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信息技術革命和財務智能化,會計行業技術和手段將發生顛覆性變革,會計人才培養需要立足新的時代背景思考課程教學改革。針對會計學課程內容多、學時不足、應用能力弱的痛點,重構會計學教學內容為“三大模塊六個流程”,實現業財有效融合;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實施課內課外混合式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會計報表解讀和分析能力。通過混合式教學設計與實施,更好實現財務智能化下一流課程建設目標和專業培養目標。
關鍵詞:"會計學;混合式教學;一流課程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22.055
0引言
會計學課程是工商管理類、經濟學類專業的學科基礎課,是學生初次接觸會計學科的入門課程。課程具有基礎性強、實用性高、應用性廣等特點,課程內容多、知識點細、學時不足,加之學生普遍缺乏商業常識,理解會計術語困難,知識應用能力弱,如果固守傳統教學方式,將很難適應財務智能化下的會計崗位能力需求。因此,基于一流課程建設目標和會計崗位能力需求,需要重新審視會計學課程的傳統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課程教學創新設計與教學改革,提升課程的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
1基于一流課程建設目標和財務智能化需求,重新定位課程目標
1.1適應財務智能化下會計崗位能力需求變化,提升課程高階性
隨著大智移云物新技術的不斷涌現,RPA、自然語言學習等為傳統財務工作提供了便利工具,資金管理、費用報銷、稅務管理等若干重復性工作將被財務機器人所取代。會計崗位的核心能力需求已不再是會計核算能力,會計需要為管理提供如會計信息解讀和應用、財務決策支持等高階服務。因此,會計學課程的知識、素質、能力培養目標,必須適應社會需求、信息技術的變化,按照教育部提出的一流課程目標中高階性要求,加強教學內容廣度和深度,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發散思維,提高為管理決策提供財務服務的能力。
1.2實施線上線下、理論實踐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加強課程創新性
教育部《關于一流本科課程建設的實施意見》(教高〔2019〕8號)中,對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建設提出具體要求,這也為會計學課程實施混合式教學改革、加強課程創新指明了方向。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教師需轉變教學理念,創新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設計混合式課程教學方案,借助網絡資源和數字技術,進行現代信息技術與教學深度融合,解決課程教學內容多和學時少的矛盾,拓展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同時實施理論與實踐結合的混合式教學,學生將所學知識在課內課外進行實踐應用,提升業財融合能力。
1.3完善課程各階段綜合設計和過程評價,提高課程挑戰度
會計學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中,需要增強課程挑戰度,加大學生學習投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因此,需要思考課程如何教、教什么和學生怎么學的問題,需要將課程目標、教學內容、教與學、教學評價等要素進行綜合設計。一方面,按課程知素能要求,將教學核心內容梳理、課上課下學習分工、課堂組織方式、課下學習監控、學習效果評價等多方面的內容協調配合;另一方面,需要融入研究性和綜合性內容,將企業實際財務案例、上市公司報表分析、論文閱讀等融入課程教學,增加課程學習的挑戰度。
2重構會計學教學內容為“三大模塊六個流程”,實現業財有效融合
2.1以業務流程和賬戶關系為主線,構建“三大模塊六個流程”教學內容
重構會計學課程教學內容,主要解決課程教什么的問題。傳統的教材和教學模式中,會計學課程基本是按照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利潤會計六要素的內容進行授課,最后是會計報表編制。這樣授課的好處是會計知識體系比較系統,缺點是忽視了業務流程和會計賬戶間的關系,比如應收賬款是銷售產生,和收入的核算密不可分,而傳統教學中應收賬款在資產部分完成,收入是單獨一章講解,無法輔助學生理解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中兩者的關系,在教學內容上也有重復。
在教學內容重構中,改變以往注重會計學學科專業知識體系狀況,根據企業經濟業務流程和會計賬戶的關系,按照采購-生產-銷售-利潤-報表的順序,重構會計學教學內容為“三大模塊六個流程”。“三大模塊”包括會計基礎模塊、經濟業務核算模塊、報表編制與分析模塊,“六個流程”包括會計核算流程、采購和生產流程、銷售和收款流程、長期資產和投資流程、資金來源流程、報表編制與分析流程。按業務流程設計教學內容,可以使學生將企業經濟業務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有機融合,為企業的經濟和管理活動提供財務支撐。
2.2設計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混合式教學方案,實現業財有效融合
根據重構的“三大模塊六個流程”教學內容,參照教育部關于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的教學要求,設計該課程的具體教學方案。教學方案中,一是按經濟業務流程和會計賬戶關系為主線設計“六個流程”授課目標,將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價值引領有效結合,將業務活動和會計反映有機結合。二是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對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課程設計中轉換視角,課前設計問題學生線上學習,課堂以問題為導向,對知識點進行重新梳理和總結,以學生為中心,培養學生知識整合、問題解決的能力;三是實施理論與實踐混合式教學,以會計報表解讀與分析為主線,設計實踐教學內容,培養學生應用綜合會計知識服務管理決策的能力。同時授課中將課程思政與會計學專業知識進行有機融合,培養學生堅持誠信,守法奉公品質,具備會計人員應有的使命感和責任心。關于學時分配,各個學校該課程總學時有所不同,可根據總學時情況具體分配。線上與線下、理論與實踐混合式教學方案具體見表1。
3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
3.1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做好課前、課中和課后教學組織
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解決課程怎么教的問題。課前教學環節,教師需要提前梳理各章各節的核心知識和重點難點,列出需要思考的問題,圍繞要解決的問題布置學生線上學習內容及具體聽課章節。學生根據教師的要求,帶著問題線上學習,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線上學習任務,并記錄學習中不能理解的內容。如采購和生產流程教學中,教師首先按采購材料-生產產品-產品入庫-產品銷售流程梳理核心知識,之后布置各環節的思考題,如外購材料成本的構成內容、制造產品過程中的成本內容、發出存貨的成本計算方法及原理、各環節成本在會計報表中的反映等。
課中教學與討論。學生按照問題學習線上資源后,課程教學是解決問題和提升學生發散思維的重要環節。課堂教學的整體設計是,教師首先將教學內容按業務流程和會計賬戶關系進行邏輯梳理,然后針對布置的線上學習內容和思考題,考查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方法可以進行題目測試、案例討論、提問等;針對測試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學生提出要解決的問題,教師提煉出要掌握的重點和難點;最后教師提供企業經濟業務案例,由學生完成會計的確認、計量和報告,并進一步分析經濟業務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影響,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應用能力。在講解中也要拓展會計領域的現實問題和學科前沿,鼓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增加課程高階性和挑戰度。
課后訓練與評價。經過課前自主學習、課上強化與總結,課后訓練起到進一步鞏固作用。課后訓練的方式有三種,學生個人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后作業,如本章節的客觀題、編制會計分錄等;分小組完成某一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分析,最后形成分析報告;采用虛擬仿真平臺,完成公司經濟業務的實際訓練與分析。在教學評價上,采用形成性評價(50%)和期末考核(50%)相結合的多元方式。形成性評價考核注重過程性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線上自主學習完成情況、課堂測試成績、課堂參與討論發言次數、課后訓練成績、綜合財務分析報告成績、綜合實訓成績等,具體比例教師可以根據布置作業種類和工作量合理確定。教師方面也要根據每次教學情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對各環節進行優化設計和調整。
3.2建設多元化教學資源,為混合式教學提供資源支撐
為了更好實施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資源建設是前提和關鍵。首先,基于移動校園網絡環境,建設一體化網絡教學平臺,教師團隊建設課程立體化的課程資源,包括課件、音視頻、作業習題、試題庫、法規庫等。其次,依托外部教學資源,如購入SPOC教學平臺、學校專屬雨課堂教學平臺、公司課程資源輔助平臺等。教師依托一體化平臺和多元化資源,廣泛采用混合式教學,可以保障實施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資源豐富可及、評價動態實時、課堂管理高效、課內課外相通、線上線下結合的泛在學習、自主學習教學模式。
4實施課內和課外混合式實踐教學,培養學生會計報表解讀和分析能力
4.1完善教學大綱,設計課內課外協同的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實踐環節教學環節,解決知識如何應用問題。以會計報表解讀和分析能力為主線,制定“理論實踐互補”的課程教學大綱,明確各章課內實驗的訓練目標、實踐內容和實訓方式,確保實踐教學落到實處。具體實施上,包括課內實驗和課外綜合訓練兩部分。課內實驗側重會計知識應用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如存貨跌價準備計提的獐子島扇貝事件、不同折舊計提的財務影響等。課外綜合訓練包括上市公司會計報表分析、企業運營軟件應用等,提升學生的會計信息應用能力。具體組織方式上,可以個人或分組完成。學科競賽、社團活動、創新創業等課外活動,也可實現課外協同實踐育人。
4.2加強虛擬仿真在課程教學中的應用,增強實踐性與綜合性
實踐教學引入虛擬仿真平臺和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盡量采用企業真實財務數據資料,引導學生在現實場景中進行分析與思考,增強實踐性和綜合性。學校購入的財務決策平臺、企業沙盤等軟件平臺,能夠實現企業購產銷業務運行、會計核算、財務分析與評價等多方面綜合訓練,使學生身處企業仿真的運行過程中,鍛煉學生業財融合能力、會計信息解讀和應用能力,為有效參與企業商業決策提供能力支撐。
5結語
會計學課程以業務流程和會計賬戶關系為主線,構建了“三大模塊六個流程”教學內容,通過線上與線下混合式教學、課內與課外實踐教學模式的有效實施,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發散思維,提升了會計報表解讀和分析能力,為財務智能化下會計崗位的能力需求提供了有效支撐。
參考文獻
[1]"董必榮,劉海燕.會計學一流課程建設的思考與實踐[J].中國大學教學,2019(10):7579.
[2]曾月明.“會計學”課程學習方法論及教學邏輯起點與路徑選擇[J].財會通訊,2020(09):161164+172.
[3]唐大鵬,王伯倫,劉翌晨.“數智”時代會計教育重構:供需矛盾與要素創新[J].會計研究,2020(12):180182.
[4]石本仁,譚小平.會計學原理[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22.
[5]劉翠俠,黃敏,王立衛.智能財務需求下會計專業實踐教學改革與應用[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23(21):158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