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背景下,高中數學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式,課堂上運用師生互動教學法,實踐證明教學效果較好,學生易于理解、接受老師所講知識,老師根據師生互動中學生向老師提出的問題,能清楚知道學生對學過的知識掌握情況,這樣,教師設計的課堂教學具有針對性,課堂教學效果更加有效。高中數學教師為了更好落實新課改,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讓學生較好學習高中數學,在設計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時,運用一些策略:創設教學情景,營造互動氛圍;師生友好互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等。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師生互動;策略
1.創設課堂教學情景,營造互動氛圍
傳統數學教學,教師滿堂講解數學公式及定理數學題,課堂氛圍枯燥。新課改下,在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設計一些能夠吸引學生興趣的互動情景來提高教學效率。如借助多媒體創設多元化的教學模式,結合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性格需求來模擬數學教學情景,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在教學情景中,教師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在課堂中敢于表現自己,引導學生師生、生生互動交流中完善自己。學生深切地融入教學情景之中,自己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得到高效地提升。例如,教師講解“隨機抽樣”內容時,教師先讓學生明確學習本節課的教學計劃和目標,讓學生掌握三種抽樣方式的概念及應用范圍和條件,教師給學生講解三種方式的區別和適用條件,然后創設教學情景提出問題引導學生積極地思考,如,“桌子上有一個正方形木盒,盒內有15個標有數字的乒乓球,每次抽出三個乒乓球來檢查,以這樣的方式來抽取的行為方式屬于哪種抽樣形式?”大部分學生可以通過短暫的思考歸納出答案,即為簡單隨機抽樣法,接著,教師繼續提問學生,“哪位同學可以具體列舉一些應用到系統抽樣的案例?”通過創設情景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學生在互動交流中激活思維,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較好。
2.師生友好互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以前數學課堂教學,教師主宰課堂,學生是聽眾學習積極性低。新課程下高中數學教學,教師積極地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交流課堂,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例如,學習“拋物線”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讓學生自主規劃自己的學習思路和方法,然后讓每個學生提出一個自身存在的疑惑,再由教師對問題進行總結和歸納。教師將這些問題交給給學生,讓學生之間開展互動交流討論。學生在互動中取長補短,在交流討論中解決心中的問題。學生還有不懂的問題,通過師生互動解決。高中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教學模式,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了高中數學的課堂效率。
3.教學內容聯系學生生活和實際,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有些高中數學教師的教學過于講解,搞題海戰術,讓學生們學習數學本身的知識,然后將其運用到做題和考試中去,很少與實際生活聯系,這不僅會讓學生們的壓力變得越來越大,還會讓學生們變得呆板,成為一個沒有感情的做題工具,從而失去了對生活的興趣。
數學知識雖然復雜抽象,難以理解,但它與我們的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系,數學老師不能為了趕進度,而忽略了數學的本質內涵,要讓學生們不僅能夠運用數字知識解決數學問題,也要能夠將其運用到實際的生活中去,解決我們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刻與生活聯系,這樣能幫助學生們消減壓力,更好的學習。
4.師生合作互動,突破難點問題,助推學生快樂學習
在數學教學課堂上,一切為了學生,放下架子,課堂上以學生為主,多引導,多與學生友好互動,少滿堂灌,師生共同探究知識的重點,努力為學生營造快樂有趣的課堂氛圍,選擇學生喜歡的教法,讓學生在愉快中學習數學,學生學會了,就感到數學好學了。如學習《交集與并集》知識時,教師選出5名學生到講臺上,把他們分成兩組,三人一組身上分別貼上ABC,兩人一組分別貼上AB。臺下學生們看的清楚,接著老師讓臺上的兩組學生合站一快,如問學生這五個人代表了什么?可以用哪些字母表示出來?學生在研究思考的過程中,教師引出要學習的知識點,引導學生思考;當五個人合站到一起表示并集,表示時只能用ABC三個字母;要表示交集時,就只能用AB,問學生為什么,因為AB兩個字母兩組中都有是重復的。
教師運用互動教學,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增進了師生之間情感,為學生學好數學知識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
1.廖曉鋒.新課程背景下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科教導刊(下旬),2016(6):95-96.
2.李鐘全.關于提高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討[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31(12) :76-78.
3.邵耀榮.淺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7(1):13.
4.莫荃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問題及策略探討[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1):47.