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體系發展水平的不斷提升,特殊教育也受到了多方關注.其中,針對存在聽力問題的特殊學生來講,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必然會存在較多的錯誤行為.教學中允許錯誤的存在,并且合理利用錯誤,能夠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可以提升數學教學的效率.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詳細分析錯誤的成因,正視錯誤,進一步關注學生的感受,提前發現錯誤,并且收集錯誤的相關信息,利用錯誤實現知識的深化理解,能夠讓特殊學生的學習有更加輕松的氛圍,也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數學;錯誤資源;運用策略
隨著新時期社會發展水平的逐步提升,人才培育的理念也在不斷更新,合理利用錯誤資源進行課堂優化,也受到了眾多教師的關注.了解學生的思維邏輯,為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引導方案,不僅可以讓數學學習具備更強的趣味性,也可以有效解決一部分特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因此,幫助學生產生自主學習的愿望,激發學習潛能,提升學習質量.
1 小學數學錯誤的成因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一旦學生出現了錯誤行為或者錯誤結論,教師往往將重點放置在錯誤的訂正,卻忽視了學生錯誤行為的分析.導致一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始終跟隨著教師的節奏死記硬背,尤其是部分特殊學生群體,如有聽力障礙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對外界信息的接收效率較低,也缺乏明確的表達方法,在授課的過程中會存在師生交流困難等問題.若大部分教師將重點放置在錯誤結果的訂正,則會導致學生對錯誤成因的分析,從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正確把控.針對當前一部分特殊學校的教學現狀來看,大部分聽力障礙學生在課堂上出現錯誤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一部分聽力障礙的學生存在知識銜接斷裂的現象.受到年齡限制、外界信息接收能力較差、表達能力不強等因素的影響,這部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往往很難尋求更多有關于數學知識的細節,導致學生無法結合對陌生知識的認知邏輯,梳理數學知識的前因后果,尤其高年級的數學知識趨于抽象和復雜,學生頭腦中難以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導致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會出現較多錯誤.[1]
二是由于心理原因導致的錯誤較為常見.從心理學的層面來講,人類獲取信息14%來源于聽覺,但是聽力障礙的學生這一方面的信息獲取能力較差或者完全喪失.由于學生年紀較小,在聽力障礙的狀態下未能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導致日常授課時從教室以及外界接觸到的信息,很難在這些學生的大腦中產生知覺反應,這就導致大部分的學生存在記得快、忘得快的情況,使得知識掌握的牢固程度較低,進而出現較多的錯誤.
三是突發的靈感導致課堂錯誤頻發.例如,部分聽力障礙的學生除了聽力問題之外并無其他的問題,在日常學習的過程中也能夠積極地與教師進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突發靈感的現象,這些靈感來源于學生日常的經驗積累,也來源于神經中樞對某一問題的集中反映.在這種集中反應的影響下,學生會下意識地忽視其他重要信息,在解題時錯失一部分細節,從而導致錯誤的出現.
2 小學數學錯誤資源合理利用的優化對策
特殊學校的教學需要具備較強的特殊性,但不能遠離常規的邏輯性,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應該注重信息的傳遞、互動以及邏輯的梳理,通過適合的互動方法配合手語,為學生營造更具體驗感的課堂,這是實現信息多元溝通的載體.在此基礎上錯誤的資源也可以具備教育價值,更可以讓學生認識到自身的閃光點,合理地進行思維激活,有利于學生后續的自主學習和綜合成長.
2.1 正視學生錯誤,了解學生感受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學生受到心理特征以及認知水平等相關因素的限制,在學習的過程中頻繁犯錯是無可避免的.而學習中產生的絕大部分錯誤都來源于學生學習活動本身.錯誤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素材,經過合理利用錯誤能夠更好地促進學生情感發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作為數學教師,在針對特殊學生進行教學時,要允許錯誤的存在并在學生主觀感受的基礎上完成錯誤分析.
教師需要積極回應每一名聽力障礙學生的反饋,并且將“犯錯誤”看成是常態化的學習行為,允許錯誤的存在,同時通過針對性的引導,讓學生認識到錯誤如何產生.例如當學生給出了錯誤的答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簡單地描述自己的解題過程,給出解題步驟.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學生會發現做題時被自己忽視的細節或者認識到錯誤的原因,也可以巧妙地化解學生犯錯之后出現的尷尬和難堪心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互動和回答問題中,增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混合運算和相關的應用題之后,部分學生對于題面給出的已知信息掌握不夠全面,在計算例題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套用例題解法的現象.
例1 李師傅原計劃在8天加工完一批零件,實際每天加工210個,比原計劃每天多出30個.那么實際多少天可以完成?
題干中給出的已知信息和教材中例題的信息有一定相似性,這也就導致一部分學生在解析應用題的過程中,盲目的將其看作成教材中的應用題,導致部分學生給出的算式為210×8÷(210+30).此時教師可以選擇正確糾正法,啟發學生說出該應用題題面中給出的數量關系,并且結合零件總個數÷每天做的個數=實際時間這一數量關系進行一一對照,提取出原題面中與210個相對應的數量關系,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發現算式中的錯誤內容.但糾錯不能到此為止,通過反面糾正法,讓學生圍繞著錯誤算式思考,改變原題面的信息使得算式成立,隨后發現只要將題目中問題“實際”和第1句話中的“原計劃”進行對調,那么錯誤算式成立.在這個過程中所有回答錯誤的學生也得到了教師的認可,這種正確糾正以及反面糾正的方式,對于提升聽力障礙學生課堂上的表達欲望和邏輯思維能力有一定促進作用.[2]
2.2 善于發現錯誤,實現信息整合
教師在日常授課的過程中要善于發現錯誤資源的具體內容并利用錯誤資源.尤其是特殊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多種類型的障礙和困難,其中所蘊含的大部分錯誤信息可以匯聚整合起來,將其作為案例進行教學幫助學生快速辨別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師對特殊學生的關注度.教師在雙方相互了解的前提下進行授課,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要善于在傾聽中發現學生存在的錯誤信息.教師將課堂交還給學生之后,學生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更習慣通過互動來實現知識整合,但聽力障礙的學生在互動過程中能夠表達自己情感、想法的途徑較少,此時教師要做每一個孩子的傾聽者,甚至要做孩子情感的猜測者.部分聽力障礙的孩子存在自卑或自閉的傾向,在課堂上缺乏討論的積極性,導致教師很難提取錯誤的信息或者案例,那么在日常上課的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們更多的討論和表達空間,讓學生可以大膽地描述自己的想法.同時,學生也可以積極分辨他人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錯誤信息,幫助教師全面把控學生群體的思維方向,讓錯誤信息的整合具備更強的靈活性,從而滿足精準引導的需求.
教師要從比較中選擇錯誤信息.教師需要在大量信息中不斷進行比較和選擇,從中判斷出有價值的錯誤信息,將其作為教育資源.因此教師必須具備敏銳的判斷能力以及選擇能力,抓住日常課堂上大量的動態生成時間點,讓學生的錯誤行為得到引導,通過學生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感知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用字母表示數”的過程中,由于小學生的想象能力較弱,尤其聽力障礙的學生在無法準確獲知教師的精準表達含義時,便有可能出現錯誤理解的情況,而學生并未認識到這些理解本身是錯誤的,導致在后續解題期間出現矛盾.例如,在課堂導入的過程中,1可以利用a來表示,但隨后在另一道習題中,其中的1用了x來表示,受到固有思維的影響,學生會疑惑“1到底要用哪些字母來表示”.此時教師要及時抓住學生在解答問題時的狀態和細節,通過回答問題的速度、態度判斷學生的自信心,并且給出相同類型,但不同細節間的習題讓學生在對比選擇的過程中發現自己的認知錯誤.
2.3 合理利用錯誤,深入解析知識
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所犯的錯誤大部分是在理解、感知數學知識點的過程中形成的,錯誤的出現,也象征著學生肯動腦進行思考,只不過一部分特殊學生群體對于數學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較弱導致錯誤頻發.這種類型的錯誤可以作為日常授課的切入點,以學生的眼光和觀念重新進行知識整合,幫助學生認識錯誤是提升自身的途徑之一,從而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質量.[3]合理利用錯誤,還需要掌握科學的方法,才可以實現知識的深度解析.
例如,可以通過課前預設的方式,讓可能出現的錯誤作為素材,實現課堂導入.設置誘導性的錯誤,這種類型的錯誤通常以教師日常的收集和整合結果為主,在授課的過程中特意講述錯誤的知識、錯誤的解題方法或錯誤的答案,故意設下錯誤陷阱.
例2 小明在一米的高處向水里扔了一塊鐵,鐵沉進了水中,接下來他又扔進去一包棉花,棉花會浮起來還是沉下去呢?
借助生活經驗,學生會知道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與其質量有一定關系,此時借助題面讓學生猜測這兩個物體哪個更重,絕大部分的小學生都認為鐵塊會更重.此時教師在多媒體視頻上彈出兩個物體的相關信息:棉花對應1 000,鐵塊對應1,此時再讓學生猜測哪個物體更重,有學生認為兩個數字表達的是質量,這時又紛紛認為棉花更重.但最終的結果卻是棉花和鐵塊質量相等:1 000 g=1 kg.此時引出了兩個單位,然后過渡到本節課講述的重點中.
以上誤導性教學的方法,能夠將學生日常學習過程中所忽視的體積、單位、數量明確地呈現出來,將學生容易犯的錯誤作為引導要素,能夠讓學生快速地認識到質量的表達方式,往往受到單位的限制.從而提高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還能夠讓聽力障礙的學生在課堂上有更加充足的視覺沖擊、互動積極性,在后續回答問題時,也會更多地關注數量單位與數量本身是否存在平衡關系,從而提升學習質量.
3 結語
綜上所述,特殊兒童的教育往往具備更強的特殊性、機械性的特性,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極為不利.因此,合理地利用錯誤行為,將其轉化成錯誤資源,允許學生錯誤行為的出現,并且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錯誤行為的自省、更正和優化中,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積極性,也可以改變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讓學生親歷整個錯誤辨認的過程,從而實現思維訓練.錯誤猶如催化劑,能夠讓課堂更具靈活性和多樣性,也可以重新幫助特殊兒童構建正確的思維認知.
參考文獻
[1]顏厥華.思錯于心 糾錯于行——小學數學由錯誤資源引發的教學思考[J].新教師,2023(4):68-69.
[2]陳靜.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開發與利用[J].學苑教育,2023(6):92-93+96.
[3]黃才娣.透過錯誤覓思路——談“雙減”下小學數學中錯例資源的有效運用[J].亞太教育,2023(4):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