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師范專業認證和課程思政的背景下,結合民族高師院校的辦學特色與定位。以數學與應用數學專業為例,構建了師范認證下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師范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的人才培養的設計路線,并從人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及課程體系等方面探討如何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進而落實“師范認證”與“課程思政”有效融合的路徑研究,共同實現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目標。
關鍵詞:"師范認證;課程思政;培養方案;數學專業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35
0引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性支撐是人才,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為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這些內容,全面保障和提升師范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為培養造就高素質教師隊伍提供有力支撐。2017年10月,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下文簡稱《實施方法》),提出“對師范類專業進行三級監測認證”,并針對“培養目標、畢業要求、課程與教學、合作與實踐、師資隊伍、支持條件、質量與保障和學生發展提出明確的標準”,從而達到以評促建重規范,以評促改上水平,以評促強創一流,推動師范專業建設的目的。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下文簡稱《綱要》),指出“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中心,把思想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專業教育與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構建健全的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培養學生探索未知、追求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回答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文獻[4,5]從兩者的本質價值取向上進行解讀,都是共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解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問題。簡言之,從根本上價值取向是一脈相承的。課程思政是解決師范類專業培養師范生師德規范的根本舉措,師范認證是使課程思政得以開展的主要載體。本文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以下簡稱“數學師范專業”)專業為例,探討基于師范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數學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與研究。
1師范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數學人才培養模式設計
人才培養方案是專業建設和發展的頂層設計,是學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和基本規格要求的總體計劃和實施方案。《剛要》指出,“高校要有針對性地修訂人才培養方案,切實落實本科教學質量及國家標準。”目前我校數學師范專業建設的兩項重大工作是專業認證與課程思政,根據國家、社會及教育的發展和學校發展的定位目標等制定了數學師范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培養目標中制定了畢業要求,并進一步分解畢業要求的指標點,建立課程體系與畢業要求指標點的支撐矩陣。依據不同課程體系的特點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要求每門課程都分解出課程思政目標,在教學中挖掘思政元素,做好教學設計,從而制定有效的教學評價機制,對教學環節進行評價和評學,評價的結果用于教學的持續改進,實現師范認證持續改進的理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評價共同支撐著畢業要求,其路徑如圖1所示。
2師范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的舉措
2.1在人才培養目標中明確思政目標
課程思政目的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地方民族高師院校定向是培養中小學教師,畢業后服務民族地區基礎教育的教師隊伍。以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數學師范專業為例,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為“堅持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依托學校“師范性、民族性、邊疆性”的辦學特色,扎根崇左、面向廣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忠于祖國、維護民族團結,熱愛教育事業,身心健康,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扎根邊疆的教育情懷,具有扎實的數學專業知識和熟練的教學實踐能力,具有創新精神和團隊意識,能夠勝任中學數學教學、教研和班級管理的骨干教師。該目標在定位上明確了服務區域,以滿足地區基礎教育需求為目的,培養師范類人才。
為了更好地開展數學教育課程思政建設,根據我校自身的實際情況和定位,分析2023版數學師范專業認證標準中培養目標的定位、內涵與評價,將課程思政理念有機融入數學師范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確定數學師范專業的思政目標:滿足國家基礎教育發展的需要,立足崇左,服從廣西,面向全國,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忠于祖國、維護民族團結,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扎根邊疆的教育情懷,將愛國精神、工匠精神、創新精神、團隊精神、職業精神、競技精神等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如圖2所示。從人才培養目標,從家國情懷、教育情操、職業素養、學科素養、教學能力等維度實現專業課程思政目標,用數學文化、思維品質、科學精神、師德情操等教育引導學生,構建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和價值塑造為一體的課程體系。
2.2在畢業要求中分解思政指標
根據教育部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高師院校在師范類專業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注重學生師德師風的建設,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為了實現“立德樹人”這一任務需要畢業要求來支撐,因此在畢業要求里要合理分解出思政指標點,在師范認證畢業要求踐行師德、學會教學、學會育人、學會發展(簡稱“一踐行三學會”),分解家國情懷、師德情操、學科素養、教學能力、育人能力、溝通合作、職業素養、自主發展8個一級指標和21個二級指標及其內涵,具體見表1所示。在家國情懷上,強調國家認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理想信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忠于祖國、維護民族團結的數學教師。在師德情操上,強調師德規范、師德體驗、師德自律,積極投身邊疆民族地區基礎教育情懷,愿意從事數學教育事業。在學科素養上,強調科學求真、勇于探索、求實創新,培養學生具有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在教學能力上,強調班級管理和教學評價,引導樹立德育為先、育人為本的理念,能有意識地開展德育工作。在育人能力上,強調學科育人和實踐育人,能言傳身教,理解科學育人的價值。在溝通合作上,強調團隊協作和溝通能力。在職業素養上,強調職業認同和職業素養,培養學生熱愛邊疆民族教育事業,對數學教師職業具有自豪感和榮譽感。在自主發展上,強調學生要有發展意識和反思意識。
2.3數學師范專業課程思政教學體系的構建
專業課程是落實人才培養方案的載體,需要不斷的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改革。在數學專業課程思政體系的構建、教學大綱的編制、課堂教學的開展及課程思政目標達成度的評價等,將圍繞這8個一級指標與21個二級指標開展。數學師范專業課程是由通識教育課程(通識必修課程、通識選修課程、創新創業課程)、教師教育課程(教師教育基礎課程、學科專業教育課)、專業教育課程(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方向選修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基礎實踐、綜合實踐、專業實踐)和第二課堂(學科競賽與技能訓練、社會實踐)5個模塊構成。為了更好地落實課程思政目標達成,在課程思政建設中需要每門課程挖掘出特定的思政元素,并且在課內和課外都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中,形成理論教學+實踐教學+活動教學全方位的思政教學模式。同時將思政目標融入課程目標、畢業要求和培養目標中,貫穿于整個人才培養方案,形成“一踐行三學會”課程教學體系,促進8個思政目標的達成。
專業課程重點支撐學科素養、教學能力、育人能力、自主發展等維度,在數學的公式、定理中求真精神,形成科學嚴謹的數學思維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品質,學會從數學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分析、解決問題,培養學生具有探索精神和研究能力,具有“數學方式”的理性思維和科學的研究方法,培養學生求實創新和理性質疑精神。教師教育課程是培養學生教師技能的課程,主要支撐師德情操、職業素養、教學能力等維度,強調學生要遵守師德規范,依法執教,厚實教育情懷,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做一個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實學識的好老師。獨立實踐課程和第二課堂注重支撐自主發展、溝通合作、育人能力等維度,強調學生在教學實踐中,能言傳身教,將知識學習、能力發展和品德養成綜合起來進行育人,在實踐中培養社會責任感。
3結語
本文結合師范專業認證和課程思政的價值取向,依據廣西民族師范學院的辦學定位,分析課程思政與師范專業認證有效融合的必要性。在培養目標中融入思政目標,在畢業要求中分解出課程思政指標點,構建了課程思政教學體系,實現了師范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人才培養模式。
參考文獻
[1]"張超超.夯實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基礎性戰略性支撐[N].學習時報,20230111(00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暫行)(教師〔2017〕13號)[EB/OL].201710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11/201711/t20171106_318535.html.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教高〔2020〕3號)[EB/OL].20200601.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4]董翠香,韓改玲,朱春山,等.師范類專業認證背景下體育教育專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2,37(01):3237.
[5]車菲菲.師范類專業認證與課程思政一體化推進路徑探索——以歷史學專業為例[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3(04):144149+156.
[6]張其林,趙永標,項東升,等.課程思政與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融合路徑[J].計算機教育,2021,(03):7680.
[7]趙輝.數學與應用數學(師范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探討——以陜西理工大學為例[J].西部素質教育,2022,8(21):1316.
[8]陳益智,王海青,劉玉彬,等.數學師范專業課程思政維度及教學體系研究[J].惠州學院學報,2022,42(06):117122.
[9]雷剛,王文樂,蔣長根,等.專業認證背景下引入課程思政的軟件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計算機教育,2022,(02):48.
[10]周立旻,鄭祥民,陳圓圓,等.探索基于認證模式的高校課程思政設計—以地理學類專業為例[J].中國大學教學,2021,(04):28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