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高校教育工作中,體育是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對于大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有效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其身體素質得到有效提升,并使學生情緒得到改善,使其維持良好的人際關系,從而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發展。與此同時,從大學生的休閑活動層面來看,其是一種十分健康的生活方式,對于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可以起到積極影響。因此,需要合理引導大學生,使其自身的認知觀念得到改變,使大學生的休閑活動方式得到豐富,以此來保證大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本文針對休閑活動與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展開分析,介紹了大學生的休閑活動現狀,探討了休閑活動和體育鍛煉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并提出具體的教育實施路徑,希望能夠為相關研究人員起到一些參考作用。
關鍵詞:休閑活動;體育鍛煉;大學生心理健康;積極影響;實施路徑
課題項目:此研究成果受江蘇省“青藍工程”資助。
一、引言
對于大學生,其可自由支配時間較多,為了保證大學生的休閑活動效果,需要引導其在閑暇時間做其感興趣的事情,這樣可以使學生原本枯燥的生活變得豐富,使其生活方式變得更加豐富。而為了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需要加強學生自身的體育鍛煉,使其具有更加旺盛的生命活力。此外,通過加強大學生的休閑活動以及體育鍛煉,還可以使學生的不良情緒狀態得到改善,使其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
二、大學生休閑活動現狀
結合大學生的休閑活動現狀來看,其內容十分豐富,而且活動類型也比較多樣,包括娛樂型、親和型、知識型等,可以使大學生充分參與到社會實踐活動當中,使其對社會產生深刻了解,增強大學生的實踐能力,而且還可以獲取知識,使其身心得到放松,加強大學生的情感交流,使其活動需求得到滿足。但在具體的休閑活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具體表現在自覺性差、休閑能力較低以及活動層次低等方面,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需要相關高校加大重視,并強化此方面的教育工作[1]。
三、休閑活動對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一)放松身心
對于休閑活動而言,其可以使大學生的身心疲勞得到有效消除,并使學生的應激反應得到減輕。從疲勞角度來看,其屬于一類病癥,并表現出綜合性的特點,和大學生的心理、生理等因素具有密切聯系。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大學生的就業壓力也明顯增大,這也導致其學習生活十分忙碌,心理狀態比較緊張,在此情況下也容易造成學生的身心疲勞。在休閑活動開展過程中,特別是體育方面的休閑,可以使學生的生理功能得到增強,使其肌肉量以及輸氧量得到明顯提高,放松學生的精神,使其興奮中心得到明顯轉移,幫助學生恢復精力。
(二)調節情緒
當學生受到外界刺激后,其在心理以及生理等方面也會產生相應的反應,具體表現在學生的情緒上。當其刺激情景不同時,學生情緒也會發生變化。在一些不良刺激情景下,學生也容易有不良情緒產生,進而對其心理健康產生影響。通過相關實踐驗證可以發現,當轉移情景明顯不同于原情景時,大學生的心情也容易發生轉移,可以更好地消除不良情緒。通過有效開展休閑活動,可以使學生產生不良情緒的環境發生變化,使其情緒可以更好地得到緩解。因此,需要有效組織與開展休閑活動,以此來使學生的刺激源得到改變,使其情景得到轉換。例如:當大學生長期待在宿舍時,應鼓勵其走出校園,引導學生充分參與戶外活動,包括旅游以及登山等活動,使學生可以發現活動樂趣,加強學生的人際交往,使學生不良情緒得到有效釋放[2]。
(三)增進自我認同
對于大學生的自我認同而言,需要其做到自我欣賞,有效體現自尊與自信,從而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例如:可以開展不同的休閑活動項目,包括文學創作、服飾搭配、健身、舞蹈以及藝術欣賞等,使大學生可以產生正確的自我認知,并充分進行自我展示。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大學生獲得全新體驗,并產生新的認識,提高大學生的自我認同感。
(四)加強社會互動
通過加強大學生的社會互動,可以為其日后面向社會提供幫助,確保其可以充分適應社會文化,使大學生可以更好地融入社會生活當中,對自身的社會角色充分履行,為其提供相應的社會支持,促進大學生的健康發展。從休閑活動角度來看,其具體包括公益志愿以及社團活動等,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機會,使其可以加強人際交往,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對此,高校也需要加強大學生的休閑活動教育,使其自身的人際交往能力得到提高,增加了學生的人脈資源,使其對社會角色的扮演產生深刻認識,明確自身肩負的重要社會責任。
四、體育鍛煉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積極影響
通過相關研究可以發現,當學生保持良好的體育鍛煉活動時,可以進一步保證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并使其情緒得到改善。
首先,通過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自信心得到提升,增強學生心理適應力。
其次,通過開展相關的體育鍛煉活動,可以使學生的不良情緒得到有效緩解,使其具有積極向上的心理狀態。
最后,通過長期堅持體育鍛煉,還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意志品質。
除此之外,對于一些體育鍛煉活動而言,其為集體項目,需要學生之間的有效配合,在活動中可以充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使學生的人際關系得到改善。
(一)改善大學生的情緒狀態
對于大學生自身的情緒狀態,其關系到大學生的生活質量,一旦學生的情緒比較低落,將會導致其缺乏活動興趣,在學習和生活中也會表現出無精打采的狀態,在做事時往往無法達到相應的目的。通過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可以有效改善學生情緒狀態,使其不良情緒得到有效宣泄,使其心理壓力得到降低,使學生身心得到放松,有效轉移學生的低落情緒,防止大學生產生心理障礙[3]。
(二)培養大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
對于體育鍛煉而言,其屬于綜合運動,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體力與智力,并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在具體的體育鍛煉活動中,學生也可能會遇到相應的挫折,并會面臨相應的困難,需要其充分磨煉,以此來有效克服困難。大學生通過充分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還可以對其團隊協作意識有效培養,為其在校學習與生活提供幫助。
(三)幫助大學生確立良好的自我概念
通過有效開展體育鍛煉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對自我產生深刻認識。在具體的運動過程中,還可以使學生的身體素質得到提升,使其對自身狀態具有較高的滿意狀態,提升學生自信心。與此同時,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的相互競爭,使其可以進一步明確自身的社會價值。通過強化體育鍛煉,可以確保學生的體格強健,使其具有充沛精力,從而使大學生的身體表象得到明顯改善。
(四)提高大學生身體抵抗力
對于大學生來說,通過加強自身的體育鍛煉,可以有效增強學生的心血管功能,并緩解其抑郁以及焦慮等情緒。與此同時,大學生通過保證體育鍛煉活動具有的針對性,可以有效實現強身健體目標,并對相關疾病有效預防。當大學生長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時,可以使其體形塑造得更加完美,增強學生集體免疫力,從而提高其對相關疾病具有的抵抗力[4]。
五、休閑活動與體育鍛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施路徑
對于大學生的休閑活動和體育鍛煉,之所以表現出相應的差距,主要在于其對閑暇時間的利用不夠充分。對于大學生而言,其閑暇時間相對充裕,需要其對自身時間合理利用,以此來有效開展休閑活動,并充分進行體育鍛煉,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相關高校需要全面加強體育與休閑教育,使大學生能夠形成正確的休閑觀,增強學生的體育素養,有效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保證其心理健康發展。
(一)改變大學生的休閑觀念
對于休閑觀念而言,其主要表現為人們在休閑方面的具體觀點與看法,與其自身的生活態度具有密切聯系。當人們的休閑觀存在差異時,也會使其生活與行為表現出明顯不同。當大學生將休閑活動看作為休憩、消遣以及娛樂等活動時,則可能會導致其閑暇時間有所浪費,不僅會對學生身心健康產生損害,而且還可能會對大學生的學習產生相應影響,導致其學習效果有所下降。所以,為了保證大學生休閑活動的順利開展,需要對大學生的休閑觀有效培養,在強化休閑教育的基礎上,使學生充分利用閑暇時間,從而保障學生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引導,使其明確休閑并非指普通的休憩、消遣以及娛樂,不可以玩物喪志,也不能一味貪圖享樂,而且要將其作為一項重要生活內容,有效放松學生身心,為其帶來良好的心靈體驗,使其可以充分參與到休閑活動當中。除此之外,還可以對學生的個人能力與素養有效培養,使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通過有效培養學生的休閑觀,可以發揮出重要的能動作用,促進學生的自我完善,使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和發展。
(二)提升大學生的休閑和鍛煉能力
在大學生休閑活動開展過程中,休閑能力是保證其活動效果的一項重要基礎,具體包括大學生的組織、表達、選擇以及評價能力,同時還表現在大學生的欣賞與運動等能力上,由于其休閑能力相對較低,進而導致一些學生所開展的休閑活動質量相對較差,無法有效提升活動層次。在此情況下,并非大學生不想有效開展休閑活動,而是無法提升活動效果。對此,高校需要有效開展教育工作,對大學生加以引導,使其自身的休閑能力得到增強。在此過程中,相關高校可以組織具體的技能培訓活動,并舉辦相關的培訓班,包括公關禮儀、名曲欣賞、書法美術、計算機、英語以及舞蹈藝術等。與此同時,相關高校還可以組織相關協會,包括騎游、露營以及攀登等,使大學生可以對自己的休閑時間充分利用,并有效開設相關的選修課,包括心理學以及哲學等,從而有效培養大學生的人格修養,使其自身的文學藝術素養得到提升。除此之外,還應對校內外專家有效組織,確保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專題講座活動。這樣一來,可以使大學生得到有效培訓,使其自身的休閑內容得到豐富,并掌握相關技能,增強大學生的休閑技能,提高大學生的鑒賞力,確保其更好地開展休閑活動。通過采取此種方式,可以使學生形成良好的休閑習慣,使其可以充分實現和發展自我,保障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
(三)豐富大學生的休閑方式
結合大學生的休閑活動現狀展開分析,可以發現由于休閑方式相對比較單一,進而導致其未對活動產生足夠興趣,降低了休閑活動的吸引力。對此,高校需要合理創新,有效整合資源,對休閑活動方式有效創新,使大學生的休閑方式變得更加豐富。
首先,高校需要合理創立相關的社團組織,并要有效開展多樣化的社團活動。具體來說,對于社團組織,有著豐富的類型,包括學習型、實踐型、公益型以及科技型等,以此來使大學生自身的興趣愛好得到滿足。在此基礎上可以開展不同形式的休閑活動,包括體育、學術以及文藝等方面,確保活動內容足夠豐富,從而調動起大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采取此種方式,不僅可以加強高校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而且還可以使學生自身的業余生活得到極大豐富,使大學生可以充分展示自我。
其次,對于高校而言,其在大學生休閑生活方面應做好與時俱進,對網絡資源充分利用,并要確保資源的多樣化。在此期間,高校需要高度重視校園網絡,并為大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內容,包括名人演講、專家講座以及公開課等,同時還可以提供相關的科學探索節目,使學生可以充分探索科學奧秘,或為學生提供相關的經典名片,以此來有效培養學生的藝術修養和審美素養。高校通過完善校園網建設工作,可以對心理咨詢網站進行創建,并在網站內對不同類型的小游戲進行設計,如:心理暗示類以及益智類等,同時還可開設心靈診所,為大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使其遇到的心理問題得到有效解決。除此之外,通過對網絡休閑平臺有效創建,可以為大學生提供更為有效的休閑工具,使其休閑方式得到豐富,可以充分完善和提升自我。
(四)增加課外體育鍛煉
在高校教育階段,通過對大學生加強體育鍛煉,可以使其身體形態發育得到有效促進,并使大學生人體機能得到改善,使其具有更高的運動水平。在此情況下,還可以使大學生對事物產生全新認識,對學生自身的意志品質有效培養。對此,相關體育教師需要對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活動加大重視,尤其要有效組織與開展課外體育鍛煉活動。在實際開展鍛煉活動時,需要充分結合體育鍛煉與學生的心理教育,加強心理訓練,在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基礎上,使其心理素質得到有效提高。在此期間,相關高校需要為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合理創建鍛煉場地,并要準備好相關的體育器材,采取相應的獎勵機制,使大學生可以在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中充分參與。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組織相關的體育比賽活動,這樣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具有更高的參與熱情,而且還可以對其體育精神有效培育,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提升[5]。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發展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充分發揮其具有的重要作用,加強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有效增強大學生的休閑能力,確保休閑和體育活動的有效開展,從而有效緩解學生的不良情緒,使其可以克服自身心理障礙,保證大學生的正常人際交往,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李明,王豐彩.大學生休閑體育鍛煉態度對其鍛煉行為的影響研究[J].貴陽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2,17(4):111-114.
[2]盧峰,時珍.休閑活動與體育鍛煉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踐策略[J].運動與健康,2023,2(2):41-43.
[3]王勝超.普通大學生體育鍛煉與休閑活動特征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9,34(7):106-110.
[4]張櫻.農村大學生閑暇活動、體育鍛煉與消極情緒關系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3,23(23):130-132.
[5]郭健.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大學生休閑體育活動中的性別差異[J].遼寧體育科技,2022,44(4):7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