堂內外(高中教研),2023(15):81-83.
郭進.項目式學習法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分析[J].學周刊,2023(13):91-93.
劉文靜.基于項目式學習培養高中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探索[J].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文摘版)教育,2024(7):52-55.
王誠.項目式學習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科研成果與傳播,2024(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