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慧課堂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課堂教學的重點目標。對初中化學教學來說,教師通過信息技術構建智慧課堂,鼓勵學生主動參與實驗活動,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科核心素養的生成和發展。由此,本文對智慧課堂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研究,基于對實驗教學重要性的分析,從課前、課中及課后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教學策略,以推動化學實驗教學的有序開展,切實提高化學實驗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智慧課堂;初中化學;實驗教學
智慧課堂指基于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信息技術的應用,為學生創設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堂的教學活動。其中,實驗教學作為初中化學教學的重要環節,在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等方面有著重要的影響。對此,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建構智慧課堂,創設開放性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充分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從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一、智慧課堂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化學教師可開展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樣化探究活動,創設真實的學習情境,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自覺參與知識探究活動[1]。而在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可應用教學平臺中的交互及模擬功能,促進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深入分析與思考,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能加深學生對實驗原理、概念等的理解,對其后續化學學習的高效開展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化學實驗的目的在于探究物質本質,并通過對現象的分析理解物質的變化原理,有助于促進學生探究思維的發展。而在智慧課堂下,教師可通過教學平臺,從課前預習、課中實驗、課后復習等多個環節給予學生指導,幫助學生發現并解決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分析增進對相關知識的理解,這對學生實驗探究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2]。此外,在智慧課堂下,教師可借助模擬仿真功能,為學生展示風險較高、條件較復雜的實驗,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為學生化學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智慧課堂模式下,教師能夠將各種資源進行整合,并圍繞實驗主題開展多元化的教學活動,設計更具挑戰性、創新性的題目,從而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3]。同時,智慧課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和探究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現、解決問題,并通過與其他同學的交流拓寬思路,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為自身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基礎。
二、智慧課堂下初中化學實驗教學策略
(一)制作微課視頻,優化課前導入
微課視頻是智慧課堂下應用較為廣泛的教學模式,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針對實驗課程,將實驗原理、流程及注意事項等制作成微課視頻,并在其中設置互動性環節,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從而讓學生在課前完成對實驗內容及相關知識的基礎性學習。這不僅可以推動化學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還能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過程[4]。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化學實驗與科學探究”課程教學為例。本節課是學生接觸實驗的第一課,教學重點在于使學生學會取用化學藥品、掌握操作技能,同時激發學生對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養成正確的實驗習慣。為此,教師可根據課程內容制作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前進行預習,為后續的學習提供助力。首先,教師可在教學平臺中上傳微課視頻,向學生介紹實驗室的規章制度和安全原則,并對實驗服的穿戴、實驗器材的使用等進行詳細闡述,以便學生對實驗室基本守則有足夠的了解。其次,通過動畫演示量取和轉移化學藥品的正確操作,強調操作過程中的注意事項。隨后,展示錯誤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使學生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操作習慣。再次,教師可以在視頻中設置互動問題,如讓學生思考:取用藥品時為什么要避免直接用手接觸?哪些容器可以直接加熱?哪些不可以?等等。通過設置問題,學生能夠帶著對問題的思考觀看視頻,并在視頻中找出答案。這個過程有助于強化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記憶。最后,當視頻播放結束后,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估,檢查自己對實驗原理、流程、相關注意事項等知識的掌握程度,并將結果上傳至教學平臺,以便教師根據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后續教學方案的優化調整提供依據。
由此,通過制作微課視頻構建智慧課堂,并對課前導入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學生不僅可以在課前對實驗內容有足夠的了解,還能提高自身的實驗操作能力,增進對實驗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實現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培養,為后續化學實驗的高質量開展奠定基礎。
(二)豐富實驗形式,深化知識理解
在智慧課堂背景下,教師可借助多種技術對實驗形式進行優化設計,為學生帶來豐富的學習體驗。其中,希沃白板可強化師生互動,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度,從而促進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虛擬現實技術可讓學生體會實際教學中難以開展的實驗過程,拓寬學生的視野。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實驗教學質量,還能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助力。
1.應用希沃白板,解析實驗內容
希沃白板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能夠賦予課堂活力,引導學生對實驗現象進行拓展思考,從而擺脫傳統教學模式的局限性,幫助學生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應用希沃白板,將傳統教學模式下單調的板書內容形象化,深入剖析實驗重難點,讓學生直觀理解本實驗的原理、概念等,并掌握相應的操作要點,最后指導學生按要求完成實驗,從而保障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效果。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實驗活動1:氧氣的實驗室制取與性質”課程教學為例,本節課通過“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這一實驗,讓學生學會制取氣體的方法,并在實際操作中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對此,教師可借助希沃白板,將實驗重難點呈現出來,增進學生對實驗器材、原理及主要流程的了解。首先,教師可在白板中繪制該實驗的模型,讓學生了解本實驗的反應原理、實驗裝置及氣體收集方法。
隨后,教師可利用希沃白板的標注功能,在模型上標注裝置名稱及反應物、生成物,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實驗過程,強化學生對反應原理“ ”的理解。其次,教師可在白板中演示整個實驗過程,讓學生邊看邊分析,了解不同操作環節的具體內容和注意事項,待演示結束后帶領學生進行總結,引出查、裝、定、點、收、離、熄(“茶莊定點收利息”)這一操作口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最后,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作,讓學生通過具體的操作體會化學知識的魅力,并在實驗結束后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如:怎么檢驗生成的氣體是氧氣?若制取的氧氣不純,可能是哪些原因導致的?讓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驗過程進行思考。這種方式既可以鞏固學生對實驗知識的理解,還能使學生養成嚴謹的實驗習慣。
由此,通過應用希沃白板解析實驗內容,學生能夠直觀了解高錳酸鉀制氧氣這一實驗的要點,還能在參與實驗的過程中掌握相關技能,提高自身的學習及實驗水平,從而提高化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為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2.借助教學軟件,構建虛擬實驗
在智慧課堂下,教師借助教學助手軟件,不僅能夠促進教學資源的整合應用,還能通過構建虛擬實驗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突破教學重難點。具體來說,初中化學實驗中存在部分條件復雜、安全隱患高的實驗。針對此類實驗,傳統教學模式很難向學生直觀展示實驗過程,導致學生在實踐經驗的積累和知識理解能力的提升方面受到限制。而在智慧課堂中,教師可應用教學助手軟件開展虛擬實驗教學,為學生創設安全、多樣的實驗環境,讓學生在模擬操作中直觀分析實驗現象,增進其對教學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進而推進化學實驗教學的高效開展。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實驗活動4:燃燒條件的探究”課程教學為例,本實驗要求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增進對燃燒條件的認識,進一步了解滅火的原理。但由于實驗涉及火源,存在安全隱患,一旦有違規操作發生,很容易引發火災,從而對現場人員的安全造成威脅。對此,教師可借助教學助手軟件構建虛擬實驗環境。首先,教師在虛擬平臺準備木條、玻璃棒、酒精燈、棉花、石子等實驗器具,隨后,讓學生操作鼠標,將木條和玻璃棒移到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兩種器具的變化。隨后,再讓學生使用坩堝鉗夾取棉花和石子,放到酒精燈上加熱,觀察實驗變化。
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生會發現:木塊和棉花會發生燃燒現象,而玻璃棒和石子則不燃燒,從而引出燃燒的條件——可燃物,增進學生對燃燒現象的了解。其次,教師可指導學生操作鼠標,使用坩堝鉗夾取木塊和煤塊放在酒精燈上燃燒并讓學生仔細觀察。學生會發現:木塊先燃燒、煤塊后燃燒。通過分析實驗現象,學生可得出燃燒的第二個條件——溫度達到可燃物的著火點。最后,教師可在虛擬平臺中設置蠟燭和燒杯,讓學生按照如圖所示的方式開展對比實驗。學生會發現:罩上燒杯的蠟燭最后熄滅,這說明燃燒現象的發生還需要有氧氣(或空氣)。
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燃燒三要素的記憶更加牢固,同時,還能避免真實實驗的安全隱患,為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奠定基礎。
(三)聯系學生生活,增強課堂互動
初中化學知識大多與學生的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這使得教師可結合學生生活實際設計教學內容,為學生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課堂互動的高效開展奠定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從生活中常見的化學現象出發,引導學生探究其背后的化學原理,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相結合,增強其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以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實驗活動2:水的組成及變化的探究”課程教學為例,本節課是初中化學課本中唯一的物質組成探究實踐活動。作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物質,大部分學生對水的組成缺乏正確的認識。對此,教師可從水的生成和分解兩部分內容出發設計實驗,引導學生開展探究實驗,幫助學生了解水的宏觀組成,并進一步從微觀上推出水的分子構成,并能夠寫出水的化學分子式。首先,在導入環節,教師可帶領學生回顧水的固、液、氣三相轉換過程,并與學生探討能否通過研究上述過程分析水的組成。其次,在電解器中注入足量的水,添加少量的氫氧化鈉溶液,隨后接通直流電源,觀察電極與兩側玻璃管中的現象。從實驗現象來看,正電極附近有少量氣泡產生,玻璃管內的液面下降較少;負電極附近有大量氣泡產生,液面下降較多。隨后關閉電源,將帶有火星的木條放在正電極附近的玻璃管尖嘴處,打開活塞,觀察木條狀態變化。再將燃燒的木條放在負電極附近的玻璃管尖嘴處,觀察實驗現象。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夠在觀察、探索中掌握水的組成,理解反應原理“ ”,進而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深化對水的構成的理解。這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能提高課堂互動效果,為學生的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引入“綠色化學”理念,培養科學態度
在智慧課堂下的初中化學教學中,教師既要注重對學生化學技能的培養,還要培養學生對“綠色化學”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中養成正確的科學態度,培養學生的責任感。為達成這一目標,教師應充分發揮智慧課堂的教學優勢,推進“綠色化學”的全面落實,引導學生關注實驗過程中的環保問題,如廢棄物的正確處理、有害氣體的合理排放等。
以人教版九年級下冊“實驗活動8:常見酸、堿的化學性質”課程教學為例,本次實驗涉及硫酸、鹽酸、氫氧化鈉等多種酸堿溶液,且會產生有害的廢液、廢氣等。為減少這些廢棄物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如何減少有害物質的產生,并針對廢棄物的特點設計適宜的處理方法,如對于強酸性廢液,可在其中加入適量的堿液,以中和廢液中的有害成分。這種方式不僅可以降低廢棄物對環境的影響,還能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由此,教師在“綠色化學”理念指導下開展實驗教學,不僅讓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還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科學態度,提高其社會責任感,為其后續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礎。
三、結束語
在初中化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緊跟智慧課堂理念,對現行教學模式進行優化創新,從而提高實驗教學效率,為學生后續的學習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由此,本文對智慧課堂下的初中化學實驗教學進行了研究,結合實際需求提出了制作微課視頻、豐富實驗形式、聯系學生生活、引入“綠色化學”理念等措施,以充分發揮智慧課堂對化學實驗教學的促進作用,為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周啟秀 甘肅省臨夏縣漓水初級中學
參考文獻
[1]黃富強.智慧課堂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23,(44):119-122.
[2]張文忠.淺談提升初中化學智慧課堂教學效率的路徑[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3,(08):92-94.
[3]吳躍千.智慧課堂環境下的初中化學課堂優化策略探析[J].試題與研究,2023,(16):81-83.
[4]崔波.初中化學教學滲透教育信息2.0思想途徑[J].讀寫算,2023,(12):137-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