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入融合,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健康積極的生活態度與良好的品質。基于此,文章立足于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對策,從四方面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即講好體育故事、依托體育課程、引入競賽體制和強化教師的綜合素養,以期能為中職體育教師完成“立德樹人”任務,從而助力中職學生朝著德才兼備的方向發展,提供一些思考。
關鍵詞:體育與思政;體育故事;依托體育課程;競賽體制;綜合素養
一、引言
體育課程是中職學校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內容,其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與良好品質的形成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發揮體育課程的育人作用,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綜合素質與社會責任感。是體育教師需要著重解決的問題之一。思政教育元素的融入,可以深化中職學生的理解,使他們在積極參與中領會體育項目技能的要領、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應將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進行深入融合,以此創建高質量的體育課堂。為學生未來職業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立德樹人”背景下融合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的意義
(一)促使中職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中職學生的思想相對叛逆,對于教師的教誨和家長的勸誡很難聽進去,但他們自己又缺乏較強的辨別是非能力,為此在學習與生活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侵擾。如果教師沒有及時地引導與干預,就有可能形成錯誤的價值觀與不好的心理,這對于他們未來的發展是非常不利的。而思政教育活動的高效開展,則可以有效避免這種情況。它包含許多德育元素,如:熱愛祖國、忠于職守、精益求精等。在學習這些內容的過程中,中職學生會以這些先進人物的事跡為榜樣,不斷優化自己的行為;會從更為長遠、更為健康的態度看待日常生活中的問題,從而形成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會根據自己所掌握的思政知識,批判性地看待各種社會現象。隨著學習經驗的增多,他們自我調控能力和應對不良情緒的能力越來越強,這有助于他們形成良好的心理,實現更為長遠的發展空間[1]。
(二)錘煉中職學生的意志品質
新課程標準強調中職教師在體育教學中應錘煉學生的意志品質。思政元素的科學融入,可以幫助中職體育老師完成這一目標。它包含較為豐富的元素,如:自強不息——面對挫折,勇于進取;面對困難,敢于拼搏;如:超越自我——樂觀開朗,不斷突破自我;永無止境,追求卓越;如:追求共同發展——信任寬容,與人合作;尊重隊友,注重互幫互助。眾所周知,中職學生的自信心相對缺乏,他們多半是因為中學沒有好好學習,中考成績不夠理想才選擇進入中職院校;他們在成長過程中經歷過許多人的否定,有些同學甚至已經失去了自信心與學習的動力。所以即便他們知道中職體育課程是好的,也往往會因為沒有毅力沒有動力而報以敷衍的態度。在學完思政課程以后,中職學生的心態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將走出自怨自艾的窘境,尋找可能提升訓練質量的方法;將轉變做法,積極投入到各項體育運動中,最終在掌握體育技能的同時還能形成良好的終身鍛煉意識。作為中職體育教學活動的設計者,教師應看到思政教育的優勢,在課堂上結合體育課程的內容選擇相應的思政元素,以此創建高質量育人課堂,從而助力中職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促使他們成為優秀的工匠人才[2]。
三、中職體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原則研討
(一)主體性
學生是中職體育與思政課堂的主體。以往教師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在設計教學活動中,沒有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至于活動缺乏有趣性和實效性,未能使中職學生形成深刻的學習體驗,從而降低了教學的效果。在新的教育背景下,中職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嚴格遵循主體性原則,注重在課堂上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在自主思考中形成良好的道德觀念,最終實現道德素養水平的不斷提升;應注重對學生的科學引導,使他們在課堂上既能進行相應的體能訓練,從而完成體能訓練目標,實現身體素質的明顯提升;又高度重視對學生心理方面的引導,使他們正確看待學習過程中的困難與挫折,從而在不斷進取中實現綜合能力的增強。總之,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的融合,必須以中職學生的真實需求為切入點,唯有如此才能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3]。
(二)有趣性
以往由中職體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學習活動,之所以沒有取得預期的教學效果,究其根本在于其趣味性相對比較少,不能喚醒中職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新課程標準不斷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遵循有趣性原則,在課堂上盡可能融入相對較多的趣味,如:歌曲、游戲等,從而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切實提升學生的參與度;應精心挑選趣味元素,并進行科學設計,以此為體育課堂注入無限活力,使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高效完成學習目標的同時,還能以思政元素為引領,不斷規范自己的不當行為,最終朝著德才兼備的方向邁進。
四、中職體育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對策
(一)注重講述體育故事
故事是許多中職學生比較喜歡的元素之一。在課程思政視域下,體育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征,結合體育課程的內容,適時引入體育故事,讓學生在體育健將的積極進取中感受到努力的價值,從而轉變做法,積極投入到體育訓練中,最終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4]。
如:為學生播放體育故事。在學習和籃球有關的課程中,在休息環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向中職學生播放籃球巨星“姚明”的故事——在小時候,姚明每天都要參加體育訓練,力圖能找到提升自己籃球技能的方法;在比賽中,姚明拼盡全力,希望能將自己的水平發揮到最佳。盡管,他常常會受到傷病的困擾,但他從來沒有想過放棄。正是他的堅持不懈與艱苦付出,他才能取得較多的好成績,成為中國籃球歷史上閃閃發光的存在。姚明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不論你身處何地,只要你有夢想,并且堅定不移地向前走,就能夠戰勝無數困難,品嘗到成功的甘甜;只有擁有堅持不懈的毅力與意志,不斷地挑戰自己,致力于追求卓越,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擁有精彩的人生。這些感悟對于中職學生走出目前的困境,朝著更為優秀的方向努力是非常有幫助的。
再如:教師可以開展“體育故事我來說”活動,即在課堂上,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講述自己所知道的體育故事。眾所周知,由于生長環境、興趣愛好等不同,學生所喜歡的體育明星或者所搜集的體育故事也是不同的。這樣一來,在體育課堂上,學生就可以接觸到較多的體育故事,并從中汲取健康地成長養分,這對于其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是非常有幫助的。此外,為提升學生的積極性,體育教師還可以設置故事小榜樣,即結合故事的內容、數量、學生闡述體育故事的具體情況等標準,定期評選出前三名,并將他們的名字張貼在教室的“展覽”中,以此強化學生的成就感,營造積極的育人氛圍,使學生長時間的熏陶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注重依托體育課程
中職學校的體育課程所涉及的相對較多,如:體育理論知識、足球技能等。這些課程中都蘊含著較為豐富的思想政治元素[5]。以往受到應試教育思想的影響,中職體育教師將目光放在了知識與技能方面的傳授,而沒有深入挖掘其中所蘊含的體育精神和育人元素,如:愛國主義、積極進取等,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遲滯了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發展的速度。在新的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創新意識,深入挖掘體育課程中所蘊含的思政元素,并以合適的方式呈現出來,以此提升體育課程的育人功效,促使學生形成堅定正確的政治素養。比如:在將武術項目融入體育教學中,讓學生在一招一式中感受中華武術的精髓,如:追求天人合一,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注重招式技巧的運用,強調“以巧破千斤”,最終取得以小勝大、以弱勝強的效果;注重內功修養,強調“內練一口氣,外練筋骨皮”……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對傳統武術內涵的理解越來越深刻,則便于他們將其納入自己的道德體系中,從而達到內外兼修的效果。又比如:在學習田徑項目時,教師可以適時滲透奧運精神,向學生展示我國奧運健兒的風采,使他們在觀看與學習中實現民族責任感與擔當意識的增強。
此外,教師還可以深入分析體育項目的內容,然后以此為依據精心挑選思政元素,以此深化中職學生的學習體驗。以“健美操”為例,在“協調優美和熟練掌握”環節,教師可以融入吃苦耐勞精神,特別是在學生練習效果不太明顯時,教師可以運用鼓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堅持下去,以便他們在不斷調整中取得良好的訓練效果;又比如:在“發力細節與準確定位”環節,教師可以融入“精益求精”精神,即讓學生運用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從而高效把握技能細節的內涵;再如:在“操作藝術化和組合編創”環節,教師可以融入開拓創新精神,即請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創新意識,在充分理解健美操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創編與適當地調整。
(三)引入競賽體制
中職學生具有較強的競爭欲望,總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壓倒對方,從而成為比賽中的勝者。在促進學生政治素養發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征,引入競賽機制,讓學生通過比賽的方式,在相互切磋中加深對體育技能要領的認識;可以從多個方面入手,激發學生的競爭欲望,促使他們在參與中形成良好的體育精神。
以籃球為例,教師可以從戰術配合入手強化中職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籃球活動的開展,依賴于每位球員的通力合作,如:傳球、掩護、快攻等,在參與過程中,學生需要通過團隊默契來確保配合的精準度與時效性。一旦某個人出現失誤,就有可能使整套戰術土崩瓦解。故而,團隊配合程度對于中職學生贏得籃球比賽至關重要。在授課過程中,教師可以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學生進行組隊與重組,讓他們得以在磨合中適應團隊的戰術,以此養成從團隊大局入手,與隊員進行密切配合、甘于奉獻自我的良好行為,最終學會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的技巧。
教師也可以在階段試錯中培養中職學生臨危不亂的品質。再優秀的籃球運動員也有失誤的時候。面對失誤如何保持臨危不亂,冷靜客觀的完成進攻與防守任務,進而扭轉局勢,贏得比賽的勝利至關重要。為深化學生的體驗,促使他們形成這種良好的品質,教師可以在階段試錯過程中著重培養學生處變不驚的品質。如:在比賽結束以后,組織學生分析自身的表現。對于優勢,可以請學生繼續保持;對于不足,可以引導學生分析原因,然后以此為依據制定改進計劃。此外教師也可以開展專項訓練活動,如:創造一些常見的比賽情景,然后指導學生積極參與其中,以此發展他們臨危不亂的能力,為他們心理調適能力的增強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6]。
(四)提升中職教師的綜合素養
課程思政理念的滲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對中職體育教師的要求,即他們既需要掌握相對較多的專業知識,如:訓練方法、體育技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及時科學的指導,使他們得以在不斷進步中實現身體素質的明顯提高;又需要具有良好的思政教育能力,如:堅定的信仰、及時了解現階段的思政策等。在實際教學中,部分教師尚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所以中職學校應想盡辦法,切實提高教師的思政教學能力。如:加大培訓的力度,除了培訓相應的專業知識,學校還可以將思政內容,如: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培訓中,使教師得以將教書和育人進行有機融合,從而助力中職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的發展。為提高教師的培訓效果,中職學校在培訓完畢以后還可以進行相應的考核,并將考核納入教師的績效中。如果教師沒有完成考核目標,則需要重新學習,直到他們可以全部記住課堂上所學的內容,并將其靈活地應用出來。再如:注重完善師德師風的建設,確保教師得以以德立身,以德施教,從而營造良好的育人氛圍,使學生在積極參與中形成優秀的品質。中職學校需要結合“立德樹人”任務、師德師風建設現狀等,制定較為系統的培訓計劃,開展豐富多彩的師德師風活動,并將師德師風考核結果作為評優評先的內容之一,以此喚醒教師的學習熱情,從而為學生提供更為正確,更為健康的引導,使他們在長時間的學習中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與道德素養,進而成為一名優秀的建設者[7]。
五、結語
體育思政育人對于中職學生的發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對此,中職體育教師應緊跟時代步伐,勇于探索創新,注重從教學方式、教學內容等方面入手,進行科學的優化與調整,以此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使“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張新秀,韓衛衛.立德樹人視域下高職體育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實踐探索[J].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4,24(01):79-84.
[2]趙忠玲.“立德樹人”背景下中職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基本內涵、意義與實踐路徑[J].運動精品,2022,41(06):5-9.
[3]王紅.課程思政視角下中職體育課程教學改革分析[A]2021傳統文化與教育創新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中國環球文化出版社,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2021:3.
[4]黃莉莎.課程思政視域下中職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協同育人路徑探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3,(24):40-42.
[5]戴洋洋.中職體育課程思政的建設價值與實現路徑研究[J].青少年體育,2021,(12):31-32.
[6]李俊峰.課程思政理念與中職學校籃球課堂教學的融合探索[J].生活教育,2022,(08):99-102.
[7]林國欽,林晨華,蘇晗.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思政的實踐策略[J].亞太教育,2023,(15):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