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將信息技術融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可以讓課堂變得有趣、生動,能加強師生之間的交流與互動,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分析了以互動學習平臺為基礎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模式,并探討了具體應用,以期提升學生的學習成績。
關鍵詞:互動學習平臺;小學道德與法治;混合式教學;策略
一、引言
混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形式,它突破了以往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拉近了師生間的交流距離,使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將混合式教學引入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我國當前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應用混合式教學的意義
(一)有利于豐富教學形式
信息科技的發展,讓教學有了更多的選擇,讓老師們有更多的機會去獲取教育資源,也讓教師的教學眼界變得開闊,可以更好地適應各種學生的成長和發展需求。在進行道德與法治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主動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通過這個互動學習平臺,強化學生的生理、心理和認知,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擴展,讓學生構建一個完善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的更好發展[2]。
(二)有利于激發學生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動力源泉。學生只有在對所學知識有強烈的求知欲時,才能滿懷熱情地投入到學習之中。信息技術可以通過視頻、動畫等動態的方式,把文字等靜態知識的內容呈現在學生面前,而這種互動學習平臺的引進,讓課堂的氛圍更為活躍,可以調動學生的情緒,激起他們對知識的好奇[3]。
(三)有利于促進實踐應用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最大特點就是它所體現出的時代特征。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去。信息技術與互動學習平臺的引入能夠在課件中融入生活要素和實際案例,加強教材的直觀性、形象化,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進而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三、基于互動學習平臺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實踐
(一)借力線上平臺,做好課前預習
在傳統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由于受到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教師在講解知識時往往只針對重點難點部分進行精講,對于一些不重要的知識是簡單略過。但學生具有較強的個體差異性,部分學生難免對所學知識存在困惑。因此,要想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教師就需要對學生事先做好自學與預習實踐,以自學為基礎,開展學習探究,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逐步把握學習的本質。
教師通過采用互動學習平臺,組織學生開展課前預習,能夠讓學生在課前明確學習目標和學習方向,使課堂教學更有目的性。例如,在二年級學生開展的教學實踐中,以“團團圓圓過中秋”為例,學生本身年齡較小,加上生活閱歷不足,對于中華民族傳統節日缺少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前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基礎篩選資源,使用希沃白板上的云資源庫,為二年級學生找到適合其閱讀與觀看的各類文本、音頻、視頻等資料,供學生在課前預習時查閱。通過詳盡的資料,學生將對中秋節的起源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大致地了解全國各地的中秋節特有的風俗習慣,為后續的課程教學做好準備。在預習環節,學生需要將自己不理解的知識點記錄下來并做好標注,在課上認真聽講或者向教師提問[4]。教師也可以結合希沃白板中的滑板功能,以多種形式呈現具體的預習目標和預習任務,幫助學生在預習時做到有的放矢、有所側重。
(二)結合希沃白板,打造翻轉課堂
在互動學習平臺的支持下,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融合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互動教學平臺為翻轉課堂的建設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因此教師需要重視翻轉課堂的建設意義,將學生從以往知識接收者變為主動學習者和知識建構者。比如,將互動教學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變“先教后學”為“先學后教”,從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自主性、能動性。一個人的良好思想品德不僅需要教師的引導和教育,更重要的是學生需要自己去領悟、去構建。
小學生的思考能力是有限的,且缺乏足夠的理解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互動學習平臺與學習實踐相結合,營造出更為直觀、生動的教學情境。例如,在講解規則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如果教師直接講解班級規則、學校規則或者法律規則,學生的理解能力尚且不足,而這類內容往往比較抽象,很難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將不文明現象與日常生活相聯系,并以此作為切入點,引導學生分析和判斷“不文明行為”。然后,教師可以再從這些不文明現象出發,強化學生的正確認知,讓學生意識到規則的重要性,了解不遵守規則會給集體給社會造成怎樣的危害[5]。
此外,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討論。在講解相對復雜抽象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借助希沃白板中的錄像功能,為學生錄制相關的微課視頻,并在課堂上展示。在課后,教師也可以將微課視頻上傳到班級群或者線上平臺,便于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重復觀看或者查漏補缺。這種方式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教學的針對性,節省更多的課堂時間,并為學生的實踐探索提供機會。
(三)利用思維導圖,整合課堂知識
在小學階段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大多是集體授課,這意味著教師在講解具體知識講述相關內容時需要兼顧班內大部分學生,難以關注到每一個學生,也無法保障所有學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掌握所學知識。為此,教師可以借助互動學習平臺,帶領學生進行個性化的復習和鞏固,憑借新穎趣味的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復習熱情。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希沃白板中的思維導圖功能,帶領學生梳理本節課所學的知識,并將知識連點成線、連線成面。
此外,教師還可以結合課本教材,將道德與法治內容劃分為若干個模塊,并在其中各個模塊設計相應的思維導圖,組織學生以具體的關鍵詞為切入點,就相關知識展開聯想、回憶,引導學生共同制作思維導圖。例如,在講解“我們的班級”和“我們在公共場所”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以規則為主線,帶領學生繪制班級規則、社會規則,將所學知識以結構化形式表達,突出課堂教學的可視化,進而提高學生的復習效率,幫助學生打造立體完善的知識框架。結合希沃白板中的時間膠囊功能,教師還可以幫助學生詳細記錄和總結學習過程,通過暫停、回放等特色功能,實現選擇式學習。
(四)組織在線交流,創新溝通方式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學中,教師想要強化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突破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單調的教學方式,注重師生互動的多樣性和趣味性。教師要發揮好交互式學習平臺的優勢,把課程特點和學生的能力基礎和認知基礎有機地結合起來,采用有效的交互式策略,使互動的效果最大化,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互動中來。例如,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上將希沃白板與釘釘相結合,創新課堂互動形式;或者借助希沃白板向學生展示本節課的課件,介紹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并利用釘釘軟件開展直播教學。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與學生實時互動,借助彈幕功能、語音功能、連麥功能等,豐富課堂互動形式。學生還可以向教師反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以便教師了解全班同學的學習狀況,從而更好地優化和調整教學內容。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釘釘的“控板”功能,了解學生的上課時長、連麥頻率、上課作答等數據。對于部分懶散的學生,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的提示功能,激勵學生主動地投入學習中。此外,在課后,如果學生在線上學習上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在群里留言,讓教師或者同學們幫忙。這種方式可以讓更多的同學參加課堂教學討論,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問題,還能夠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互動交流。
(五)挖掘網絡資源,擴充資源容量
在以往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教師所能利用的資源極為有限,教材是教師和學生所能獲取的主要資源。在開展教學時,教師往往完全以教材為中心進行講解,導致所講解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基礎貼合程度不足。同時,由于教材篇幅有限,教師向學生傳輸的知識和講解的內容也極為有限,不利于高效課堂建設。
而結合線上互動學習平臺,教師可以引入互聯網資源,擴充課堂教學容量,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認識。例如,在講解“我愛家鄉的山和水”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希沃白板的信息檢索功能,搜集一些與班級學生家鄉有關的故事、景色、特產、名人等,將課堂知識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緊密結合。這種方式能夠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強化學生對家鄉和祖國的熱愛之情,有利于落實人文教育,使學生獲取更加豐富的人文教育資源,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在資源拓展方面,教師需要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心,展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紅色文化等內容,向學生傳達一些淺顯易懂的學習知識以及各類優秀文化。
新課程改革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師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所以,老師們在進行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地運用信息技術、網絡資源,并與互動學習平臺相結合,開展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道德實踐活動,把過去靜態、簡單的內容知識,變成一個動態、立體的、能讓學生們更好地了解道德與法治知識,鼓勵學生以實際行動彰顯道德素養,真正實現知與行的有機融合。例如,在講解“誠信”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結合一些現實案例,引導學生做一名誠實守信的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設計誠信記錄本,反思自己每天的行為,并記錄符合誠信要求的行為。長此以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發自主地踐行誠信,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感知力,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
(六)課后資源拓展,吸引主動學習
基于互動學習平臺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能夠更好地豐富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互動學習平臺能夠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提供豐富的靈感;另一方面,互動學習平臺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現代的學習體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交互式教學平臺的幫助下,教師需要組織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做好課后資源的拓展與延伸,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挖掘學生的發展潛力。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希沃白板中的放大鏡、趣味課堂、趣味游戲等相關功能,設計豐富多樣的教學活動。在講解節日的相關主題時,教師可以以“秋天有什么節日”為切入點,帶領學生從古詩詞出發,以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例,利用希沃白板的“遮幕”功能,組織學生進行猜字競賽,并根據古詩的主旨,引導學生思考古詩中的佳節是什么。教師還可以結合微課資源,為學生補充和豐富節日風俗相關的資料,配以照片、視頻、動畫等多種形式,加深學生對節日及節日風俗的理解。最后,在拓展提升環節,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以連連看為互動形式,將節日與風俗一一對應起來,以此加強學生對節日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能夠真正分辨節日、記憶節日并深入理解節日背后的含義。
四、結束語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基于互動學習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能夠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教師要善于把握教育時機,選擇適宜的教學工具,借助線上平臺做好課前預習。在課中,教師可以結合希沃白板打造翻轉課堂,利用思維導圖組織學生進行在線交流互動;在課后,教師可以將相關資源上傳至平臺上,鼓勵學生自主復習。因此,廣大師生應當認識到互動學習平臺在小學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并善于利用這些平臺,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教學效能。
作者單位:旦正道吉 瑪曲縣曼日瑪鎮寄宿制學校
參考文獻
[1]蘇建軍.基于互動學習平臺的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實踐[J].吉林教育,2023,(28):17-19.
[2]馮麗娜.混合式教學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中的運用研究[D].上海:上海師范大學,2023.
[3]李玉香.小學道德與法治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策略[J].名師在線,2023,(11):25-27.
[4]蘭興玉.“互聯網+”背景下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實踐[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 2022,(03):108-109.
[5]曹慧萍.基于互動學習平臺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混合式教學[J].中小學數字化教學,2022,(01):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