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在初中籃球場地設施練習耐久跑的項目中,教師需要對籃球場地區域進行合理劃分,引進豐富的資源設備促進訓練項目開展,帶領學生參與持續性練習,從而提高初中籃球場地輔助耐久跑訓練水平。本文旨在對在初中籃球場地設施開展耐久跑訓練的策略進行分析探討。
關鍵詞:籃球場" 耐久跑" 訓練
中圖分類號:G8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4-076-3-JF
現階段,在初中體育訓練活動中,教師帶領學生進行耐久跑練習需制定一套嚴謹細致的訓練方案和模式,即借助籃球場地設施,以學生實際需求為導向,對籃球場訓練區域進行合理劃分,整合多元化的訓練項目,帶領學生持續提升自身的訓練水平和綜合素質。
1、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耐久跑的重要性
耐久跑是一項有氧代謝運動,可增強訓練者的心臟收縮力,提高心臟供血能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增強有氧代謝功能,對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具備重要的意義。耐久跑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為學生未來健康打下堅實基礎。同時,耐久跑要求學生持續運動,不僅可鍛煉其耐力,還能夠培養其毅力和堅持到底的精神,使其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有勇氣去應對和克服。另外,耐久跑練習還可以幫助學生靈活調整自己的呼吸和步伐,以適應不同的跑步階段和強度,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引領學生在運動中取得更好的成績。但是,在當前初中體育訓練環節,帶領學生參與耐久跑訓練還面臨多方面的限制,如場地限制、器材限制、時間限制,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育資源進行重新組織分配,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從而提高教學水平。
2、籃球場地開展耐久跑訓練的功能分析
籃球場地作為體育訓練的關鍵場所,雖然大部分功能結構與籃球運動有關,但是教師也可以借助其中的場地設施,用于耐久跑訓練。具體來說,籃球場地設施具有固定的邊界和明確的分區,如三分線、罰球線,為耐久跑練習提供了空間選擇,學生可以在全場范圍內進行長距離跑動,也可以選擇在特定區域內進行短距離沖刺或變速跑。與操場開放的空間相比,籃球場地更容易根據訓練需求做出靈活布置和調整。教師可根據學生的體能水平和訓練目標,靈活設置跑步路線距離長短,以此來提高訓練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此外,在籃球場進行耐久跑訓練還可以同步融入籃球技術,比如學生可以在跑步過程中進行運球、傳球、投籃,不僅可以提高耐久跑的趣味性,還能夠促進學生籃球技能的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教師可根據籃球場地設施的類型,設計多樣化的訓練項目,如接力賽、追逐比賽等,增加耐久跑練習,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同時,相關訓練項目還可以培養其團隊合作精神和競爭意識。在籃球場上開展耐久跑練習,使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較為平整且具有一定彈性的空間場地訓練,能有效減少運動受傷風險。從心理效益層面看,在籃球場地上進行練習,學生需要不斷克服疲勞和困難,這有助于培養其堅韌不拔的精神。總體來說,在籃球場地上開展耐久跑訓練活動具備良好的功效,教師可以對訓練空間進行靈活利用,開展適應性、安全性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耐久跑訓練水平。
3、利用籃球場地練習耐久跑的策略
3.1、多元化路線設計
教師利用籃球場地設施來帶領學生參與耐久跑訓練可以設計一些具有適合性又有趣味性的訓練項目,其中,教師可以嘗試進行多樣化路線設計,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的訓練選擇,不僅可以帶動學生全面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素質,還能夠幫助其獲取到不一樣的體驗。
(1)全場跑。
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以籃球場的圍欄和防護網作為限位線,組織全場循環跑,要求學生以固定的圈數或時間進行連續跑動,借此可鍛煉學生的持續力和心肺功能,同時增強跑步的連貫性和節奏感。例如,李老師設定籃球場全場為一條循環路線,要求學生以固定的三圈為目標進行連續跑動。他通過秒表計時,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任務。學生們在跑動過程中,不僅鍛煉了持續力和心肺功能,還感受到了跑步的連貫性和節奏感。這種訓練方式讓學生們在相對封閉的空間內也能體驗到長距離跑的快感。
(2)分區跑。
另外,教師可以引進區域劃分,將籃球場地設施劃分為不同區域,如三分線內、三分線外、罰球區,在每個區域設置不同的跑步要求或任務,在不同設施區域進行切換跑步,對速度和跑步方式進行靈活調控,以鍛煉學生的適應能力、耐力和靈活性。同時,還可以讓學生在跑步過程中保持注意力,提高訓練效果。例如,教師將籃球場劃分為三個區域:三分線內、三分線外和罰球區。他設定了不同的跑步要求:三分線內慢跑調整呼吸,三分線外快速沖刺,罰球區內進行變向跑。學生們在每次經過不同區域時,都需要迅速調整跑步速度和方式。例如,在三分線外,學生們需要全力沖刺,而進入罰球區后則要立即進行急停變向。這種訓練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適應能力、耐力和靈活性,同時也讓他們在跑步過程中保持了高度的注意力。
(3)圖形跑。
此外,教師可開展圖形跑,結合籃球場地設施中的邊界、中線和三分線,設計出各種圖形(如8字型、S型和螺旋型)作為跑步路線,讓學生在跑步過程中不斷改變方向和速度,從而提高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李老師利用籃球場的邊界、中線和三分線,設計出“8字型”和“S型”兩種圖形跑路線。學生們按照圖形軌跡進行跑動,不斷改變方向和速度。在“8字型”跑中,學生們需要在兩個半圓之間快速切換方向;而在“S型”跑中,他們則需要沿著曲折的路線靈活前進。這種訓練方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身體協調性和反應能力,還增強了跑步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4)障礙跑。
最后,教師可以同步在籃球場地設施中增加臨時障礙物,要求學生以繞行或跳躍方式跳過障礙,增強耐久跑的挑戰性,借此還能夠提升學生的爆發力、敏捷性和協調性。例如,李老師在籃球場內設置了多個臨時障礙物,如錐形桶、軟墊等。他要求學生以繞行或跳躍的方式通過障礙。例如,在直線跑道上設置幾個錐形桶,學生需要靈活繞行,而在罰球區內則放置軟墊,要求學生跳躍通過。這種訓練方式不僅增強了耐久跑的挑戰性,還提升了學生的爆發力、敏捷性和協調性。學生們在克服障礙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和成就感。
3.2、結合籃球技術
(1)運球跑與場地設施的結合。
在廣闊的籃球場上,教師巧妙利用籃球場地設施中的三分線、中線等標志線,規劃出不同難度的運球跑路線。例如,張老師借助籃球場地的標準劃線,設計了一條綜合了單手運球、雙手交替運球及變速運球的路線。學生們沿著三分線外側單手運球,隨后在中線處切換至雙手交替運球,直至另一端底線后,進行變速運球返回起點。這樣的設計不僅考驗了學生的運球技巧,還充分利用了場地設施,使訓練更加高效且富有趣味性。
(2)傳球接力與場地布局的配合。
例如,張老師將籃球場地設施劃分為多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成為學生完成接力傳球后繼續跑動的起點或終點。學生們在籃球場的一側排成數隊,每隊成員需完成半場距離的跑步,并在指定區域完成單手或雙手傳球給下一位隊友,直至全隊完成。場地上的清晰劃分不僅確保了比賽的公平性,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團隊合作與默契,使傳球接力賽更加激烈和有序。
(3)投籃挑戰與籃框的運用。
在耐久跑訓練的間歇或結束后,張老師利用籃球場上的標準籃框設置投籃挑戰,學生們在完成一定強度的跑動后,需在指定位置完成5次三分球和10次罰球線投籃。籃框的標準高度和位置不僅考驗了學生的投籃技巧,還激發了他們的挑戰欲望。此外,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調整投籃位置或增加移動投籃等變化,以進一步提升訓練的趣味性和挑戰性。
(4)模擬比賽與場地模擬區的構建。
為了讓學生在實際場景中體驗籃球戰術與耐久跑的結合,張老師通過精心布置籃球場地的模擬比賽區域,利用球場上的進攻區和防守區標志線,模擬真實的比賽場景。學生們在模擬比賽中不僅要進行高強度的耐久跑,還需根據戰術安排進行跑動和傳球。這種綜合性的訓練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個人技能和體能素質,還培養了他們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戰術意識。
3.3、間歇性訓練
籃球場地設施具備多個功能區域,如進攻區、防御區,教師可以根據籃球場的功能結構來組織間歇性訓練,引進靈活變動的訓練項目,帶動學生進行科學高效的體能練習。間歇訓練的核心在于實現訓練作與恢復的循環,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首先需要進行一定強度的運動,比如全力沖刺、快速運球,之后開展一些相對較為輕松的活動,如慢跑、原地踏步或靜態拉伸,以便身體能夠快速恢復,為下一輪高強度運動做好準備。此類訓練方式有助于提升心肺功能,增強肌肉耐力,促進脂肪燃燒。為此,教師可以在籃球場地設施中設定一系列的標志點,如三分線、罰球線、底線,要求學生按照指定路線進行間歇跑。在間歇訓練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適當變化訓練強度,設計不同強度的間歇性訓練方案,如在一定時間內增加沖刺的速度和距離,或者縮短恢復的時間,以增強訓練的挑戰性。并且,可根據學生的表現,給予實時反饋和調整,以確保訓練的安全性。此外,教師也可以將間歇性訓練與團隊合作競爭元素結合在一起,進一步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和參與度。比如,組織學生進行傳球接力比賽,或模擬比賽情景下的攻防轉換。但是,在進行間歇性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充分熱身,減少受傷的風險,并且合理安排訓練強度、訓練量,避免過度疲勞。在訓練過程中,還需要引導學生及時補充水分和養分,以維持身體正常代謝和恢復能力,并密切監測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身體反應和表現狀況,及時調整訓練計劃,避免過度訓練出現運動損傷。以下是某校的間歇性訓練案列。
教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在籃球場進行一場特別的耐久跑訓練。在開始之前,請大家先跟我一起做熱身運動,包括慢跑兩圈、拉伸四肢和關節等,確保我們的身體已經準備好迎接接下來的挑戰。”李老師一邊說著,一邊帶領學生們進行熱身活動。我們將籃球場劃分為幾個區域,每個區域都有不同的訓練任務。比如,從底線到三分線為沖刺區,三分線到罰球線為運球區,罰球線內為投籃區。在沖刺區,你們需要全力沖刺;在運球區,要結合籃球運球技術進行跑動;在投籃區,則需要進行投籃嘗試。每完成一個區域的任務后,回到起點準備下一輪訓練。”李老師詳細解釋了訓練區域和規則。第一輪訓練開始!大家從底線出發,全力沖刺至三分線,然后慢跑返回起點作為恢復階段。第二輪訓練時,在沖刺到三分線后,進入運球區進行單手運球跑至罰球線,再慢跑返回起點。每輪訓練的沖刺時間和恢復時間都是30s,大家要根據自己的體能狀況合理分配體力。在李老師的指揮下,學生們開始按照要求進行訓練。
教師:“在運球區,我看到有些同學已經能夠熟練地單手運球了,非常棒!接下來,我們可以嘗試雙手交替運球,增加訓練的難度和趣味性。同時,在投籃區,大家也要盡量保持投籃的準確性和穩定性,這將對我們的籃球技術有很大的幫助。”李老師根據學生們的表現給予了及時的指導和鼓勵。“為了增強訓練的趣味性,我們將全班同學分為幾個小組進行傳球接力賽。每個小組的成員需要依次完成沖刺、運球和投籃的任務,并將球傳給下一位隊友。最先完成所有任務的小組將獲得勝利。大家準備好了嗎?比賽開始!”隨著李老師的一聲令下,各小組的成員們紛紛投入到激烈的比賽中去。
教師:“今天的訓練大家都表現得非常出色!通過間歇性訓練的方式,我們不僅提升了耐久跑能力,還加強了籃球技術的練習。我看到有些同學在傳球和投籃方面有了明顯的進步。當然,也有個別同學需要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速度和穩定性。希望大家能夠保持這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繼續加油!”李老師對今天的訓練進行了總結,并給予了學生們積極的反饋和鼓勵。
4、利用籃球場地設施練習耐久跑項目的展望
后續,教師可以在籃球場上設計可變換的跑道系統,如通過顏色區分不同難度或距離的跑道,或采用智能感應技術,使跑道能夠根據訓練需求自動調整長度和難度。并且,在跑道上設置可移動的障礙物,如跨欄、繞樁等,增強訓練的趣味性和挑戰性,這些障礙物可以根據訓練計劃進行快速調整,滿足不同階段的訓練需求。此外,還可以在跑道旁安裝心率監測設備,實時顯示學生的心率數據,并通過聲音或燈光反饋,幫助學生調整運動強度,避免訓練過度。同時,引入高精度計時器和計分板,記錄學生的訓練成績,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訓練動力。在結構布局方面,教師可以在籃球場上規劃出多種形狀的跑道,如橢圓形、螺旋形、三角形等,以及結合籃球場邊界設計的復雜路徑,增強跑步的多樣性和趣味性,并且利用籃球場的高度差(如看臺與場地之間),設計不同海拔的跑道,讓學生在不同高度的跑道上進行訓練,增強心肺功能和腿部力量。在材質方面,可選用耐磨、防滑、彈性好的跑道材料,如專業跑道橡膠顆粒或人造草皮,提高跑步的舒適度和安全性。后續,需安裝高效節能的LED照明系統,確保夜間訓練的安全和效果。同時,增設遮陽設施,如遮陽篷或可伸縮遮陽網,為日間訓練提供舒適的環境。通過設施的創新與改造,籃球場地將不再局限于傳統的籃球運動,而是成為一個集多種運動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訓練場。耐久跑項目將在此得到更加科學、高效、有趣的訓練體驗。未來,隨著科技的進步和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追求,籃球場地的耐久跑訓練設施將會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多樣化,為培養更多優秀的運動員和健身愛好者提供有力支持。
5、結束語
總體來說,初中體育教師帶領學生參與耐久跑訓練是一項不可或缺的舉措,教師需要靈活運用籃球場地設施,對訓練方法、過程進行嚴格管控,制定嚴謹細致的訓練方案,帶領學生持續增強并提升自身的訓練品質,從而使體育教學能夠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李華.利用籃球場練習耐久跑的嘗試[J].貴州教育,2007(2).
[2]潘星臺,葉國華,黃勝爽.巧用籃球場提高學生耐久跑能力[J].中國學校體育,2011(6).作者簡介:陳操(1983-),男,蒙古族,內蒙古呼倫貝爾人,本科,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體育與健康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