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模式對于提升教學效果至關重要。針對“溶液”這一重要的初中化學知識內容,探討不同教學模式的選擇,并分析教、學、評一致性對于教學的重要性。通過統一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評價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關鍵詞:初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
隨著教育理念不斷發展,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面臨一系列挑戰。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成為教師的關注焦點。“溶液”作為化學學科中重要的知識內容之一,涉及溶解現象、溶液濃度、溶解度等概念和原理。教師合理選擇和實施教學模式,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與溶液相關的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探究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教學模式的選擇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學模式的選擇十分重要,因為不同的教學模式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不同的影響。針對溶液相關知識的學習,本文選取以下幾種教學模式進行探討。
(一)傳統教學模式
傳統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側重于教師對知識的講解和學生聽講。在初中化學教學中,這種模式常以概念講解、演示實驗等形式展開。通過學習理論知識和觀察實驗現象,學生可以對相關化學性質形成初步了解。教師一般通過解答疑問、討論典型案例等形式,鞏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二)探究教學模式
探究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通過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實踐操作能力。教師可以提出探究問題,組織學生開展實驗,要求其觀察、記錄實驗數據,分析實驗現象,總結規律等。通過實踐操作和問題思考,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溶液的形成過程、性質以及相關實驗現象。
(三)合作學習模式
合作學習模式以學生之間的合作和互動為特點,讓學生通過團隊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負責一個實驗項目,開展實驗操作、數據記錄和分析,最后進行結果匯報。通過小組合作和互動,學生不僅可以培養實驗技能,還可以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四)評價教學模式
評價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估和反饋,幫助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錯誤,提升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課堂測驗、撰寫實驗報告、組織課堂討論、布置作業等途徑實施評價。通過評價,教師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問題所在,幫助學生查漏補缺。
在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興趣[1]。
二、教、學、評一致性概念分析
在“溶液”知識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保證教、學、評一致性,通過協調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確保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學目標一致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設定明確的教學目標,確保這些目標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符合。這些目標不僅應包括知識傳授,還應包括能力培養和素質提升。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教師需要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制訂出切實可行的教學計劃。例如,教師可以設定以下目標:了解溶液的概念、性質和組成;掌握溶液的濃度和配制方法;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學過程一致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將教學目標轉化為具體的教學活動。例如,采用實驗演示、理論講解、小組討論和案例分析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掌握溶液的相關知識。同時,教師還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
(三)教學手段一致性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采用多種教學手段,包括細致講解、合作討論、實驗探究等,以滿足學生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為了實現教學手段與教學目標的一致性,教師需要綜合考慮學生的認知能力、學習習慣和興趣愛好等因素,據此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
(四)教學資源一致性
教學資源一致性是指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應注重資源與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的匹配度,確保所選擇的資源能夠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保證教學資源一致性的具體要點:1.仔細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所需的教學資源類型和數量;2.評估現有教學資源的適用性和可行性,選擇符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資源;3.使用教學資源時,注重資源的整合和優化,確保資源之間的邏輯性和連貫性;4.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需求,對教學資源進行適當的調整和修改,使其符合學生的特點和需求。
保證教學資源的一致性是教師必備的教學技能之一,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2],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五)教學評價一致性
教學評價是檢驗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小測驗、作業、期中和期末考試等多種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同時,教師需要注重評價方式的多樣性,除了傳統的紙筆考試,還可以采用觀察、口頭表達、動手操作等方式進行評價,以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能力水平。
三、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實施及改進策略探討
初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能夠提升教學效果,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本文基于教學實踐經驗與學生反饋,總結以下策略。
(一)明確教學目標
在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該明確教學目標,并使教學始終圍繞這個目標進行。這樣做可以避免教學偏離,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為了確保教學目標與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教師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興趣和需求,以這些信息為基礎,制訂具體可行的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進展,以便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學生能夠按照預設路徑掌握知識和技能,學習方向始終與教學目標保持一致。這要求教師具備敏銳的觀察力和靈活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并圍繞目標進行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十分關鍵,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以為他們未來的學習和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教學溶液的形成和性質時,教師可設定教學目標:1.理解溶液的定義和形成過程;2.掌握溶解度和飽和溶液的概念;3.能夠描述不同溶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4.探索溶解度與溫度、溶質種類等因素之間的關系。
(二)提高學生參與度
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是教學過程中一個極其重要的目標。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各種活動,如實驗操作、討論、展示等,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3]。
通過實驗操作,學生可以親身進行實踐,更好地理解知識,培養動手能力。實驗操作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進他們主動學習,形成對知識的深刻記憶。討論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可以自由發表個人觀點,也能聽取其他同學的觀點,從而形成自己的見解。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還能促進學生思考和成長。展示則能夠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表達能力。通過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識,同時還能與其他同學分享自己的學習經驗和方法。這能促進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和共同成長。
通過實驗操作、討論、展示等活動提高學生的參與度,讓他們積極投入學習,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體驗,還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力等關鍵能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
(三)優化教學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選擇恰當的教學策略。例如,對于學生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可以采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并尋找解決方案。同時,教師還可以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探究式學習策略,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升教學效果。
通過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教師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例如,當學生在解決問題或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可以給予適當的指導和幫助,幫助學生克服困難,并使他們從中獲得成就感。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小組討論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學習體驗、參與度和學習興趣。選擇合適的教學策略是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環,教師需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各種教學策略和方法。
例如,在教學溶液的形成和性質時,教師可在課堂導入環節中通過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解現象,如鹽溶解在水中、糖溶解在茶水中等,引發學生對溶液的興趣和好奇心。基于課堂導入,進行概念解釋,介紹溶液的定義,解釋溶液的形成過程:溶質的分子與溶劑的分子之間發生相互作用,使得溶質分子被溶劑分子包圍,形成溶液。引導學生思考溶解度和飽和溶液的概念,并舉例說明。接著,學生開展實驗探究,觀察不同溶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如食鹽、砂糖、小蘇打等,然后記錄實驗結果,并根據觀察到的現象,討論溶質的溶解度和飽和溶液的特征。
(四)評價方式多元化
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保證評價方式多元化,除了傳統的紙筆測試,還應包括觀察、口頭反饋、作品展示等多種方式,加強對學生能力、態度和情感等方面的考查,以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觀察是一種有效的評價方式。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可以了解學生在學習狀態、參與程度、合作意識等方面的情況。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作業、作品等來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口頭反饋也是一種重要的評價方式。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面對面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情況、困惑和意見,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策略。此外,口頭反饋還有利于及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鼓勵他們進步,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作品評價是一種具有現實意義的評價方式。通過讓學生完成實際項目或作品,評估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技能水平以及團隊協作能力。此外,作品評價還可以鼓勵學生發揮創意和想象力,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以探究溶液形成的實驗評價為例,教師可開展討論與總結活動,引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總結不同溶質在水中的溶解情況,并探討影響溶解度的因素,如溫度、溶質種類等。學生在討論中展示自己的觀點,互相交流并糾正彼此的錯誤理解。最后是鞏固與拓展環節,教師布置相關的練習和任務,讓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拓展應用領域,如解釋為什么一些物質在水中不會溶解等。為保證教、學、評一致性,教師應采用多種形式的評估方式,包括實驗報告、小組討論、問題解答等,以全面評價學生對溶液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價標準應清晰明確,確保所有學生都能理解。
(五)加強教學反思
在實施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時,教師應該加強教學反思,深入思考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積極尋找改進方法,實現教育教學目標。通過反思,教師可以認真思考自己在教學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從而更好地調整教學。同時,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表現和反饋中獲取更多的信息,及時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4]。基于這些策略,教師可以不斷優化教學,增強學生的學習動力和興趣,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因此,教學反思是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該認真對待,積極反思,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更好地促進學生發展。
結語
綜上所述,通過對初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課堂教學模式的探討,可知確保課堂教學的教、學、評一致性,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在實際應用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對這一教學模式進行反思和改進,以不斷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甘成秋,陳利燈.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化學教學范式構建:以人教版“燃燒與滅火”教學為例[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22,23(12):48-49.
鄭木霞,陳新華.基于“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的構建:以“氯氣的性質”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1(21):47-52.
陳青苗,陳新華.“教—學—評一致性”的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實踐:以“一定物質的量濃度溶液的配制”為例[J].實驗教學與儀器,2021,38(9):19-21.
付金泉.微項目學習:基于真實情境的初中化學課堂教學:以“溶液的形成”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1(20):51-53.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池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3年度學科核心素養專項課題“基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初中化學教、學、評一致性教學模式研究——以‘溶液’為例”(立項編號:2023ZB040)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何紹立(1981—),男,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教育學科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