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探討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提出確立教學設計的基礎框架、豐富和完善教學設計流程、細化教學設計的各個環節等流程,以及“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提煉大概念”“細化單元教學目標,滲透大概念”“優化單元教學活動,突出大概念”等策略。實踐結果表明,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提供新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概念;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
作者簡介:蔣佳怡(1999—),女,江蘇省昆山市周市中學。
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面臨新的挑戰和機遇。傳統的灌輸式教學已難以適應新時代教育的發展要求,學生深度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批判性思維的形成成為教學的重要目標。在這樣的背景下,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應運而生。通過將大概念引入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識體系,實現綜合素質的發展。
一、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的意義
(一)促進教師教育理念更新與專業素養發展
以大概念為核心進行單元教學設計,教師能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限制,實現教學思維和教學方法的革新。此舉要求教師整合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知識點,靈活地運用教學策略,創造性地構建教學情境,并進行全面的教學評價。這種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專業素養,不僅要及時吸收和理解有關大概念的教育理論,還要深入研究學科課程標準和教材,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框架。這一過程無疑將推動教師在思維視野上的拓展與更新,從而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現代的教師,特別是初中的道德與法治教師,肩負著引導青少年成長的重要職責,必須不斷更新自身的教育理念和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以確保在教育實踐中有效地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及深度學習能力
在大概念的指導下,初中道德與法治的單元教學設計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促進學生實現跨學科知識點的整合與應用。這種教學模式通過構建系統化和結構化的知識體系,使學生在不同情境下進行知識的遷移和應用,從而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教材中關于健康心理、道德規范、法律基礎等內容的整合,涵蓋了學生在個人發展和社會認知上的多個方面,特別是法治教育的系統化學習,要求學生跨越不同年級和教材限制,對憲法及相關法律知識進行深入理解和應用。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轉變為引導者,而學生則是知識的探索者和實踐者,通過單元教學的系統化設計,學生能逐步從被動接受知識轉向主動探究知識,由淺入深地學習,深入理解知識的內涵和本質[1]。
二、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的流程
大概念指導下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流程的設計,需要構建基礎框架。在構建基礎框架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完善教學設計流程,確保它具有實用性。以下是對教學設計流程的詳細闡述。
第一,確立教學設計的基礎框架。教學設計流程的基礎框架是整個流程構建的基石。在這個框架中,需要明確各個教學階段的目標、重點、難點以及評估方法。正如前文所述,教學設計需要考慮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難點的破解、教學活動的規劃以及教學效果的評價等多個要素。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這些要素與核心理念相結合,共同支撐起整個教學設計的框架。
第二,豐富和完善教學設計流程。單純的基礎框架是不夠的,要使教學設計流程具有實際指導價值,必須對其進行進一步的豐富和完善。在完善過程中,教師需依據核心理念,對教學單元進行深入分析,明確教學目標,設計與之匹配的教學活動,并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方法。初中道德與法治大概念的外化與內顯是完善教學設計流程的重要環節。通過對教學內容的分析,教師能提煉出本單元的核心理念,并通過教學活動的實施,促進學生對核心理念的理解和內化。
第三,細化教學設計流程的各個環節。對細節之處的完善是教學設計流程構建的收尾工作。教師需要對流程的每個階段進行詳盡的分析和細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情和單元內容的特點,設計出適合的教學活動。例如,可以通過“寫作思考”“小組討論”“辯論賽”“繪制圖示”等多樣化的活動,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確保教學設計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2]。
三、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的策略
(一)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提煉大概念
一方面,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挖掘大概念。整合單元教學內容時,首要考慮的是建立起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大概念是對學科本質的高度概括,對其進行理解和掌握通常需要學生經歷一系列的認識過程。學生對大概念的掌握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這就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認知發展階段,使他們按照邏輯順序,循序漸進地理解大概念。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的編排遵循了學生成長發展的規律,從校園生活的具體情景逐步過渡到更廣闊的社會生活。這樣的編排符合學生的道德認知發展特點,也有利于學生在認識自己和處理與他人及社會的關系的過程中,逐步建立起對大概念的認識。
另一方面,結合課程標準,提煉核心理念。課程標準為我們提供了凝練大概念的重要參考。它是國家對課程內容的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學生學習成果的標準。課程標準中所蘊含的大概念往往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這些大概念既體現了對學生的學習要求,也是對課程內容的深入挖掘。通過對課程標準的深入分析,教師可以從中提煉出符合單元教學的大概念,例如通過直接選取課程標準中的專題名稱,或者對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進行整理,形成具有統攝性的大概念。這些大概念的表現形式多樣,可以是對核心觀點的陳述,也可以是對基本概念的概括。
以“生命的思考”單元為例,其主要由兩部分構成:一是引導性問題,激發學生深層思考;二是具體的教學內容,包括課時安排和框題探究。該單元通過引言部分的三大問題,啟發學生對生命本質、生命價值,及其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傳承與延續進行思考。“探問生命”一課深入探討了生命發展規律和生命的有限性,讓學生理解了生命的短暫與傳承的重要性。“珍視生命”一課繼續深入,引導學生將對生命的尊敬轉化為具體行動,包括守護身體健康和精神成長,并教導學生以積極態度面對挫折。在“綻放生命之花”一課中,進一步回答了生命如何有意義地度過的問題,鼓勵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并活出精彩。通過分析“生命的思考”單元的思維脈絡,我們發現整個單元圍繞生命的多個維度進行探索。這不僅與課程標準相吻合,而且強調了對生命意義與價值的追求。結合對教學內容的解析和對課程標準的理解,我們提煉出“探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作為本單元的核心概念[3]。
(二)細化單元教學目標,滲透大概念
一方面,深入理解學生特點,設定單元教學目標。在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深入分析學生的學情是實現有效教學的第一步。不僅要對學生基礎知識和能力進行評估,而且要對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做出準確判斷。通過對學生的全面了解,教師能設計出既貼合學生實際,又能促進他們長遠發展的單元教學目標。以“堅持憲法至上”單元為例,教師需要考慮學生對憲法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和認知能力,從而確立符合實際的單元目標。例如,對于那些對憲法理解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學目標可以聚焦于憲法的基本條款和原則;而對于認知水平較高的學生,則可以引導其理解憲法的深層含義,學會從憲法角度分析生活中的問題。另外,學生的個體差異也不容忽視。不同學生在思維方式、交流能力和表達能力上各有特色,這就要求教師在確立單元教學目標時,能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設定既有層次性又有針對性的目標。例如,在“生命的思考”單元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生命的不同認知水平,設計不同深度的教學目標。對于認知較淺的學生,可以著重培養他們對生命的基本認知和尊重;而對于認知深入的學生,則可以引導他們深入探討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另一方面,堅守設計原則,使單元目標更具針對性。在細化單元教學目標時,教師必須堅守設計原則,確保每個目標都明確、具體、可操作。要立足于課程標準,確保教學目標的表述準確無誤。例如,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初步了解”“能清楚表達”等目標,需要轉化為具體的教學行動和評價標準。通過清晰的目標表述,教師可以更有目的性地組織教學活動,學生也更容易明確學習的方向。教學目標的設計應聚焦于大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大概念作為單元教學的靈魂,指導著教學內容的整合和教學活動的開展。例如,通過提煉“探尋生命的意義與價值”這一大概念,教師可以設計出指向概念理解的單元教學目標。這些目標不僅要求學生掌握與之相關的學科知識,更鼓勵學生運用這些概念解決實際問題,形成知識遷移的能力。單元教學目標的設計還需要具有科學性和開放性。這不僅要求目標設計是切實可行的,還要能激發學生持續思考和探索。在結束一個單元的學習之后,學生應能掌握大概念背后的學科邏輯和價值導向,并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見解。例如,通過學習“堅持憲法至上”單元,學生不僅要理解憲法的相關知識點,更重要的是要能運用憲法分析社會現象,形成批判性思維[4]。
例如,在“生命的思考”單元教學中,子主題活動開展的目標有三個。第一,探問生命: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深層認知。知識層面,學生將理解生命的本質特征及其遵循的自然規律,意識到生命的獨特性和延續性。能力層面,我們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使其正確處理生命中不可避免的有限性與傳承性的沖突。情感教育層面,本單元將激發學生對生命的感激、珍惜和虔誠,以及在他人面臨困境時所表現出的同情與關懷。第二,珍視生命:提升個體的生命價值感和自救能力。知識層面,教授學生保護自己的方法,以及如何保持精神健康。能力層面,學生將學會如何有效地保護自己免受傷害,并在社會復雜環境中堅持真善美的價值標準,做出正確的選擇。情感教育層面,我們鼓勵學生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堅定地追求人生的美好,同時在遇到挫折時展現出堅強和韌性。第三,綻放生命之花:實現個人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知識層面,引導學生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理解個體生命的獨特性及潛力。能力層面,提升學生設定長遠目標的能力,使其在實踐中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情感教育層面,鼓勵學生關注個人發展,樂于在生活中發現和創造美好,保持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
(三)優化單元教學活動,突出大概念
從教學單元的核心出發,設計的問題可以作為引導學生理解和把握大概念的起點。例如,在探討“生命的思考”這一教學單元時,我們可以提出一些根本性問題,如生命的起源、生命的意義及其價值。通過提出這些問題,學生能逐步深入探究,并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逐步構建起對大概念的理解。接下來,教學活動的設計應當圍繞這些核心問題展開,形成一系列問題群,通過解答每一個子問題,幫助學生逐步深入對大概念的理解。例如,生命起源的問題可以轉化為對生命進化、遺傳學等領域的深入探討,而這些討論又指向生命本質和特性的深層次理解。為了促進這一探究順利進行,教師需要創設適當的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和討論平臺。可以播放一段有關嬰兒誕生的視頻,引發學生對于生命起源的直觀感受;也可以是關于個體成長歷程的互動討論,讓學生感受生命的獨特性和個體差異。在教學活動中,特別是在教授如何珍愛生命這一內容時,可以引入知識競賽等教學形式,分設不同篇章,讓學生在參與中學習和反思。例如,通過競賽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如何科學地保護自己的身體和精神,不僅普及了健康生活的知識,也深化了學生對生命價值的認識。
本研究通過深入探討基于大概念的初中道德與法治單元教學,揭示了其在促進教師教育理念創新和專業化成長、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及深度學習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實踐結果表明,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不僅能提高教學質量,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為培養學生的道德與法治核心素養提供了有效途徑。因此,在未來的初中道德與法治核心教學中,應進一步推廣和應用基于大概念的單元教學模式,以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楊添樂.大單元視域下初中道德與法治課逆向教學:邏輯、價值與路徑[J].科教文匯,2024(9):172-175.
王佳才.基于大單元教學的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實踐探索[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4(16):103.
齊俊威.素養本位視角下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實踐[J].亞太教育,2024(7):93-95.
張孟孟.初中道德與法治大單元教學的設計和實施[J].思想政治課教學,2023(9):3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