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PBL項目式學習強調教師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真實而有意義的學習情境,用項目任務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最終實現學生的深度閱讀,實現學生的個性化學習。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整本書閱讀;小學語文
一、利用項目式學習進行整本書閱讀的重要性
(一)順應了《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要求
新課標指出:“構建語文學習任務群,注重課程的階段性與發展性。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整合學習內容、情境、方法和資源等要素,設計語文學習任務群。”課標的實施建議教師要關注學生的語文生活實際,創設有趣豐富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性的學習任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求知欲,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整本書閱讀作為學習任務群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教學強調任務的設計與真實情境的創設、對學生語言實踐的關注和問題的驅動性,這些要求都和PBL項目學習的要求不謀而合。
(二)能夠有效提升小學中高段學生整本書的閱讀素養
項目式學習強調教師在進行整本書教學時要關注學生的主體地位,創設真實的情境,以做項目的方式調動學生閱讀積極性,可以增加學生閱讀體驗的多樣性,讓學生在閱讀實踐中鍛煉自己的思維,提升自己的核心素養。教師根據項目式學習教育理念和整本書閱讀思想為理論指導,以實踐活動為基礎,以整本書閱讀活動為主線,創設真實的情境,關注學生的語言實踐。項目式整本書閱讀以項目主題為主線,以任務為載體,將學習內容、情境和方法等要素整合在一起,設計整本書閱讀的語文學習任務群。在進行項目式整本書教學時,教師結合新課標和統編教材倡導讀整本書的指導思想,實現單篇教讀、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的一體化。通過讀好一本書,從而延伸到讀好群文閱讀。為學生理解賞析、深化人物形象及其精神品質開辟了多條道路,打開多元視窗。在活動中,我們引導學生通過項目式整本書閱讀,構建文本與自我、文本與文本、文本與世界的意義關聯,幫助學生成為意義建構的閱讀者,從而提高小學中高段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素養。
二、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缺少對“整本書教學”的有效經驗
一些教師對整本書閱讀不夠重視,未能真正做到“課外閱讀課程化”。還有一部分教師心有余而力不足,因為教學任務較為繁重,未能很好地安排教學時間去監測學生的閱讀過程,沒有對學生的閱讀方法進行具體有效的指導,缺少對學生閱讀的評價等等。
(二)學生缺乏有效的“整本書閱讀”的方法
學生難以兼顧學業和課外閱讀,閱讀時間難以保障。每天的閱讀多為碎片化閱讀,多數學生僅在周末和寒暑假里有長時間地閱讀,缺乏閱讀的完整性。此外,學生在閱讀時缺乏有條理的閱讀規劃,閱讀方法僅停留在表層,閱讀時只關注感興趣的內容,缺乏對整本書深層次的思考理解。
三、項目式學習下開展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確定核心知識,明晰整本書閱讀項目任務
項目式學習要學生學的就是核心知識。教師進行項目式整本書閱讀的設計時,應從對應年段所要求學生掌握的核心知識出發。新課標規定:“整本書閱讀”在不同階段中有不同的閱讀方法,統編語文教材中所介紹的四種閱讀策略中,三年級上冊是學習“預測”;四年級上冊要學習“提問”;五年級上冊則是“提高閱讀速度”;六年級上冊安排的是目的性閱讀。它們具有階梯連貫性。根據課標和教材中不同年段學生需要掌握的閱讀策略,我們可以確定整本書閱讀的核心知識。比如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是“閱讀策略”單元,根據推薦書目將該項目主題定為“游歷童話王國”,確定核心知識是“依據封面、題目、插圖、角色和情節等進行預測,感受童話豐富的想象”。在核心知識的基礎上,我們將項目任務定位“出版班級童話故事集”,并開展“走進童話故事”“感受童話的奇妙”“制作童話故事集”“童話故事發布會”這四個板塊的子任務。這樣,學生可以聯結課堂內外,將課堂上學到的“預測”這一閱讀方法,遷移運用到課外整本書閱讀中。項目式學習最終是要學生實現核心知識的再建構,讓學生在新的閱讀情境任務中,不斷運用所學的核心知識、轉換、產生新的知識,并學習調動各種知識和資源去解決項目任務中遇到的問題,真正實現有意義的整本書閱讀。
(二)創建真實的驅動性問題來激發學生整本書閱讀的主動性
驅動性問題是項目式學習的核心要素。因為驅動性問題讓學生在整本書閱讀的項目活動中始終保持持續性和一致性。好的驅動性問題一方面能幫助推動學生進行項目式學習的過程和結果,另一方面可以促進學生高階思維的養成。教師在設計項目式整本書閱讀活動時要創建真實有效的驅動性問題,這個問題應該是高度凝練的,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并且能夠指引學生根據問題深入探究整個文本。在深入閱讀時,通過思考驅動性問題,學生會細致關注描寫人物的部分,學習作者是如何進行故事情節和細節部分的刻畫,從而學習到名著中這些習作方法。可以看到在一連串的學習探究中,學生逐步實現從低到高的漸進式學習,可以鍛煉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提升閱讀素養。
(三)搭建學習支架促進學生深度閱讀
項目式整本書閱讀活動可以促進學生的深度閱讀。豐富的信息技術支持、網絡視頻、文字資料、表格和思維導圖等都可以成為學生閱讀時的學習支架。在《三國演義》項目式整本書閱讀的導讀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表格制定自己的閱讀計劃。比如在子任務《三國演義》劇本編撰中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厘清制作劇本的要素,還可以按照故事發展的順序在導圖上繪制關鍵環節。有不少學生對“三國”中豐富的戰爭描寫和戰術運用感興趣,閱讀活動手冊中提供對比閱讀支架,指引學生感受異彩紛呈的戰爭故事。學生利用學習支架,可以更好地促進深度閱讀。
(四)融通信息技術推動學生的多元評價
融通多種信息技術來促進學生的多元評價。比如在《三國演義》手抄報作品展示中,學生可以將自己創作或者小組共同繪制的手抄報發表在“電子書包”平臺,還可以在智慧閱讀平臺上進行每日打卡,同學之間相互點評,點贊選出最佳作品。在課上開展小組合作探究的時候,也可以讓學生利用“粵教祥云”或者“智能學伴”等平臺及時上傳作品,發布點評,讓學生在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打卡點贊中實現個性化學習。
基于項目式學習下的小學中高年級整本書閱讀,搭建了整本書閱讀課堂內外的橋梁,為學生創造了展示的舞臺。項目式學習讓整本書閱讀融入學生的學習活動中,讓學生在真實而又富有趣味的閱讀情境中,在項目任務的驅動下,促進深度學習,提高思辨能力和審美能力,真正實現深度而又有意義的閱讀。
參考文獻:
[1]葉枚舉,賴金婷.項目化學習視域下的整本書閱讀教學路徑探析[J].江西教育,2024(18).
[2]薛彩云.項目化學習助力整本書深度閱讀——以《中國民間故事》為例[J].福建教育,2024(19).
[3]張馨予.依托項目化學習 促進整本書閱讀——以六年級曹文軒兒童成長小說閱讀指導為例[J].教育界,202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