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文章在分析了融入真實生活情境作業設計的意義后,介紹了旨在融合生活情境發展化學核心素養的作業設計立意,并以“幾種常見的鹽”為例詳細闡述了基于生活情境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踐,最后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了實踐反思:加強學習研究,挖掘生活情境素材;深入解讀教材,注重融合學科知識;強化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創新開放設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這些實踐反思為初中化學教師的創意作業設計提供了參考,有助于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
[關鍵詞]生活情境;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 " "G633.8 " " " "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24)29-0072-04
作業是為鞏固課堂教學效果而設計的供學生課外進行的練習,它能夠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發展學生的智力和創造才能?!读x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指出:化學課程要培養的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化學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與實踐、科學態度與責任[1]。有創意且有趣的作業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2]。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創新優化作業設計,以作業評價促進教學,更好地發揮作業在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方面的功能,是每一位教師追求的目標。
化學學科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及生產實踐聯系緊密,以素養為本、深度融合生活情境的作業對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起著積極的作用。設計融入生活情境的作業,不僅能融合課內外知識,促進知識遷移與建構,激發學生思維,有效發揮作業的育人功能,還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實現核心素養的有效滲透。
一、作業設計立意
“重視開展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是《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之一。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科核心素養,并將作業評價與核心素養導向的化學教學深度融合,以形成協同效應。
基于此,筆者以《課程標準》中的課程內容為導向,精心挑選了12個作業主題(見表1),并展示了它們的相關生活情境及設計意圖,為初中化學作業設計提供參考。
二、生活情境下的初中化學作業設計與實踐
作業設計應緊扣學科知識與立德樹人目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诖?,教師應依據《課程標準》的內容要求和學業質量標準,設置以生活化理念為導向的學習情境,啟發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生認知結構的構建,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設置不同類型的作業,如基礎性作業、實驗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等,可滿足不同潛力和能力學生的需求,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下面以“果蔬洗鹽”為例,針對滬教版化學九年級第七章第3節第2課時“幾種常見的鹽”進行作業設計。此作業設計不僅整合了鹽的性質等學科知識(如圖1),幫助學生準確理解物質的性質與應用,還能讓學生形成化學觀念,解決實際問題。除此之外,通過生活化的作業內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化學對健康生活的指導作用,發展學生的科學態度與責任核心素養。
具體案例設計如下:
【創設真實情境】提供“果蔬洗鹽”清洗水果的視頻二維碼(圖略)。
設計意圖:通過真實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讓學生深刻體會化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即化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資料卡片】展示“果蔬洗鹽”的資料卡片(如圖2)。
[【資料卡片1】
“果蔬洗鹽”主要由氯化鈉和一些水溶液呈堿性的鹽混合制成。氯化鈉是常見的鹽之一,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之所以添加水溶液呈堿性的鹽(碳酸鈉和碳酸氫鈉),是因為瓜果蔬菜表面的農藥多呈酸性,而一些有機磷農藥在堿性環境下會迅速分解,從而達到高效去除農藥的目的。 ]
【作業設計】針對學生個體的發展層次及知識掌握程度的差異,從作業的難度和形式兩個方面進行分層和拓展,為學生提供多維度的作業時間、空間與方式,以促進其個性化發展,從而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就感。具體而言,“幾種常見的鹽”的作業可細分為四種類型:基礎性作業、實驗性作業、綜合性作業和實踐性作業,詳細設計如表2至表5。
三、實踐反思
(一)加強學習研究,挖掘生活情境素材
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作業設計,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還能夠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學科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到化學對改善人類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因此,新時代教師應樹立創設生活情境的意識,認識到生活情境對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課程標準》也非常重視核心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不僅要深入研讀《課程標準》,還要挖掘主題鮮明的情境素材,設計生活情境作業,創設問題情境,結合生活案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教師需探尋化學核心素養和作業設計立意之間的聯系,并加強相關理論學習。
(二)深入解讀教材,注重融合學科知識
初中化學教材中蘊含豐富的生活情境素材,教師應通過整合與提取這些素材,在使學生掌握學科知識的同時滲透核心素養。因此,在設計作業時,要注重學科知識的融合,以新課標的內涵為基礎,深入理解初中化學課程目標、核心素養、教學重難點、學業質量等標準。這樣的設計旨在促使學生能夠運用化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課程標準》也明確了“化學與社會”這一大概念,要求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感受化學在促進人類美好生活方面的貢獻。同時,《課程標準》還強調了跨學科實踐學習主題活動的重要性[3],旨在促進學科知識的有機融合。因此,在作業設計過程中,應特別注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三)強化動手實踐,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在素質教育背景下,化學實驗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開展必要的探究性實驗,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概念認知能力、數據分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而且在促進學生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等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4]。因此,在設計作業時,可以融入實驗性內容,如“自制簡易凈水器”“制作汽水”“制作小型滅火器”等。這些既具有操作性又富含教育意義的實踐性作業,能讓學生在設計和完成實驗的過程中,深化對化學學科的理解,激發實踐潛能,進而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四)創新作業設計,凸顯學生主體地位
作業設計應遵循開放創新原則,回歸學習本質,并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作業類型應當豐富多樣,問題和任務應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從而為不同發展潛力和能力的學生提供多樣化的選擇空間,以促進各類學生的發展,并增強他們的學習自信。
[ " 參 " 考 " 文 " 獻 " ]
[1] "吳星.全面提高學生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解讀(一)[J].化學教學,2022(9):3-8.
[2] "丁春玉.樂享作業 " "趣習化學:“雙減”背景下初中化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J].中小學教學研究,2023(3):16-21.
[3] "王英彤,王秋,石峰.新課程背景下高中化學跨學科主題教學設計:“探秘無糖飲料”[J].化學教學,2021(8):63-68.
[4] "王潔.“雙減”政策下初中化學作業設計策略與方法探究[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22(12):5-7.
(責任編輯 羅 "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