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實踐項目;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
一、引言
在21世紀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領域。然而,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攀升,教育部統計,到2023年畢業生人數已高達1158萬人,相比20年前增長了超過10倍,導致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畢業生面臨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競爭。為應對這一挑戰,國家推出多項政策,如《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等,旨在通過優化課程體系、加強實踐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在此背景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教育模式創新與改革顯得尤為迫切。因此,探討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策略,對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綜合能力和就業競爭力,以及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國內外現狀分析
在國際上,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教育的結合已經取得了顯著成果。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等頂尖高校通過構建創新創業實驗室、設立實踐項目和創業課程,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機會和創新創業資源。這些成功的案例不僅彰顯了實踐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結合的力量,更為我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與創新創業教育提供了寶貴參考。
相比之下,我國高校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整體上仍處于起步階段,有待進一步的全面提升。盡管教育部在2022年已經認定了如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100所高校為國家級創新創業學院及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單位,強有力地為我國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注入動力,但當前的成果尚不足以充分滿足社會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及其他學科領域創新創業人才的迫切需求。當前高校在提供充足、高質量的實踐項目和構建系統性、全方位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方面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迫切需要結合國際經驗,探索適合我國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的路徑。
三、協同發展路徑探索
為了構建一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理論與實踐、創新與創業緊密結合的教育體系,我們深入探索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項目與創新創業教育協同發展路徑,提出了構建“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和雙軌驅動課程改革模式,以培養兼具高度專業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復合型人才。
(一)構建“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
構建“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高效整合各方資源,促進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入發展,如圖1所示。
1.地方政府
作為政策引領者的地方政府,通過制定和實施一系列如稅收減免、資金補貼等創新創業優惠政策,營造積極的創新創業環境,激發大學生創新創業熱情。同時,地方政府還能夠協調各方資源,助力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落地。
2.高校
作為人才培養和創新創業基地,高校通過優化課程體系、提升師資力量、完善實踐教學,與企業深度合作,制定貼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前沿課程資源,構建全方位創新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等,培養符合時代需求的專業技術人才。
3.企業
作為市場的主體,企業依托其豐富的市場資源和經驗,為高校提供人才培養的寶貴建議,搭建實習實訓平臺,促進大學生實踐能力與職業素養的提升。同時,企業還可利用高校資源進行新項目的研發,協助項目市場化,實現校企合作的雙贏。
4.大學生
大學生是協同育人機制的主體力量和直接受益者,直接接受高校的專業教育和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參與各級各類“專創”結合的競賽,實現以賽促學、以學促創,強化專業能力,挖掘創新潛能,并鍛煉團隊協作、項目策劃和市場推廣等綜合能力,拓寬視野和思路。同時,利用企業實踐平臺開展創新創業實踐,積極貢獻于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
5.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心
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中心(簡稱“大創中心”)在協同育人機制中承擔著連接地方政府、高校、企業和大學生的橋梁和紐帶作用。該中心負責組織和管理大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項目孵化、資金支持、導師指導、資源整合等服務。成功孵化的項目經評估后可以置換相應的課程學分,這既是對學生能力和學習成果的肯定和認可,也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積極性。同時,大創中心還承擔著篩選典型的創新創業項目以及將典型項目融入專業課程實踐教學的責任,強化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實踐項目的結合。
通過“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政府、高校、企業、大學生之間的資源得到高效整合,形成了良性互動與共贏的局面。政府政策引導企業利用高校資源促進經濟發展;企業則通過參與高校人才培養、提供實踐基地等方式回饋社會;高校則通過合作與服務地方,實現資源有效利用。此模式不僅有力支撐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實踐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協同發展,更為培養具備高度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精神的復合型人才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雙軌驅動”的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課程改革模式
“雙軌驅動”模式針對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旨在并行推進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協同培育兼具專業知識與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該模式如圖2所示,分為兩大軌道。
第一軌——專業教育:企業依托其行業經驗和資源,提供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調研、實際案例、項目資源及行業導師支持。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據此調整教學體系,設計緊貼市場與行業需求的實踐課程與項目,有效增強學生專業實踐能力與就業競爭力。
第二軌一一創新創業教育:大創中心精選高潛力、市場前景廣闊的創新創業項目,與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師合作,將其加工、包裝轉化為專業課程實踐項目。此舉深度融合了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實踐,為學生提供寶貴實踐經驗和創新靈感。
四、引例說明
近年來,國家及地方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全力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特別是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的發布,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注入了強大的動力。在此背景下,廣西壯族自治區及崇左市等地方政府迅速響應,多措并舉,通過宣傳引導、教育體系優化、環境改善和財稅扶持等,為大學生創新創業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積極響應政策號召,將創新創業專業教育融入日常教學之中。僅2024年上半年就成功舉辦了多場專題講座,聚焦人工智能應用研究等前沿領域,邀請了業界專家和導師與學生深入交流,極大地拓寬了學生的學術視野,激發了他們的創新創業熱情。
同時,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積極尋求與企業合作機會,與廣東泰迪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廣州東軟睿道教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建立了緊密的產學研合作關系。這些合作不僅幫助了專業教師更加敏銳地把握市場需求和技術趨勢,還推動了專業課程體系的革新,新增了《機器學習》《計算機視覺與應用》等前沿課程,淘汰了部分的課程。更重要的是,合作企業為學生提供了真實的項目實踐機會,如“基于YOLOX的農田害蟲圖像檢測與識別”項目,通過校企聯合指導,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創新創業實踐方面,我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團隊也取得了顯著成果。例如,學生團隊開發的基于Java開發的文檔管理系統項目——瀚海云存,在校級選拔賽中脫穎而出,并獲得了企業的孵化支持。盡管項曰最終未能推向市場,但學校仍給予了學生團隊置換課程學分的鼓勵,有效激勵了更多學生投身于創新創業實踐中。
五、結論與展望
在信息化和智能化日寸代的浪潮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本論文提出的“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和“雙軌驅動”專業課程改革模式,通過深度融合理論與實踐,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探索了一條新路徑,也為其他專業的教育改革提供了參考。
“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的成功實施,有效地匯聚了政府、高校、企業及社會各界的資源,促進了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為學生搭建了高質量的實踐平臺與創新創業舞臺。而“雙軌驅動”的專業課程改革,則將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緊密結合,顯著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實踐能力。
展望未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教育需持續適應人才市場和行業發展的需求,不斷優化和完善教育模式。我們將繼續深化“五位一體”協同育人機制和“雙軌驅動”課程改革。同日寸,我們呼吁更多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共同推動高等教育創新,為社會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助力國家科技進步與社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