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古詩學習方法。教師可通過古詩吟誦創意活動的設計,把古詩閱讀、戲劇寫作、詩歌寫作、譜曲吟誦和戲劇表演等語文讀寫任務有序綜合,以讀促寫,提升學生的鑒賞、寫作、吟誦和表演等多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 古詩吟誦 創意讀寫活動 核心素養
吟誦是我國傳統的古詩學習方法,是把有曲調的吟詠和無曲調的誦讀相結合的中國式讀書法。通過聲調的抑揚頓挫,人們可以有節奏、有旋律、有腔調地美讀。古詩音節的安排有特殊的規律,人們通過吟誦,能傳達詩歌起伏跌宕、迂回曲折的感情,能領悟古詩的音律美和意境美?;谔嵘龑W生核心素養的目標,我設計了“薔薇詩會”的主題吟誦活動,把古詩閱讀、戲劇寫作、詩歌寫作、譜曲吟誦和戲劇表演等語文讀寫任務有序綜合。在創意讀寫活動的內容和形式上,我進行了以下實踐和探索。
漢字的音韻與感情有著密切的關系,詩詞是日常生活語言的書面化,漢字的意蘊不只在形義中,也在音韻里。比如薔薇的“薇”,音韻義包含微小內斂的意思。發“ei”的音時,嘴巴是從打開到閉合的過程,它的趨勢是減弱、降低,那么在表情達意上,五微韻往往用來表達微妙、慎微以及離別的細膩情緒。這并非絕對,但五微韻的大部分韻字都具有這個特點。
我引導學生思考“薔薇”花名的由來——古人為什么給這種花取名薔薇?原來,薔薇依墻生長,花朵微小,故名“薔薇”,有嬌美、含蓄之意。薔薇花的名字蘊含著薔薇的形態特征,音形義統一。
然后,我挑選《聲律啟蒙·五微》中的詩句組成兩段,讓學生感受五微韻在古詩文中的運用以及其營造的意境美。“來對往,密對稀。燕舞對鶯飛。風清對月朗,露重對煙微?!薄按核派?,青草岸邊漁父去;夕陽半落,綠莎原上牧童歸?!痹谶@些語句中,學生首先體會到對韻歌語言對仗、平仄相協的特點,在婉轉流麗的音韻中領略漢語的精美、典雅,同時在“微”“歸”等語義中充分感知“ei”韻的內涵。詩人大多采韻賦詩,詩歌更是用富有韻律之美的語言抒發情感、表現意境。因此,吟誦對韻歌,不僅能讓學生充分感知漢字的聲韻之美,也為他們鑒賞、吟誦以及寫作詩歌奠定基礎。
1.鑒賞薔薇詩,感知意蘊之美。古人關于薔薇的詩作數量眾多,在吟誦篇目的選擇上,我主要著眼于通過吟誦,讓學生能更加理解古詩獨特的抒情方式,感知古詩的語言美和情感美,并學習古詩寫作的一些方法。
我們在閱讀時發現,高駢的《山亭夏日》和杜牧的《薔薇花》從不同的角度描寫薔薇:高駢擅長摹形繪貌,風格清新明快;而杜牧擅長借景抒懷,用筆力透紙背。在詩詞的世界中,他倆的詩代表不同的風格,各有特色,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二人都處于晚唐,皆為名門之后——高駢,詩句“雅有奇藻”;杜牧,比高駢大18歲,性情剛直,不屑逢迎。這些資料為我合理想象二人論詩的情境提供了靈感。
如前所述,古詩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適合吟誦。通過對這兩首詩的鑒賞,學生更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
高駢《山亭夏日》中的比喻新奇美妙:“水晶簾動微風起,滿架薔薇一院香”,運用生動的比喻,把初夏山亭的靜謐、芳香描摹得精美可感。這首詩的韻腳是“ɑng”,在發“ɑng”音時需完全張開嘴,反映出詩人欣喜的心情。院中怡人的香氣、迷人的景致,讓沉醉其中的詩人欣然吟出了這首詩。
杜牧《薔薇花》中的比喻在奇特之中蘊含著悲憤之情,與高駢筆下的薔薇完全不同。杜牧把薔薇比喻成晉代貪官石崇家的錦幛,表達對晚唐吏治的批判;同時表達自己像這朵怒放在狂風中的薔薇一般,獨立傲岸,在漆黑之中永葆一抹素白。詩歌蘊藉厚重、情感強烈,讀來蕩氣回腸,令人深受震撼?!端N薇花》押的是“ou”韻,情緒舒緩綿長、含蓄深沉。悲憤的心情、深厚的家國情懷使他吟出了沉郁頓挫的詩句。
鑒賞這兩首詩,從共同點來看,學生明白詩是“情動而辭發”——思想找到了感情,感情找到了文字,文字找到了聲音。詩人醞釀、構思、煉字、吟詠,最終將情感的表達滲透在起起伏伏、相間相協的音韻中。從不同點來看,學生會在比較中發現不同的詩人由于經歷、志趣的不同,盡管題材相同,詩的意境也會有所不同。
吟誦是最好的理解詩歌的方式,也為學生學習作詩奠定基礎。同時,教師在閱讀中適當拓展課外篇目,也拓寬了學生的語文學習面。
2.創意選調和改調,營造吟誦之美。選定的兩首詩沒有流傳下來的吟誦示范,我們可以根據吟誦的原則,結合傳統吟誦,融入自己的語感和樂感加以適當修改。
首先是選調。選調是根據詩的格調、情緒、結構、含義,選擇合適的調。經過比較,高駢的詩選用高揚明朗的吟誦調作為基本調;杜牧的詩慷慨感傷,情緒起伏強烈,最終選用了古樸剛健的吟誦調作為基本調。
其次是改調。吟誦是依字行腔,依義行調。每首詩字里行間的意義都是不一樣的,要讀出詩的獨特意境,需要在基本調的基礎上,細讀揣摩,找到每個字、每句詩最恰當的讀法:《山亭夏日》曲速適當放慢,曲調適當調高,表達既悠閑又歡快的心情;《薔薇花》曲調前幾句偏低,為下文蓄勢,到第三句“石家錦幛依然在”,應把音調升高,以示詩人對官吏腐敗的強烈憤慨?!伴e倚狂風夜不收”中的“狂”字再用顫音修飾,以形容政局的沉重,入聲字“不”讀得決絕、果斷,表達詩人絕不流于世俗、光明磊落的人格堅守。
然后是選擇民族樂器中的古琴和竹笛作為伴奏。古琴聲古樸優雅,竹笛聲清亮婉轉,可以為兩首詩的吟誦賦予更多美的情韻。讓擅長樂器演奏的學生參與吟誦曲調的改編和演奏,促進了語文和音樂的學科融合,豐富了校園文化。

3.創新吟誦情境,表現詩歌之美?;顒诱故臼亲層^眾更了解詩歌吟誦。因此,我們以創作劇本的形式,通過想象還原一個詩歌創作的情境;以戲劇表演的輔助形式,增加吟誦的情境感,豐富吟誦的表現力。想象我校學子穿越到晚唐參與杜牧和高駢的“薔薇詩會”:中年杜牧和青年高駢在樊川別墅內共賞薔薇,并借題賦詩。不同時空的人在共同的情境中論詩,感知詩作從醞釀到寫成的全過程,進而學習相應的詩歌寫作方法。
想象高駢聲情并茂地描繪山亭的綠樹蔭濃,微風拂過,薔薇滿院溢香的情景,然后順勢自然吟誦成詩,是為了讓聽者也能明白詩人先是即景生情,既而情生而歌出的寫作軌跡。
想象杜牧捻動胡須有所思,點評高駢的詩有一種自在的心境的同時,把自己內心的不平與高駢的自在閑適作對比,并啟迪后人——隨著閱歷的增加,看待事物會有不同的角度?!霸姙樾穆暋?,反映的是作者的心緒和思想。高駢對薔薇的描繪既發自他即興的審美觀察,也發自他平靜安逸的生活境遇。在對比中,為引出杜牧的賦詩作了鋪墊。聽者也會更明白“知人論世”的讀詩方法。想象杜牧對朝局的擔憂,對貪官污吏的控訴,通過人物豐富的內心獨白來豐富吟誦的感染力,是為了讓聽者明白杜牧詩的意蘊,感知他在詩中流露出的憂國憂民的襟懷,領略借景抒情的表達效果。
通過劇本寫作,我們將戲劇表演和吟誦相結合,讓學生置身于豐富而有趣味的情境中,更自然地感悟著詩人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心靈軌跡,充分感受到詩歌的意境之美。
在前期的活動中,學生以吟誦的方式欣賞前人的詩詞佳作,進而感知韻字的情感,了解七絕格律形式,理解聲韻傳情達意的作用,領悟借用意象抒情的含蓄蘊藉。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詩歌創作是傳承詩歌文化的有效方式。
活動的最后環節是學生寫詩。學生從古詩中走出,帶著更多體悟和積淀,回到自我的生活??纯醋约盒@生活的模樣:徜徉在薔薇花下,浸潤在芬芳的薔薇花香里。學生吟誦、繪畫、演奏、拓印,青春綻放芳華。
我引導學生以校園生活為主題,自創一首七言絕句,并譜曲吟誦。學生通過自主閱讀《聲律啟蒙》,感悟韻字的聲韻和情感之美,選用適合的韻字寫詩。由此,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精于觀察,善于提取意象抒發情感,真切體驗“思想找到情感,情感找到文字”的詩歌創作心路歷程。
學生順筆寫下《詠樹人薔薇》:“紅偎枝頭綠倚墻,書香裊裊染芬芳。花間學子識花語,逸興遄飛各展長?!辈⒉捎谩痘莩绱航砭啊返囊髡b調套調。學生自寫自吟,興致盎然。
在創意性的吟誦活動中,學生學會吟誦古詩詞,學會從聲韻的角度感受詩詞的意蘊,領略古詩詞的瑰麗世界。學生通過語言藝術傳達詩詞的意境,用最深情的方式達到情通古人的效果。在讀寫結合中,學生初步創作詩歌,自寫自吟,不斷涵養審美鑒賞能力和創新能力,在系統的活動設計中,提升了核心素養?!?/p>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師附中樹人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