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法律保障力度不足、認知偏差等問題。這些問題需要由政府、職業院校和教師共同解決。文章首先闡述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和問題,然后介紹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相關理論,接著分析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內外案例及其啟示,最后結合相關理論和啟示提出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河南省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4.14.067
[中圖分類號]G712;G4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4)14-0-03
0" " "引 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教育與信息技術的融合不斷深化。作為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職業教育更貼近產業需求,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更為緊密,在數字化轉型方面更具時代性。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不僅能重構現代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體系,還能提升現代職業教育水平、產業競爭力,以及推動社會經濟發展。
1" " "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現狀及問題
1.1" "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現狀
現階段,數字化轉型成為推動各行業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職業教育領域也不例外。我國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起步晚,但發展迅速,數字化教育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成為職業教育的基本手段之一[1]。河南省作為全國重要的人口大省、經濟大省和職教大省,當前正面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重要歷史機遇。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現狀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基礎設施不斷完善。河南省各職業院校逐步加大對數字化教學設備的投入力度,校園網絡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為數字化轉型持續深入奠定了堅實基礎。二是在線課程資源豐富。河南省越來越多的職業院校開始建設和引入在線教育平臺,豐富在線課程資源,為學生提供更為靈活和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三是教學管理數字化工具增多。職業院校普遍開始采用教務管理系統、在線考試系統等數字化工具,提高了教學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四是產學融合加速推進。職業院校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加強了與企業的緊密合作,通過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和遠程實踐教學,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
1.2" "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問題
(1)法律保障和支持機制不健全。一是法規不完善。河南省為進一步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先后出臺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2023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等政策性文件,但仍缺乏全面、系統的法規來明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具體要求和保障措施。二是資金支持不足。數字化轉型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包括設備、軟件、培訓等方面,但目前河南省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資金支持力度不夠,影響了職業院校數字化建設。三是師資隊伍能力不足。數字化轉型需要具備相關技術應用能力和教學能力的師資隊伍作保障,但目前河南省職業教育的師資隊伍數字化教學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
(2)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認知有偏差。2020年之后,數字化教育模式逐漸興起,社會對數字化教育的認識發生了質的變化。這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推進具有重要意義,但同時也導致職業院校產生以下幾點認識誤區:一是過于重視數字化教學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忽略數字化課堂的實時互動,缺乏對數字化教學特殊性、創新性的研究。二是認為數字化轉型就是將傳統的教學內容搬到在線教學平臺,注重對數字化教學過程中師生數據信息的采集與分析,忽視對師生個性化數據的價值挖掘[2]。三是容易忽視實踐環節,過于關注在線課程和理論知識的傳授,忽視對學生數字化實踐技能的培養。
(3)數字化轉型機制仍需進一步完善。一是組織機構設置、職責分工等不合理,導致河南省職業院校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存在各方工作分散、重復等問題。二是政府在數字化轉型中沒有結合市場機制發揮引導作用,導致政策措施與市場需求不匹配。三是資金投入機制不健全,如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中存在資金來源單一、分配不公等問題,導致數字化轉型的資金供給不足或者分配不合理,影響了轉型的進程和效果。四是缺乏完善的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導致職業院校出現數字化轉型人才短缺的問題,影響了數字化轉型團隊的建設和人才隊伍的壯大。五是評估與激勵機制不健全,如全省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的評估指標不明確,激勵手段不足,影響了相關工作開展的積極性和效率。
2" "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相關理論概述
2.1" "教育資源配置理論
教育資源配置理論是指在教育領域中,關于如何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達到最佳效益的一系列理論觀點和方法,旨在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配置,以滿足教育需求。教育資源配置理論能夠幫助研究者更好地了解河南省職業教育體系中數字化教育資源的分布情況,指導教育主管部門更有效地優化資源配置,將有限資源優先集中于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的重點領域,有利于提高教學質量和師生綜合素質,同時也能發現資源分配不公平的問題,并及時作出調整,以促進教育公平。
2.2" "“三角協調模式”理論
“三角協調模式”理論是由伯頓·克拉克提出的一種描述和解釋組織內外部利益相關者之間相互作用和協調關系的理論模型,該模型運用在教育領域主要包括3個主要角色:政府、學校和行業。“三角協調模式”理論可以幫助研究者明確理解政府、學校和行業之間的關系,找到各方利益的平衡點,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調配財政資金、技術設備、人力資源等各種資源,推動數字化轉型順利進行。“三角協調模式”理論還能夠有效協調和解決各方利益沖突,幫助政府、學校和行業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達成共識,可以使政府、學校和行業形成長期穩定的協調關系,有助于確保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工作高效開展。
3" " "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國內外案例及其啟示
3.1" "國外案例
以提供社區職業培訓為主的美國社區學院建設在線學習平臺,開設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更靈活、多樣化的學習體驗,并開發虛擬實驗室,學生通過使用虛擬現實(Virtual Reality,VR)工具在虛擬場景進行實踐操作,以提高學生的實踐技能。通過數字化教育,美國社區學院擴大了學生的招生范圍,提高了教學效率,為更多學生提供了高質量的職業教育服務。
以企業需求為主的德國應用技術大學與各個行業密切開展了數字化產學合作項目,共同設計線上課程內容和開發數字化教材,確保數字化教學與行業需求緊密結合,同時引入在線行業導師制度,由具有豐富行業經驗的專業人士擔任學生的線上導師,通過在線平臺指導學生的學習和實踐,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行業發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強,畢業后就業率更高。
以政府為主導的澳大利亞技術與繼續教育學院(TAFE學院),使用當地政府提供的專項資金建設數字化教室,購置在線學習設備等,完善數字化教學基礎設施,同時與政府一起積極制訂職業教育教師的數字化培訓計劃,組建數字化教學平臺,幫助教師掌握數字化教學技術,提高數字化教學水平[3]。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TAFE學院數字化職業教育師資隊伍實力雄厚,提高了職業教育的普及程度和質量。
3.2" "國內案例
作為全國首個教育數字化轉型試點區,上海市在數字化教育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2018年,上海市印發了《上海市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2018—2022)》,加快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治理和課程教學深度融合。2021年,上海市出臺的《教育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1—2023)》全面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各項工作,包括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項目支持等,并積極開展國家智慧教育平臺試點,推動數字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2022年,上海市印發了《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十四五”規劃》,明確了上海市教育數字化轉型的目標、重點領域和實施路徑,這一文件為推動數字化教育提供了戰略指導。同時,上海市將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作為重點工作加快推進。此外,上海市還圍繞教育數字化轉型,在組織領導、數字基座、典型應用、安全保障等方面多維發力,使教育數字化轉型與城市數字化建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
3.3" "國內外案例的啟示
通過國內外案例可以發現,國內外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有著共同的特征和趨勢。這些特征和趨勢可以為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帶來較多啟示。一是革新數字化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建設在線學習平臺和開設多樣化的在線課程,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二是廣泛使用數字化教學技術。例如,職業院校要通過建立虛擬實驗室、在線指導等方式開展技能培訓,幫助學生在虛擬場景中進行實踐操作,提高實踐技能。三是政府要加強支持和政策引導。政府要為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提供專項資金,幫助職業院校完善基礎設施,開展師資培訓。四是協調共進、多維發力。在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妥善協調好政府、學校、行業的關系,持續優化教育資源配置,使各方形成穩定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職業院校數字化轉型發展[4]。
4" " "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對策
4.1" "政府層面的對策
河南省政府需要持續加大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支持力度,如制定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增加財政投入、設立專項基金、加快制定數字化轉型標準。河南省政府要出臺具體的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規劃,引導產業與職業院校深度合作,使職業院校培養出符合產業需求的數字化人才,并建立與完善相應的協調機制和監督評估體系。河南地方政府需要持續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加強對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宣傳,推動當地數字化教育資源整合,以及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與創新。
4.2" "職業院校層面的對策
(1)加強師資隊伍的數字化教學培訓和能力建設。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數字化教學培訓,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和信息技術應用水平,如熟練使用在線教學工具、虛擬實驗室、數字化教學平臺等。鼓勵教師參與數字化教學設計和資源開發,并建立教師交流平臺,促進教師進行經驗分享,多方位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
(2)加強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和教學資源建設。職業院校要加大數字化教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包括網絡、計算機設備、多媒體教室等,為數字化教學高質量開展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同時積極推進教學資源數字化建設,包括課件、教材、教學視頻等,持續豐富數字化教學資源庫,以滿足不同學科和課程的教學需求。
(3)優化數字化教學保障體系。職業院校要建立和完善數字化教學評估機制和質量保障體系,定期評估和監控教育數字化轉型的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加以解決,同時需要進一步提升數字化教學規劃能力,增強數字化轉型的整體性與系統性,保障數字化轉型順利進行。
(4)推動數字化教學方式創新。職業院校要持續強化數字化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以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評價方式、教學環境為基礎,深入探索在線互動式教學、遠程實踐教學、虛擬實驗等教學方式,積極開展數字化教學項目,以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度。
(5)加強校企合作。職業院校要進一步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結合企業的實際需求積極開發數字化產學合作項目,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參與教學資源建設與更新,將企業優質資源和實踐案例融入數字化資源庫,從而開發出更多高質量數字化教學資源和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就業競爭力[5]。
5" " "結束語
河南省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較多問題,因此,政府部門、職業院校、企業等各方參與者需要多維發力,共同解決數字化轉型問題,順利推進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例如,河南省政府要持續加大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力度,職業院校要完善教育基礎設施,提升教師數字化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方式,深化校企合作。
主要參考文獻
[1]祝智庭,胡姣.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實踐邏輯與發展機遇[J].電化教育研究,2022(1):5-15.
[2]楊現民,吳貴芬,李新.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數據要素的價值發揮與管理[J].現代教育技術,2022(8):5-13.
[3]楊劍靜.數字化、國際化發展背景下澳大利亞TAFE模式的改革趨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4(3):52-58.
[4]朱德全,熊晴.數字化轉型如何重塑職業教育新生態[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2(4):12-20.
[5]孫守勇,李鎖牢.職業教育數字化轉型的內涵、表征與實踐路徑[J].教育與職業,2023(1):35-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