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項目: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智慧財務管理本科專業一流課程建設的探索與實踐”(XJK19CJG002)。
摘要:隨著“大智移物云區”等新技術快速迭代,會計向智能化發展日趨明朗,構建會計智能化課程成為會計專業發展建設的重要議題。先為會計智能化“正名”,再基于CDIO教育理念,從“構想、設計、實現和運行”4個環節構建會計智能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以期豐富會計智能化課程。
關鍵詞:會計智能化;教學設計;課程內容
0" 引言
2017年,以“小勤人”為代表的財務機器人問世,意味著會計智能化時代的到來,而近幾年“大智移物云區”等新技術快速迭代,會計向智能化發展日趨明朗,會計智能化成為會計專業體系中一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方向。關于如何培養智能化會計人才也成了會計教育界的熱門話題,很多高校設置了智能會計或智能財務方向的專業[1]。對于智能化會計人才培養,學者提出制定“技術+會計+管理+情商”復合型人才培養目標[2]、構建學科交叉會計課程體系、新增智能會計方向相關課程、創新教學模式和方法等觀點。課程是培養人才的核心,新增智能化會計相關課程非常必要。
我國在實施會計智能化之前,先后歷經了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兩個階段。會計本科教育課程體系在這兩個階段分別開設了會計電算化和會計信息化兩門課程,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讓學生掌握會計信息化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流程。而隨著會計智能化時代的到來,會計專業是否也應該開設一門會計智能化課程?目前,對于開設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并沒有統一的說法。只有南京審計大學開設了一門比接近的課程——會計智能化基礎,其他高校多以會計智能方向課程群或財務智能方向課程群的方式呈現。很明顯,會計智能化“未來已來”,但是會計智能化課程建設似乎沒有獲得更多關注。
對此,本文將回應兩個問題:第一,如何為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正名”;第二,如何構想會計智能化課程教學相關事宜。
1" 會計智能化課程的“正名”
隨著“大智移物云區”等新技術的發展,關于會計智能化的研究,2016年至今一直保持較高的熱度。學界對于會計智能化有很多說法,包括區塊鏈會計、大數據會計、智能會計、智能財務、智慧財務等,因而出現了以“智能會計”為名的諸多教程。相關課程到底是以“智能會計”命名合適,還是以“會計智能化”命名合適?有學者提出應該以“會計智能化”命名,因為新技術只是改變會計的“形”,沒有改變會計的“魂”[3]。從新技術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可以看出:大數據技術使會計信息系統的數據來源從單一結構化財務數據擴展到多維的非結構化數據,提升了會計信息的相關性;以“虛擬化運算存儲空間”為特征的云計算驅動財務流程再造,確保了會計信息供應過程的經濟性;區塊鏈技術嵌入會計信息系統,提升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其以“去中心化的共識機制”遏制會計舞弊動機,以“分布式”賬簿保證會計信息不可篡改,以“時間戳”屬性提升會計記錄可追溯性,已成為企業防止數據泄露、避免會計舞弊、維護財務安全的重要工具;人工智能提升了會計信息的及時性[4]。
總的來說,新技術從底層數據基礎角度改變了現有會計信息會計數據邊界,使會計算力持續升級,進而大幅提升會計算法的執行效率和穩定程度;同時,會計數據的顆粒度也會越來越細,進而促使會計數據服務走向精細、實時、智能。在信息技術驅動下,會計發展模式將不斷創新,會計職能將持續拓展,會計人的職業發展也必將實現轉型升級,但是會計確認和計量的本質沒有改變。因此,以“會計智能化”作為課程名稱是非常合時宜的,凸顯了會計信息系統的變革。
2" 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會計智能化課程教學設計
2.1" CDIO工程教育理念與會計智能化課程的契合性
會計智能化是會計信息系統質的飛躍。會計電算化只借助計算機實現了手工會計核算過程的模擬和替代,會計業務邏輯和工作內容并沒有發生本質變化。會計信息化是以互聯網為特征,實現了業務和財務的一體化,提高了會計確認的自動化處理程度、會計信息記錄效率和準確性,擴展了會計的應用空域,但從會計理論和方法層面看,仍然缺乏足夠的創新[5]。會計智能化以人工智能在會計中的應用為主要特征,為會計提供智能化解決方案,對會計產生的影響并不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和應用范圍的擴展,而是能夠帶來模式創新和方法上的突破,實現智能化環境下的會計信息系統重構。對此,構建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需要相關理論作為支持。
CDIO(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構想-設計-實現-運行)工程教育理念是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首的幾所世界著名大學經過數年探究和實踐獲得的教學成果,是基于產品研發到產品運行的生命周期理念[6],為學生提供一種建立在真實世界、以產品或系統的“構想-設計-實現-運行”為背景基礎上的工程教育,讓學生以主動、實踐、協作的方式進行課程學習,旨在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及組織溝通協調能力。CDIO工程教育成果如今被廣泛推廣和運用,涉及能力大綱、課程體系、項目驅動等多方面。實踐表明,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全方位培養方面具有適用性及優越性。正因為如此,盡管CDIO是工程教育理念,但是學者仍然將其用到了財務分析、成本會計、財務管理等會計課程教學之中,并取得了不錯的成效[7-8]。總之,根植于構建主義和認知發展理論的CDIO工程教育理念,能讓學生通過“做中學”和“基于項目教育和學習”的新型培養方式全面、系統地掌握知識點的內涵和關聯,在熟知具體知識的同時,切實提升應用技能。
會計智能化不只是利用AI(人工智能)技術替代人工來提高現有會計業務流程的效率和質量,更是用其帶來的新技術、新思維推動會計模式創新,實現會計工作轉型升級。它是一個復雜的信息系統,尚處在“弱人工智能時代”。只有基于會計信息化的生命周期視角,從“構想-設計-實現-運行”4個環節設計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才能全方位讓學生掌握知識、提升素質和能力。顯然,會計智能化課程與CDIO工程教育理念是契合的。
2.2" CDIO工程教育理念在會計智能化課程設計中的具體應用
為滿足會計專業開設會計智能化這門新課程的要求,需考慮課程性質、課程目標、課程教學內容、課程教學模式和考核方式等基本要素。在此,利用“構想-設計-實現-運行”產品周期流程來構建這些要素。
2.2.1" 構想:會計智能化課程性質和課程目標
會計智能化是人機協同的系統,目前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其終極目標是構建一個能夠自主感知、學習、決策、執行、控制和適應的智慧會計系統,涉及會計數據、會計算力和會計算法、會計執行的提升問題[9],涵蓋計算智能(信息化會計)、分析智能(數字化會計)、自主自能(智能化會計)、融合自能(智慧化會計)等內容,一般由技術層、應用層、綜合層構成[10]。顯然,會計智能化會重塑會計職業,會計智能化應是會計專業一門必修的理論課,可在大學三年級第一學期開設,共32課時。高校在傳授傳統的會計知識之后,可通過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展示會計智能化的基本原理、實際案例、發展趨勢、前沿問題等內容,讓學生了解未來的會計職業場景。與此同時,高校傳授會計智能化理論之后,還應開設會計信息系統實踐課程,如財務機器人、財務智能分析等,讓學生體驗會計智能化的流程。會計智能化之后,會計行業需要的是“技術+會計+業務”的復合型會計人才。對此,會計智能化這門課程應達到以下目標:
(1)知識目標。讓學生了解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對會計模式的影響,熟知人工智能在會計中的基本理論、應用場景和未來趨勢,掌握基于事項法的會計信息處理的具體流程、財務共享和業財融合下的管理模式,以及會計倫理問題。
(2)能力目標。讓學生擁有“智能核算、智能管理和智能決策”的認知能力。
(3)素養目標。通過傳授財務共享知識培養學生的業財融合思維,通過傳授大數據應用知識培養學生的數據思維,讓學生熟知會計智能化體系,提升智能商數。
2.2.2" 設計:會計智能化課程教學內容安排
會計智能化處在不斷發展之中,會計智能化課程也沒有相應的教材,因而對其課程內容的設計借鑒了很多已有研究成果。在此,基于“了解會計智能化——懂得新技術的應用——熟知會計智能化的應用基礎——體驗會計智能化場景——領悟會計智能化背后的會計數據、會計算力和會計算法的特性——洞悉會計數據的價值——應對會計倫理問題”的邏輯思路,構建7個章節的課程教學內容,并設置教學目標。具體課程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見表1[11-14]。
第一章:會計智能化概論。這一章主要讓學生理性認識會計智能化的相關內容,對會計秉持發展的眼光。會計信息系統的歷史演變教學內容除了借鑒會計信息系統教程,主要從《基于管理活動論的智能會計系統研究:從會計信息化到會計智能化》《改革開放40年的中國會計信息化:回顧與展望》兩篇文獻中獲取素材。會計智能化的理論基礎教學內容主要參考了《人工智能技術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ABC時代人機結合的會計智能化路徑研究》《會計信息處理智能化研究》3篇文章。會計智能化的內涵特征和學科屬性教學內容主要參考《淵思寂慮:智能會計“熱”的“冷”思考》《再論智能會計:兼談智能會計的科學屬性》兩篇文獻。
第二章:新技術在會計中的應用。這一章主要讓學生懂得技術給會計帶來的變化,并鼓勵其學習新技術,與時俱進。內容構建參考了《ChatGPT及其核心技術在智能會計中的應用》《會計信息系統智能化的診斷和改造探討》《智能識別模式在電子發票會計核算中的應用》等相關文獻。
第三章:會計智能化的應用基礎。這一章主要讓學生了解企業如何實施會計智能化,以及實施會計智能化的條件和要求,引導學生規劃好職業方向。其內容主要借鑒了《企業數字化轉型成功的組態分析》《財務共享服務中心之PEST分析》《論業財融合的信息融合路徑》《業財融合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從理論到實踐》等相關文獻。
第四章:會計智能化的應用場景。這一章的內容融合了《智能財務中的知識管理與人機協同》《智能財務決策支持系統:理論、框架、實踐》《商業智能管理會計體系應用研究:以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為例》《智能+會計:模式創新與職業重塑》《“數智”時代會計教育重構:供需矛盾與要素創新》等相關文獻。
第五章:會計數據、會計算力和會計算法。這一章主要讓學生了解會計智能化的內在會計算法問題,深刻領悟會計智能化的要義。內容構想主要源于《會計演化邏輯與發展趨勢探究:基于數據、算法與算力的解析》這篇文獻。
第六章:數據資產和數據治理。這一章主要讓學生掌握在會計智能化如何釋放會計數據的價值,以及如何應對數據安全問題。內容主要參考數據資產和數據治理相關文獻來設計。
第七章:會計倫理。這一章主要讓學生理解會計智能化的倫理問題,提升職業素養。內容構建除了參考社會倫理相關書籍,還參考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倫理:內涵、轉向與考量》《商業倫理與職業道德高等教育的調查與反思》兩篇文獻的觀點。
2.2.3" 實現和運行:會計智能化課程教學模式和教學評價
會計智能化是一門理論性課程,也是一門兼具技術性和社會性的交叉課程,因此,可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具體設計會計智能化的理論知識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并下沉到教學過程。會計智能化課程下沉到教學的每個環節,以此增強課程的挑戰性、理論性和前沿性,著力推進課程創新。在課前環節,明確課程模塊的教學內容,選取反映我國企業會計智能化現實問題的案例,將現實需求和理論知識有機融合;在課中環節,運用課堂講授、課堂研討、案例分析、情景模擬、課堂展示和圖解復盤等線下教學方式,結合MOOC(慕課)等線上教學方式,提升課程教學的趣味性和體驗性;在課后環節,以學生反饋和學校督導的教學評價為基礎,采用以線上客觀題和討論為主的過程評價方式,以小組作業、會計智能化應用場景、期末考查為主的總結評價方式,以學生心得體會為主的動態評價方式,對會計智能化課程進行教學評價,并依據評價結果不斷調整課程內容,提升教學水平和能力,尋找新的知識切入點,強化課程創新性。
3" 結語
隨著“大智移物云區”等新技術快速發展,會計智能化課程應運而生,成為會計學專業一門必修課。如何設計教學內容和怎樣構建教學過程是亟須解決的問題。本文主要借鑒CDIO工程教育理念,對會計智能化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實施進行有益嘗試,難免有不足之處。會計智能化課程建設和教學設計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李慧,溫素彬.比物連類:智能會計人才培養方案的比較[J].財會月刊,2023(4):45-49.
[2]張敏,吳婷,史春玲,等.智能財務人才類型與培養模式:一個初步框架[J]. 會計研究,2022(11):14-26.
[3]溫素彬,李慧.淵思寂濾:智能會計“熱”的“冷”思考[J].財會月刊,2021(21):62-70.
[4]何瑛,楊琳,張宇楊.新經濟時代跨學科交叉融合與財務管理理論創新[J].會計研究,2020(3):19-32.
[5]劉勤.技術發展賦能會計變革[J].會計之友,2021(19):8-13.
[6]程平,王健俊.基于CDIO的“互聯網+會計”財務智能化應用能力培養:以重慶理工大學MPAcc教育為例[J].財會月刊,2018(12):23-31.
[7]王蘭.基于CDIO理念的財務分析課程教學[J].財會月刊,2013(8):12-17.
[8]馮雪琰.基于CDIO理念的成本管理會計教學模式探討[J]. 商業會計,2013(6):20-15.
[9]李琳,劉鳳委.會計演化邏輯與發展趨勢研究:基于數據、算法與算力的解析[J].會計研究,2021(7):3-15.
[10]應里孟,陽杰.智能+會計:模式創新和職業重塑[J].財會月刊,2020(24):69-76.
[11]續慧泓,楊周南,周衛華,等.基于管理活動論的智能會計系統研究:從會計信息化到會計智能化[J].會計研究,2021(3):11-27.
[12]李瑞雪.ChatGPT及核心技術在智能會計中的應用[J].會計之友,2023(12):32-36.
[13]丁勝紅,胡俊.人工智能技術下會計信息系統的構建[J]. 財會月刊,2021(8):98-102.
[14]高錦萍,白羽新,高居平,等.人工智能時代的會計倫理:內涵、轉向與考量[J].會計研究,2022(3):18-26.
收稿日期:2024-03-05
作者簡介:
魯芳,女,1974年生,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資源經濟學、會計與財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