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融合技術的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實現了數據化的教學效果,實時化、精準化的教學評價,以及豐富的閱讀資源,促進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與“學”方式的轉變,讓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走向深遠。文章基于智慧課堂環境,探索小學中高年級語文深度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閱讀策略,從而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閱讀、探究,促進學生閱讀綜合能力發展,滿足新課改的教學需求。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語文;深度閱讀;教學策略
基于智慧教育大背景,智慧卡、粵教翔云數字教材、平板等各種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逐漸被引入課堂教學,為學科教學的信息化、智慧化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開展帶來了無限可能。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深度學習教學模式中,采用智慧課堂教學,使用平板、微課、電子白板、數字教材等資源,為每個環節的開展提供技術支撐。入情入境地創設教學情境,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動態化的閱讀資源,及時地反饋閱讀教學效果和評價,進行精準教學,可以有效增強閱讀教學趣味性,借此喚醒學生閱讀的熱情,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運用信息技術,拓寬深度閱讀資源
智慧課堂擁有龐大的信息資源和豐富的學習資源的優勢,打破教學時空,開拓閱讀平臺,實現閱讀視野的擴展化,從而達到深度閱讀的效果。在執教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23課《海底世界》這一課時,課前預習環節,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現有的認知能力與理解能力,充分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廣州市中小學智慧閱讀等互聯網平臺,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分享課前閱讀資源。與此同時,教師可以通過在線交流平臺所反饋的數據提前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獲取學生課前學習情況,結合學情進行科學合理的課前教學分析,適時調整閱讀教學設計,優化課堂教學實施策略,更好地激發學生濃厚的閱讀興趣,達到預設的閱讀教學效果。課中教學環節,教師根據教學環節的需要,靈活運用希沃白板展示閱讀交流,利用數字教材內嵌閱讀資源進行對比閱讀,學生借助平板電腦開展互動與交流。課后拓展環節,結合本單元閱讀主題開展探究性閱讀學習,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進一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真正達到深度閱讀的教學目的。例如:《海底世界》課后作業:1. 基礎型作業:向爸爸媽媽介紹神奇的海底世界。2. 拓展型作業:(1)閱讀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的《海底兩萬里》;(2)參觀海洋館。學生可以借助互聯網資源、平臺,進行整本書拓展閱讀,還可以自主通過智慧閱讀平臺分享自己閱讀心得,教師可以更好地了解學生課后閱讀情況。學生從閱讀一篇有趣的文章,延伸到整本書閱讀,甚至閱讀社會大課堂,打開學生廣闊的閱讀視野。
二、運用信息技術,營造深度閱讀氛圍
信息技術具有直觀、形象等特點,在閱讀教學中借助信息化技術,把相對抽象、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直觀、具體的事物,或者是形象、生動的活動過程,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內容,還能有效地喚醒學生對語文閱讀的興趣。同時,巧妙地運用閱讀提問策略,精心創設與學生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閱讀熱情及情感體驗,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深度閱讀情境中,在特定的情境中得到科學的閱讀引導,有效地完成情境閱讀任務。因此,在小學中高年級深度閱讀教學環節,教師可以結合現有的教學資源搭配多元化教學手段,豐富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內容,創新深度教學模式。例如:在講授統編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海底世界》前,教師要解讀文本,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度分析,依托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互聯網資源及微課視頻等創設生動的情境,激發學生探索海底世界的欲望。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等多種元素融為一體,為學生呈現一個立體、生動的海底世界。教師精心挑選的圖片和視頻,讓學生仿佛置身于海底深處,感受到海底世界的神秘與壯美。同時,教師還用生動有趣的文字描述,將海底的奇妙景象一一展現給學生,讓他們仿佛能夠觸摸到海底的每一寸土地,感受到每一個生命的脈動。
三、運用信息技術,賦能深度閱讀探究
在小學中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當中,教師以閱讀問題導向,任務驅動,以學生為中心,開展小組合作探究。教師借助多媒體課件有針對性地設置閱讀任務,引導學生對閱讀任務進行探究,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在課堂交流展示環節,學生可以利用PPT和希沃白板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進行互動交流等,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實踐的能力。例如:《海底世界》一文的深度閱讀教學,教師圍繞單元語文要素“了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把事物寫清楚的”,重點帶領學生探秘作者是怎樣把海底世界景色奇異寫清楚的。教師利用信息化資源,把圖文、影音立體全方位的海底世界畫面播放給學生看,有效地引導學生融入文本中進行深度閱讀,通過聚焦關鍵詞語、圖文結合等方式,引導學生感悟海底物產豐富。本節語文閱讀教學課是在智慧課堂環境下,基于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支持,實現了全面性、互動性,更能滿足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實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方式。小組合作和匯報實現了學生全面參與、思維碰撞、成果共享。希沃投屏實現了聲情文并茂,高效地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書寫等能力。
四、運用信息技術,及時反饋閱讀效果
在傳統閱讀教學中,課堂中的練習環節,需要教師巡查才能檢測或統計學生練習的情況。不可避免會出現某一個知識點學生已經全部弄懂了,但是教師仍然用很大的篇幅講解,而有的知識點學生還沒有完全掌握,或者掌握得不是很好,但是教師卻一筆帶過,這在很大程度上會對教學質量造成影響。運用智慧學習卡及時進行課堂學習檢測和反饋,可避免這種情況出現。在學習完《海底世界》這篇課文后,我們即時對學生進行拓展閱讀練習,學生利用智慧卡完成課堂小測反饋,教師在電腦可以清晰地看到學生完成的進度。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結束測試,平臺的數據分析功能就會馬上反饋學生的做題結果,有幾人做對的,分別是哪些學生;有幾人做錯了,分別是哪些學生;正確率和錯誤率一目了然。強大的數據分析和反饋功能大大地節省了時間,教師既能夠及時地幫助做錯的學生糾正,還能調整下一課時的教學計劃和策略。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深度閱讀教學中的應用,不僅為學生拓寬深度閱讀資源,同時也為語文閱讀課堂營造了輕松的學習氛圍,讓閱讀教學充滿樂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增加學生閱讀量,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對國內外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途徑與方法的比較分析[J].中國電化教育,2009(09).
[2]賈秋萍.數字化環境下,閱讀教學如何走向深入[J].七彩語文(中學語文論壇),2015(02).
[3]陸曉霞.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1).
[*本文系廣州市番禺區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融合技術的小學語文中高年級深度閱讀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編號:PY2023-JC253)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