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標的實施,我國的教育模式逐漸發生變化,其中主要改變就是在線教學的普及和發展.在此背景下教師需要及時轉變觀念,注重線下與線上教學相結合,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融入這種新型學習模式.在線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打破傳統的師生互動模式,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本文以小學數學在線教學為例,闡述了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在線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提高在線教學效率的策略,以期為一線教師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小學數學;在線教學
在當今數字化時代,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新課標”)
下的小學數學在線教學正迎來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在線教學模式的高效運用,不僅關乎學生數學素養的培育,更是推動教育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有效的在線教學策略不僅需要融合先進的技術手段,還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打造出富有趣味性和互動性的學習環境.這既是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考驗,也是對學生學習方式的全新挑戰.因此,探討和實施新課標下提升小學數學在線教學效率的策略,對于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習質量、激發學生潛能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在數學學科上取得更加優異的成績,更能培養他們適應未來社會所需的綜合能力,為其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1 新課標下小學數學在線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任務布置不夠規范化
規范的任務布置是確保教學質量和效率不可或缺的一環.當前,一些教學環境中任務布置的不規范,嚴重制約了學生學習的系統性和連貫性.作業和練習的布置若缺乏明確的目標和針對性,學生在執行時便容易迷失方向,難以精準把握學習的重點和難點.此外,不規范的任務布置還可能導致學生負擔過重,作業量與學生的實際能力及年齡階段不匹配,這不僅無助于提升學習效果,反而可能引發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抵觸情緒.在教學內容的串聯上,不規范的任務布置同樣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當教學活動與實際課程內容脫節,或練習題目與教學目標不符時,學生難以有效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這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還可能對他們的學習動力和興趣造成負面影響.同時,不規范的任務布置也給教師帶來了諸多不便.教師需要花費額外的時間和精力在調整和優化教學安排上,難以集中精力進行教學內容的深化和拓展,進而制約在線教學發展.
1.2 學習方法指導不足
當前的教學實踐中,對學生數學學習方法的指導往往顯得不夠深入和細致,主要表現在教師在教學中過分強調知識點的講解,卻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正確引導.若教師不重視對問題解決的策略、思維方法的培養或對探究式學習鼓勵不足,則會導致學生在面對數學問題時往往缺乏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此外,教師在指導學生如何有效復習學習內容方面也存在不足,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難以形成系統化和層次化的知識結構.同時,當前的數學教學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應用能力方面也顯得捉襟見肘,原因在于缺乏對于創新性學習方法的引導和激勵.學習方法指導的不足,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入掌握和理解,更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他們思維能力的發展和創造力的培養.
1.3 教學內容擴展不充分
在新課標的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在講授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方面雖取得顯著成效,但在教學內容的深度擴展和廣度延伸上卻顯得不足.這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思維拓展和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忽視.具體而言,課堂教學往往過分聚焦于數學公式和解題方法的講授,較少涉及這些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和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從而限制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全面理解和深入探索.此外,教學內容擴展的局限還體現在創新性教學材料的運用上.當前教學實踐中,對于最新數學研究成果、數學歷史以及數學家事跡的引入和介紹較為有限,這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培養,也限制了他們數學視野的拓寬和認知的深度.值得注意的是,教學內容的擴展不充分還導致了數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程度不高.數學與科學、藝術等學科的結合可以極大程度上豐富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探索精神.然而,當前的教學實踐中,
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并未得到足夠的重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發展.
2 提高小學數學在線教學效率的有效策略
2.1 規范任務布置,培養學習習慣
以“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單元教學為例,規范的任務布置對于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尤為關鍵.為此,教師需要設計一系列清晰、邏輯遞進的學習任務,以確保學生能夠系統地掌握并深化對這兩種圖形的理解.首先,在介紹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基本屬性時,教師應充分利用在線視頻資源,通過直觀的圖形和示例,詳細闡述這兩種圖形的定義及其基本特征,如平行四邊形的對邊平行且相等、梯形有一組平行的對邊等.這一步驟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對這兩種圖形的初步認知.其次,為了加深學生對圖形特征的理解,教師應布置具有針對性的練習題目,可以要求學生在虛擬繪圖平臺上繪制平行四邊形和梯形,并準確標注其關鍵屬性.通過這一動手實踐的過程,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知圖形的特征,從而鞏固和深化對所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最后,在此基礎之上,教師可以進一步設置具有探究性的學習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相聯系,鼓勵學生在家中或周圍環境中尋找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實際應用實例,如窗戶、門、桌子等,并要求學生拍攝照片上傳至學習平臺.學生需分析并解釋這些物品如何體現了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屬性,從而使學生意識到數學圖形在現實生活中的普遍性和實用性.在每個學習單元結束后,教師應組織一次在線測驗.測驗題目應覆蓋從基礎知識到綜合應用的多個方面,題型可包括選擇題、填空題和簡答題等.通過這一環節,學生能夠及時回顧和鞏固所學知識,同時教師也能獲取學生學習進展的即時反饋,以便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調整教學策略.細致入微、層次分明的任務布置,不僅能夠有效提升小學數學在線教學的效率,還能有效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和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1]
2.2 給予方法指導,提升學習能力
在數學在線教學中,對于“運算定律”這一關鍵課時,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具有重要意義.針對“運算定律”這一基礎數學概念,教師應充分利用在線視頻講解或動畫演示的方式,直觀地展示加法、乘法定律等基本概念和運作原理,如交換律、結合律等.在展示過程中,采用具體的數學例子是關鍵,因為這將有助于學生直觀地理解運算定律的運作機制.例如,為了解釋加法交換律,教師可以展示3+5和5+3兩個算式,并通過動畫演示數字位置的交換過程,強調其結果始終保持不變.對于乘法結合律,同樣可以通過(2×3)×4和2×(3×4)兩個算式,說明乘法運算中的分組并不影響最終結果.
此外,為了加強學生運用運算定律的能力,教師可以設置解決實際問題的任務.這些任務應緊密結合日常生活場景,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操作中鞏固和應用所學知識.例如,在購物情境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計算購買三種不同商品的總價,每種商品有不同的數量和單價.在這個問題中,學生需要運用加法和乘法定律來簡化計算過程,如使用分配律來計算總價.這樣的任務設計不僅使數學學習更加生動和實用,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運算定律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從而增強他們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2.3 擴展教學內容,豐富情感認知
在探討“多邊形面積”這一數學課題時,擴展教學內容和豐富情感認知是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環節.教師應超越傳統的公式教學,發揮線上教學的優勢,將教學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深化其理解.例如,在講解運動場區域的劃分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示籃球場、足球場等運動場地的圖片,引導學生通過測量場地的長和寬來估算整個運動場的面積.這些生動的例子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多邊形面積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增強學習的實用性和興趣.同時,利用在線教學工具設計富有創意的互動活動,能夠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多邊形面積計算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創建一個模擬的園藝設計項目,在虛擬平臺上提供不同形狀和大小的多邊形模板,鼓勵學生自由組合這些多邊形來設計自己的花園布局.學生需要計算每個多邊形花壇的面積,以此來決定種植的數量和植物的種類.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學習面積的計算方法,還能鍛煉空間想象力和創造性設計能力.此外,情感認知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同樣不可忽視.將數學知識與人文故事相結合,能夠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深度.[2]例如,教師可以講述古希臘數學家如何發現和應用幾何原理來計算圖形面積的故事,揭示數學知識的歷史背景和文化意義.這樣的故事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還能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的發展過程.教師通過上述方式,不僅能夠擴展教學內容,更能在多邊形面積的學習中豐富學生的情感認知,使得數學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非單純的知識傳授.
3 結語
在新課標指導下,提高小學數學在線教學效率的探索與實踐是一個持續演化的過程.這一進程不僅要求教師在教學技術和方法上持續創新,更要求學生在學習態度和方法上作出適應與調整.采取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創新的教學工具和豐富的教學內容,可以有效提升在線教學的吸引力和教學效果.在未來的教育實踐中,教師應繼續深化對在線教學的研究與探索,不斷完善并實施更加高效、科學的在線教學策略,以期為小學生打下堅實的數學基礎,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石,同時也為推進教育現代化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陳瑞云.在線上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感[J].知識窗,2020(1):87-88.
[2]朱國水.新課標理念下小學數學線上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23(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