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三全育人”既是現階段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教育總方針,又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體要求。高職院校在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應將提升學生國家安全素養貫穿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學全過程,實現育人全員同向同行、育人全過程持續培育、育人全方位同頻共振。文章論述了當前提升高職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所面臨的挑戰,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從提升高職院校育人主體能力、以高職學生成長規律為依托、以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為抓手等方面,探析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培育策略。
關鍵詞 三全育人;高職院校;國家安全素養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23.002
Exploration of Strategies for Enhancing National Security Literac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Take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LI Hongyue, CHEN Erbo, LI Yinuo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37)
Abstract The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is not only the overall educational policy for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but also a specific requirement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In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professional skilled talents,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integrate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national security literacy into the entir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achieve the goal of educating all staff in the same direction, continuously cultivating throughout the entire process, and resonating in all aspects and frequencies of education. The article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 enhancing their national security literacy. Taking Nanji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it explores the cultivation strategie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national security literacy from the aspects of enhancing their ability to educate students, relying on the growth laws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nd using the law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Keywords three comprehensive educ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national security literacy
1"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重要意義
1.1" 切實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必然要求
國家安全是國家生存發展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之所在,直接關系人民群眾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直接關系我們黨長期執政的穩固程度。踏上新征程,要充分認識到,中國式現代化越向前推進,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需要防范化解的風險就會越復雜。高職院校只有將國家安全教育融入“三全育人”體系,才能夯實國家安全人才基礎,筑牢國家安全屏障,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
1.2" 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環節
《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提出,通過國家安全教育,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和準確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牢固樹立國家利益至上的觀念,增強自覺維護國家安全的意識,具備維護國家安全的能力。其中大學階段,重點理解中華民族命運與國家的關系,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高校是培育人才的搖籃,也是提升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練兵場。
1.3" 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新時代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不僅影響著國家安全、社會穩定,也影響著學生自身的發展和前途命運。他們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責任重大,在他們人生的“拔節孕穗期”,要培育理智頭腦和底線思維,自覺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工作學習的各個方面,把個人命運與國家前途緊密相連。
2"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所面臨的挑戰
2.1" 互聯網發展對高職院校實施國家安全素養提升提出新的挑戰
互聯網已成為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網絡空間已經成為“第五大空間”,但網絡的隱蔽性、自由性、即時性等特點也為當前高校育人過程中面臨的新的挑戰。當前的“00后”大學生作為網絡的原住民,對網絡信息的分辨能力卻十分薄弱,高職院校如何全過程、全方位地提升他們的國家安全教育素養成為值得研究的課題。
2.2" 有關高職院校國家安全素養的學術研究還相對不足
當前對國家安全教育的研究多聚焦于國家安全教育的意義、實現路徑,以及國家安全教育在學科教學中的具體滲透策略等,而對于國家安全素養的研究比較缺乏。比如,在對該概念的定義方面,僅有個別學者在文章中提出對這一概念的認識,如崔靖晨等認為國家安全素養指的是通過國家安全教育形成的與國家安全相關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國內學界目前針對總體國家安全觀背景下國家安全素養的概念并沒有權威理論以及系統分析,對于教師國家安全教育能力的學術研究也比較少見,故在學術層面尤其是針對高職院校的研究還存在不足。
2.3" 有關國家安全素養的教材內容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特點
高職學生與綜合型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其在校就讀時間更短,實習實訓課程占比更大,校外用人單位對學生的選聘更注重專業能力,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容易被忽略。關于國家安全素養的教材內容目前沒有針對高職學生的特點進行專門設計。比如“國家安全”作為單獨一章,多以國家安全概述、國家安全形勢、國際戰略形勢角度展開概念性闡述,平鋪直敘、缺乏生動案例;將“新時代新征程意識形態領域形勢和維護我國意識形態安全”單獨成章時,對于高職學生學習過程及如何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行為轉化方面缺乏系統性的內容和針對性的設計。
2.4" 高職院校教師國家安全教育能力還有待增強
教師國家安全教育能力是教師勝任國家安全教育工作、有效促進學生國家安全素養養成的能力,是影響國家安全教育實施質量的重要因素。《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進一步提到,要提高教師實施國家安全教育的自覺性和能力。教師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解和對國家安全相關事件的態度和行為,會影響到學生對國家安全問題的分析和國家安全意識的形成。但目前教師的國家安全教育整體能力較必修學科還十分薄弱,職業院校教師的國家安全教育能力水平也有待提升。
3" 提升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策略
3.1" 提升高職院校育人主體能力,形成育人全員同向同行
培養大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主體不僅是思政教師,高職院校要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馬克思主義學院積極協調,學工部、團委、教務處等各大職能部門密切配合的“育人共同體”,育人主體要形成合力,打好組合拳。
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其試行黨委領導下的專任教師、校外專家、黨團青年教師、黨員學生干部“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形成了國家安全素養提升育人師生雙主體,充分激發了專家、教師和學生的責任意識和情感認同,通過編制活頁教材、開發校本課程、舉辦專家教育講座等方式激發學生黨員的主觀能動性,將其培養成為高校國家安全教育的主體力量,與教師形成國家安全素養提升育人合力。此外,注重對黨員學生隊伍的培養,在學生黨員的發展過程中,通過“星火工程”“啟航工程”“青馬工程”等學生培育計劃,不斷為學生的思政“蓄水池”注入源頭活水,同時不斷建立常態化社會實踐機制,讓學生黨員在鮮活的社會樣本中汲取豐富的思政資源。面對思政教師和輔導員,該校圍繞國家安全主題開展集體備課會,從課堂講授、實踐活動、專業融合、教材設計等多個角度集中研討,教師們緊密結合政治熱點、社會現狀、專業發展、學生學情、資源建設,圍繞“政治安全”“軍事安全”“文化安全”等方面開展一堂又一堂生動的示范課,闡述自己對國家安全教育課堂教學實施過程、實踐基地活動的設計思路,總結教學成果,并積極參與“江蘇省團干部思政技能大比武”“‘新時代杯’高校國家安全主題宣講”比賽,以賽促教、以賽促學,把優秀成果作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群策群力推動國家安全教育教學內涵發展。學校其他的職能部門也在校黨委的領導統籌下,深化“一站式”服務,推動校內資源協同,破除學校各職能部門、學院、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壁壘,暢通信息溝通交流渠道,與所在地公安局、屬地武裝部、網信辦等部門通力合作,積極搭建國家安全教育實踐平臺,切實做好實踐育人、服務育人,不斷推進平安校園建設,提升學生國家安全素養。
3.2" 以高職學生成長規律為依托,形成育人全過程持續培育
學生知情意行的改變是長期積累的,其教育過程要根據工作要求、學生的具體情況,持續多次地創新方式和內容等,從而進行全過程教育。從大學生的學業生涯周期來看,高職院校學生和本科院校學生相比存在培養時間短、節奏快的特點,作為教師應思考如何從新生入校到畢業離校短短的三年內,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地開展國家安全素養提升教育活動,將國家安全素養提升貫穿學生學業全過程。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新生入校后通過三年“習―釋―傳”培養模式,切實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習”指的是學習、習得的過程,在大一新生入學后抓住新生入學教育的重要契機,通過邀請校外專家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相關講座,帶領新生參觀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館、學校國防教育館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國家安全教育活動,在入學教育過程中將國家安全素養教育融入“新生第一課”的教育當中。“釋”指的是大學生在校期間將自己的學習積累進行闡釋、消化的過程,比如,在每年的4月15日,學校會開展國家安全教育系列活動,營造濃厚的國家安全教育宣傳氛圍,使國家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該校軍事教育學院組織士官生進班級宣講《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間諜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國家安全相關法律法規,同時充分結合學校的規章制度和管理規定,提高學生的國家安全防范意識和底線思維。“傳”指的是傳授、傳承,大三學生通過組織培養等方式進一步將自己所學的經驗傳授給低年級學生,充分發揮“傳幫帶”的作用,士官生們也將參軍入伍,用自身的實際行動保家衛國,為維護國家安全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3.3" 以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為抓手,形成育人全方位同頻共振
全方位育人指校內校外、課內課外、線下線上的多維共進育人新格局。對于職業院校而言,一方面教師要深入研討國家安全相關課程,提升國家安全教育教學能力,守好課堂主渠道,并積極深入開展國家安全相關研究,形成一批科研成果,為確保國家長治久安和社會穩定提供學理支撐。另一方面,運用第二課堂,結合學生專業和當地實況,統籌社會資源,建立實踐基地,精心設計實踐活動,有效提升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此外,要持續打造優秀的國家安全素養教育新媒體作品,以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輸出國家安全素養教育的相關知識信息,使國家安全素養教育內容全方位創新融入網絡思政教育,努力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
以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其在校黨委的領導下,由校團委主辦、二級學院承辦的以“踐行總體國家安全觀”為主題的升旗儀式暨主題教育在學校師生中深入人心。活動中由士官生組成的國旗護衛隊護送國旗入場舉行升旗儀式,莊嚴而神圣;由學生黨員代表向全體師生發起《我們都是國家安全的守護人》的倡議;由輔導員帶領優秀青年學生完成《與時代同行,與祖國同行》的詩朗誦。該校常態化開展國家安全教育主題活動,著力推動國家安全素養教育陣地建設,充分利用網絡發揮育人的柔性作用,實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全媒體時代的深度融合發展需求。
總而言之,高職院校學生國家安全素養提升的關鍵在于實現高質量推進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這是一項具有緊迫性、長期性、系統性和挑戰性的重大工程,需要高職院校開展在國家安全教育過程中,全面推進國家安全素養體系建設,切實提升大學生的國家安全素養,不斷推進“三全育人”工作,為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和建設平安中國貢獻力量。
基金項目:高職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現狀與提升對策研究(理論研究類)(SZ202325)。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關于印發《大中小學國家安全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EB/OL].(2022-12-02).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s8001/202010/t20201027_496805.html.
[2] 崔靖晨,郭祥超.小學生國家安全素養的內涵、結構和培養路徑[J].中國德育,2021(16):36.
[3] 康紅芹,張家輝,李素素,等.教師國家安全教育能力的內涵、構成要素與培養策略——以地理學科為例[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23,24(4):76-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