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職業教育對學生綜合素質要求的提升,僅依靠常規體育訓練已經難以滿足學生體質提升與競技水平提高的雙重需求,加之單一的競技訓練容易忽視學生的全面發展,導致心理壓力過大、身體疲勞等問題的出現。在此背景下,探索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結合路徑,既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體育教育,提升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也能促進學生在體育競技方面的專項發展,有助于實現體育教學的整體優化,還能為學生的職業發展和個人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中職院校;體育訓練;常規訓練;競技訓練;結合路徑
Explor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path between routine training and competitive training in vocational sports
Jindi
Medical School Of Jinshan Branch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Medicine amp; Health Sciences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demand for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lying solely on regular physical training is no longer sufficient to meet the dual needs of improving students' physical fitness and competitive level. In addition, single competitive training can easily overlook students'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ading to problems such as excessive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physical fatigue. In this context, exploring the combination path of convention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ve training can not only provide students with diversified physical education, improve their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fitness, but also promote their specialized development in sports competition, help to achieve overall optimiza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students' career development and personal growth.
Keywords: vocational schools; Sports training; Regular training; Competitive training; Combining paths
當前,常規體育訓練往往難以滿足學生在職業能力和身體素質全面提升的需求,而單純的競技訓練又容易忽視學生的身心健康,導致過度疲勞和心理壓力增加。與此同時,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日益提高,體育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一環,需要在訓練模式上實現突破,確保學生在體能、技能和心理素質等方面的均衡發展。因此,探索和實踐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結合路徑,不僅關乎學生的全面發展,也直接影響著中職教育質量的提升,具有極為緊迫的現實意義。
1 常規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訓練的關聯關系
在傳統教學體系之下,多數院校僅將體育訓練視作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的一個部分,在實際工作中往往在知識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的資源,導致常規體育訓練步入“廢弛”的境地,這種做法實則與我國的育人理念背道而馳。從理論上來看,常規體育訓練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正視自己體能素養方面的缺陷,進而以靈活多樣的運動選擇提升身體素質,補齊短板,最終實現真正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協調發展。況且,對于理論課程、技能實操課程過于繁重的中等職業教育而言,常規的體育訓練不失為一種出色的“休閑”課程,可以使學生的身心得到休息,最大限度緩解學業壓力,為實現身心的協調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較于常規體育而言,競技體育顧名思義,更加看重體育運動的競技屬性,以此為中心所構建的競技訓練體系也服務于成績,其根本目標在于,讓學生們在日后的各類競賽中取得出色的成績,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回應親友、師長的期待,同時也能夠為其今后的競技生涯上好保險。但歸根結底,高水平的競技實力是練出來的、摔出來的,再加上參加各種大型比賽所積累的損傷,選手的身體素養會難以避免地出現下滑[1]。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科學的常規體育訓練能夠提高全體學生的體能上限,更能夠為參與競技體育的職業運動員打好基礎,推遲“體能衰減期”的到來,成為培育高水平體育競技人才的保險,從競技訓練中積累的經驗也將推動常規訓練體系的更新,最終提升校園整體的體育訓練水平。由此來看,常規體育訓練與競技體育訓練的結合,也勢必成為各級教育中體育工作的大勢所趨。
2、中職教育視角下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互補性分析
互補的概念來源于傳統的二元觀念,所指的是要利用自身的優勢來彌補他人的不足,這是自然界的客觀規律,也是中職教育體育工作高質量發展的必要前提。在中職教育體系中,常規訓練的職能在于,滿足大部分學生基本的體能提升需求,所選用的運動形式也較為普遍,并未專注于培養高水平的運動員;而競技體育訓練則更加注重訓練針對性,主張提供完善的技術指導及理論支持,最終顯著提升運動員的運動成績[2]。
中職教育視野下的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相互融合,本質上要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進而推動每位學生身體素養的個性化發展,將訓練的實踐效果直接體現在學生身上。但無論是常規訓練還是競技訓練,都應強調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確保任何教學內容都能讓學生深入掌握,增強他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從未來步入社會的流程來看,中職學生求職面試時,從進入辦公室的那一刻起,學生就需要展現出良好的心理素質,自信地進行自我介紹,在較短的面試時間內充分展示個人優勢,也可以為其日后步入職場奠定良好的基礎[3]。基于此,競技體育中所提倡的“奮勇爭先”的拼搏精神,能夠賦予學生強大的精神動力,提高學生對自我能力的認識與自信,進而幫助他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從容應對挑戰,也使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具韌性。
3 中職體育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結合路徑
3.1找準工作定位
隨著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的體育工作不單單要滿足學生最為基本的體能需求,還要應對職業技能訓練中的體能挑戰,傳統的體育課程主要集中在基本的體育技能訓練及體能訓練兩大方面,雖然能夠普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在提升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及競爭意識方面略顯不足。基于此,中職體育需要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融入更多的競技元素,通過有針對性的訓練,激發學生的運動潛力,增強他們的競爭力[4]。具體而言,學校必須重新審視現有的訓練計劃,對學生的體質和運動能力進行全面的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性化的訓練計劃,以確保學生在常規訓練中獲得全面的發展,還能為有潛力的學生提供專門的競技訓練機會。與此同時,根據有關調查結果,無論在常規運動還是競技運動中,男性選手在體能方面的優勢要明顯強于女性選手,因此他們更能適應高水平的運動項目,而在技術型項目中,女性選手通常表現出更強的技術優勢[5]。因此,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二者都不可走“全盤化”的路線,在實際的訓練過程中,如果忽視了男女選手之間的差異,采用統一的訓練計劃,很難確保每位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巧都能得到充分的提升,反而可能給他們帶來心理上的壓力,導致訓練效果遲遲難以提升。為此,教練也需要接受更系統的專業培訓,以掌握現代競技訓練的科學方法,從而在教學中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而逐步建立起以常規訓練為基礎、以競技訓練為補充的體育訓練體系,推動中職體育工作從傳統的體能訓練向多元化、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3.2訂正訓練計劃
每個學生的體質、興趣、潛力各不相同,傳統的“一刀切”式訓練難以滿足所有學生的需求,為了更好地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學校需要在常規訓練的基礎上,制定出更加靈活的訓練計劃,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人特點和發展目標,囊括基礎體能訓練、專項技能培養等幾大方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練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采取不同的訓練方法。例如,對于體能較弱的學生,調整訓練強度、訓練方式,逐步提高他們的運動能力;對于有一定運動基礎的學生,則可以通過增加訓練的難度和競技性,幫助他們在專項運動上取得更大的進步。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長,開設不同的體育選修課或課外體育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6]。
針對強度較高的競技運動,在適當的時間安排中,可以引入一些組合強度中等且具有趣味性的競技訓練游戲,以合作競技比賽、小組合作、團隊競技和趣味游戲的新方式,提高選手對訓練的積極性,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保持活力,減少疲勞感。對于常規力量訓練,可以采用高復雜度但強度較低的方式,將疲勞情緒轉化為積極情緒,放松緊繃的肌肉神經,從而達到調整身體狀態的最佳效果。與此同時,為了有效減輕青少年運動員的競技訓練疲勞,確保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能得到充分的放松,可以在平時的空閑時間里組織集體性的棋牌類活動,在增添樂趣的同時,幫助他們養成集體主義意識,最終提高整體訓練效果。只有實施個性化、科學化的訓練計劃,學校能夠全面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進而培養一批具備較強競技能力的體育人才,為他們在職業生涯中取得成功奠定基礎。
3.3整合訓練資源
為了更好地實施競技訓練,中職學校需要充分整合現有的體育資源,構建起支持競技訓練的有效平臺,譬如加強與當地體育機構或俱樂部的合作,利用其專業的設施及教練資源,彌補學校在競技訓練中的不足。通過這種合作,學生可以在更專業的環境中接受訓練,還可以參加更多的比賽活動,積累實戰經驗,提高競技水平。為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學校也應積極引入并推廣先進的訓練方法,使用運動監測設備對學生的訓練數據進行實時跟蹤分析,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訓練效果,及時調整訓練方案;利用視頻分析技術,對學生的運動動作進行精確的評估指導,提高訓練的科學性[7]。只有秉持跨領域的資源整合利用原則,同時讓學生根據自身需求進行自主選擇,才可以更好地體現“以學生為中心,因材施教”的訓練理念,在有效滿足運動員的個性化需求,避免因不適應訓練內容而導致的疲勞加劇情況,最終為學生提供更為全面、更加專業的競技訓練支持,幫助他們在體育競技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3.4調節訓練氛圍
為了更好地協調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提升體育訓練的整體效果,教師也要發揮出調節訓練氛圍的作用[8]。具體而言,在學校里,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之一就是站姿端正、昂首挺胸,展現出一種自信與威嚴,但同時也要避免僵硬或雙手交叉等不當行為,在講解動作要領時,教師的身體語言應隨著運動的結構而適時調整,以便更好地傳遞信息。在學員訓練過程中,教師需要通過言語指導,結合微笑、點頭、搖頭等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來增強溝通效果。尤其對于常規訓練而言,為了削弱學生因畏懼“強度”而產生的緊張感,課堂氣氛的調動要如同登山般需要起伏有致,有張有弛,才能保持課堂的活力,從始至終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倘若在教室內進行課程講解,體育專業的學生在上臺前應注重禮儀,微笑著向評委點頭致意,并在登臺后簡單問候,隨后行禮,以細節提升評委的好感,還能展示出學生的整體修養。在講解過程中,學生應盡量面對評委,使用適當的肢體語言表達自己,避免低頭或僵硬站立,這樣才能顯得自然協調。總體而言,在體育訓練中貫穿情緒調節方法,有助于提升課堂效果,更對學生的職業素養和未來職業生涯具有深遠的益處。
4結語
中職體育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有機結合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更能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但目標不同的兩種訓練模式的整合也要求教練在訓練過程中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及性別差異,有針對性地設計訓練內容,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具體而言,將常規訓練中的基礎體能訓練與競技訓練中的高強度、技術性練習相結合,能避免訓練中的單調問題,舒緩學生的疲勞感,還能激發學生的訓練積極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同時,輔以趣味性競技游戲和適當的心理調適手段,可以有效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提升訓練效果。未來,隨著體育教育理論與實踐的不斷深化,進一步探索與完善中職體育常規訓練與競技訓練的結合路徑,將有助于培養出更加全面發展的體育人才,推動職業教育的發展邁向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魏子皓.中職體育教學融入健康體適能訓練的實踐研究--以江蘇汽車技師學院為例[D].江蘇:揚州大學,2023.
[2]韋菡燕.高職體育教學中籃球訓練運動性疲勞的類型與應對方法[J].廣西教育,2023(36):165-168.
[3]任璐彤.\"陽光體育活動\"背景下高職學生中長跑訓練途徑研究[J].科技風,2023(9):144-146.
[4]許瀚楊,肖正榮.高職學校體育教學中量化訓練法對普通大學生克服中長跑恐懼心理的研究[J].運動-休閑,2023(4):160-162.
[5]羅紫君.中國式摔跤傳統文化元素在中職運動訓練專業思政課堂建設與探究——以廣西體育運動學校為例[J].運動精品,2023,42(3):31-33,36.
[6]楊寧.素質教育背景下高職體育教學中職業體能訓練融入的有效路徑[J].體育畫報,2023(17):116-117,119.
[7]郭瑞.基于功能性訓練的教學手段對中職學生體質健康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東:廣州體育學院,2022.
[8]甘菊云.對接職業體能需求的中職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實踐——以河池市職業教育中心學校為例[J].廣西教育,2023(20):68-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