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將弘揚中華體育精神作為體育課程建設的出發點,解析中華體育精神蘊含的思想品德素養點,將素養點融入到體育品德教育中,并通過行之有效的路徑來實現體育工作在新時期的任務和目標。運用文獻資料、歷史分析、問卷調查、訪談、實驗等方法,解析中華體育精神,以體育品德和運動技能為主線一體化設計、實踐體育課程內容。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可以解決體育教學存在的蜻蜓點水、低水平重復等問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體教融合、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關鍵詞:中華體育精神;體育課程一體化;體育品德;運動技能
Research on the Integration of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orts Curriculum Integration
LI Li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Changsha, Hunan Province, 410004 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promotion of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alyzing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contained in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integrating these qualities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and achieving the tasks and goals of sports work in the new era through effective paths. Using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review, historical analysis, questionnaire surveys, interviews, and experiments, analyze the spirit of Chinese sports, and design and practice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tent with sports ethics and skills as the main focus. The integrated constr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an solve the problems of superficial and low-level repeti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and provide new research idea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Keywords: Chinese sports spirit; Integr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ports ethics; Sports skills
中圖分類號:G807.4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024.29.000
備注:9887
作者簡介:李力(1977—),男,大學本科,中級-講師; 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及運動訓練。
普通作者:1
作者簡介:李力(1977—),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及運動訓練,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促進群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全面發展,加快建設體育強國。”是黨的二十大對現階段體育工作提出的要求,體育課程的改革與發展又是其中的重要內容。2020年8月31,國家體育總局和教育部聯合印發《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要求根據“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的原則,深化具有中國特色體教融合的發展。2020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提出學校體育要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具有獨特功能。2022年4月教育部頒布《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程標準),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綱的體育與健康課程體系。本研究從體育育人的視角,去探討體育課程一體化改革,去解決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以期為體教融合、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等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1 體育課程一體化研究的提出
1.1體育課程面臨的挑戰
由于體育課程各項目的運動技能沒有必然的邏輯關系,在體育教學涉及多個運動項目時,往往會出現“蜻蜓點水”的問題[[參考文獻
[1] 毛振明.解說“體育課程一體化”[J].體育學研究,2022,36(01):123.]],而不能達到課程標準設計的運動水平。如果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運動項目,會因為場地、師資等原因,出現實際操作的難題。加之大學階段的體育課程體系相對獨立,與義務教育階段的體育課程沒有延續性。大、中、小學階段的體育課程沒有形成一個有機、連續的整體,導致部分學生逐漸失去學習動力,不能達到課程的目標及要求。
1.2體育課程發展新方向
“教會、勤練、常賽”是現階段體育課程發展的方向,需要對體育課程進行一體化設計。幸福體育課程模式、體適能教育課程模式、戰術比賽教學課程模式、快樂體育教學模式等研究成果,代表著現階段體育課程發展的方向,但研究的重點主要集中在義務教育及高中階段,大學階段銜接中小學階段的研究較為薄弱,沒有形成大、中、小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因此,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應在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重點研究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實施路徑、課程評價等方面。本研究以體育品德為突破口,構建一體化內容體系,形成新的教學模式等,力爭做到“一體化設計、一體化推進”,推動大中小學體育課程一體化建設向前發展。
2 弘揚中華體育精神的體育品德教育
體育品德是指學生在體育運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規范和體育倫理,以及形成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包括積極進取、勇敢頑強、不怕困難、堅持到底、團結協作等體育精神;遵守規則、尊重裁判、尊重對手、誠信自律、公平競爭等體育道德;自尊自信、文明禮貌、責任意識、正確的勝負觀等體育品格[[[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定制.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中華體育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是我國廣大體育工作者在長期體育實踐過程中形成的,內容涉及體育品德的三個維度,因此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到體育課程教學中,能較好的開展體育品德教育,并激勵學生掌握運動技能。
2.1中華體育精神釋義
中華體育精神是體育精神在中國本土化的延續與發展,也是中華民族精神以體育為載體的呈現,[[[3] 陳芳芳.新階段中華體育精神的核心要義、時代價值及世界意義[J].體育與科學,2022,43(02):82-87.]]包括為國爭光、無私奉獻、團結友愛、科學求實、遵紀守法、頑強拼搏等六個方面。1996年因中國健兒在亞特蘭大奧運會上的優秀表現,開始出現了中華體育精神的論述和研究,逐漸從概念、內涵、價值、功能等方面對中華體育精神有了明確的界定。本研究認為:為國爭光是追逐夢想、爭做先鋒的愛國主義情懷;無私奉獻是愛崗敬業、甘于平凡的崇高職業素養;科學求實是遵循規律、實事求是的創新精神;遵紀守法是誠實守信、嚴于律己的規則意識;團結協作是主動作為、互助友愛的團隊精神;頑強拼搏是樂觀自信、尊重他人的拼搏精神。
2.2中華體育精神素養點
我國優秀運動員及體育人展現出來的高貴品質及精神風貌,是中華體育精神的具體表現,體育課程需要開發并傳承這種蘊含在體育運動中的思想品德。本研究通過近4年的理論分析及實踐研究,總結、歸納出24個中華體育精神素養點:為國爭光由夢想、榮譽、使命、先鋒等組成;無私奉獻由吃苦、敬業、平凡、進取等組成;科學求實由求是、規律、堅持、求新等組成;遵紀守法由守信、公平、規則、行為等組成;團結協作由溝通、作為、寬容、互助等組成;頑強拼搏由道德、自信、尊重、超越等組成。
2.3融入中華體育精神的體育課程
中華體育精神具有塑造其精神世界、涵養其性情品格、拓展其發展空間等獨特作用[[[4] 楊玉杰.以中華體育精神提升大學生意志品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22.]]。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到大、中、小學一體化課程體系中,讓學生掌握事物的發展規律,具備相應的知識技能及規則意識,擁有感受、欣賞、創造美的能力,能正確對待輸贏,懂得團結協作,習得英雄般的冒險精神和意志品質,來激勵學生參與體育運動,幫助養成良好的運動及生活習慣。
3 構建一體化體育課程體系
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到體育課程的各個環節,力爭做到體育課程設計的科學性、學生課程參與的積極性,學生課后鍛煉的自覺性等,形成體育課程一體化設計的有效實施路徑。
3.1課程理念
中華體育精神既要求“更高、更快、更強”的運動技能,也要求具備高尚的品德及精神風貌。研究將中華體育精神融入到體育課程的設計及教學中,從愛國主義、奉獻精神、科學精神、公平競賽、團隊精神、體育道德、樂觀自信等方面去構建一體化課程體系。課程通過改變單一學習知識或某項技術的現狀,在提高運動技能的同時,傳承中華體育精神,發展體育品德,養成運動習慣,營造和諧的運動氛圍,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3.2課程目標
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核心素養,從人全面發展的角度確定了認知、情感、意志、自我意識、運動技能為課程教學目標。通過體育教學及鍛煉,了解體育運動的本質和規律,實現認知目標;培養集體榮譽感,塑造活潑開朗、與人為善、團結協作等良好品格,實現情感目標;培養學生不畏困難、吃苦耐勞、積極進取、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實現意志目標;保持體育鍛煉的積極性、主動性、自覺性和持久性等,有良好的運動習慣,實現自我意識目標;熟練掌握運動技能,根據年齡、年級分別達到相應的學習等級,并具備比賽能力,實現運動技能目標。
3.3課程內容
本研究結合新課程標準的運動能力、健康行為、體育品德三個核心素養,來構建大中小學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注重課程內容的邏輯性、系統性和銜接性[[[5] 教育部辦公廳.《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指導綱要(試行)[EB/OL].2021-6-30/2024-7-4].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2107/t20210721_545885.html.]]。大學體育課程應將體能、體育展示、體育比賽作為教學內容的重點及難點,避免簡單重復義務教育階段的內容;應根據學生心智、教學內容的難度及復雜程度等進行健康教育,將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傳染病預防與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安全應急與避險等五個領域的知識,分階段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應在義務教育階段場景、案例等跨學科主題學習的基礎上,將體育品德教育融入到整個教學過程中。
本研究在中華體育精神解析出24個體育品德素養點的基礎上,結合新課程標準來構建體育課程內容體系,將體育品德與體育知識相結合,形成主題式教學內容(見圖1),既學習體育知識,也培養體育品德。
3.4課程實施
主題式教學內容的實施,應把握“教會、勤練、常賽”的內涵及要求,完成“體育品德”和“體育知識”兩項主要任務,形成常態化、規范化、系統化的教學組織模式及教學流程(見圖2)。首先,感知技術動作在正式比賽中的運用,明確運動技能及體育品德教學的重難點。然后,選擇主題內容的教學模式(如:“目標設定+運動安全”模式等),運用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及手段。最后,在比賽及測試中檢驗運動技能及體育精神的習得情況。
3.5課程評價
課程的學習評價以“過程評價”和“終結評價”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注重對學生語言表達、動作表現、能力體現、健康行為、思想品德等方面的檢驗,設置了課堂表現、運動技能、體育品德、課后拓展等四個方面(見表1)的學習評價指標。評價以小組的形式進行,成員完成測試內容的不同項目。對個體的評價會考慮項目完成情況、貢獻大小等情況,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的整個過程。
4 體育課程一體化聯動機制的運行
體育課程要真正實現一體化,任何單一要素都難以獨立完成,需要建立聯動機制,促進體育課程一體化落細、落實[[[6] 于素梅.體育課程一體化聯動機制及其有效運行[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1,33(01):62-66.
]]。本研究通過融入中華體育精神的課程理念、促進個體全面發展的課程目標、銜接義務教育新課標的課程內容、運用主題式教學模式的課程實施、樹立榜樣的課程評價等方面,形成體育課程一體化的聯動機制。
4.1課程理念融合化及指導性
將中華體育精神作為課程理念的核心內容,來確定課程目標、構建教學內容框架、選用教學模式、細化課程評價指標等,形成體育課程一體化的聯動機制。中華體育精神和運動技能是課程一體化建設的兩條主線,有機的銜接著課程建設的各個方面,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指導各環節有序的運行。
4.2課程目標育人化及指向性
課程目標來源于中華體育精神素養點、運動技能及人全面發展的決定因素等,將運動技能與體育品德、人的全面發展相關聯,提升求知欲,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能力。從人全面發展的角度設置課程目標,更容易貫徹課程的理念,合理設置并細化研究內容,解決一體化課程建設的難題。
4.3課程內容主題化及靈活性
課程內容由中華體育精神和體育知識構成,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形成主題式教學內容,然后確定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手段等。課程內容在教學實踐中按“主題-實踐-自我評價-調整主題難度”的模式及時進行調整,讓教學內容既符合學生的實際需求,也符合課程各個環節的需求。
4.4課程實踐多樣化及針對性
教學實施過程包括了不同難度的教學內容、不同的教學方法及手段、不同的評價方式等,只有多樣化的實施路徑才能滿足要求。針對學生的運動技能、組織與溝通能力、團結協作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等方面進行培養,才能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頑強的意志品質及積極的自我意識等。
4.5課程評價多維化及示范性
課程評價通過課堂表現、運動技能、體育品德、課后拓展等四個方面,進行多維度的考核。課程的理念、目標、內容、實施等環節都有課程考核的評價指標,讓學生目標明確,并以榜樣的力量激勵參與運動的熱情。力爭建成“以評價促發展”的體育學習過程管理長效機制,促進體育課程一體化聯動機制的有效運行。
5 結論
所有體育工作要符合新時代提出的新要求,弘揚中華體育精神,合理設計及運用中華體育精神蘊含的素養點,通過行之有效的路徑來實現體育工作在新時期的任務和目標。從課程的理念、目標、內容、實施、評價等方面來構建體育課程一體化聯動機制,可以解決實踐教學過程中出現的蜻蜓點水、低水平重復等問題,充分發揮體育課程在新時代的價值。以我國優秀體育健兒的經典案例為基礎,形成名言警句引領、典型案例分析、相關知識傳授、具體實踐指導、測試與評價等環節組成的實施路徑,能發揮優秀運動員的“榜樣”示范作用,激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