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旨在探討高職院校如何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助推創業教育的開展。文章從分析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與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關系入手,指出職業技能培訓在高職院校開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職業培訓框架體系建設、加強職業培訓教材與數字資源的選用、推動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化建設、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師資隊伍建設”4個策略,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體系建設,進而助推創業教育開展,提升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高質量發展指明方向。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創業教育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4.045
0 引 言
隨著高校畢業生數量的逐年增加,畢業生能否就業、能否實現高質量就業成為全社會穩發展、惠民生的要事。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關系著社會穩定和經濟發展。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機構,擁有豐富的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經驗和資源。本文將以《國家“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為指導,著重探討如何在高職院校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實現助推學校創業教育開展的目的。
1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與創業教育的關系
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教育的開展,是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的關鍵一環[1]。高職院校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標準化建設與創業教育開展的最終目標都是促進學生更好就業,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標準化建設為創業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技能基礎,使學生在掌握學科專業技能的同時,具備了與學科專業相關聯或與市場相匹配的其他職業技能,為其未來的就業和創業打下堅實的基礎。而創業教育的開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對職業技能的深入理解和應用,增強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2 職業技能培訓在高職院校開展中存在的問題
職業技能培訓的開展作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補充,是創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是高職院校創業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其在實際開展過程中仍存在些許不足。
2.1 學校對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認知不足
近年來,雖然高職院校對于創業教育的投入和重視程度不斷加大,但在開展中仍存在一些認知偏差,普遍存在“重理論輕實踐、重課堂教學輕技能培養”,以及對職業技能培訓作用認知偏差化、培訓形式片面化、目標作用模糊化等問題。
2.2 職業技能培訓工種設置多樣性不足
職業技能培訓是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課堂教學活動的實踐能力延伸,一般是在學校開設的“第二課堂”中開展。學校更注重第二課堂的開展與所學專業相對應,忽略了培訓工種的設置,導致普遍存在所開設的培訓工種多樣性不強、吸引力不足,且工種設置上不能與社會需求相對應,難以適應新形勢下數字技術、人工智能發展要求。
2.3 學生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的積極性不高
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是開展學生創業教育的根本要求,而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是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的重要途徑之一,學生對此的認知度不強,會導致其參加培訓的積極性不高[2]。由于學校、社會對職業技能培訓開展的宣傳不足,缺少思想引導,在培訓內容及形式上,不符合高職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導致學生參加學習的動機和興趣不足。
3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助推創業教育的策略
職業技能培訓體系的標準化建設是高質量開展職業技能培訓的重要環節。《“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指出,要通過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標準框架體系、教材與數字資源、師資隊伍和信息化的建設,進一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
3.1 完善職業培訓框架體系建設,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標準性
職業技能培訓標準化建設作為學校實現創業教育的重要保障,需要校方提高認識,完善職業培訓工作多元化、多層次標準框架體系建設。要分級建立組織機構,明確功能與職責,持續強化體系建設的保障性,助推創業教育的標準性。圍繞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和急需緊缺職業,根據不同專業、不同學生的需求,健全符合學校校情特點的現代職業工種分類體系,完善培訓職業工種,并根據市場需求建立動態調整機制。聚焦新興產業領域,推出數字技能類職業工種,迎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學習技能的主動性。
3.2 加強職業培訓教材與數字資源的選用,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規范性
開展職業培訓時,教材的選用至關重要,其直接關系著培訓的質量和效果,直接影響創業教育開展的規范性。學校在教材的選用上應積極選用國家基本職業培訓包和國家級職業培訓規劃教材,從正規圖書發行渠道征訂。以國家職業標準、職業培訓課程規范為依據,選取針對性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內容更新及時、互動性和實用性強,適應高職院校學生培訓需求的高質量職業培訓教材與數字資源體系。
3.3 推動職業技能培訓信息化建設,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持續性
隨著信息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高職院校應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改革,以提高培訓的質量、效率,并加大培訓覆蓋面,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持續性。高職院校可以設計包含“學生信息管理、培訓師資管理、培訓工種管理、培訓課程發布、培訓政策解讀、考試與成績管理、就業創業跟蹤服務”等模塊的職業技能培訓管理信息系統,實現培訓管理信息化,構建與國家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相適應的信息化服務體系。
3.4 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師資隊伍建設,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專業性
加強培訓師資隊伍建設是更好地開展培訓工作的關鍵,是提高培訓實施效果的保障,能夠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專業性。首先,健全高職院校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聯合培養教師機制,發揮行業企業在培養“雙師型”教師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培養既能講授專業知識又能傳授操作技能的一體化師資隊伍[3]。其次,明確培訓教師職責,制定教師素質提升計劃,將師德師風作為考核師資的首要標準,鼓勵培訓教師積極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方面的理論和案例研究。最后,建設專兼結合的教師隊伍,建立職業技能培訓師資庫,完善履歷檔案。
4 結 語
當前,高職院校畢業生數量劇增,學生“就業難”、企業“招工難”并存,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能力與用人需求存在差距,基于此,高職院校開展創業教育是解決上述問題的重要舉措。高職院校在加強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標準化建設的同時,將助推創業教育開展的標準性、規范性、持續性、專業性,兩者目標一致,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推動高職院校學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蘇文平,張小菊,周宏巖,等.構建中國大學生可雇傭能力開發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6):108-113.
[2]彭賀明,戴琨.新發展理念下高職校園文化提升就業創業能力的對策研究[J].工業技術與職業教育,2021,19(4):72-74.
[3]丁永香.山東省高等職業院校專業建設研究[D].濟南:山東經濟學院,2011.
作者簡介
薛文濤,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教學、職業技能培訓與指導。
(責任編輯:高鵬)
基金項目:本文受吉林省高教學會高教科研課題“新發展理念下高職院校優化創業教育實效性的策略研究”(課題編號:JGJX2023C182)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